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异案铭录 >

第133章

异案铭录-第133章

小说: 异案铭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屋内光线昏暗,只有一盏影影绰绰的孤灯。韩琅大半张脸被阴影覆盖,表情绷得很紧,在摇曳的灯光之中居高临下地瞪视贺一九。后者心里暗叫不好,先沉住气,仿佛不以为然一般笑嘻嘻地过去哄道:“怎么了这是,谁惹我媳妇生气了?”

    “我也想知道,谁有那个本事。”韩琅冷冷道,他呛完这句话就不吭气了,起身准备离开。

    贺一九反应很快,急忙一把拦住。微弱的灯光之中韩琅的表情阴寒得好似覆上了一层冰霜,再加上他根本不屑与贺一九对视,这令贺一九寒毛直竖,觉得这回是闹大了。

    他也是有脾气的人,既然哄劝无效,他立马把韩琅拽到一旁的长椅上,两人面对面坐着。“好好说话,”贺一九搂过他的肩膀道,“冲我发火也得让我知道是为什么吧?”

    韩琅瞟他一眼,把他的手推去一边。贺一九觉察到对方的抵触,也不再冒进,张口道:“到底怎么了?”

    韩琅这才闷声闷气地开了口:“你白天干什么去了?”

    “我……”贺一九暗道不妙,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他断定韩琅是知道了,“我去见了贤王。”

    “不止一次了吧?”

    贺一九脸色一沉:“谁告诉你的?”

    韩琅反倒是笑了,嘴角半提不提地吊着,笑得极其僵硬:“怎么,要没人告诉我,你还打算一直瞒下去?”

    贺一九神情复杂,沉默许久以后长叹了一口气:“阿琅,这事比你想象的复杂,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

    韩琅没想到他是这种回避的态度,好像一拳打到了棉花上,刚刚压下去的火气顿时又冒上来:“你不说?你不说也好,那老子也不管了!”

    说罢,他已是怒不可遏,推开椅子“蹬蹬蹬”回了屋子,把里头的东西踢得稀里哗啦响个不停,接着又是一声吼:“去你妈的!”

    贺一九默默过去推门,手还没放到门上门就开了。韩琅出现在他跟前,脸上全是愤怒和委屈,抬手就揍。这完全是撒气一般的举动,拳头刚落下去就被贺一九稳稳接住,接着身躯被拽得失去平衡,同贺一九跌在一处。

    这一下摔得够呛,韩琅整个人都压在贺一九身上,后者在下面充当垫背,疼得呲牙咧嘴但是还不忘安抚韩琅:“行了啊,听话,出出气就好了。”

    “你他妈不把话说清楚让我怎么出气!”

    贺一九使劲把他搂在怀里,不让他起身:“那我现在说,你听着就是。”

    韩琅不吭声,任由贺一九把他扶起来,拽到椅子上坐着。贺一九的手稳稳地搭在他脑后,让他与自己平静地对视:“我先向你保证,接下来我没说半句假话。”

    说着,他认认真真比了个赌咒的手势,终于引来韩琅一个白眼:“少废话。”

    贺一九这才搂着他开了口:“我和你说过我出生在水祁,但没和你说我家里的事。”

    韩琅静静地等往下说。

    “我爹嘛,是水祁的大将军。他有地位也有钱,但真不是什么好东西,娶了我娘,生了我,然后又把我们母子俩抛弃了。”

    “为什么?”

    贺一九挠挠头:“反正就是朝堂争斗那些鬼玩意儿。”

    韩琅知道他不喜欢回忆过去,便不再追问:“这回水祁的商队和你有关?”

    “和我爹有关,”贺一九道,无奈地耸了耸肩膀,“贤王那厮找我,目的你差不多也猜到了,我爹想拉拢我,许诺了一堆好处。”

    “那你怎么想?”

    贺一九并未答话,似在思索。韩琅见状心中顿时一沉,其实以对方的性子,要是和贤王他们无话可谈,他早就把这事告诉韩琅了。瞒了这么久,就说明贺一九心中有动摇,看来对方开出来的条件不简单。

    “他许诺让我们走,是吧?”

    贺一九愣了一下,接着苦笑起来:“果然被你猜到了。”

    韩琅只能叹气:“这种时候,也只有这样的条件让你动容了。”

    贺一九搂紧他,指尖在他的头发里刮弄:“阿琅,之前我没告诉你,是因为我真的在犹豫。我知道你十有□□不会答应,于是先缓一缓,结果你还是知道了。”

    韩琅只微微一动,避开了他的手。

    贺一九有些局促:“阿琅,咱们别在这京城混了,不管是赵王还是别的什么,他们都把我们当棋子摆弄,要生要死,也就是他们一句话的事。我们这些人,哪儿有和他们斗的资本?”

    韩琅哼了一声:“那贤王对你说什么?”

    “把赵王目前为止所有的计划和布置告诉他,然后他送我们走,从此远离这些争斗。”

    韩琅冷笑:“他倒是一如既往的狡猾。”

    “他和我爹在密谋什么,虽然不明显,但我感觉得出来。阿琅,我们不能在陷在里头了,不是替这个卖命,就是替那个卖命,自由也好性命也好全被其他人掌控着,这种日子有意思么?”

    “替贤王办事,难道就和这样有区别了?”

    贺一九被他呛住,半晌以后才道:“我们知道了这么多不该知道的,我有预感,等一切尘埃落定以后,赵王也会对我们下手。”

    韩琅心中苦涩,他已无力发火,因为贺一九说的他早就想到过。可这一路走来,不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么?为着一个案子,为着一腔热血,如今哪还有打退堂鼓的余地?

