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宋书 >

第193章

宋书-第193章

小说: 宋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争,乃遣勋之救之。比至,城已陷,勋之战死,季之收众而退。子反、叔政奔还

东岸,玄谟斩子反军副李文仲。

质欲仍攻东城,义宣党颜乐之说义宣曰:“质若复拔东城,则大功尽归之矣。

宜遣麾下自行。”义宣遣刘谌之就质,陈军城南。玄谟留羸弱守城,悉精兵出战,

薛安都骑军前出,垣护之督诸将继之。战良久,贼阵小拔,骑得入。刘季之、宗

越又陷其西北,众军乘之,乃大溃。因风放火,船舰悉见焚烧,延及西岸。质求

义宣欲一计事,密已出走矣。质不知所为,亦走,众悉降散。质至寻阳,焚烧府

舍,载妓妾西奔。使所宠何文敬领兵居前,至西阳。西阳太守鲁方平,质之党也,

至是怀贰,诳文敬曰:“传诏宣敕,唯捕元恶一人,余并无所问。”文敬弃众而

走。

质先以妹夫羊冲为武昌郡,质往投之。既至,冲已为郡丞胡庇之所杀。无所

归,乃入南湖逃窜,无食,摘莲啖之。追兵至,窘急,以荷覆头,自沈于水,出

鼻。军主郑俱儿望见,射之中心,兵刃乱至,肠胃缠萦水草,队主裘应斩质首,

传京都,时年五十五。录尚书江夏王臣义恭、左仆射臣宏等奏曰:“臧质底弃下

才,而藉遇深重,穷愚悖常,构煽凶逆,变至滔天,志图泯夏,违恩叛德,罪过

恒科。枭首之宪,有国通典,惩戾思永,去恶宜深。臣等参议,须辜日限意,使

依汉王莽事例,漆其头首,藏于武库。庶为鉴戒,昭示将来。”诏可。

质初下,义宣以质子敦为征虏将军、雍州刺史。质留子敞为监军,将敦自随,

至是并为武昌郡所执送。敦官至黄门郎。敦弟敷,司徒属。敷弟敞,太子洗马。

敞弟斁,敦子仲璋,质之二子二孙未有名,同诛。

质之起兵也,豫章太守任薈之、临川内史刘怀之、鄱阳太守杜仲儒并为尽力,

发遣郡丁,并送粮运,伏诛。任薈之,字处茂,乐安人也。历世祖、南平王铄抚

军右军司马、长史行事。太祖称之曰:“望虽不足,才能有余。”杜仲儒,杜骥

兄子也。豫章望蔡子相孙冲之起义拒质,质遣将郭会肤、史山夫讨之,为冲之所

破。世祖发诏,以为尚书都官曹郎中。冲之,太原中都人,晋秘书监盛曾孙也。

官至右军将军,巴东太守。后事在《刘琬传》。沈灵赐以破质前军于南陵功,封

南平县男,食邑三百户。赠崔勋之通直郎。大司马参军刘天赐亦梁山战亡,追赠

给事中。

鲁爽,小名女生,扶风郿人也。祖宗之,字彦仁,晋孝武太元末,自乡里出

襄阳,历官至南郡太守。义熙元年起义,袭伪雍州刺史桓蔚,进向江陵。以功为

辅国将军、雍州刺史,封霄城县侯,食邑千五百户。桓谦、荀林逼江陵,宗之率

众驰赴,事在《临川烈武王道规传》。进号平北将军。高祖讨刘毅,与宗之同会

江陵,进号镇北将军,封南阳郡公,食邑二千五百户。子轨,一名象齿,爽之父

也。便弓马,筋力绝人,为竟陵太守。宗之自以非高祖旧隶,屡建大功,有自疑

之心。会司马休之见讨,猜惧,遂与休之北奔。善于抚御,士民皆为尽力,卫送

出境,尽室入羌,顷之病卒。高祖定长安,轨为宁南将军、荆州刺史、襄阳公,

镇长社。世祖镇襄阳,轨遣亲人程整奉书,规欲归顺,自拔致诚,以昔杀刘康祖、

徐湛之父,故不归。太祖累遣招纳,许以为司州刺史。

爽少有武艺,虏主拓跋焘知之,常置左右。元嘉二十六年,轨死,爽为宁南

