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惊雷入汉 >

第418章

惊雷入汉-第418章

小说: 惊雷入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一切进行顺利,何以如此躁动,难不成有何变故?”

起身负手踱步,仔细思虑其中关窍,百般思索之后仍是没有答案,心中的悸动却是久久难以平息,愈加的躁动不已!

“来人。”

“在!”一名下人正在厅外打扫,闻言便踏入厅中十分恭谨。

“那人抓到没有?”文立想来想去,若是事情有所变故,必然是在那逃跑之人身上。

“两个时辰前来报,沿途各路关卡县城都是毫无发现。”那仆人不过是打扫的下人,可对于一切机密却是知之甚详!

文立微微颔首,在呼雷阙的追杀之下,那人就算躲得了一时,绝对是到不了成都的,更不用说传消息到成都了。只是为何自己仍然对于这事儿放心不下,冥冥中好似遗漏了什么呢……

那仆人见文立没有话要说,躬身一礼便走出厅外继续打扫院子。被后文立忽然叫道:“那人的两名同伙身份可曾查出!?”

这仆人闻言又转回大厅道:“启禀主人,二人身上没有丝毫线索,面孔也很陌生。只是文仲先生之前曾派人说,这两名死者见识不差,好似识破了文仲先生呼雷阙的身份。”

“哦!?他为何不早说!!”

温文尔雅的文立听到这话,猛地浑身一震,一身的淡然从容瞬间崩裂,面色不善的喝道!

“这……小人不知,消息是方才收到的……”

那仆人知道就算天大的事情,主人也未曾失去镇定从容,如今竟是这般面孔,事情一定是非同小可了!

“嗯……对方一眼识破呼雷阙之身份,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他们也是……难道……”

面色一变,文立恢复的淡定从容之态,可心潮澎湃,早已掀起了滔天巨浪!对方必然是呼雷阙中人才有可能一眼便看穿文仲等人的身份,而最近一名到达成都之呼雷阙人不就是高玩!?

高玩乔装打扮回到成都,身边竟是没有一人相随,自己虽感到奇怪却也没有在意。呼雷阙四大执事行事各异,不同寻常,自己也是经常单身行动,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

可陌生的面孔,加上一眼识破呼雷阙之身份,如此之巧合的又撞见魏顺一反常态的举措,这一切不正是自己计划之中的破绽所在!?

“速派人取查探宫中情况,还有城中的兵力调动!”

“是!”

“还有,传我命令,做最后准备!”

文立想了一想,还是不得不准备事发后的处置方法。自己一心想将计就计的保全势力,趁机牺牲一部分非核心人员,换来的却是间接的除掉一些眼中钉。可不想计划有了纰漏,对自己怀疑的高玩竟然早就有所布置,害的如今只有牺牲更多的人,才能保住自己,保住推翻那假皇帝的希望了……

捉拿叛党根本不可能偷偷的进行,封锁宫中进出的同时,整个成都的进出同时被封锁。官府的部队以及郤正带回来的精锐人马将成都内外都翻了个遍,四处设防,四处设卡,开始了大规模的抓捕行动。

曾几何时,只有刘禅敢这样做,眼下主持大局的却是樊建与郤正,司马胜之等人。

而高玩呢?

高玩已然不在成都之内!

魏顺既然出了事情,负责监视魏顺的何越与梁发,高斗却是迟迟没有消息。自己本来是放心的,可此刻想到了魏顺下场,又是担心不已。

对方能够算计陛下如此透彻,何越等三人又何足道哉?

留下许镇负责指挥成都的呼雷阙,高玩自带一组呼雷阙组员偷偷的离开了成都,一路北上寻找何越等人的踪迹。

只要和何越等人活着,必然知晓发生的一切,不仅仅关系到自己的朋友与兄弟,更重要的是这三人可以证明当时发生的一切,是最有利的证据!

