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宋书 >

第38章

宋书-第38章

小说: 宋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千载未泯。

畴昔陵替,丧乱屡臻,儒林之教暂颓,庠序之礼有阙。国学索然,坟卷莫启,

有心之徒,抱志无由。昔魏武身亲介胄,务在武功,犹尚息鞍披览,投戈吟咏,

以为世之所须者,治之本宜崇。况今陛下以圣明临朝,百官以虔恭莅事,朝野无

虞,江外静谧。如之何泱泱之风,漠焉无闻;洋洋之美,坠于圣世乎!古人有言,

《诗》《书》义之府,礼乐德之则。实宜留心经籍,阐明学义,使讽颂之音,盈

于京室;味道之贤,典谟是咏,岂不盛哉!

疏奏,帝有感焉。由是议立国学,征集生徒,而世尚庄、老,莫肯用心儒训。

穆帝永和八年,殷浩西征,以军兴罢遣,由此遂废。征西将军庾亮在武昌,开置

学官。教曰:

人情重交而轻财,好逸而恶劳。学业致苦,而禄答未厚,由捷径者多,故莫

肯用心。洙、泗邈远,《风》、《雅》弥替,后生放任,不复宪章典谟;临官宰

政者,务目前之治,不能闲以典诰。遂令《诗》、《书》荒尘,颂声寂漠,仰瞻

俯省,能弗叹慨!自胡夷交侵,殆三十年矣。而未革面响风者,岂威武之用尽,

抑文教未洽,不足绥之邪?昔鲁秉周礼,齐不敢侮;范会崇典,晋国以治。楚、

魏之君,皆阻带山河,凭城据汉,国富民殷,而不能保其强大,吴起、屈完所以

为叹也。由此言之,礼义之固,孰与金城汤池?季路称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

旅,因之以饥馑,为之三年,犹欲行其义方。况今江表晏然,王道隆盛,而不能

弘敷礼乐,敦明庠序,其何以训彝伦而来远人乎!魏武帝于驰鹜之时,以马上为

家,逮于建安之末,风尘未弭。然犹留心远览,大学兴业,所谓颠沛必于是,真

通才也。

今使三时既务,五教并修,军旅已整,俎豆无废,岂非兼善者哉!便处分安

学校处所,筹量起立讲舍。参佐大将子弟,悉令入学,吾家子弟,亦令受业。四

府博学识义通涉文学经纶者,建儒林祭酒,使班同三署,厚其供给;皆妙选邦彦,

必有其宜者,以充此举。近临川、临贺二郡,并求修复学校,可下听之。若非束

修之流,礼教所不及,而欲阶缘免役者,不得为生。明为条制,令法清而人贵。

又缮造礼器俎豆之属,将行大射之礼。亮寻薨,又废。

孝武帝太元九年,尚书谢石又陈之曰: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翼善辅性,唯礼与学。虽理出自然,必须诱导。故洙、

泗阐弘道之风,《诗》、《书》垂轨教之典。敦《诗》悦《礼》,王化以斯而隆;

甄陶九流,群生于是乎穆。世不常治,道亦时亡。光武投戈而习诵,魏武息马以

修学,惧坠斯文,若此之至也。大晋受命,值世多阴。虽圣化日融,而王道未备。

庠序之业,或废或兴。遂令陶铸阙日用之功,民性靡素丝之益,亹亹玄绪,翳焉

莫抽,臣所以远寻伏念,寤寐永叹者也。今皇威遐震,戎车方静,将洒玄风于四

区,导斯民于至德。岂可不弘敷礼乐,使焕乎可观!请兴复国学,以训胄子;班

下州郡,普修乡校。雕琢琳琅,和宝必至;大启群蒙,茂兹成德。匪懈于事,必

由之以通,则人竞其业,道隆学备矣。

烈宗纳其言。其年,选公卿二千石子弟为生,增造庙屋一百五十五间。而品

课无章,士君子耻与其列。国子祭酒殷茂言之曰:

臣闻弘化正俗,存乎礼教,辅性成德,必资于学。先王所以陶铸天下,津梁

万物,闲邪纳善,潜被于日用者也。故能疏通玄理,穷综幽微,一贯古今,弥纶

治化。且夫子称回,以好学为本;七十希仰,以善诱归宗。《雅》、《颂》之音,

流咏千载。圣贤之渊范,哲王所同风。

自大晋中兴,肇基江左,崇明学校,修建庠序,公卿子弟,并入国学。寻值

多故,训业不终。陛下以圣德玄一,思隆前美,顺通居方,导达物性,兴复儒肆,

佥与后生。自学建弥年,而功无可名。惮业避役,就存者无几;或假托亲疾,真

伪难知,声实浑乱,莫此之甚。臣闻旧制,国子生皆冠族华胄,比列皇储。而中

者混杂兰艾,遂令人情耻之。子贡去朔之饩羊,仲尼犹爱其礼。况名实兼丧,面

墙一世者乎!若以当今急病,未遑斯典,权宜停废者,别一理也。若其不然,宜

依旧准。窃谓群臣内外,清官子侄,普应入学,制以程课。今者见生,或年在扞

格,方圆殊趣,宜听其去就,各从所安。所上谬合,乞付外参议。

烈宗下诏褒纳,又不施行。朝廷及草莱之人有志于学者,莫不发愤叹息。清

河人李辽又上表曰:“臣闻教者,治化之本,人伦之始,所以诱达群方,进德兴

仁,譬诸土石,陶冶成器。虽复百王殊礼,质文参差,至于斯道,其用不爽。自

中华湮没,阙里荒毁,先王之泽寝,圣贤之风绝。自此迄今,将及百年。造化有

灵,否终以泰,河、济夷徙,海、岱清通,黎庶蒙苏,凫藻奋化。而典训弗敷,

《雅》、《颂》寂蔑,久凋之俗,大弊未改。非演迪斯文,缉熙宏猷,将何以光

赞时邕,克隆盛化哉!事有如赊而实急,此之谓也。亡父先臣回,绥集邦邑,归

诚本朝。以太元十年,遣臣奉表。路经阙里,过觐孔庙,庭宇倾顿,轨式颓弛,

万世宗匠,忽焉沦废;仰瞻俯慨,不觉涕流。既达京辇,表求兴复圣祀,修建讲

学。至十四年十一月十七日,奉被明诏,采臣鄙议,敕下兖州鲁郡,准旧营饰。

故尚书令谢石令臣所须列上,又出家布,薄助兴立。故镇北将军谯王恬版臣行北

鲁县令,赐许供遣。二臣薨徂,成规不遂。陛下体唐尧文思之美,访宣尼善诱之

勤,矜荒余之凋昧,愍声教之未浃。愚谓可重符兖州刺史,遂成旧庙,蠲复数户,

以供扫洒。并赐给《六经》,讲立庠序,延请宿学,广集后进,使油然入道,发

剖琢之功。运仁义以征伐,敷道德以服远,何招而不怀,何柔而不从!所为者微,

所弘甚大。臣自致身辇毂,于今八稔,违亲转积,夙夜匪宁。振武将军何澹之今

震扞三齐,臣当随反。裴回天邑,感恋罔极。乞臣表付外参议。”又不见省。

宋高祖受命,诏有司立学,未就而崩。太祖元嘉二十年,复立国子学,二十

七年废。魏高贵乡公甘露二年,车驾亲率群司行养老之礼于太学。于是王祥为三

老,郑小同为五更。今无其注,然汉礼具存也。

晋武帝泰始六年十二月,帝临辟雍,行乡饮酒之礼。诏曰:“礼仪之废久矣,

乃今复讲肄旧典。赐太常绢百匹,丞、博士及学生牛酒。”咸宁三年,惠帝元康

九年,复行其礼。魏齐王正始中,齐王每讲经,使太常释奠先圣先师于避雍,弗

躬亲。晋惠帝、明帝之为太子,及愍怀太子讲经竟,并亲释奠于太学。太子进爵

于先师,中庶子进爵于颜渊。元帝诏曰:“吾识太子此事,祠讫便请王公以下者,

昔在洛时,尝豫清坐也。”成、穆、孝武三帝,亦皆亲释奠。孝武时,以太学在

水南县远,有司议依升平元年,于中堂权立行太学。于时无复国子生,有司奏:

“应须二学生百二十人。太学生取见人六十,国子生权铨大臣子孙六十人,事讫

罢。”奏可。释奠礼毕,会百官六品以上。元嘉二十二年,太子释奠,采晋故事,

官有其注。祭毕,太祖亲临学宴会,太子以下悉豫。

兵者,守国之备。孔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兵,凶事,不可空

设,因搜狩而习之。而凡师出曰治兵,入曰振旅,皆战陈之事。辨鼓铎镯铙之用,

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遂以搜田。献禽以祭社。仲夏教茇舍,如振旅之陈,

遂以苗田,如搜之法。献禽以享礿。仲秋教治兵,如振旅之陈,遂以狝田。如

搜之法,致禽以祀方。仲冬教大阅,遂以狩田。献禽以享蒸。搜者,搜索取其不

孕者也。苗者,为苗除害而已。狝者,杀也。从秋气所杀多也。狩者,冬物毕成,

获则取之,无所择也。

汉仪,立秋日,郊礼毕,始扬威武,斩牲于郊,以荐陵庙,名曰貙刘。其仪,

乘舆御戎路,白马朱鬛,躬执弩射牲。太宰令以获车送陵庙。于是乘舆还宫,遣

使以束帛赐武官,肄孙、吴兵法战陈之仪,率以为常。至献帝建安二十一年,魏

国有司奏:“古四时讲武,皆于农隙。汉西京承秦制,三时不讲,唯十月都试。

今兵革未偃,士民素习,可无四时讲武。但以立秋择吉日大朝车骑,号曰治兵。

上合礼名,下承汉制。”奏可。是冬,治兵。魏王亲金鼓以令进退。

延康元年,魏文帝为魏王,是年六月立秋,治兵于东郊,公卿相仪。王御华

盖,亲令金鼓之节。明帝太和元年十月,治兵于东郊。晋武帝泰始四年、九年、

咸宁元年、太康四年、六年冬,皆自临宣武观,大习众军,然不自令进退也。自

惠帝以后,其礼遂废。元帝太兴四年,诏左右卫及诸营教习,依大习仪作雁羽仗。

成帝咸和中,诏内外诸军戏兵于南郊之场,故其地因名斗场。自后蕃镇桓、庾诸

方伯,往往阅习,然朝廷无事焉。

太祖在位,依故事肄习众军,兼用汉、魏之礼。其后以时讲武于宣武堂。元

嘉二十五年闰二月,大搜于宣武场,主胄奉诏列奏申摄,克日校猎,百官备办。

设行宫殿便坐武帐于幕府山南冈,设王公百官便坐幔省如常仪,设南北左右四行

旌门;建获旗以表获车。殿中郎一人典获车,主者二人收禽,吏二十四人配获车。

备获车十二两。校猎之官著袴褶。有带武冠者,脱冠者上缨。二品以上拥刀,备

槊、麾幡,三品以下带刀。皆骑乘。将领部曲先猎一日,遣屯布围。领军将军一

人督右甄;护军一人督左甄;大司马一人居中,董正诸军,悉受节度。殿中郎率

获车部曲,在司马之后。尚书仆射、都官尚书、五兵尚书、左右丞、都官诸曹郎、

都令史、都官诸曹令史干、兰台治书侍御史令史、诸曹令史干,督摄纠司,校猎

非违。至日,会于宣武场,列为重围。设留守填街位于云龙门外内官道北,外官

道南,以西为上。设从官位于云龙门内大官阶北,小官阶南,以西为上。设先置

官位于行止车门外内官道西,外官道东,以北为上。设先置官还位于广莫门外道

之东西,以南为上。校猎日平旦,正直侍中奏严。上水一刻,奏:“搥一鼓。”

为一严。上水二刻,奏:“搥二鼓。”为再严。殿中侍御史奏开东中华云龙门,

引仗为小驾卤簿。百官非校猎之官,著朱服,集列广莫门外。应还省者还省。留

守填街后部从官就位;前部从官依卤簿;先置官先行。上水三刻,奏:“搥三

鼓。”为三严。上水四刻,奏:“外办。”正次直侍中、散骑常侍、给事黄门侍

郎、军校剑履进夹上皞。正直侍郎负玺,通事令史带龟印中书之印。上水五刻,

皇帝出,著黑介帻单衣,乘辇。正直侍中负玺陪乘,不带剑。殿中侍御史督摄黄

麾以内。次直侍中、次直黄门侍郎护驾在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