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中国虎的最后100年:失乐园 >

第32章

中国虎的最后100年:失乐园-第32章

小说: 中国虎的最后100年:失乐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晚上三位记者睡在西哈努克亲王和莫尼克公主下榻过的国宾馆里——小树林中的一个木棚,有只木床有顶蚊帐,这是战地接待的最高待遇了。负责安全的士兵们则在四周彻夜巡逻。
  白天,红色高棉的阵地上,活跃着一支妇女担架队,把受伤的战士抬下来。周边的民众,对于炮声和零星的枪声早已习以为常。令中国记者触目惊心的,是因地雷爆炸而截肢的伤员。因为双方使用的都是步兵雷,一旦触雷,小腿极易被炸断。在前线,有很多小腿截肢的战士。摄影记者郭建设在后方拍到了柬埔寨一家义肢厂。这里使用的义肢非常简陋,截一断树木就算是“小腿”,一个像鞋匠钉掌用的铁片,就算是脚。截肢后的伤残军人,后半生就靠这样的“腿脚”走路。
  这里有国际人道组织派来的志愿者,有一个简陋的医院,唯一的医生是民柬政权卫生部长秀臣。秀臣出身贫苦,通过努力成为一名医学博士。记者到的那天,他正在给女病人动阑尾炎手术,由于医疗条件太差麻药效果不好,病人的手脚都被捆在手术床上。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红色高棉1984(2)
■ 前线
  郭建设要求到前沿阵地看看。于是,一支由70名士兵组成的警卫部队“包围”着他,把他带到了前线。一路上,被抛弃在原始森林中的废弃油桶接满了雨水,蝌蚪在桶中游蹿,这就是战士们的饮用水。
  这一天前线没有战火,用过的弹药箱里,盛着土种着花。这块山地的面前,是莫测高深的原始森林和随时可能响起的枪声。在这里,越军与红色高棉一相遇,四五个人就能打一仗,而且还能算上个大仗。他们普遍学会了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的游击战术。这块山地的背后,是富庶的泰国,蓬勃的农田即将丰收的稻田正在飘香,更远处甚至能看到远处蔚蓝色的大海。
  一位警卫员身上背着一个大包。到了前沿郭建设才知道,这是专门为他一个人背的一天的饮食,军方怕前沿粗糙的食物会引起他的不适。郭建设很受感动,把这一包饮食全部留在了阵地上。
  前线无战事,回司令部时他们走了另一条新路。刚到司令部就听说,如果原路返回就会碰上一场遭遇战。
  ■ 见到波尔布特
  10月中旬的一天,记者团突然得到通知,要去见一位神秘人物。
  原木横放下来,搭出一条路来,通向梅莱山区深处一个五、六十米高的小山丘。一间用木头和草搭建的四处通风的棚子,里面用空的弹药箱整齐地垒出一个长方形的会议桌。这间宽敞的棚子就是民柬国民军最高委员会主席兼总司令波尔布特的司令部。
  波尔布特,美国中情局永远找不到的神秘人物。他已经很多年没有公开出现在媒体面前。
  出现在于文涛等人面前的,是一个身材魁梧的人。1984年,他已经61岁。
  波尔布特直到1998年去世,都没有承认过自己政策的错误。接见中国记者团的另一位高级将领在回答红色高棉杀人这个尖锐问题时,不承认杀了外界所说的那么多人,只承认可能错误的政策导致了一些人的死亡。
  波尔布特情绪非常饱满,兴致很高地和中国记者谈了8个小时。他讲到红色高棉在军事上的大好形势:他们有能力抵抗越南入侵,消灭了多少越南侵略者、破坏了多少公路、炸毁了多少桥梁,取得了多么大的成果。
  在于文涛的眼中,波尔布特是个风趣的老人。他生动地给记者们讲他们成功地奇袭、成功地搬掉越南人的据点。
  他给满头白发的张惠民送了一根竹杖,送给于文涛和郭建设当地人手织的水布。波尔卡特介绍说,水布用途很多,冷了可以披身上;往腰里一系就可以兜粮食。
  这次采访,让人们在《中国日报》上看到一个团结一致抗越的,人心所向的柬埔寨*柬埔寨联合政府。不久以后,民柬三方武装力量在联合国占有了合法席位。■
  >> 小男孩腰上系着子弹袋。(左)
  >> 宋双部队建立在草棚里的军事学校。(右上)
  >> 在河里游泳的孩子。岸边布置着铁丝网。(右下)
  >> 红色高棉的军人,普遍睡这种吊床。
  >> 被步兵雷炸断双腿的民柬国民军战士。
  >> 摩托车冲锋枪,宋双部队。>> 运送弹药的红色高棉妇女支前队。(上)
  >> 简陋的义肢工厂,工人正在用树桩做义肢。(下)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华君武:不平则鸣
文┃李兴强
  2010年6月13日,中国漫画“三老”之一华君武辞世,享年95岁。华君武有70多年的从事漫画创作的经历,漫画是其毕生的事业,鸣社会不平之事,讽剌行为龌龊之人,是他漫画创作的主调。他的漫画作品是中国半个多世纪风云变幻的见证。
