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宋书 >

第34章

宋书-第34章

小说: 宋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磬焉,礼也。”贾、服说皆以为人君礼十二而冠也。《古尚书》说武王崩,成王

年十三。推武王以庚辰岁崩,周公以壬午岁出居东,以癸未岁反。《礼》周公冠

成王,命史祝辞。辞,告也;是除丧冠也。周公居东未反,成王冠弁以开金滕之

书,时十六矣。是成王年十五服除,周公冠之而后出也。按《礼》、《传》之文,

则天子诸侯近十二,远十五,必冠矣。《周礼》虽有服冕之数,而无天子冠文。

《仪礼》云:“公侯之有冠礼,夏之末造。”王、郑皆以为夏末上下相乱,篡弑

由生,故作公侯冠礼,则明无天子冠礼之审也。大夫又无冠礼。古者五十而后爵,

何大夫冠礼之有?周人年五十而有贤才,则试以大夫之事,犹行士礼也。故筮日

筮宾,冠于阼以著代,醮于客位,三加弥尊,皆士礼耳。然汉氏以来,天子诸侯,

颇采其议。《志》曰“仪从《冠礼》”是也。汉顺帝冠,又兼用曹褒新礼;褒新

礼今不存。《礼仪志》又云:“乘舆初加缁布进贤,次爵弁、武弁,次通天,皆

于高庙。王公以下,初加进贤而已。”按此文始冠缁布,从古制也,冠于宗庙是

也。魏天子冠一加,其说曰,士礼三加,加有成也。至于天子诸侯,无加数之文

者,将以践阼临民,尊极德备,岂得复与士同?此言非也。夫以圣人之才,犹三

十而立,况十二之年,未及志学,便谓德成,无所劝勉,非理实也。魏氏太子再

加,皇子、王公世子乃三加。孙毓以为一加再加皆非也。《礼》词曰“令月吉日”,

又“以岁之正,以月之令”。鲁襄公冠以冬,汉惠帝冠以三月,明无定月也。后

汉以来,帝加元服,咸以正月。晋咸宁二年秋闰九月,遣使冠汝南王柬,此则晋

礼亦有非必岁首也。《礼》冠于庙,魏以来不复在庙。然晋武、惠冠太子,皆即

庙见,斯亦拟在庙之仪也。晋穆帝、孝武将冠,先以币告庙,讫又庙见也。

晋惠帝之为太子将冠也,武帝临轩,使兼司徒高阳王珪加冠,兼光禄勋、屯

骑校尉华暠赞冠。江左诸帝将冠,金石宿设,百僚陪位。又豫于殿上铺大床。御

府令奉冕帻簪导衮服,以授侍中、常侍。太尉加帻,太保加冕。将加冕,太尉跪

读祝文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皇帝穆穆,思弘衮职。钦若昊天,六合是式。

率遵祖考,永永无极。眉寿惟祺,介兹景福。”加冕讫,侍中系玄紞。侍中脱绛

纱服,加衮服。冠事毕,太保率群臣奉觞上寿,王公以下三称万岁,乃退。按仪

注,一加帻冕而已。宋冠皇太子及蕃王,亦一加也。官有其注。晋武帝泰始十年,

南宫王承年十五,依旧应冠。有司议奏:“礼十五成童。国君十五而生子,以明

可冠之宜。又汉、魏遣使冠诸王,非古典。”于是制诸王十五冠,不复加命。元

嘉十一年,营道侯将冠。诏曰:“营道侯义綦可克日冠。外详旧施行。”何桢

《冠仪约制》及王堪私撰《冠仪》,亦皆家人之可遵用者也。魏齐王正始四年,

立皇后甄氏,其仪不存。

晋武帝咸宁二年,临轩,遣太尉贾充策立后杨氏,纳悼后也。因大赦,赐王

公以下各有差。百僚上礼。太康八年,有司奏:“昏礼纳征,大昏用玄纁,束帛

加珪,马二驷;王侯玄纁,束帛加璧,乘马;大夫用玄纁,束帛加羊。古者以皮

马为庭实,天子加谷珪,诸侯加大璋。可依《周礼》改璧用璋,其羊、雁、酒、

米、玄纁如故。诸侯昏礼加纳采吉期迎各帛五匹,及纳征马四匹,皆令夫家自备,

唯璋官为具之。”尚书朱整议:“按魏氏故事,王娶妃、公主嫁之礼,天子诸侯

以皮马为庭实,天子加以谷珪,诸侯加以大璋。汉高后制,聘后黄金二百斤,马

十二匹;夫人金五十斤,马四匹。魏聘后、王娶妃、公主嫁之礼,用绢百九十匹。

晋兴,故事用绢三百匹。”诏曰:“公主嫁由夫氏,不宜皆为备物,赐钱使足而

已。唯给璋,余如故事。”

