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夺宋 >

第163章

夺宋-第163章

小说: 夺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路出任路治长官,眼下最缺的就是路治长官。”
  略为顿了顿又道:“……辽国天祚帝欲起雄兵数十万与金国阿骨打决一雌雄,此战若败,辽必亡也!”
  候蒙蹙眉,拱手恭声道:“……听大帝所言,似断定辽国必败?不如由何断论,候元功甚是迷惑。”
  “候大人,辽朝一如大宋,内忧外患,分崩在即,朝中诸系夺权,士心不齐,各怀私念,天祚帝又恃势狂傲,没把阿骨打放在眼里,却不知金国只余死战死拼一途,再无退路可寻,一方立志死战,一方内忧外患,优劣之势可见,辽虽势众,却系乌合,金人虽寡,却以一当百,此役只须崩开辽军一角,则可乘胜痛击,必致辽军一溃不振,千里之堤溃于蚊穴,辽国只有破而后立一途,绝然不可幸免于今春一战!”
  张商英等人皆愕然,又听他说的坚决,也都信了几分,眼前的安敬必竟是建立神策帝国的开朝鼻祖,他若没有些真才实学,如何能创建下这偌大帝国?前时安家小郎在大宋出任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时,这些人也觉得太过儿戏,但此时他自已立了国,看法又自不同,立国于登基继位完全是两回事,不可同日而语。
  随后又引介神策帝国重臣高宠、石秀、公孙胜等人,“……眼下神策帝国不缺军事战将,只缺治世文臣,我军政分治,互不统属,再说深一些,每一次战事的发动也必是政治利益的延伸,若无法攫取政治上的利益,战争将没有任何意义,我不会叫我的军士流无谓的血,丢无谓的命,文治盛世须尽快展开,农工矿冶、水利河渠、商贸交运、草粮盐食等诸事繁冗,立国难、守国更难,天下庶民要吃饭呐,有劳诸公了!”
  言罢,衙内朝张商英等人抱拳做了一礼,可把这堆人吓坏了,纷纷拱手还礼,“愿为大帝效死力!”
  “诸位,神策帝国不姓安,它是天下万民的帝国,你等不是为‘大帝’效力,而是为了天下庶民,民富国自强,国盛民亦安,谁都能吃饱饭,谁乐意蹲在山头上当劫匪?老婆孩子热炕头,才是他们的归属。”
  “大帝圣明,我等愿为神策帝国尽忠尽力……”候蒙等人必竟都曾是治国的人才,能着眼于全局,比自已身后这帮人要厉害,衙内心里清楚,非这些人不能底奠立国之根本,因为他们在万民心中威望也高。
  ……
  1116年2月,阿骨打以2万大军大败辽国70万人马于护步答岗,此战后辽国大伤元气,一蹶不振。
  安盛元年4月,帝国中枢领导核心才真正敲定下来,安大帝的治国方略分明,军政必然要分治。
  神策军政参议会:参议长由大帝安敬兼领、副参议长候蒙(国政卿)、副参议长宋恽(神策军帅)、军政参议高宠(神策军帅)、石秀(国政少卿)、张商英(国政少卿)、李恪非(吏事卿)、俞栗(廉监卿)、蔡居厚(宣统卿)、呼延娇(戌治卿);整个帝国核心中枢权力层共10人,军国大事由众人研讨决策。
  神策帝国大帝、神策军政参议长、帝国元帅安敬(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帝王之位可由亲子继承)。
  国政卿候蒙、国政少卿:石秀、张商英、李清照、范致虚;国政院使邓怀、国政院副使……
  神策军帅宋恽、高宠;军事参议……(六大部、大军区长官、军事院使);参军部长高宠(兼)、政工部长宋恽(兼)、战备部长公孙胜、军勤部长呼延明(呼延庆堂兄)陆军部长关胜(兼)、海军部长李俊。
  大军区长官:江南军镇军使韩世忠、两浙军镇军使石宝、淮南军镇军使林冲(淮南王庆寇军整编为师)、荆湖军镇军使徐宁(以龙武军一厢为基底扩建)、广南军镇军使李应(以独龙团一部为基底扩建)、成都军镇军使花荣(以清风团为基础扩建,成都路新归,非重将坐镇不可)、山东军镇军使栾廷玉、河北1军镇军使卢俊义(西路)、河北2军镇军使史文恭(东路)、河东1军镇军使呼延庆(南路)河东2军镇军使呼延平(呼延庆之弟);河北、河东与辽国接攘,故各置2军以镇之,(每团3600人,36团近13万人马)。
  此时在河北、河东两路已屯26万大军,而且全是衙内的精锐,神策13军不可能全建起来,除了河北、河东、山东、淮南、成都五路各军实编之外,其它各路‘军’实施三三制(军辖3师、师辖3团)。
  另外就是强大的海军建制,铁皮战舰扩充为500艘,精锐陆战兵扩充为4团,具备较强悍的战力。
  安盛元年3月,第一次吏试,选拔出400多名习过新制的士子文生,政策放的宽,20至50岁之间的现职吏员或非吏员皆可应试,只这一批人才大大缓解了文治压力,衙内乐的笑,登第的首名竟是宗泽!