将军、荆州刺史、襄阳公,镇长社。幼染殊俗,无复华风。粗中使酒,数有过失,

焘将诛之。爽有七弟秀,小字天念,颇有意略,才力过爽。焘以充宿卫,甚知待

之。伪高梁王阿叔泥为芮芮所围甚急,使秀往救,焘自率大众继其后。焘未及至,

秀已击破之,拔阿叔泥而反。焘壮其功,以为中书郎,封广陵侯。或告焘,邺民

欲据城反,复遣检察,并烧石虎残宫殿。秀常乘驿往反,是时病还迟,为焘所诘

让,秀复恐惧。焘寻南寇,因从渡河。

先是,程天祚为虏所没,焘引置左右,与秀囗宽,劝令归降,秀纳之。天祚,

广平人,为殿中将军,有武力。元嘉二十七年,助戍彭城,会世祖遣府刘泰之轻

军袭虏于汝阳,天祚督战,战败被创,为虏所获。天祚妙善针术,焘深加爱赏,

或与同舆,常不离于侧,封为南安公。焘北还蕃,天祚因其沈醉,伪若受使督切

后军者,所至轻罚。天祚为焘所爱,群虏并畏之,莫敢问,因得逃归,后为山阳

太守。太宗初,与四方同反,事在《薛安都传》。

焘始南行,遣爽随永昌王库仁真向焘阳,与弟瑜共破刘祖于尉武,仍至瓜步,

始得与秀定归南之谋。焘还至湖陆,爽等请曰:“奴与南有仇,每兵来,常虑祸

及坟墓,乞共迎丧,还葬国都。”虏群下于其主称奴,犹中国称臣也。焘许之。

长社戍虏有六七百人,爽谲之曰:“南更有军,可遣三百骑往界上参听。”骑去,

爽率腹心夜击余虏,尽杀之,驰入虎牢。

爽唯第三弟在北,余家属悉自随,率部曲及愿从合千余家奔汝南。遣秀从许

昌还寿阳,奉辞于南平王铄曰:“爽、秀得罪晋朝,负衅三世,生长绝域,远身

胡虏,兄弟阖门,沦点伪授,殒命不可,还国无因。近系南云,倾属东日,盖犹

痿人思步,盲者愿明。嵩、霍咫尺,江、河匪远,夷庚壅塞,隔同天地,痛心疾

首,书慨宵悲。虏主猖狂,豺豕其志,虐遍华、戎,怨结幽显。自盱眙旋军,亡

殪过半,昏酣沈湎,恣性肆身。爽、秀等因民之愤,藉将旅之愿,齐契义奋,枭

馘丑徒,冯恃皇威,肃清逋秽,牢、洛诸城,指期克定。规以涓尘,微雪夙负,

方当束骸北阙,待戮司寇,懦节未申,伏心边表。明大王殿下以睿茂居蕃,文武

兼姿,远迩钦倾,承风闻德,愿垂援拯,以慰虔望。老弱百口,先遣归庇。逼逼

丹心,仰希怀远。谨遣同义颍川聂元初奉词陈闻。”铄驰驿以闻,上大说,下诏

曰:“伪宁南将军鲁爽、中书郎鲁秀,志干列到,忠诚久著,抚兹福先,阖门效

款,招集义锐,枭剪獯丑,肃定边城,献馘象魏。虽宣孟之去翟归晋,颓当之出

胡入汉,方之此日,曾何足云。朕实嘉之,宜即授任,逞其忠略。爽可督司州、

陈留、东郡、济阴、濮阳五郡诸军事、征虏将军、司州刺史。秀可辅国将军、荥

阳、颍川二郡太守。其诸子弟及同契士庶,委征虏府以时申言,详加酬叙。”爽

至汝南,加督豫州之义阳、宋安二郡军事,领义阳内史,将军、刺史如故。秀参

右将军南平王铄军事、汝阴内史,将军如故。余弟侄并授官爵,赏赐资给甚厚。

爽北镇义阳。北来部曲凡六千八百八十三人,是岁二十八年也。虏毁其坟墓。

明年四月入朝,时焘已死,上更谋经略。五月,遣爽、秀、程天祚等率步骑

并荆州军甲士四万,出许、洛。八月,虏长社戍主永平公秃发幡乃同弃城走。进

向大索戍,戍主伪豫州刺史跋仆兰曰:“爽勇而无防,我今出城,必轻来据之,

设伏檀山,必可禽也。”爽果夜进,秀谏不止,驰往继之。比晓,虏骑夹发,赖

秀纵兵力战,虏乃退还虎牢。爽因进攻之,本期舟师入河,断其水门。王玄谟攻

