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铁骨 >

第1050章

铁骨-第1050章

小说: 铁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继承分别负责清剿鄂西贺龙和黄汉部,还有鄂东叶金波部、鄂南沉***部红军。
    可是,面对棘手的中缅边境危机和难民危机,会议一直拿不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与会者神色沉重,压力剧增,一个个沉默无语,束手无策。
    最后还是蒋介石的智囊杨永泰主动站起来,恳切地建议:“委座,如今看来,只有一个人能够为党国和委座分忧。职下虽然不愿提起他的名字,但是值此关系党国兴亡的关键时刻,不得不尽忠职守报效党国,抛却个人间的情感恩怨。这个人,就是德高望重深孚民望的安毅将军。职下恳请委座再次召唤安毅将军,目前只有安毅将军,能获得数百万难民的信任和拥护,也只有安毅将军,拥有赈济万民的实力,以及……以及一片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
    孔祥熙给了杨永泰一个白眼,心想你杨永泰居然如此居心叵测,到了这个时候,还不忘慷他人之慨博取委员长的信任,不忘以堂而皇之的理由再次削弱安毅集团的经济实力。
    陈氏兄弟对视一眼,没有吭声,两人心中都明白,杨永泰的意见是目前最佳之策,但是两人不愿意附和这个政学系魁首的意见,更不愿在蒋介石面前帮政敌抬轿子。
    何应钦沉思片刻,双眼发亮,带着钦佩的微笑,频频向杨永泰点头致意。
    蒋介石心中暗自叹气,扫视一圈,目光最后停留在宋子文脸上:“宋财长,你觉得畅卿先生的意见如何?”
    宋子文想都不想,立马就回了一句:“很好!我建议委座派畅卿先生到叙府走一趟,正好听说汪院长和林森主席也有这意思,结伴一起去效果或许更好。”
    众人闻言大骇,望着无所谓的宋子文和憋得满脸通红的杨永泰,想笑又不敢笑,心想如果杨永泰去川南,幸运的话见不到安毅就夹着尾巴灰溜溜地回来,不幸的话,说不定被至今仍然满肚子气、不愿意回到南京述职的安毅暴揍一顿。
    老资格的何应钦谁都敢得罪,就是不敢得罪蒋介石的大舅爷兼财神爷的宋子文,可是看到杨永泰着实可怜,又不愿放弃这个让杨永泰欠自己人情的机会,于是打了个哈哈,待众人目光聚集到自己身上,这才和气地说道:
    “委座、诸位,畅卿先生的建议是非常正确的,只是派遣什么人去川南,消弭中央与川南之间的误会,顺利地把安将军请来主持赈灾大局,还有待进一步商榷。
    “应钦此次奉委座之命赶赴四川,斡旋川中内战,促成各派停战、一致剿共的任务基本完成,滞留四川期间,也耳闻目睹了许多较为积极的事情,比如,安毅将军的川南公有企业迅速进入中央刚划归叙府专区的自流井、富顺地区,与当地传统的八大盐商顺利组建了巴蜀盐业总公司,以股份制方式,共同开采和生产川南地区的盐矿,仅仅是这个盐业总公司,就号称拥有三千万资产,因此,只要安将军振臂一呼,利用他在川南各界的影响力,为赈灾募捐个三五百万应该不成问题,最不济也能再次通过数年来安置中原和西北地区灾民的方式,有序地组织灾民分流,安置到地广人稀的川南、甚至安将军正在大兴土木的滇南垦殖专区,既解决了戍垦边疆人手不足的问题,又为党国解决了大麻烦,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啊?”
