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宋书 >

第39章

宋书-第39章

小说: 宋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出,著黑介帻单衣,乘辇。正直侍中负玺陪乘,不带剑。殿中侍御史督摄黄

麾以内。次直侍中、次直黄门侍郎护驾在前。又次直侍中佩信玺、行玺,与正直

黄门侍郎从护驾在后。不鸣鼓角,不得喧哗,以次引出,警跸如常仪。东驾出,

驺赞,陛者再拜。皇太子入守。车驾将至,威仪唱:“引先置前部从官就位。”

再拜。车驾至行殿前回辇,正直侍中跪奏:“降辇。”次直侍中称制曰:“可。”

正直侍中俯伏起。皇帝降辇登御坐,侍臣升殿。直卫鈒戟虎贲,旄头文衣,鹖尾,

以次列阶。正直侍中奏:“解严。”先置从驾百官还便坐幔省。

帝若躬亲射禽,变御戎服,内外从官以及虎贲悉变服,如校猎仪。鈒戟抽鞘,

以备武卫。黄麾内官,从入围里。列置部曲,广张甄围,旗鼓相望,衔枚而进。

甄周围会,督甄令史奔骑号法施令曰:“春禽怀孕,搜而不射;鸟兽之肉不登于

俎,不射;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不射。”甄会。大司马鸣鼓蹙围,众军

鼓噪警角,至宣武场止。大司马屯北旌门;二甄帅屯左右旌门;殿中中郎率获车

部曲入次北旌门内之右。皇帝从南旌门入射禽。谒者以获车收载,还陈于获旗北。

王公以下以次射禽,各送诣获旗下,付收禽主者。事毕,大司马鸣鼓解围复屯,

殿中郎率其属收禽,以实获车,充庖厨。列言统曹正厨,置尊酒俎肉于中逵,以

犒飨校猎众军。至晡,正直侍中量宜奏严,从官还著朱服,鈒戟复鞘。再严,先

置官先还。三严后二刻,正直侍中奏:“外办。”皇帝著黑介帻单衣。正次直侍

中、散骑常侍、给事黄门侍郎、军校进夹御坐。正直侍中跪奏:“还宫。”次直

侍中称制曰:“可。”正直侍中俯伏起。乘舆登辇还,卫从如常仪。大司马鸣鼓

散屯,以次就舍。车驾将至,威仪唱:“引留守填街先置前部从官就位。”再拜。

车驾至殿前回辇,正直侍中跪奏:“降辇。”次直侍中称制曰:“可。”正直侍

中俯伏起。乘舆降入。正直次直侍中、散骑常侍、给事黄门侍郎、散骑侍郎、军

校从至皞,亦如常仪。正直侍中奏:“解严。”内外百官拜表问讯如常仪,讫,

罢。

 卷十五 志第五

◎礼二

古者天子巡狩之礼,布在方策。至秦、汉巡幸,或以厌望气之祥,或以希神

仙之应,烦扰之役,多非旧典。唯后汉诸帝,颇有古礼焉。魏文帝值参分初创,

方隅事多,皇舆亟动,略无宁岁。盖应时之务,又非旧章也。明帝凡三东巡,所

过存问高年,恤人疾苦,或赐谷帛,有古巡幸之风焉。齐王正始元年,巡洛阳,

赐高年、力田各有差。

晋武帝泰始四年,诏刺史二千石长吏曰:“古之王者,以岁时巡狩方岳,其

次则二伯述职,不然则行人巡省,掸人诵志。故虽幽遐侧微,心无壅隔。人情上

通,上指远喻。至于鳏寡,罔不得所。用垂风遗烈,休声犹存。朕在位累载,如

临深泉,夙兴夕惕,明发不寐,坐而待旦。思四方水旱灾眚,为之怛然。勤躬约

己,欲令事事当宜。常恐众吏用情,诚心未著,万机兼猥,虑有不周;政刑失谬,

而弗获备览。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惟岁之不易,未遑卜征巡省之事。人之未乂,

其何以恤之。今使使持节侍中、副给事黄门侍郎,衔命四出,周行天下,亲见刺

史二千石长吏,申喻朕心恳诚至意,访求得失损益诸宜,观省政治,问人间患苦。

