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铁骨 >

第1031章

铁骨-第1031章

小说: 铁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一个有利的因素是,英缅联军虽然在最近一段时期内没有组织人手对银矿展开大规模的开采,但卡瓦族人的主动退却,却让英缅联军麻痹大意起来。刚开始几天由于忌惮安家军和卡瓦族人的报复,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谁都可以保持高度警惕,但接下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平安无事,慢慢地让人麻痹大意起来,特别是在这样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连走路都很困难,更不要说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了。因此,估计英缅军连平日应布的岗哨都省了。
    滇南的雨一向来得快去得也快,但是像今晚这样绵绵不绝的下个不停,却是很难碰到,足以让人生出懈怠之心。
    “坤山,你的弟兄在下雨的时候,能不能走夜路?”魏长辉一如往常地问道。
    坤山顿时怒目相向:“老魏你说什么呢?看不起我们卡瓦人?”
    魏长辉平静地摇了摇头:“不是看不看得起谁的问题,而是你们的行动会不会因为这场大雨导致行动不便耽误时间甚至严重影响战斗力。整个矿区现有缅军一个连,加上两个关卡,我们五十人需要对付一百八十人,虽然是出其不意的偷袭,但是要先把困难想在前头,明白了吗?”
    坤山的脸色好看很多,肯定地答复:“虽然我们卡瓦人很少在雨天出行,但今天在这儿的都是各寨子选拔出来的勇士,这点风雨根本算不了什么,其他书友正常看:。说吧,老魏,我们保证不会影响行动的顺利进行。”
    魏长辉点点头:“好,既然这样,那我就布置任务了。昆达……”
    “到!”
    昆达已经有了一个军人的习惯。
    魏长辉指着地图,低声吩咐一番,昆达连连点头表示没有问题,接下来魏长辉又给坤山布置任务,坤山爽快地接受下来,最后却询问俘虏怎么办?
    魏长辉顿时惊讶地望着坤山,好一会儿才问坤山:你们卡瓦人什么时候留过俘虏?
    坤山会意地嘿嘿一笑,转身出去,魏长辉这才坐下,从腰后掏出胶底鞋,胡乱套在满是污泥的脚上。不管他如何骁勇善战,但有一样比不上卡瓦族勇士的地方,那就是不管多冷多么泥泞,卡瓦人都打着一双赤脚如飞一般翻山越岭,魏长辉本事再大也做不到。
    子夜时分,两声剧烈爆炸从边界小河处响起,两座简易木桥连同十几名缅军哨兵在硝烟中灰飞烟灭,紧接着矿区深处,又传来一连串猛烈的爆炸声,冲天的烈焰,撕破了雨夜笼罩的苍穹。
    一九三四年二月二十二日,大年初九早上,南昌行营。
    蒋介石刚刚起床,就接到南京发来的英国人的抗议书,不由吓了一大跳,立刻命令侍从急召安毅。守卫炉房矿区的十多个英**官、一百余缅军士兵被无情屠戮,两座小桥和所有矿坑被炸毁的消息,绝对不是件小事。蒋介石第一个念头就是安家军所为,只有安家军才会想得出这种“大家不过年”的损招。
    可是,当邓文仪紧急赶到江南宾馆六楼安毅的包房,却不见人,询问几个留守的侍卫,也不知道安毅去哪儿了。邓文仪正焦急间,朱培德的房门打开,穿着一身长衫出来散步的朱培德看到邓文仪,愣了一下,随即问邓文仪有何要事?