    众人细细考虑何应钦的话,蒋介石满意地催促道:“很好!敬之接着说。”
第九四七章 雪上加霜(下)
    第九四七章雪上加霜(下)(《》)
    何应钦恭敬地点点头:“遵命,书迷们还喜欢看:!总的来说,本人虽然与安毅将军有过一些不快和误会,但是在党国利益的高度上,目标是完全一致的,我相信安毅将军不会拒绝委座和中央的召唤,定会勇挑重担,书迷们还喜欢看:。
    “再者,安将军在***和行政上对中央有意见,对军委有误解,但是到目前为止,除了暂时由堪侯兄回来顶替他参谋次长的职位之外,安将军的军委委员、中央监察委员、军委参谋次长的职务仍然保留着,对委座三次下达的剿灭川湘红军黄汉部的命令,也执行得不错,不但将黄汉部击溃并赶出川湘地区,而且还收复了多年失控的三个边远县份,建立起有效的政府机构。从这一点来说,安将军心里还是以党国大局为重的。”
    众人深思不已,频频点头,安毅强烈的爱国心和报效国家民族的那份赤城,谁都铭记在心,不可否认。
    蒋介石看到大家意见基本达成一致,立即站起来大声宣布:“今天的会就到这儿吧……子文、庸之,你们俩留一下,祖燕也留下一起谈谈川南党部建设的事情。”
    宋子文和孔祥熙相视一眼,再次坐下。
    陈立夫微微一笑,看到蒋介石去添水,便坐到孔祥熙身边,低声说道:“庸之先生,看来我们得走一趟了。”
    孔祥熙无可奈何地叹息:“不去有什么办法解决当前的难题啊?安毅那小子的脾气你也知道,要想让他回来,没那么容易的……对了,西南四省商品博览会暨重点工程招标会的请柬,你收到没有?”
    “没有啊!小弟还在纳闷儿呢,照理说安将军不会这么粗心的,更不会小家子气。”陈立夫皱着眉头回答。
    宋子文放下茶杯,冷冷一笑:“安毅小子这是在玩阴谋,欧美各大跨国集团一个月前就收到他的邀请电了,德国、比利时、瑞典和法国的几个企业集团都表示愉快地接受了邀请,他却不对我们中央政府吭一声,明摆着就是要挟,要是我们也赌气不理他的话,肯定会在国际上出丑,又不能以行政命令否决西南四省地的这个经济振兴方略,进退两难啊!安毅这孙子,越来越阴险了……”
第九五二章 面面俱到
    第九五二章面面俱到
    十月十日开幕的首届中国西南商品博览会和首届西南运动会召开在即,安毅宣布将出席十月二日南京中央政府紧急召开的赈灾会议,以及***在南昌召开的军事扩大会议。
    二日上午,安毅乘专机飞抵阔别半年的南京,中央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全国赈灾委员会主席宋子文、实业部长孔祥熙等中央要员到机场迎接。
    外电对安毅此行极为关注,大部分新闻媒体猜测,安毅突然飞抵南京出席所谓的“赈灾会议”只不过是个借口,定是与每况日下的中英关系有关,欧美不少***观察家甚至预言,具有强烈民族主义倾向的安毅搁置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分歧与矛盾,令人惊讶地高调出席两个重要会议,很可能是中缅边境即将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征兆。
    实际上,安毅飞往南京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按照礼节和惯例,向中央政府领导人发出光临西南商品博览会的邀请函之后,还得亲自向国家主席林森、行政院长汪精卫这两个国家领导人,以及***元老张静江、吴稚晖等人当面提出恭请,否则就会被视为不够诚恳和恭敬。
    至于赈灾事务,早有杨斌、夏俭、劳守道、周崇安等人代劳,根本不需要安毅亲力亲为,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安毅的南京之行确实是个幌子。
    抵达南京开始,安毅就匆匆晋见主席林森、政务院长汪精卫等人,一直忙到下午四点,才与中央各部要员逐一见面,盛情邀请,随即没有在南京继续停留,而是悄悄登上飞机,飞抵南昌。
    晚上九点,安毅已经出现在庐山美庐大门前,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双双迎出大厅,站在台阶上,神色复杂地凝望匆匆钻出车厢立正敬礼的安毅。
    灯光下,蒋介石情绪有些激动,宋美龄惊喜交加,美目中蕴含责怪之意,可是,夫妻俩看到笔直站在台阶下久久敬礼的安毅那双湿润的眼睛,情不自禁双眼发红,微微叹息。
    蒋介石伸出手,握住安毅递上的手,微微一握:“上午刚接到你的电报,下午就见到你的人了……还不错。”
    “来了就好!来了就好……安毅,快进来,到家里坐下慢慢谈。”宋美龄温和地笑道。
    三人进入一楼书房,侍从室的黄埔一期师兄楼景樾已经给安毅送上香茶,冲着安毅微微一笑,悄然退下,到了门口轻轻闭上书房门,让蒋氏夫妇和久别的安毅好好谈谈。
    “坐下吧,是不是久不来我家,变得生疏了?”宋美龄一语双关,对安毅露出个意味深长的微笑。
    安毅连忙致谢:“谢谢师母!学生心中哪怕有万般委屈,也绝不敢忘记校长数年来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更不敢对校长和师母心存一丝不敬。”
    蒋介石靠在沙发上,白了安毅一眼:“这么说,你很委屈了?”