周典有之曰:‘其万人利害为一书,其礼俗政事教治刑禁之逆顺为一书,其悖逆

暴乱作慝犯令为一书,其札丧凶荒厄贫为一书,其康乐和亲安平为一书。每国辩

异之,以反命于王,以周知天下之故。’斯旧章前训,今率由之。还具条奏,俾

朕昭然鉴于幽远,若亲行焉。大夫君子,其各悉乃心,各敬乃事,嘉谋令图,苦

言至戒,与使者尽之,无所隐讳。方将虚心以俟。其勉哉勖之,称朕意焉。”挚

虞新礼仪曰:“魏氏无巡狩故事,新礼则巡狩方岳,柴望告至,设壝宫,如礼诸

侯之觐者。摈及执贽,皆如朝仪,而不建其旗。臣虞案觐礼,诸侯觐天子,各建

其旗章,所以殊爵命,示等威。《诗》称‘君子至止,言观其旂’。宜定新礼建

旗如旧礼。”然终晋世,巡狩废矣。

宋武帝永初元年,诏遣大使分行四方,举善旌贤,问其疾苦。元嘉四年二月

己卯,太祖东巡。丁卯,至丹徒。己巳,告觐园陵。三月甲戌,幸丹徒离宫,升

京城北顾。乙亥,飨父老旧勋于丹徒行宫,加赐衣裳各有差,蠲丹徒县其年租布

之半,系囚见徒五岁刑以下,悉皆原遣。登城三战及先大将军并贵泥关头败没余

口。老疾单孤,又诸战亡家不能自存者,并随宜隐恤。二十六年二月己亥,上东

巡。辛丑,幸京城。辛亥,谒二陵。丁巳,会旧京故老万余人,往还飨劳,孤疾

勤劳之家,咸蒙恤赉,发赦令,蠲徭役。其时皇太子监国,有司奏仪注。

某曹关某事云云。被令,仪宜如是。请为笺如左。谨关。

右署众官如常仪。

尚书仆射、尚书左右丞某甲,死罪死罪。某事云云。参议以为宜如是事诺。

奉行。某年月日。某曹上。

右笺仪准于启事年月右方,关门下位及尚书官署。其言选事者,依旧不经它

官。

太常主者寺押。某署令某甲辞。言某事云云。求告报如所称。详检相应。今

听如所上处事诺。明详旨申勤,依承不得有亏。符到奉行。年月日。起尚书某曹。

右符仪。

某曹关太常甲乙启辞。押。某署令某甲上言。某事云云。请台告报如所称。

主者详检相应。请听如所上事诺。别符申摄奉行。谨关。

年月日。

右关事仪准于黄案年月日右方,关门下位年月下左方,下附列尚书众官署。

其尚书名下应云奏者,今言关。余皆如黄案式。

某曹关司徒长史王甲启辞。押。某州刺史丙丁解腾某郡县令长李乙书言某事

云云。请台告报如所称。尚书某甲参议,以为所论正如法令,报听如所上。请为

令书如左。谨关。

右关门下位及尚书署,如上仪。

司徒长史王甲启辞。押。某州刺史丙丁解腾某郡县令长李乙书言某事云云。

州府缘案允。值。请台告报。

年月日。尚书令某甲上。

建康宫无令,称仆射。

令日下司徒,令报听如某所上。某宣摄奉行如故事。文书如千里驿行。

年月朔日甲子。尚书令某甲下。无令称仆射。司徒承书从事到上起某曹。

右外上事,内处报,下令书仪。

某曹关某事云云。令如是,请为令书如右。谨关。

右关署如前式。

令司徒。某事云云。令如是,其下所属,奉行如故事。文书如千里驿行。

年月日子,下起某曹。

右令书自内出下外仪。

令书前某官某甲。令以甲为某官,如故事。

右令书板文准于昭事板文。

年月日。侍御史某甲受。

尚书下云云。奏行如故事。

右以准尚书敕仪。起某曹。

右并白纸书。凡内外应关笺之事,一准此为仪。其经宫臣者,依臣礼。

拜刺史二千石诫敕文曰制诏云云。某动静屡闻。

右若拜诏书除者如旧文。其拜令书除者,“令”代“制诏”,余如常仪。辞

关板文云:“某官粪土臣某甲临官。稽首再拜辞。”制曰右除粪土臣及稽首云云。

某官某甲再拜辞。以“令日”代“制曰”。某官宫臣者,称臣。

皇太子夜开诸门,墨令,银字启传令信。

