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圣踪 >

第417章

圣踪-第417章

小说: 圣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躲过去,是要躲着我吗?”



  陆正笑着看着她道:“当然了,你这么可怕,我可惹不起,还不赶紧躲得远远的,到时候又被你骂是最坏的修行人!”



  兰瑶知道他刚才听见自己跟兰迁说话,气恼的瞪了他一眼,道:“难道不是吗?你为什么不能早点出来,这样那么多族民就不会死了。你分明就是故意的,你是因为讨厌我,所以才故意见死不救的。”



  兰瑶这番话说的蛮横无理,面对救命恩人,却是这样的态度,陆正也不生气,而是笑眯眯的道:“照你这么说,我是因为你才见死不救的,那你们这些族民岂不就是你害死的吗?”



  “你……”兰瑶这一下被噎得不轻,一时反驳不了,气得直嘟嘴,闷了一阵,最好还是忍不住问道:“喂,兰迁什么时候会恢复过来?”



  陆正不回答,兰瑶道:“喂,我问你话呢,你为什么故意不回答?”



  陆正看了他一眼,一指自己的鼻子道:“你是在跟我说话吗?”



  兰瑶被气得不行,道:“难道我是在跟自己说话吗?我可没有这种怪毛病!”



  陆正笑道:“你有没有这种怪毛病,是不是喜欢跟自己说话,这我就不清楚了。不过你要是跟我说话,我的名字叫做陆止一,可不叫喂。你要是叫陆止一我知道你在跟我说话,你要是叫喂,那我怎么知道你是在叫我呢?”



  兰瑶见他故意戏弄自己,道:“你分明就是故意的,你明明知道我在跟你说话。”



  陆正眨着眼睛道:“没错啊,我是明明知道你是在跟我说话。那你是不是也明明知道在跟陆止一说话,而不是跟一个‘喂’说话啊!”



  兰瑶一急:“你!”



  陆正笑道:“我?我什么?你也要问我好不好吗?我可是好得很啊,多谢你的记挂了!”



  兰瑶被陆正挤兑的什么话也说不上来,一口气堵在了胸口。哼的一声转过去,不跟陆止一说话了,但是憋了一会儿,又实在想知道兰迁什么时候能好,几次想要转过来问。始终拉不下脸来。最终终究还是太担心兰迁,把心一横,就跟这个讨厌无比的修行人道个歉,只要嘴上说了,心里骂死他,忍一忍就过去了,好歹能够知道兰迁的状况才是要紧。当下转过身正要道歉,看见陆止一手上的东西,却先被吸引了过去,忍不住道:“好漂亮。这是什么石头,好奇怪啊!”



  只见陆正此时的手心之中,有一块通体晶莹、映出绿澄澄的色泽的透明石头,悬浮在手心缓缓地转动这。在火光之中变幻出种种光彩不说,更散发出一股精纯的气息,透着丝丝的凉意。那凉意十分特别,隔着一丈之远都能让她的肌肤感觉到,而且那凉意还能透过她的肌肤钻进她的身体里面,让她感觉这几天忙碌的疲惫之感都一扫而空了。



  兰瑶话一出口,便觉得后悔。这样岂不是在陆止一面前示弱了,不过陆止一可没有继续跟她斗嘴扯皮,见兰瑶询问,随口答道:“这是一块寒魄。我正在尝试将它炼化成器。”



  兰瑶一听,很是吃了一惊,建木之精也有法力也能够炼器,但是所做最多的不过是将建木树枝或者树根打造成为弓或者箭,不过是凝炼物性罢了,只是让弓箭变得更为坚固耐用。轻易历经百年不会腐朽罢了,但是这种还不能称之为法器,还只是在物的阶段。更高明一点的就是众位长老手中的拐杖了,勉强可以算一件件法器了,建木长老运用之以法力运转可以释出一条条的拐杖光影。要是被这种光影击中了,跟被拐杖本身击中并没有任何分别,而且要是法力浑厚,甚至比拐杖本身还要厉害!



  但是建木之精所能做的也就只是如此了,他们本不过是天地之间的建木所化生的精怪而已,并没有什么修行之道,托庇建木林之中,更没有什么要去修行的自觉,制作弓箭也不过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自卫以及生存罢了。法力强弱一般来自天生,另一半则是在长久的岁月之中自然而然的感悟。



  要说建木之精在修行吗?如果以佛道以及的一些妖物的修行来看,当然没有,否则的话也不至于被区区一窝山鼠纠缠至今了。但是建木之精天性平和,以果物为食,不喜争斗,生活极为简单而快乐,而且陆正发现他们似乎天生能够避免一些法力和幻觉的滋扰,并不是出于神通法力,这样来看却又似乎暗合某种修行。



  兰瑶本身与其他的建木之精有些格格不入,那就是她是个十分好奇的建木之精,其他的建木之精安于生活在建木林之中,但是她却总想要出去看看外面的天地是怎么样的。对于任何新奇的事物,总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她早已听过修行人有炼器之说,一些强大的法器不仅能够让修行人变得十分厉害,而且最关键的是能够让他们借助以飞天而游。



  这对于兰瑶来说是非常具有诱惑的,只要想一想能够随风而起落,伴云而出没,在山岳之间飞驰,与彩霞朝暮为侣,可以俯瞰一切,那该是多么开心的事情啊。所以每每兰瑶都会爬上建木到达最高之处,看云气之中那来去自由自在的飞鸟,去感受和想象飞天之趣。一站往往就是大半天,下来之后就会怅然若失!



