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再造神州 >

第739章

再造神州-第739章

小说: 再造神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是战场上的真理,颠覆一切文明和道德的真理!
    这个真理。秦始皇明白,汉武帝明白,唐太宗明白,宋太祖也明白。现在的成吉思汗更明白!
    身为成吉思汗手中战刀地蒙古战士们也许明白,也许不明白,他们平时或许是淳朴好客的牧民,你从他的帐篷前路过。还会招待你一碗奶茶,把你当成最尊贵的客人,但只要他们跨上战马。拿起战刀。他们就是比已知历史中。最穷凶恶极地法西斯还要凶残一千倍的强盗。
    他们的野蛮可以让天空被浓烟遮盖,他们的凶残可以让大地变成废墟。他们凭借着野蛮和凶残,借着长生天恩赐给他们地最好机会,将死亡和瘟疫散播到全世界,动摇全世界的文明源头,毁灭掉灿烂辉煌的文化。
    他们就是一群披着人皮地蝗虫,所过之处只会剩下废墟和灰烬,没有任何可以称道地人类文明痕迹在他们身上显现。他们就是毁灭地化身,他们就是魔鬼的临世,他们就是为摧毁人类文明而从地狱中爬出来地恶鬼。对这样的侵略者,任何乞求和妥协,换来的都是滴血的钢刀,不是你,就是你的子孙。
    这是他们的宿命,更是文明的悲哀,也是让所有文明国家为之痛哭的恐怖源头!
    这些道理,凶猛阻击他们的金人战士或许明白,或许不明白,但身为统帅的完颜陈和尚却是知道的,他心中清楚,若放任这些蒙古人顺着溃兵冲进阳,将会发生什么,几乎不用想像,那将是一场屠杀,一场毁灭金国希望的屠杀。
    他是一个女真人,但他深深喜爱着汉人的文化,他读汉人的书,背汉人诗词,欣赏汉人的制度,理解汉人的谋略,还会写一手漂亮的牛毛细字,他深深为这一切着迷。他以忠孝要求自己,要求全军,与其说他是要为金国,更不若说他是为他所深信的这些文化。
    他相信,这些文化代表着未来,也代表着希望。
    手中的长枪一个横甩,将一个蒙古骑兵抽落马下,践踏成泥,长枪却借力而回,一个刺击,直贯入喉,看都未看,枪头倏然收回,横挡掉一根流窜的羽箭,一夹马,战马猛的一个发力,手中的长枪借势前冲,将一个蒙人挑落马下。
    很奇怪,在这个紧张的时候,他的心情却很平静,很冷静的一边指挥,一边作战,不放过蒙人任何一点空隙和弱点,三千忠孝军在他的指挥下,就像一条伸缩自如的水底蛟龙,翻身之间搅动万丈波涛,蒙人追击队伍被甩的一片忙乱。
    似乎没有想到溃败的金人还会有这样一支强军出现,蒙人散乱的追击在措手不及下死伤一大片,甚至出现局部的溃败现象。
    这很快引起蒙人高层的注意,几声急切的牛角号声后,大批的蒙人骑兵放弃追杀金人溃兵,反转头来迎战这群敢于直面他们凶残的金人勇士。
    散乱的骑兵队列在极快的时间中就组成一道奔涌的巨浪,浩浩荡荡,雷霆万钧的猛扑而来,如同江潮澎湃,天云翻滚,气势万千的扑向这支不自量力的孤军,犹如苍龙吞江,凌空腾起,奔涌不息。
    面对如此滔滔不息的洪流,忠孝军没有任何退缩,他们如同弄潮的健儿,驾驭一叶孤舟冲浪而行,更如巨大礁石当面而立,激荡起旋涡翻滚。
    杀气咆哮,刀枪浩荡,鲜血伴随着勇气飞舞,忠诚与死亡为伴。
    虽然被敌人的洪涛吞没,但忠孝军不仅没有溃散,反到越发顽强,他们斗志高昂,眼射冷光,凭借手中的兵刃发挥出巨大的战斗力,他们就像定海神针,任你狂涛翻滚,我却一柱擎天。在奔涌的血海波涛之中。他们不仅没有被波涛所淹没,反到让乘胜追击地蒙古人付出超出想像的代价,被其硬生生的在波涛之中逆流狂奔,阻挡其进。