  文科另出赵野、李纲、宇文虚中、李光、宗颖、折彦质、种泟、赵鼎等人,武科头一名赫然是相州汤阴县的岳飞(岳爷爷终于出世了),另有呼延灼、杨志、武松、鲁达等人,群英荟萃,让衙内心里更乐。
  年近六旬的宗泽精神状况极佳,剔了个寸许上的短头,在宏武殿朝帝时站在那里都属他惹眼。
  “……现颁发神策军政参议令,授文科第一宗泽为山东路路政使,权领一路务治,授赵野为河北路路政使、授宇文虚中为淮南路路政使、授李纲为荆湖路路政使、授李光为广南路路政使、授赵鼎为成都路政使。”
  “授武科第一岳飞(19岁)河东2军4师3团征讨使;授呼延灼为河北1军3师4团征讨使;授杨志为河东2军3师5团证讨使;授武松、鲁达为河北2军2师3团、4团征讨使;即日赴任,不得有误!”
  安盛元年,5月,金使完颜宗弼出使神策帝国,一路所见令他十分震惊,一行大金文臣皆被新国神策所治震慑,他们无法想象神策帝国短短不过半年多就把地方治理的井井有理了,商贸繁盛、民安世平,入了建康府更感受到这里的大气象,尤其参观了数处操军武场、海军基地,那一刻,宗弼生出了异样感觉。
  衙内故意不见他们,只叫人领着他们四处兜转、参观,到六月时才在政城丹阳宫紫宸大殿见他们。
  “小使拜见大帝……”宗弼不想丢了金国威风,昂首不跪,事后才知帝国早废除了跪叩旧礼。
  “……朕日理万机,完颜宗弼你有话便直说,你叔叔阿骨打也算一代雄主,叫你来做什么?”
  宗弼望着年仅21岁的安大帝,上上下下看了多眼,无法想象这个神策帝国是这么个年轻人缔造的?
  “……小使受我主金帝嘱托,特来与贵国交涉燕云一十六州境务,然辽国大败于护步答岗,大金歼灭辽军数十万,金国威甚,此来奉告大帝,贵国若不出军夺取燕云之地,一但为我金国占领,嘿……”
  “哈……宗弼,你大金于马背上立国,百废待兴,万事从头,有何资颜在朕面前大放獗词?神策帝国若出军助辽国某皇族贵胄称帝再建新辽,大金想一统北方草原还有可能吗?燕云十六迟一日拿回,哼!”
  第169章 统(尾章)
  几日后,辽国派来李处温出使,此人不光是天祚帝的代表,更是萧奉先的代表,辽朝出使帝国而不是大宋,显然他们看出大宋完蛋了,河北、河东绵是神策版图,更驻扎重兵、虎视眈眈,北辽岂能不惧?