    邓文仪苦笑着说委员长有请,却找不到安毅的人,也不知道这么早那小子跑到哪儿去了,其他书友正常看:。
    朱培德笑了起来:“这个你倒是问对人了,昨晚统领各路剿匪大军的司令和指挥齐聚行营,向委员长述职,同时列席今天的会议。蒋铭三、陈辞修、顾墨三几个见完委员长后就来找安毅了,二话不说拉着就去了江南夜总会,估计是醉到那儿了。”说到这里,朱培德非常奇怪:“对了,出了什么事情?委员长昨晚接见各路军政大员休息得很晚,今天一大早就急着找安毅,肯定是有什么要事发生。”
    邓文仪苦笑道:“昨夜滇南炉房矿区发生了大爆炸,英**官和缅军官兵死了不少,英国政府发来严重抗议,委员长等着安毅去解释呢。”
    朱培德一听,脸色变得异常严肃:“应该不是安毅和他麾下所为。昨天我才和他讨论了滇缅局势,他说谨遵委座要求,不能轻举妄动,为此我还和他闹得很僵。要是安毅动手,英国人就不会只死这么一点儿了。”
    邓文仪一听,还真是那么回事,不过他可不敢替委员长拿主意,笑着向朱培德告辞,然后紧急赶往江南夜总会。
    在夜总会门口,邓文仪刚好碰到勾肩搭背摇摇晃晃走出来的安毅和蒋鼎文等人,邓文仪连忙迎上去,向众人见礼完毕,便将蒋介石的命令进行传达,同时小声将滇南炉房矿区爆炸事件及委员长的怀疑向安毅作了简要说明。
    安毅非常惊讶:“昨晚和我铭三大哥他们喝得一塌糊涂,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去指挥这种小打小闹的爆炸事件?我估计是卡瓦族人报复所致……我现在就赶回宾馆,现在这个样子,也不好去见委座,衣衫不整满身酒气,估计还没说话就先惹得委座发一通火。如今中央正在大力宣扬‘新生活运动’,我可不想被树立为坏的典型。”
    邓文仪点点头,表示先回去向蒋介石汇报并帮忙说几句好话,然后向蒋鼎文、陈诚几个含笑告辞。
第九九四章 谁更卑鄙(一)
    第九九四章谁更卑鄙(一)
    “委座,我已经打电报核实过了,此事确实非我麾下将士所为,其他书友正常看:。这几十年来,卡瓦族人与英国人和缅甸人积蓄的怨恨已经很深了,以前就因为英国人组织人手在边境线一带偷挖银矿的事情闹得不可开交,双方的小动作和龌龊不断,死人的事情时有发生。现在英国人索性连整个银矿都霸占了,占据卡瓦人日常收入一半的银首饰的制作和贩卖就此成为绝响,他们要是不报复,才会让人觉得有问题。要是委座不满意,我可以亲自到滇南走一趟,把事情调查清楚。”
    安毅一套合情合理的说辞和分析,蒋介石半信半疑,可是却又无法苛责安毅什么。若真想要在这事儿上做点什么文章,只能怪安毅不应该把武器和炸药卖给无法管束的卡瓦族人,书迷们还喜欢看:。这件事如果真是素来以彪悍、桀骜不驯著称于世的卡瓦族所为,确实不在滇南垦殖专区政府和安家军的控制范围之内,全中国都知道,卡瓦族这几年才算是开化了一些,历史上这个民族可是出了名的野蛮,他们面对敌人时的猎头嗜好,一直是百年来汉族人谈之色变的恐怖存在。
    不过,安毅想借此机会溜回自己的地盘,同样也办不到。蒋介石根本就不会在如此敏感和关键的时期,让随时都有可能失控的安毅离开自己的身边,由于安毅在整个西南数省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威信越来越高,西南诸多事务必须通过安毅去影响和控制,要是把安毅放回去,这个顽固的民族主义者一旦对侵略者发起狠来,什么事情都有可能走向不可收拾的境地,到时候中央就更难应对了。
    因此,蒋介石除了责成安毅立即命令滇南专区和二十六军司令部彻底调查事件真相、拿出一份令人信服的报告之外,安毅仍旧是哪里也不能去,只能继续留在蒋介石身边,充当参谋和幕僚的角色,出席系列军政会议。把这些事情搞清楚之后,安毅还得返回南京,继续负责主持参谋本部的日常事务。