    双方就像虎豹鏖战,虎,威势无双,牙尖爪利,豹,矫健灵活。行动迅速,各有所长,难分难解。两支军队迅速的纠缠到一起,反到成功阻挡了蒙古骑兵追击溃兵的浪潮。
    追击的波涛被拦截。溃乱的洪流获得喘息,大部分的金人溃兵都逃到滦阳城中及其附近,被裹挟进来的移刺蒲阿吼叫连连地命令着他可以找到的一切将领,让他们整顿和收容溃兵。并将城门清空,派出手中还算建制完整的一支重装步兵团——由左营副将樊泽统帅,一直不被他重视的重装步兵。
    说来幸运,因为确定樊泽为新地粮道总巡。所以他所部就被留在阳,准备明天出发。大营被攻击的时候,他刚将部队整备完毕。正想前去增援的时候。溃兵已经冲到滦阳来。把城门堵住,让他一时动弹不得。而在金人的军队中。重装步兵远远没有铁甲骑兵,轻骑兵和步骑混合地部队受重视,他们更多的是像鸡肋。
    论及重装步兵的由来还是从宋人那边学来的,当初金宋交战地时候,金人没少吃宋国重装步兵的亏,后来在宋国一些降将的帮助下,也发展了重装步兵,但规模都不大。金衰蒙兴,特别是金人地主力大军被重创之后,金国地军队就形成中央和地方义军两个系统。对于地方义军,金国一向是给予优惠地政策,以拉拢他们抗蒙,这些义军在抗蒙上也是形成两极分化,有人投降,也有人坚决抗蒙。
    比方说张柔和史天泽等人,他们都是地方义军被金人收编,然后又投降蒙古。再比如完颜陈和尚的忠孝军,完颜仲元地花帽军等,他们都是地方义军中坚决主张抗蒙的
    虽然他们接受金国朝廷的调遣,也被金国政府承认,到金人的很大猜忌。不仅人为造成义军将领间的不和,还对义军战士众多的部队进行拆分,而且拆分后的部队,很少派到同一战场上作战。在作战上,也很少让他们担任方面主将,多是做为中央系将领的附庸出战,无论他们立下多大功劳,多么骁勇善战,最多也就是物资和名位上的奖励,从无放手军权之事。
    因为这些原因,金人中央系将领和地方义军将领的关系很是微妙,一方面中央军需要义军的帮助,另一方面,他们又不能让这些义军将领掌握大权。这样就很容易形成有能者不得信任重用,无能者反到能掌握大权的现象。移刺蒲阿和完颜陈和尚的矛盾,与其说是个人,反到不如说是这种原因下的一种具体表现。
    樊泽的重装步兵也是源自义军系统,樊泽本人也在步兵指挥上有着很高的天赋。他这支步兵在装备上当然不能和现在宋军的重装步兵比,但凭借北方人优良的体格,他们在重盾上的要求却比宋军要高,在机动上也有很大的优势,至少他们能配备马车,战士平时移动多是靠马车,而非宋军广泛使用的驴车。
    排列整齐的重装步兵陆续走出阳的城门,他们举着厚重高大的盾牌,踏着大地响应的方步,擂响热血沸腾的战鼓,举起密密麻麻的长枪,缓慢,坚定,勇敢的向着前方横压而去,任何意图冲撞的溃兵和敌人都被无情碾碎。
    巨大的盾牌排列的如同缓缓移动的城墙,后方的弩箭手在统一的指挥下,不断对天空抛射着破空的弩箭,嗖嗖的声音,就像一辆效率超高的清洁车,任何落入弩箭打击范围的生物,都遭到无情的毁灭。方阵中间是数排长矛手,高举的红缨长枪笔直向天,看上去就像一片红彤彤的山林,让人眼皮直跳。在方阵的两翼和后侧还有少量的轻骑兵,作为防护和支援的机动力量,整个战阵看上去就是一个移动的堡垒,坚固而危险。
    对于一般骑兵来说,这种防守严密的重装步兵是非常难缠的对手。蒙古骑兵对付他们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让骑兵在大范围内围绕步兵战阵机动,拖疲拖垮他们,争取找到或创造出攻击点,分割消灭。再就是让重甲骑兵和轻骑兵互相配合。对某一点进行集中打击,争取将对方的阵形刺穿,并用两翼迂回地轻骑兵拖延住战阵对打击点的支援,让重甲骑兵刺穿战阵,分割围杀。