  所以兰瑶嘴上说着各种讨厌,但是心里还是十分羡慕修行人能够飞天而游的,现在听说陆止一是在炼器,当然兴趣大增,她还是第一次看见修行人炼器呢?当即凑了过来,睁着大眼睛,一眨也不眨!(未完待续。)
第五十二章 万物非天地
  陆正这入定十日可真是学了不少东西,光是阴阳八派的法诀就不少了,不过以他知道之境也不过是能够参悟这些法诀的一个开头而已,但即便如此,所学也已经比他前几年加起来的还要多得多。但陆正明白,如果没有之前的修行,自己可根本不可能真正学习到这些。不要说学,连接触的机会都没有。



  入定之中,陆正首先学会的便是两样本领,一是展开随身洞天,所谓展开其实更确切的说应该是凝炼。在入了知身境的时候,陆正以元神知身,此时的肉身仿佛是另外一重天地,只属于他自己的元神的天地。等到他突破知身大成进入知心境,元神外感天地,这种感可不是普通凡人的感觉,而是凭借知身境界成就的身知之能,以元气巡经之法采天地之间的生机元气为己用滋养肉身的基础上,所感之天地。



  普通人与天地之感,不破幻觉,并非元神直感,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只是在感受自己所以为的天地,在意识之幻之中罢了。只有元神直感,才能见到真正的天地。而陆正与其他的修行人不同的是,在元神外感天地之时,又触发了一种特殊的定境,那就是七情心。也就是说,陆正所见的天地,便是以七情见之,其实所见的也不是天地,而是万物。



  万物不就是人的天地吗?人不就是生活在万物之中吗?但这不过是普通人的认识罢了,当陆正在知心境的时候也以为自己不过是万物之中的一个,这与他七情与万物共鸣相知之道是一致的。但是入了知道境之后,不以身知,不以心知,而以道知见天地,才知万物并非天地,什么是天地?此时陆正无法知道,那是知天境才能真正了然的境界,中间还隔着一层知命境呢!



  在知道境中。陆正的神识化为神念,神念感应天地比之前的所及范围可要大的多,而且比神识所感应的更为清晰之外。另有一种奇妙之趣是,此神念所及范围犹如自身一般。好像是自己的身体扩散开来,所谓的自己不仅仅是一个肉身, 而是立身之处神念所及的一方天地,此正所谓随身洞天。



  而白衣人师父告诉陆正,因为他触发了七情之心的感应的缘故。立身之地,一切生与非生皆可与之共鸣,化而为友,听其感应号令,所以相比其他的修行人,他的随身洞天有着十分特别之处。但具体是什么,白衣人师父还是按照老习惯,往下就不说了,让陆正自己去体悟。



  此时的随身洞天还只是神念感应所及,要将这一方空间炼化随转。才是真正的随身洞天,否则的话立身之处不同,岂不是时时都要切换。因此凝炼随身洞天之法,并不是将一方天地带走,而是将自己本身神念与天地之间的万物气息凝炼得更为融合,也更为熟悉。这样凝炼的随身洞天才是可以展开,并可以往里面放置物品的。而随着日久凝炼,神念感应的范围越来越广大,随身洞天也会变得原来越大,越来越神妙。



  举个简单的例子。这随身洞天好比就是神念利用所感应的万物之气息所构建而成的一个房子一般,也好像是陆正随身就把自己的家带在了身上。从此以后只要他所停留之处,便是他自己的身心安顿之地,便如同回了家一样!



  这样的随身洞天好处还不只是如此。随着陆正参悟阴阳八派的法诀,发现自己也可以先用御地诀,凝炼地气灵机,再用御山诀,凝炼山气,接着以御水诀凝。炼真水灵机如此等等,这样一来,只要是他所立身之处,便是一处最佳的适合修行的场地,周围万物都会随之而转化,哪怕是出于穷山恶水,或者生机尽绝之地,他也是如在灵秀之中。当然了,要做到这一步,眼下的陆正还是办不到的,不仅需要八种法诀精进修持,也需要炼器之道有所突破。



  至于第二样本领自然就是飞天了,陆正已是知道境界,自然是能够飞天的,但是能飞天不一定会飞天,也不一定就擅长飞天,一切都还需要琢磨成就。修行之道正是如此,境界的突破让修行人具备了做到许多事的能力,但是具体做得如何,是好是坏,那还需要不断的修锻炼修持才行。



  陆正对此一点就是深有感触啊,他的修行就是一路境界直指,但是诸般法术妙用却是十分的生疏。这次在定中参悟八派法诀,他才真正领悟到,每一重境界所谓的小成或者大成、都是要有所成。无论是身心变化,形神的改变,从境界上来说,都有一个从无所悟到有所领悟,从法术上来说,就是一种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这才是真正的成,不可落于空谈。



  陆正在人间的时候,常见那些僧道乃至于说书的,谈仙论佛,总说到种种玄妙不可思议之超脱境界,却不涉及任何形神身心之变化,其实那都是一些境界的白描而已。到底真正的修行,还是落在形神之上,身心之中,除此之外,又何尝有修行。



  比如陆正现在,已有飞天之能,但是如何飞天呢?知道境所悟的是道境,陆正所悟便是所出所入不相违,是为道。但是这是身心相合之后,更为凝炼的一步,但是对于形神变化来说,还是没有超脱出之前知心境的感悟。陆正入了知道境并没有得了一个叫道的东西,也没有感悟到身心之中出现了什么,恰恰这个道字竟然是一无所得。在知身境有元神化显,在知心境有七情之心,但是知道境呢?却没有一个道。陆正还是停留在身心相合之境,只不过神识化为神念而已,但神念和神识在根本上并没有任何区别,只是感应更为清晰,心念更为化实罢了。不由让他感叹,其实天地之间无有一物可称为道!



  如果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