  “漫画”是中国近代出现的新词汇,这种类别在古代称之为“滑稽”。丰子恺连续在《文学周报》发表作品,并引题头曰之为“漫画”,“漫画”一词自此而始。在西方艺术史中,最早在版画中就出现了很多类似漫画的创作。1831年,法国艺术家杜米埃创作政治漫画《高康大》讽刺七月王朝的统治并因此被捕入狱,从那时起,漫画这一类别的创作在西方已经非常成熟。中国漫画的兴起受惠于20世纪初期报纸杂志的繁荣。虽然中国在1872年的时候在上海就创刊了《申报》,但此时中国的报纸并不发达,在20世纪初期的时候,为宣传革命及新思想的需要,广州、上海等主要的大城市里迅速成长起很多新报纸。漫画因可让读者在愉快之中体会到问题的深刻,报纸都乐于刊登漫画,对漫画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华君武的漫画艺术生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起来的。
  1930年,就读于杭州浙江省立第一中学的华君武刚好15岁,他有感于同学打防疫针时的疼痛,用极度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同学打针时表情,被校刊负责人发现并发表在当期的校刊上,这极大地鼓舞了年少的华君武,他由此走上漫画之路。
  1933年,华君武赴上海求学。当时的上海是中国漫画的中心,有众多登载漫画的刊物。在上海期间,他不但结识了一大批当时上海漫坛的重要人物,如丰子恺、鲁少飞、张光宇、张正宇、叶浅予等,还结识了丁聪、黄苗子等一批年龄相近的漫画作者。随着他思想认识的提高,他的作品慢慢有了明确的主题。为了与别人的创作区分开来,他以多人物场景表现漫画内容,将社会中的各色人物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以多取胜。大量以“多”为基调的作品给他带来了声誉,人称“画大场面的华君武”。
  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二年,华君武的好友黄嘉音给他提供了一笔数目不小的路费,支持他去延安。
  在延安,华君武继续创作漫画。很快他就发现了新问题,即他创造出来的作品,很多人都看不懂。有一次,他把画好的漫画挂在工农兵劳动要途经的河边,结果过往的人对它没有任何兴趣,很多人更是头也不抬就走过去了。这让华君武很受打击。为了能够引起别人的兴趣,他改变了画风,使用当地人能明白的语言和事物,使作品变得通俗易懂,很快受到人们的欢迎。由此,华君武的艺术创作由精英走向大众化、通俗化。
  总结华君武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出延安时期是其艺术创作的分水岭。华君武在延安加入“鲁艺”,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并现场聆听毛泽东那篇著名的《讲话》。1942年,华君武在延安与蔡若虹、张谔一起举办了三人漫画展,后来三人受到毛泽东的接见。华君武曾自言:在延安见到毛主席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他的创作受毛主席的文艺思想影响极大。毛泽东告诉他:“在鲁艺内部可以画得尖锐一些。如果要在全国性报刊上发表,需要慎重。对人民的缺点只能采取热情批评帮助的态度,不能采取无情揭露和冷嘲的办法……”华君武把这次谈话看作对他“在漫画创作上避免片面性十分重要的指示。”此后,他的漫画创作有了明确的阶级立场,成为阶级斗争的利器,锋芒直指向民族的敌人和阶级的敌人,充分发挥了漫画作为舆论武器的作用,佳作频出。他创作的一系列关于蒋介石的漫画,影响极大,甚至曾因画漫画《磨好刀再杀》讽剌蒋介石被列入暗杀名单。
  新中国成立以后,华君武担任《人民日报》美术组组长及艺术部主任,开辟了“讽刺与幽默”专栏,拉开了漫画创作的一次高潮。在60年代,华君武创作了一批揭露人民内部矛盾讽刺漫画,尤为难得。如1961年的《杜甫检讨》和后来的《永不走路,永不摔跤》,尤其是后者,画面中画了一个满脸皱的老头躺在婴儿的襁褓里,讽刺部分官员为了个人得失,不犯错误宁不工作而不冒险,而成为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婴儿,为此,1962年9月24日,毛泽东在《中国青年报》上还做了特别指示,强调犯错就改,社会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犯错误,但不能为了不犯错误而不再走路。
  *结束后,华君武回到了领导岗位。虽然他一直笔耕不辍,但此后,他的漫画作品的题材更加倾向于反映社会生活。
  从华君武艺术创作的本体来看,其作品基本上是单线条绘画,脱胎于传统中国画,与以基础素描形式进行创作的漫画有很大的区别。华君武创作的作品具有极强的批判色彩,是以漫画代笔的批评,因而其艺术创作最主要的成就集中在思想性上。
  中国当代画坛上漫画的地位不高,没有被列入重要画种之列,只是国、油、版、雕等纯艺术的附属。然而,漫画的传播性和批评作用,远非一般艺术作品可比。通过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针砭时弊,以画笔为武器向社会的黑暗提出尖锐的批评,正是华君武漫画的价值所在。■
  >> 著名漫画家华君武与丁聪。资料图片
  >> 漫画华君武。图/IC
   txt小说上传分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