    “是啊,校长,学生委屈得囊中羞涩,连给孩子买尿布的钱都快没了,整天为几个钱愁得睡不着啊!”安毅一本正经地哭穷,好像真的很委屈似的。
    宋美龄捂嘴就笑,蒋介石皱皱眉头,脸色却好看很多:“欧家丫头这回给你生的是男孩还是女孩啊?”
    “回校长,是个男孩,九月二十八日生的,小家伙还挺健壮,生下来就有八斤重,医生护士都说长得像学生。”安毅乐呵呵地回答。
    “废话!怎么说话啊你?你儿子长得不像你像谁?”宋美龄嗔怪地望向安毅,随手把削好的贡梨放到安毅面前的小碟中。
    安毅嘿嘿一笑,低头致谢,厚着脸皮回答:“大儿子承承长得就像他妈妈,一张奶油小生的脸,说话也嗲声嗲气的,学生很担心他长大后会不会扛得起枪。”
    宋美龄又是一笑,蒋介石也忍不住笑了,似乎看到了原来那个在自己面前率直乐观、有话直说的好学生,可笑完之后,另一种失落和感慨缓缓浮上心头。
    蒋介石耐心地听完宋美龄和安毅唠家常,放下水杯,和蔼地望着安毅:
    “这次赈灾你贡献很大,你派出的杨斌和夏俭两员干将也很有水平,仅用三天时间,就把南昌城恢复到往日井然有序的样子,让中央民政部和江西省那些人无地自容,很不简单啊!我听说夏俭借机征召了两万多新兵,每天都有一两个团的新兵从南昌徒步到川南,军中将领非常吃惊,搞不清你们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灾民分流压力太大,运力不够,才不得已而为之的?”
    安毅连忙解释:“运力不够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最需要重点赈济的老弱妇幼实在太多了,其他书友正常看:。另一方面,这次征兵主要是为了充实滇南垦殖专区警备力量和工程兵,计划征召两万人。下午学生到南昌时,赶往几个难民安置点和老南昌军营去看了看,灾民的数量仍然很多,夏俭等人汇报说报名应征的人实在太多了,想停都停不来,建议学生不管多少,只要体检合格尽量多招。
    “学生惊讶之下连忙询问原因,夏俭解释说,征召的新兵只能从老南昌步行到川南,几乎等同于一次超长距离的长途拉练,一路上带队军官会每日记录,逐一考量每个新兵的身体素质、意志力、服从性和吃苦耐劳精神,到了川南再来一次择优录取,从所有坚持下来走到川南的新兵中挑出两万即可,多出来的就放到计划开垦的集体农场去,这样一来,更能保证新兵的质量,对尽快形成战力也有很大促进。”
    “难为你们竟能想出这样的办法来,可见你的军队里人才济济啊!”蒋介石又赞了一句,安毅不知道蒋介石是真心赞扬还是话里有话,只能满容满面地听着,没敢搭腔。
    蒋介石停顿一会儿,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