    这两种方法对付重步兵战阵都很有效,只要利用的好,可以只付出很小一点代价就全歼重步兵。但这却有着一个前提,那就是双方对决的时候,地点。时机,将领的战术,都对蒙古一方有利才成。毕竟方法是死的,人却是活的。
    若是在平原上作战。樊泽这支部队再多十倍,都不够蒙古骑兵看的,但用在此时,用在此时的防守反击上却是再适合不过。
    追击溃兵地大部队被忠孝军缠住。少部分骑兵对于这种移动的城堡毫无威胁,而对方更不可能跟随他们去机动,这支重步兵的目的就是阻截住蒙古骑兵趁机对阳地突进。
    他们只要排成一排,缓慢的向前逼近。将蒙人赶开,为阳整顿部队争取时间就好。
    这支重装步兵的加入,对于水深火热的金人溃军来说。就是冰火两重天。若他们不注意地冲撞了这支军队。迎接他们的绝对是发亮的长枪,毫无认同他们是战友的意思。可若他们绕过这支部队。后方追来地蒙古人却会被他们拦截住,让他们得以逃脱蒙人的屠刀。
    金人的溃兵很快就发现这个秘密,不用任何人指挥,他们就绕过这支步兵,从各个方阵两边地空隙向后方逃离,若蒙古骑兵也想插入这个空隙,迎接他们地除了弩箭,还有横刺地长枪。
    樊泽训练和指挥的重装步兵极为严整,先用部队摆出一个个小方阵,然后互相镶嵌形成一个大方阵,各部即独立又可互相掩护,错落有致,而且还不会因为某一个小方阵地崩溃而影响整个方阵,最值得称道的就是他的方阵和方阵之间还留下足够通行的空隙,若他想让你通过,你就可以毫发无伤的过去,若不想,两边稍微一移动,弩箭长枪之下,何人能存?
    特别是两翼和后方少部分的骑兵,更是神来之笔,若蒙人从两翼扑来,这些骑兵就可以在战阵弩箭的支援下和敌人作战,防护两翼,若敌人从后方冲来,他们也可以稍微阻拦一下,为部队的转向赢得时间。若某个方阵情况紧急,他们还可作为预备队投入进去,减缓一下压力。
    只要不是剧烈的大范围移动或者士气崩溃的逃窜,这样的步兵方阵是很难从正面突破,反到是冲击的骑兵要迎着密集的弩箭,冒着巨大伤亡的代价,承受一无所得的打击。
    这种使用重装步兵的方法,可说是樊泽这么多年来和蒙人作战的经验总结,除了无法应对蒙人的大范围机动外,对于其他比如重甲冲阵,驱赶俘虏,牛马牲畜都可应对。从这个意义上讲,樊泽的确可以称的上金国重装步兵指挥第一人。
    只是这种方法的缺点和优点同样明显,就是训练这样一支部队,人力物力上的要求实在太高,特别是训练,没有成年累月的训练,根本看不出成效,而且在金国面对蒙古人的战场上,所起的作用实在不高,除非正好撞上,否则这支部队更像是摆设,因此金国朝廷对于樊泽所建立的重甲步兵,更多是一种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态度。
    这支重步部队是樊泽的心血结晶,是他竭尽全力打造的部队,他将之命名为‘铁龟军’。因为朝廷的不支持,樊泽又是属于义军系统,整支铁龟军只有三千人,而且都是
    招募的部下,大部分装备也是他自己想法解决,巨盾成,长枪也是普通步兵装备,在长度上比宋军重步兵用的要短,抗冲击上,也有差距。对于重甲步兵最重要的重甲,他甚至是用棉祅加普通步兵的皮甲代替。
    唯一值得一说的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