人在马上疾驰而过,高玩心急如焚的纵马狂奔,却是没有注意到道路旁的茶肆上,一人惊讶的看着自己的背影,沉稳的手臂竟然开始发抖。

“那是何人,为何如此惊恐?”恨地虎看着面前的啸天狼陈灵,不由十分好奇。

啸天狼陈灵奋力定了定心神,沙哑的声音道:“呼雷阙四大执事之一的高玩……事情恐怕不妙了!”

“呼雷阙?呵呵,怕他作甚!”恨地虎不以为意,自斟自饮得笑道。

啸天狼陈灵瞪了恨地虎一眼道:“我虽然不知道当地的战报是如何书写,但我能肯定战报之上一定没有高玩手下的事迹。”

“那又如何?”恨地虎看了看陈灵,仍是不为所动。

“如何?!高玩知道魏顺的事情啊!”陈灵压低了声音,可是语气重若千钧,听得恨地虎心中一颤,手上的酒杯“啪”的摔碎在地。





第二百九十八章 去其羽翼(上)
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

近二十万的蜀军大规模集结在许昌城外,声势浩大,鼓声阵阵,此起彼伏的呼喊声,加上军中的口号,以及往来奔驰联络的骑士们,对许昌魏军形成了一股无形而又巨大的压力!

这是生死一战,更是魏国存亡之关键!

晋公远在陈留,已然不重要了,因为城中有大魏国的皇帝,哪怕是傀儡皇帝,可也是魏家政权兴衰的重要标志!

许昌失陷等于大魏国皇帝成为蜀人阶下囚,等于曹魏彻底覆没在蜀汉政权手中!当年曹氏从刘氏手中接下的,而今竟有了轮回的势头。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可还给谁,还是有分别和讲究的。

曾经厌恶当朝的曹氏皇权,也曾反抗过权臣司马氏,再到厌恶司马氏的统治,历经种种,骨子里头自己不还是大魏国的子民?

魏代汉而立,如今却又被汉家杀到了许昌城下,这是何等的讽刺?

心有不甘者,不愿认清现实的人大可以分辨说此汉不过是伪汉罢了,那刘玄德不过是编织草鞋的家伙罢了,哪儿是什么皇亲国戚?但问题是,作为曾经强大一时,显赫一世的大魏国,是亡在前朝政权的余孽手中被人接受,还是被一个贩卖草鞋的后代灭掉了为荣?

到了这个时候,任何唇舌争辩都显得苍白无力。历史从来就是强者书写的,失败者,灭亡者不过是被人鱼肉的结果罢了。就算心比天高,就算志吞山河,但时不与我,仍是无济于事。

许昌不能丢!

大魏不能灭!

即便是傀儡皇帝,也要捍卫到底!

城中百姓军卒情绪激动,在杜预的指挥下分工明确,满怀热情的等待蜀军攻城!就算你蜀汉的投石车曾经无坚不摧,眼下魏国也有不逊色的投石车还以颜色。就算你姜维百战百胜,可想拿下许昌城,蜀军也别想毫发无伤!

哪怕不能玉石俱焚,也让你元气大伤!

时至此刻,魏人的心态完全是自居弱者的一方,心理上不知不觉中的变化,似乎也印证了蜀人进逼许昌的正确性。

确实可以借此达到重创魏人的目的!

魏国可以倚仗的不单单是杜预,还有马隆,张华等人,更有河北的精锐,司马氏的亲信,其中最难对付的无疑是杜预了。

杜预的才华可谓仅在姜维之下,若是蜀汉没有姜维,刘禅也好,其他人也罢,就算是那诸葛武侯之后的诸葛瞻,也未必是杜预的对手!

姜维不怕杜预,而是顾忌。

不过好在司马炎帮了自己一个大忙,把杜预牢牢钉死在许昌,而非是派出主力人马交给杜预四下游动,见机行事。

许昌的重要性不再赘叙,除了杜预,司马炎麾下并非没有人物可以胜任。只是没有人能够达到杜预的威信,无法统一许昌各个阶层的力量捍卫大魏的尊严与荣耀罢了。

许昌或许因此而稳定,但若蜀军的目的不在许昌,许昌的稳定又能代表什么呢?