成帝咸康二年,临轩,遣使兼太保领军将军诸葛恢、兼太尉护军将军孔愉六

礼备物,拜皇后杜氏,即日入宫。帝御太极殿,群臣毕贺,非礼也。王者昏礼,

礼无其制。《春秋》祭公逆王后于《纪》。《谷梁》、《左氏》说与《公羊》又

不同,而汉、魏遗事阙略者众。晋武、惠纳后,江左又无复仪注,故成帝将纳杜

后,太常华恒始与博士参定其仪。据杜预《左氏传》说主婚,是供其婚礼之币而

已。又周灵王求婚于齐,齐侯问于晏桓子,桓子对曰:“夫妇所生若而人,姑姊

妹则称先守某公之遗女若而人。”此则天子之命,自得下达,臣下之答,径自上

通。先儒以为丘明详录其事,盖为王者婚娶之礼也。故成帝临轩遣使称制拜后。

然其仪注,又不具存。

康帝建元元年,纳后褚氏。而仪注陛者不设旄头。殿中御史奏:“今迎皇后,

依昔成恭皇后入宫御物,而仪注至尊衮冕升殿,旄头不设,求量处。又案昔迎恭

皇后,唯作青龙旗,其余皆即御物。今当临轩遣使,而立五牛旂旗,旄头毕罕并

出。即用旧制,今阙。”诏曰:“所以正法服升太极者,以敬其始,故备其礼也。

今云何更阙所重而撤法物邪?又恭后神主入庙,先帝诏后礼宜有降,不宜建五牛

旗,而今犹复设之邪?既不设五牛旗,则旄头毕罕之器易具也。”又诏曰:“旧

制既难准,且于今而备,亦非宜。府库之储,唯当以供军国之费耳。法服仪饰粗

令举,其余兼副杂器,停之。”及至穆帝升平元年,将纳皇后何氏,太常王彪之

始更大引经传及诸故事,以正其礼,深非公羊婚礼不称主人之义。又曰:“王者

之于四海,无非臣妾。虽复父兄之亲,师友之贤,皆纯臣也。夫崇三纲之始,以

定乾坤之仪,安有天父之尊,而称臣下之命,以纳伉俪;安有臣下之卑,而称天

父之名,以行大礼。远寻古礼,无王者此制;近求史籍,无王者此比。于情不安,

于义不通。案咸宁二年,纳悼皇后时,弘训太后母临天下,而无命戚属之臣为武

皇父兄主婚之文。又考大晋已行之事,咸宁故事,不称父兄师友,则咸康华恒所

上合于旧也。臣愚谓今纳后仪制,宜一依咸康故事。”于是从之。

华恒所定六礼,云宜依汉旧及大晋已行之制,此恒犹识前事,故王彪之多从

咸康,由此也。惟以取妇之家,三日不举乐,而咸康群臣贺为失礼;故但依咸宁

上礼,不复贺也。其告庙六礼版文等仪,皆彪之所定也。详推有典制,其纳采版

文玺书曰:“皇帝咨前太尉参军何琦,浑元资始,肇经人伦,爰及夫妇,以奉天

地宗庙社稷,谋于公卿,咸以为宜率由旧典。今使使持节太常彪之、宗正综以礼

纳采。”主人曰:“皇帝嘉命,访婚陋族,备数采择。臣从祖弟故散骑侍郎准之

遗女,未闲教训,衣履若而人,钦承旧章,肃奉典制。前太尉参军都乡侯粪土臣

何琦稽首再拜承制诏。”次问名版文曰:“皇帝曰,咨某官某姓,两仪配合,承

天统物,正位于内,必俟令族,重章旧典。今使使持节太常某、宗正某,以礼问

名。”主人曰:“皇帝嘉命,使者某到,重宣中诏,问臣名族。臣族女父母所生

先臣故光禄大夫雩娄侯桢之遗玄孙,先臣故豫州刺史关中侯惲之曾孙,先臣安丰

太守关中侯睿之孙,先臣故散骑侍郎准之遗女。外出自先臣故尚书左丞胄之外曾

孙,先臣故侍中关内侯夷之外孙女,年十七。钦承旧章,肃奉典制。”次纳吉版

文曰:“皇帝曰,咨某官某姓,人谋龟从,佥曰贞吉,敬从典礼。今使持节太常