    韩琅摇了摇头。

    贺一九再度叹息,他明白此刻说什么都没有用了。坦白说,他从未理会过所谓家国大义,可韩琅做出了选择,他虽然难过但是也很无奈。当时立下的誓言历历在目,他能做的,只有尊重韩琅的意愿而已。

    “你还是没变。”他搂着韩琅,亲了亲对方的额头。

    韩琅苦笑起来:“是啊,什么都变了,也什么都没有变。”
第111章 茗茶10
    “韩大人,赵王殿下有请。”

    又一次踏入赵王府,韩琅的心情少了几分忐忑,多了不少惆怅。赵王单独与他会面,姚心莲不在,听说是去学功夫了。韩琅听到这个传言的时候还暗暗咋舌,心想赵王家里唯一的女儿,还真是当成男子养大的。

    赵王坐在书房之中,韩琅一进屋内就叩头请安,然后被赵王吩咐坐在旁边的椅子上。

    “近日可好?”

    赵王笑着与他寒暄,韩琅立刻礼貌地应道:“承蒙殿下关心,一切都好。”

    赵王点点头,慢悠悠戳了一口茶:“那位贺大侠近日忙些什么呢?”

    韩琅心中咯噔一响,觉得贺一九与贤王见面的事,既然是于左书告诉自己的,那赵王肯定是知道了。他这是试探自己来了?韩琅连忙沉住气,恭敬道:“无非是忙些凡俗琐事,殿下且宽心,他虽有些江湖气,人却是可靠的。”

    赵王的语气依然保持着温和,可隐隐之中却流露出一丝严肃:“韩公子看来是相当信得过那人了。”

    “在下可以性命担保。”

    赵王高深莫测地望他一眼,未置可否,接着道:“朝中的事态想来你也清楚,太傅久病不起,我们又失了一道助力。”

    韩琅垂下头:“是在下办案不利。”

    “这是整个大理寺的事,我也不会单独怪罪你一人,”说着,他捋着胡子,面向韩琅,“虽有商队以献贡名义前来,看似是件好事,可据我所知,商队与贤王有所来往,恐怕另有所图。陛下夜夜梦魇,平日又被国事所扰,我身为臣子,不应再为陛下增添烦恼。贤王一事,还望韩公子多加留意。”

    韩琅忙应下来,又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梦魇,究竟是何故……?”

    赵王叹了口气:“恐怕还是受妖物之祟。”

    “这……”

    “全天下的名医都请来诊过,都说陛下并未患疾,陛下平日也万分小心,不像是身边之人谋害。”

    韩琅沉默了,窗外传来淅淅沥沥的秋雨之声,扰人心神。他不禁想到:话都说到这个份上,赵王和贤王这回真是要正面对决了。看来贺一九的事不能瞒了,赵王都强调了“多加留意”,他要再隐忍不说,岂不引更加人怀疑?

    于是韩琅清了清嗓子,把贤王与贺一九会见,还有水祁将军一事说了出来。果然,赵王的表情松弛了一些,听完以后点了点头:“这倒是一条重要线索。不过韩公子,那位贺大侠做出了怎样的答复?”

    韩琅坚定道:“殿下尽管放心,他不会答应的。”

    他昨日就和贺一九商定,回绝贤王此次的提议。赵王“嗯”了一声,看来对他的回答还算满意:“也好,若他邀约的是你,或许还可以试上一试,替我刺探些情报。那位贺大侠举止有些鲁莽,恐怕露了马脚,回绝倒也合适。”

    真当是人尽其用。韩琅腹诽。说是鲁莽,恐怕还是不信任贺一九吧,可他又为何这般信任自己?

    没想到赵王接下来的一番话彻底解答了这个疑问:“韩公子今年已二十有六了吧?既然来京城安家,恐怕还是该有所打算才行。”

    韩琅微怔:“殿下的意思是……?”

    “你年纪也不小了,在京做官,总要有个内眷替你打理家事。心莲性子执拗,不过我还另有一侄女,如今也待嫁闺中,若你愿意入赘,倒也算一段良缘。”

    他虽有询问的意思,但话却说得平稳,仿佛是在下达一个命令。韩琅心中暗叫不好,赶紧搜肠刮肚寻找合适的说辞:“这……多谢殿下关心,只是……”

    没想到赵王早已看出他想回绝,直接打断了他的话语:“莫非你还在犹豫那位贺大侠的事?”

    韩琅哑然,赵王打量他几眼,继续道:“你身为男子,将来又是朝中要员,难道还打算一直这么浑浑噩噩地过下去,一世不婚么?”

    “多承殿下错爱,在下不过是一介学徒,哪里是朝中要员……”

    “韩公子莫要谦虚,你性情稳重,识大体,懂大义,将来在朝中必有一番作为。难不成你想放弃这大好的前程,又回到那小县城去?”

    说到这里,赵王已有些恼了,带着几分失望静静看着他。能让王爷亲自指婚,这是多少人盼都盼不来的殊荣。谁知道韩琅一直在千方百计找借口拒绝,赵王再有涵养,此时也难免流露出怒意:“韩公子,你是聪慧之人,想必听得出我话中意思。既来之,则安之。”

    话说到这个份上,韩琅怎能不懂?赵王想必是觉得,韩琅一个平头百姓,能来到京城完全是承蒙了自己的福荫。他给了韩琅这么多好处,韩琅要是个知趣的人,以后肯定会死心塌地效忠于他。这赐婚一事,也不过就是他巩固这层关系的手段而已。他觉得韩琅是可造之材,这种出身的人能得到如此待遇,一般人肯定早就感恩戴德了。

    结果韩琅表现得有点不识抬举。

    赵王慢条斯理地啜了口茶,等着韩琅答复。韩琅垂着头不发一言,心里头分析了半天,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