在许昌战场的外围有几支魏军,负责身处外侧牵制蜀军的兵力。蜀军全力针对许昌之时,背后有魏军活动,便难以投入全部的战斗力,更要随时提防魏军的突袭,借此来舒缓许昌守军的压力。

这本是不错的作战计划,只是杜预忽略了一点,自己手中的十万能战之兵也好,还是算上另外十几万的乌合之众,都无法承受与蜀军野战的消耗。也就是说许昌的守军可以龟缩,出击却是要无比的慎重。

反过来外围的魏军必须要牵制蜀军,却不能在没有许昌守军支援的情况下与蜀军分庭抗礼。

蜀军的意图很是明确,首要之务,拔掉外围的魏军!

虎牢关方向司马植与司马虓两支魏军各有万余,纷纷屯驻在许昌西北方,派出了无数探子探查许昌的状况。蜀汉大军一动,不过半个时辰,司马兄弟便收到了消息。

“终于还是来了……哎!”

司马植最近的情绪很是不好,听闻蜀军杀来,更显得无比的颓丧。眼下的形势自己早就分析过无数次了,杜预的布置并不是没有料到蜀军先行剿灭外围魏军的打算。

而是把应变的权力交给了外围各军的将领自行抉择。

是进,是退,是战,是逃,完全看主将个人的判断。战场之上形势瞬息万变,墨守成规唯有败亡而已,就算是杜预也发料到所有的变化。是无奈之举,也是最好的办法,便是看各支人马主将的能力和判断力了。

对于自己的能力司马植一支毫不怀疑,但当对手是姜维的时候,却明显的信心不足。

要知道当年的司马昭都是在姜维手下连连吃亏,除了那邓艾抑或是钟会,谁人能与姜维抗衡?

“兄长何必多虑,那姜维非是神人,你我兄弟见机行事,未必便是输了!”

司马虓对于兄长司马植的思虑也是清楚,关于这个问题兄弟二人其实有了多日的研究,只不过产生了分歧。

司马植认为行事当谨慎,不可贸然进兵。司马虓认为不应惧怕蜀军,先投入战场,然后相机而动。

见弟弟劝慰,司马植微微叹息道:“你我不过两万人马,一旦失手恐怕难以再见,阿弟你文武双全,用兵也是上乘,唯独好胜心太强,素不让人。须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那姜伯约名震华夏几十年,怎会是容易应对的主儿?”

“兄长此言差矣!晋公方面派出两万五千精兵在另一侧牵制蜀军,杜预在许昌城更是随时待发,我等就算遇敌也无须多虑,蜀军能分出多少兵力?”

司马虓见状心中更是不服气,摇头分辩道。

那蜀军不足二十万的兵力,要应付许昌的魏军以及外围的几支魏军,分兵作战并没有什么优势。杜预并非愚蠢之辈,若是面前蜀军兵力薄弱,安有不出战的道理?蜀军就算能在一处占据优势,魏军同样有一处是占据优势,如此算起来,魏人又有什么吃亏的呢?

“这些日子以来,我与郝明威书信甚多,关于许昌战场其看法与我相似。虓弟你不能轻敌啊!”

司马植对于局势的判断当然不会局限于自己一家之言,而是征询了不少人物的看法。其中联系最为紧密的便是驻守在虎牢关,力抗蜀汉大将齐万年的魏将郝彦。

当年郝彦曾经在虎牢关抵御姜维的西路蜀军,可谓与蜀军的战斗经验很是丰富。关于许昌战场上魏人的弊端,郝彦的担忧与司马植大相径庭。杜预放权给各路的魏将,这是好事儿,更是正确的做法。

只是以魏国今时今日的将领水准,与那名将辈出的年代已然无法相提并论。当年就算没有邓艾,还有陈泰,王经等人可以抗拒姜维,不至于大败。群策群力之下,彼此相助呼应,杀败姜维也是不足为奇的。

而眼下魏国有名的将领即便公认不差,但拿出来与姜维交手,差距便是十分明显。

这样的情况下,拥有进退之权的外围诸军能否坚持到胜利的曙光来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