  他和完颜宗弼一样,被一路所见极度的震惊了,路过大宋帝都开封时,再看不到盛世繁华了,京畿路民变杀官,又是大逃亡,宋军严禁民变逃亡,实施了军戒,结果引发了兵变,数县揭竿又反,烽烟又起。
  李处温也是来与帝国结盟的,本来准备口气硬些以燕云十六州做为交换条件让帝国出兵灭金,哪知他连大帝的影子都没见到,只是国政院下外交部一个少卿就把他给打发了,出兵别指望,燕云十六迟早拿回。
  李处温气的大骂,结果给痛责了40大杖,轰出了建康,随行辽从还想耀武扬威一番,皆给揍的鼻青脸肿,最后打入囚车木笼押送出境,李处温差点没气死,两个月后他回了辽朝向天祚哭诉,天祚则哀叹一声。
  七月,神策帝国向大宋发出神策诏令:限大宋朝皇帝赵桓三十日内退位,编修宋史,以免刀兵灾祸!
  同月,陕西路、泾原路、永兴军路三帅投诚神策帝国,安大帝自是大喜望外,宋朝已经走到尽头了。
  东京,开封府,皇城,紫宸殿,赵桓坐在龙座上,眼神痴痴发呆,绝计想不到自已是大宋之末帝。
  辅佐他的一干大臣只剩下耿南仲、王孝迪、蔡懋、吕颐浩、朱胜非等几个了,武臣也就是刘正彦和刘延庆两个人,所谓的禁军七零八落散的也差不多了,这两位经帅的鹿延路、熙河路早给神策帝国兼并了,事实上他们率兵离开本路之后就再未回去,可是那些兵将家眷皆在本路,结果逃的逃、叛的叛,快散光了。
  “……陛下,京畿道四处叛乱,贼匪丛生,禁军逃兵皆是,如今京师兵不满万,将不过百了……”
  “朕便是那亡国之君吗?啊?耿南仲,你说,朕是不是亡国之君?朕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于地下?”
  耿南仲等人跪了一地,一个个悲愤而泣,“……陛下,大势已去,陕西路种师道、泾原路折可求、永兴军路种师中皆投诚了,大宋完了……大宋完了……”紫宸殿上,君臣痛哭流涕,一片凄哀气氛,闻之令人心酸。
  一宫监跨入殿来,“……禀陛下,陕西路种师道上表疏奏在此……”又一宫监接过去呈上来。
  赵桓展折看罢,红着眼更落了泪,“种氏忠心,以死明志,可叹我大宋却不懂重用这等贤良臣子……”
  原来种师道以陕西路投诚神策,他本人却自刎全忠‘……为陕西路万千庶民计,种氏审时度势,不得已投诚神策帝国,大宋亡于苛赋酷税诸多弊处,臣恨不能尽力,今降则为民,臣惟一死以报朝廷恩泽……’
  ……
  刚刚与种湥С苫榈暮粞踊⑿×娇冢脖恢质Φ赖乃勒鹁耍譀劇⒅譁'当场晕厥,种氏之忠令无数人汗颜,无数投诚忠臣莫不默然泪垂,大宋开国百余年,至今亡败,有如繁华一梦,建康府士气不由低落。
  这日神策大帝升殿,文武百官皆至,安敬心头也是沉重,他知道这个时候必须要做一种姿态了。
  “……种氏师道耿耿忠心可鉴天日,为天下黎民计,更令朕油然生出敬意,即日起,神策帝国,上至帝君,下至黎民,为千古名臣种氏师道挂孝三日,陕西路建立种氏忠陵,以供后人瞻仰祭奠,所耗款银由财政部特拔,建康府城南紫金山上兴建‘国陵’,日后凡神策帝国为国捐躯和有功臣子皆以国礼待丧!”
  群臣山呼‘大帝仁治’,安大帝又道:“……朕欲亲至河东坐镇,开启抑金助辽战略,顺道祭奠种陵,三日后开拔,国朝大事由军政参议诸员协调商议决策,有难解之处,可以灵隼传书给朕,此计可安北乱,休养我帝国生息,三二年后,帝国势强,辽金等国不战自降,若其执迷不悟,帝国再起精锐讨灭……”
  “臣有奏……”候蒙出班,朗声道:“西夏又于西陲生乱,似瞅着旧朝欲灭、新国不强的空隙扰我国民,夺我疆域,成都军(辖秦凤路、利州路)镇军使花荣皆上疏请战,为西陲黎民计,祈大帝圣裁之……”
  安大帝微微颌首,“西夏朝不知我神策帝国厉害,欲试锋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