确磝不拔,败退,水军不至,爽亦收众南还。转斗数百里,至曲强,虏候其饥

疲,尽锐来攻,爽身自奋击,虏乃退走。

三十年,元凶弑逆,南谯王义宣起兵入讨,爽即受命,率部曲至襄阳,与雍

州刺史臧质俱诣江陵。义宣进爽号平北将军,领巴陵太守,度支校尉,本官如故。

留爽停江陵,事平,以爽为使持节、督豫、司、雍、秦、并五州诸军事、左将军、

豫州刺史。爽至寿阳,便曲意宾客,爵命士人,蓄仗聚马,如寇将至。元凶之为

逆也,秀在京师,谓秀曰:“我为卿诛徐湛之矣,方相委任。”以为右军将军,

配精兵五千,使攻新亭垒。将战,秀命打退军鼓,因此归顺。世祖即位,以为左

军将军,出督司州豫州之新蔡、汝南、汝阳、颍川、义阳、弋阳六郡诸军事、辅

国将军、司州刺史,领汝南太守。

爽与义宣及质相结已久,义宣亦欲资其勇力,情契甚至。孝建元年二月,义

宣报爽,秋当同举。爽狂酒乖谬,即日便起兵,驰信报弟瑜,将家奔叛,皆得西

归。爽使其众载黄标,称建平元年,窃造法服,登坛自号。疑长史韦处穆、中兵

参军杨元驹、治中庾腾之不与己同,杀之。义宣、质闻爽已处分,便狼狈反,进

爽号征北将军。爽于是送所造舆服诣江陵,版义宣及臧质等并起。征北府户曹版

文曰:“丞相刘补天子,名义宣,车骑臧今补丞相,名质,平西朱今补车骑,名

修之,皆版到奉行。”义宣骇愕。爽所送法物,并留竟陵县不听进。

爽直出历阳,自采石济军,与质水陆俱下。爽遣弟瑜守蒙茏,历阳太守张幼

绪请击瑜,世祖配以兵力。遣左军将薛安都步骑为前驱,别遣水军入渊,分路并

会。安都进次大岘,爽已立营。世祖以贼强垒固,未可轻拔,使量宜进止。幼绪

便引军退还,下狱。更遣骁骑将军垣护之代幼绪据历阳。镇军将军沈庆之系安都

进军,与爽相遇于小岘。爽亲自前,将战,而饮酒过醉,安都刺爽倒马,左右范

双斩首,传送京都。瑜亦为部下所斩送,进平寿阳,子弟并伏诛。

义宣初举兵,召秀加节,进号征虏将军,当继谌之俱下。雍州刺史朱修之起

兵奉顺,更遣秀击修之。王玄谟闻之,喜曰:“鲁秀不来,臧质易与耳。”秀至

襄阳,大败而反。会益州刺史刘秀之遣军袭江陵,秀击破之。义宣还江陵,秀与

共北走,众叛且尽。秀向城,上射之,中箭,赴水死,军人宗敬叔、康僧念斩首,

传京邑。

赠韦处穆、杨元驹给事中,庾腾之员外散骑侍郎。爽初南归,秀以爽武人,

不闲吏职,白太祖请处穆为长史以辅爽,太祖以补司马,后转长史云。

沈攸之,字仲达,吴兴武康人,司空庆之从父兄子也。父叔仁,为衡阳王义

季征西长史,兼行参军,领队,又随义季镇彭城,度征北府。攸之少孤贫,元嘉

二十七年,索虏南寇,发三吴民丁,攸之亦被发。既至京都,诣领军将军刘遵考,

求补白丁队主。遵考谓之曰:“君形陋,不堪队主。”因随庆之征讨。二十九年,

征西阳蛮,始补队主。巴口建义,南中郎府板长史,兼行参军。新亭之战,身被

重创,事宁,为太尉行参军,封平洛县五等侯。随府转大司马行参军。晋世京邑

二岸,扬州旧置都部从事,分掌二县非违,永初以后罢省,孝建三年,复置其职。

攸之掌北岸,会稽孔璨掌南岸,后又罢。攸之迁员外散骑侍郎。又随庆之征广陵,

屡有功,被箭破骨。世祖以其善战,配以仇池步槊。事平,当加厚赏,为庆之所

抑,迁太子旅贲中郎,攸之甚恨之。七年,遭母忧,葬毕,起为龙骧将军、武康

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