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

第217章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217章

小说: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这绝对不是对蜀汉帝国的“盛世危言”,法正等人的英年早逝,甚至关羽们的败亡,其实都不是导致人才匮乏的根源。

  ——这也暴露出了刘备和孙权,还有曹操和曹丕相比的一个致命短板:

  缺乏制度性和政策性的建设。

  颇有高祖之风?

  刘备只是做到了形似,而非神似,这一点连孙权几位都比不过,何况他那位伟大的老祖宗了。

  套用一下足球语言,相比于曹丕和孙权,刘备缺乏对梯队的一系列有效建设和管理使用的措施。 电子书 分享网站

35—15:潜藏,人才危机(4)
还记得刘备刚刚进入益州的时候是如何大张旗鼓选拔人才的吗?刘璋鄙视的,刘璋信任的,刘璋冷落的,这些背景刘备一律不考虑,只要是个人才,他就放在显赫的位置上,“尽其器能”,结果,有志之士一个个很是热情高涨,抢着来给刘备打工,一时间前来面试的车水马龙。

  谁让当年刘璋这个老好人把政局搞得一潭死水呢?太稳定了,没有一个竞争或者监察机制,结果有些人很难有出头之日,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刘备来了,他们自然也有出头之日了。

  但是,之后我们的刘玄德同志就没有什么动静了。

  这就是他和曹操、曹丕还有孙权的差距了。

  首先来看他的宿敌曹操。

  从建安十五年开始,一直致力于颁布求贤令吸纳人才,还大力推广文化教育事业——分别是建安十五年,建安十九年和建安二十二年,这相当于把人才政策政策化,而且尤其向天下人注明这一基本国策: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有行也。

  这就是唯才是举,比起刘备,曹操更能给人以信心和激情,何况人家的人才基础本就比刘备雄厚?

  曹丕呢?在曹操的这条道路上坚持走了下去,黄初二年,明令郡国“口满十万者,岁察孝廉一人”,而且,特别标明:如果有相当牛逼的人士,就不考虑什么户口的问题,不像现在,拿户口卡人和拿四六级卡人(尤其是后一点,畜生啊,全民英语)。

  紧接着,黄初三年,又下令,郡国选拔人才,无拘老幼,儒通经术,吏达文法,到皆试用;

  黄初四年,诏博举天下茂才、独行君子;

  太和二年,提出“尊儒重学,王教之本”,同年十月,诏公卿近臣举良将各一人;

  太和四年,提出恢复因战乱而荒废的经学教育,“博士课试,攫其高第者汲用,其浮华不务道本者退罢之”,同年十二月,诏公卿举贤良。

  而最有名的就是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的出发点以及优缺点暂且不论,至少把人才选拔制度化本身就是确保了人才输送不会断档。

  随时保证由国家垄断人才不外流。

  这才是王道。

  孙权虽然没有曹操父子这么出色,可是,最起码也是以选曹尚书主持选举,这个虽然不是制定国策,冲锋陷阵的职业,可是,因为把持人才流向,所以,一旦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有什么不法行为,被群起攻之的话,结局往往也将会很凄惨,孙权不会对那些尸位素餐的人手下留情的,吴郡暨麷坐到这个位置上之后,由于在选拔人才的时候“贬高就下,降损数等,居位贪婪”,结果被人告发滥用私情,亏公法,结果“坐自杀”。

  反观刘备治下的蜀汉做了什么呢?

  在人才培养机制这方面,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直到诸葛亮的时候才有所纠正,他执政期间提倡惩恶扬善,量材授用,而且不计资历,比如犍为太守李严手下杨洪为功曹,李严还在当犍为太守的时候,杨洪已经是蜀郡守,杨洪手下的书佐何邸有才策,当杨洪还是郡守的时候,何邸就已经成了广汉郡守。

  这些都是诸葛亮按照自己的原则重视人才选拔的佐证,虽然我们可以议论他的人才标准,但是必须承认他还是做到了尽可能的公正的。

  但是,后来李严和廖立犯了错,得知诸葛亮病逝之后,认为自己再无出头之日反而哭泣发疾致死更加说明了蜀汉帝国的失误,那就是完全仰仗领袖的个人魅力,而不是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行政制度,诸葛亮诚然是做到了依法治国,可是,那也只是亲力亲为,没有像曹操或者曹丕那样尽量做到制度化,人治还是大于法治。

  ——当然了,其实曹魏和东吴“人治”的现象也是很严重,但是,至少人家在全盛时期可以尽量的用制度弥补这一点,而蜀汉呢?很遗憾,在一开始,在所谓的全盛时代就已经落跑了。

  诸葛亮时代尚且如此,刘备时代就更加逊色了,一旦一线席位上(也就是金字塔的塔尖)有了缺口,尚可以在二线上选拔出一些不错的人物来,但是,如果一线席位缺口严重,二线人才就不行了。

  好比一支球队的主力阵容十一人,少了一个两个,还不足以影响实力和对教练技战术的执行力,但是如果缺了3个以上呢?如果替补席上坐着的几位没有足够的实力冲击主力阵容,只不过是凑数之举呢?