    炉房事件被紧紧地封锁住消息,连安家军滇南部队内部也严禁谈论,外界根本就不知道在大年初九凌晨,侵占炉房的英缅军队百余官兵命归黄泉的事情。
    中央政府方面,由主管外交部的行政院院长汪精卫亲自接见英国大使嘉德甘,表示中**队与此事毫无关系,蒋委员长已经责成滇南垦殖专区政府和第二十六军司令部,组成联合调查小组,紧急赶赴事发地点,展开深入细致的调查,一旦获得结果,将会在第一时间照会英国驻华使馆。
    嘉德甘对这一说辞非常不满,但是面对中国政府如此快速的积极反应,他一时间也不好说什么狠话,只能郑重地敦促中国政府,要求加快调查步伐,尽快让英国政府和人民看到“真实合理”的调查结果。
    数日来,中国各地的报纸杂志对西康事件展开铺天盖地的报道,所有的矛头,都指向在背后阴谋策划、鼓动叛军进攻中国驻军的英国殖民政府,其他书友正常看:。
    由美籍华人和美籍俄罗斯人开办的东方新闻社还好一点,如今在全国报纸中首屈一指、日销售量已达百万份的《东方新闻报》和针对高端市场的《东方瞭望》杂志上刊登的文章,只是简单说明了整个事件的经过,并没有把矛头对准英国政府,发表的评论也很客观慎重。
    但是,其他诸如《大公报》、《申报》、《时报》、《益世报》等实地派出记者、发行销售也覆盖全国各大城市的报纸都是一个腔调:非常明确地指出数年来川藏地区发生的系列武装冲突,以及汉族民众被侵犯掠夺、被屠杀的根本原因,就是英国政府在背后阴谋蚕食中国国土、颠覆中国主权、粗暴践踏中国主权和人民生存权的结果,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以及历史上英国人所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罪行,全都被一一翻了出来,任由全国民众声讨,仇视英国政府和英国人的情绪,迅速在华夏大地上蔓延开来。
    更让英国政府头疼的是,由北平、天津、上海、杭州、重庆和成都各高校率先发起的大规模抗议游行,大有波及全中国之势,要是再来一次“滇西惨案”时期那样席卷中国的反英浪潮,好不容易缓和下来的中英关系将会再度出现巨大裂缝,英国工商界、金融界和贸易领域的在华利益,将会受到进一步的损害,相信除了英国人自身之外,假惺惺的美国政府、幸灾乐祸的德国政府和欧洲各国政府,都愿意看到英国人遭受的失败,特别是表面上向英国政府发出“联合制华”的建议、暗地里却在一步步把英国势力排挤出华北的卑鄙的日本政府和军队。
    二十二日上午十一点半,就在汪精卫与嘉德甘紧急会晤结束的十分钟后,川南广播电台三个广播频道突然中止了正常广播,向全中国宣布了一条令人鼓舞的喜讯:在四川省主席、川康边防军司令刘文辉将军的亲自指挥下,英勇的川康边防军第二、第三师将士,与德格、玉田、甘孜守备部队将士一起,克服常人无法想象的巨大困难,历尽艰辛,终于将一万两千余名叛乱暴徒,包围在甘孜以西八十七公里的色依玛山与拉加寺地区,并于上午十点三十分发起全面总攻。
    两个小时不到,《东方新闻报》和《申报》、《大公报》、《时报》、《益世报》等报纸遍布全国的分印点,几乎同时发行“号外”,由前方随军采访记者发回的无线电采访稿迅速被刊登,详细披露了川康边防军一周来的军事行动过程,对“英明睿智坚定果敢”的四川省主席兼边防军总司令刘文辉大加赞颂,对不畏牺牲、日夜奋战在高原雪域中的川军将士极力讴歌,进而促成了遍及全国的反英示威游行和庆祝热潮,原本倍受国人批评的军阀头子刘文辉,迅速成为一个功勋卓著的爱国将领,内斗不止的川军因此而改变形象,变得光辉灿烂起来,书迷们还喜欢看:。
    英国政府大吃一惊,欧美各国齐声惊呼这是个奇迹,数以百计的各国记者自上海、南京甚至北平、天津赶赴南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