某、宗正某,以礼纳吉。”主人曰:“皇帝嘉命,使者某重宣中诏,太卜元吉。

臣陋族卑鄙,忧惧不堪。钦承旧章,肃奉典制。”次纳征版文:“皇帝曰,咨某

官某姓之女,有母仪之德,窈窕之姿,如山如河,宜奉宗庙,永承天祚。以玄絺

皮帛马羊钱璧,以章典礼。今使使持节司徒某、太常某,以礼纳征。”主人曰:

“皇帝嘉命,降婚卑陋,崇以上公,宠以典礼,备物典策。钦承旧章,肃奉典制。”

次请期版文:“皇帝曰,咨某官某姓,谋于公卿,大筮元龟,罔有不臧,率遵典

礼。今使使持节太常某、宗正某,以礼请期。”主人曰:“皇帝嘉命,使某重宣

中诏,吉日惟某可迎。臣钦承旧章,肃奉典制。”次亲迎版文:“皇帝曰,咨某

官某姓,岁吉月令,吉日惟某,率礼以迎。今使使持节太保某、太尉某以迎。”

主人曰:“皇帝嘉命,使者某重宣中诏。令月吉辰,备礼以迎。上公宗卿,兼至

副介,近臣百两,臣蝝蚁之族,猥承大礼,忧惧战悸。钦承旧章,肃奉典制。”

其稽首承诏皆如初答。

孝武纳王皇后,其礼亦如之。其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皆用白雁

白羊各一头,酒米各十二斛。唯纳征羊一头,玄絺用帛三匹,绛二匹,绢二百匹,

虎皮二枚,钱二百万,玉璧一枚,马六头,酒米各十二斛,郑玄所谓五雁六礼也。

其珪马之制,备物之数,校太康所奏,又有不同,官有其注。古者昏、冠皆有醮,

郑氏醮文三首具存。

宋文帝元嘉十五年四月,皇太子纳妃,六礼文与纳后不异。百官上礼。其月

壬戌,于太极殿西堂叙宴二宫队主副、司徒征北镇南三府佐、扬兖江三州纲、彭

城江夏南谯始兴武陵庐陵南丰七国侍郎以上,诸二千石在都邑者,并豫会。又诏

今小会可停妓乐,时有临川曹太妃服。

明帝泰始五年十一月,有司奏:“按晋江左以来,太子昏,纳征,礼用玉一,

虎皮二,未详何所准况。或者虎取其威猛有彬炳,玉以象德而有温润。栗珪璋既

玉之美者,豹皮义兼炳蔚,熊罴亦昏礼吉征,以类取象,亦宜并用,未详何以遗

文。晋氏江左,礼物多阙,后代因袭,未遑研考。今法章徽仪,方将大备。宜宪

范经籍,稽诸旧典。今皇太子昏,纳征,礼合用珪璋豹皮熊罴皮与不?下礼官详

依经记更正。若应用者,为各用一?为应用两?”博士裴昭明议:“案《周礼》,

纳征,玄纁束帛俪皮。郑玄注云:束帛,以仪注,以虎皮二。太元中,公主纳征,

以虎豹皮各一具。岂谓婚礼不辨王公之序,故取虎豹皮以尊革其事乎?虎豹虽文,

而征礼所不用。熊罴吉祥,而婚典所不及。珪璋虽美,或为用各异。今帝道弘明,

徽则光阐,储皇聘纳,宜准经诰。凡诸僻谬,并合详裁。虽礼代不同,文质或异,

而郑为儒宗,既有明说,守文浅见,盖有惟疑。兼太常丞孙诜议以为:‘聘币之

典,损益惟义,历代行事,取制士婚。若珪璋之用,实均璧品,采豹之彰,义齐

虎文,熊罴表祥,繁衍攸寄。今储后崇聘,礼先训远,皮玉之美,宜尽晖备。

《礼》称束帛俪皮,则珪璋数合同璧,熊罴文豹,各应用二。’长兼国子博士虞

龢议:‘案《仪》《礼》纳征,直云玄絺束帛杂皮而已。《礼记郊特牲》云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