  后果可想而知了。

  梯队建设不力,二线队无法保证正常的为一线队提供人才,正是刘备执政思路上的“跑偏”导致了蜀汉帝国人才资源库的匮乏,结果遭遇了眼下的危机。

  千万不要说豪门都是喜欢直接挖人,而不重视梯队建设,要知道,用不用自己的梯队人才是一回事,是否完善梯队建设则是另外一件事,刘备的问题不是在于用不用自己的年轻球员,而是有没有一个完备的人才库可以随时供以调遣,这方面,的确是比他的敌人逊色多了。

  但是,我们也不能强求刘备,危机的潜藏除了他的主观失误之外,还有许多客观原因的限制。 txt小说上传分享

35—16:潜藏,人才危机(5)
第一个受到了客观原因限制的危机在于,刘备缺少落实政策的时间。

  我们要形容一个经常性被判越位的前锋(比如因扎吉这样的选手)的话,就会说他是总处于两种状态下:

  一个是越位完毕,一个是在越位的路上。

  如果是刘备的话,我们要归纳他的前半生就会说他是要么胜利大逃亡了,要么在逃亡的路上。

  所谓的幕僚机构连一个流亡政府都比不上,相对稳定的根据地那就更是无从谈起,这个时侯的刘备,不要说是豪门了,恐怕连力争中游都谈不上,终日为保级和不被他人兼并所苦恼。

  在这种情况下,尚且可以挽留住两位世界级前锋关羽和张飞,刘备不管是采用了什么手段抑或是真心,都已经展现了自己的独特魅力。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刘备也很难从容的落实很长远,很系统的人才吸纳政策。

  ——即便是他胸有成竹也未必可以做到这一点,何况他是没有了。

  生存是第一位的,刘备现在想的,就是不被人吞并。

  赤壁之战之后呢?

  刘备赢得了喘息之机,但是,还是要马不停蹄的出去打仗,出去抢钱抢粮抢地盘,这个时候所谓的内政,其实就是征收钱粮,征募军队保证前线的消耗,长远性政治方针根本就无从谈起。

  拿下益州呢?刘备高兴没有多久就把精力投入到了和孙权的荆州所属权扯皮当中,摆平了这一端,就立即和曹操在汉中展开了厮杀。

  进位汉中王应该是一个契机吧?本来是的,但是后方还没有喘息一下,前面的关羽就一命呜呼,不说一切从零开始,也是伤亡过半。

  这期间,虽有经济学专家刘巴的小试牛刀,虽然有伊籍等人共造蜀科,可是,并不代表在人才政策的制定上,刘备同样游刃有余。

  难道刘备不能广积粮缓称王吗?很遗憾,他错失了黄金时光,如果是在群雄并起的时候,长袖善舞,远交近攻,各个击破自然是好事,孙策当时就是规避掉和北方最强势力曹操、袁绍任何一方的正面交锋,而是和最近的实力并不绝对领先自己的刘表下手,慢慢的积累出一个东吴半壁江山来,那个时候刘备还在跑路或者跑路的路上,他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你看哪个保级球队在降级区里面还在锻炼新人广积粮?哪个不是拼命捞分数,捞那些可以保证自己不降级的分数?当然了,铁定降级的球队除外。

  等到后来刘备有点资本了,可是,群雄并起的时代已经终结,就剩下这么三家了,水涨船高,刘备的势力横向比较一下还是最小的。

  所以,他还是要拼命的努力,保证自己不被兼并。

  所以说,刘备缺乏一个落实政策的时间。

  其次,刘备还缺乏一个落实政策的空间。

35—17:潜藏,人才危机(6)
就像今天的中国东西部经济文化水平严重不平衡一样,当年的人才资源也不是很均衡的洒落在大汉朝的每一个角落,扎堆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扎在北方中原的人才资源,都富得冒油了,因为当时北方才是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天子脚下好啊。

  算一个百分比的话,北方至少集中了70%。

  不要说也有很多南方人是牛人,最后不还是能出来的话都来到了北方?谁不想去中央啊。

  颍川人才群的形成就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后来战争爆发了,长期的战乱逼迫着一部分人向战乱相对较少的南方迁移,于是,荆州文化带和江东大族文化圈形成了。

  荆州的人才资源强盛到了什么程度?多方势力在这里胶着缠斗,除了抢夺战略资源和战略要地,最主要的就是抢夺人才资源,第一阶段的瓜分以刘备胜利而告终,当他撤退的时候,荆州士人纷纷追随既是最好的明证。

  江东大族又牛逼到了什么程度?

  他们构成了孙氏政权的统治基础,陆逊这样的本土豪强代表鼎力支持,以及孙权对他的无比信任就是孙氏和地方豪强关系的明证,当然了,当豪强的势力逐渐扩张到了足以影响孙权的决策自主性的时候(包括国策制定和王储的废立),一场内讧也难免爆发。

  ——最后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大族失败了,孙权捍卫了自己的*权力,可是也让东吴国力内耗极为严重并且迅速衰落下去,不过这也说明了江东大族的强势和人才资源的充足。

  益州呢?

  也不缺人才资源,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离中原过于遥远),交流不便,所以,显得有点另类。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远离战争的“坏处”就是相比于战火纷飞的北方主战场,这里很难产生一些卓越的军事型人才,而是以文化型、内政型为主,所以,当初刘备攻击益州的的时候虽然阻力颇多,但是,来自于优秀将领的威胁成分很少,张任算是翘楚,冷苞以下只能说是优秀球员而已,换言之,这里有优秀球员,但是缺少巨星,关羽、张辽、张飞、吕蒙那样的巨星级别将领。

  这个也很好理解,战神可不是训练出来的,这东西讲天赋,更讲究战火的淬炼,就好比足球中的以赛代练的合理性,不打比赛,不多打重量级的比赛很难让一个人的水平有提升,一场强强对话完全可以让一个球员在技战术和心理素质方面都得到提升,完全不是高水平的训练所可以替代的。

  而这,也就是益州本土军事将领的短板,他们没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