太史每岁上某年历。先立春立夏大暑立秋立冬,常读五时令。皇帝所服,各

随五时之色。帝升御坐,尚书令以下就席位,尚书三公郎以令著录案上,奉以入,

就席伏读讫,赐酒一卮。官有其注。傅咸曰:“立秋一日,白路光于紫庭,白旗

陈于玉阶。”然则其日旗、路皆白也。

晋成帝咸和五年六月丁未,有司奏读秋令。兼侍中散骑侍郎荀弈、兼黄门侍

郎散骑侍郎曹宇驳曰:“尚书三公曹奏读秋令仪注。新荒以来,旧典未备。臣等

参议,光禄大夫臣华恒议,武皇帝以秋夏盛暑,常阙不读令,在春冬不废也。夫

先王所以从时读令者,盖后天而奉天时。正服,尊严之所重,今服章多阙如。比

热隆赫,臣等谓可如恒议,依故事阙而不读。”诏可。六年三月,有司奏:“今

月十六日立夏。案五年六月三十日门下驳,依武皇夏阙读令。今正服渐备,四时

读令,是祗述天和隆赫之道。谓今故宜读夏令。”奏可。

宋文帝元嘉六年六月辛酉朔,驸马都尉奉朝请徐道娱上表曰:“谨案晋博士

曹弘之议,立秋御读令,上应著缃帻,遂改用素,相承至今。臣浅学管见,窃有

惟疑。伏寻《礼记·月令》,王者四时之服正见驾苍龙,载赤旗,衣白衣,服黑

玉。季夏则黄,文极于此,无白冠则某履某煓也。且帻又非古服,出自后代。

上附于冠,下不属衣。冠固不革,而帻岂容异色。愚谓应恒与冠同色,不宜随节

变采。土令在近,谨以上闻。如或可采,乞付外详议。”太学博士荀万秋议:

“伏寻帻非古者冠冕之服,《礼》无其文。案蔡邕《独断》云:‘帻是古卑贱供

事不冠人所服。’又董仲舒《止雨书》曰:‘其执事皆赤帻。’知并不冠之服也。

汉元始用,众臣率从。故司马彪《舆服志》曰:‘尚书帻名曰纳言。迎气五郊,

各如其色,从章服也。’自兹相承,迄于有晋。大宋受命,礼制因循。斯既历代

成准,谓宜仍旧。”有司奏:“谨案道娱启事,以土令在近,谓帻不宜变。万秋

虽云帻宜仍旧,而不明无读土令之文。今书旧事于左。《魏台杂访》曰:‘前后

但见读春夏秋冬四时令,至于服黄之时,独阙不读。今不解其故。’魏明帝景初

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散骑常侍领太史令高堂隆上言曰:‘黄于五行,中央土也。

王西季各十八日。土生于火,故于火用事之末服黄,三季则否。其令则随四时,

不以五行为分也。是以服黄无令。’”其后太祖常谓土令,三公郎每读时令,皇

帝临轩,百僚备位,多震悚失常仪。宋唯世祖世刘勰、太宗世谢纬为三公郎,善

于其事,人主及公卿并属目称叹。勰见《宗室传》。纬,谢综弟也。

旧说后汉有郭虞者,有三女。以三月上辰产二女,上巳产一女。二日之中,

而三女并亡,俗以为大忌。至此月此日,不敢止家,皆于东流水上为祈禳,自洁

濯,谓之禊祠。分流行觞,遂成曲水。史臣案《周礼》,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

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也。衅浴谓以香薰草药沐浴也。《韩诗》曰:“郑国之

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拂不祥。”此则其来甚

久,非起郭虞之遗风、今世之度水也。《月令》,暮春,天子始乘舟。蔡邕章句

曰:“阳气和暖,鲔鱼时至,将取以荐寝庙,故因是乘舟禊于名川也。《论语》,

暮春浴乎沂。自上及下,古有此礼。今三月上巳,祓于水滨,盖出此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