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如果这是宋史 (完结) >

第53章

如果这是宋史 (完结)-第53章

小说: 如果这是宋史 (完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尽力邀功,以求归附宋朝。

那么就一定得留下自己的命来。所以,当天晚上,刘继恩要死,而侯霸荣更加不能再活着。因为这时宋朝的大军还没有杀到,太原城里还遍布着刘氏一族的势力,侯霸荣在,他的同谋身份就有暴露的危险。那么侯霸荣的死就又多了一层利用的功能——既然一定要死,为什么不就死在他郭无为的手里呢?

这样,他不仅无罪,反有大功。而且凭着他三朝元老的身份,他还可以大有作为……对,大有作为。

高天流云写历史——如果这是宋史(150)

发布时间:20071209 17:20

北汉乱了,老皇帝刘钧死了,新皇帝刘继恩才登极不过60多天,也紧跟着死了,而且还死于皇宫里不明真相的刺杀。

一时间谣言四起,关于那天晚上夜宴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有无数个版本在坊间流传,但是无一例外地都只能是猜测。人们所能知道的,只是一个结果。那就是,北汉必须再立一个新皇帝了。而这个似乎不难,毕竟先先帝刘钧还有那么多的亲生儿子,对他们来说,这还是一件凭空而落的大好事。

但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再次当选的人,居然名叫刘继元,是刘继恩的亲弟弟,仍然不是刘钧的嫡系子孙!

这是怎么回事?真是让人看不懂了,刘钧的儿子们都是白痴吗?难道就不会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去争一下抢一下吗?但是很遗憾,从结果上来看,他们一定都是非常聪明,并且理智健全的人。正因为这样,才让他们丢了本应是他们的皇位。

原因只有一个,郭无为是绝对不会允许一个明君当朝的。

被他拥立的新皇帝刘继元仪表堂堂,庄重大方,历史上对他郑重介绍,其特长是佛经禅学,而他最好的朋友相信大家一猜便知。谁呢?就是北汉第一人郭无为的亲密战友、前五台山和尚、鸿胪卿继颙。

凭着这样的朋友和爱好,他不当皇帝谁当皇帝?

于是北汉人确信,他们的冬天到了。有了这样的皇帝,再加上这样的大臣,还有宋朝那样的敌人,而且所有的保障又都来自不停抢掠他们的蛮族契丹人……这样的日子还能再过吗?但是历史证明,他们都想错了,真正感到寒冬般冷酷无情的,只有拥立新君的郭无为本人。

至于北汉国,从此弱而不竭,衰而不亡,在大宋与契丹的挟缝里异常顽强地生存着。

新皇帝刘继元登极之后性情大变,佛书禅经被他扔到了一边,再也不屑一顾,他露出了真正的狰狞面目。简单地说,在很短的时间内,他就把刘钧的皇后,也就是他的养母郭氏、刘钧的所有儿子及孙子,还有别的旁支近亲都杀个一干二净,把自己的皇位彻底巩固,从此再没人敢(事实上也再没人)抢夺。然后他转向了群臣,不管是谁,只要对他稍有违逆,轻了是砍头,重了,仍然是砍头,只不过砍得多点——灭族。

就这样,剩下的都是精英了。每一个人都在全心全意地为他而生存。这时候,郭无为开始后悔了,他搞不懂,他怎么会选出这样一个货色当皇帝?!是他突然不会识人了,还是刘继元的道儿太深,让他都探不出来?但是说什么都晚了,他的能力仅限于扶持某个人当上皇帝,却没有大到能随时再废了他。

这时他所能做的,就是稳稳当当地坐在自己的家里,在寒冷干燥的北方冬天里,穿着宽厚舒适地衣服,默默地想心事。

似乎他已经退出舞台了……但是没有人知道,他还有真正的秘密武器,就贴身藏在他宽松舒适的衣服里。这些东西他刚刚到手,只有它们才是他以后美妙生活的保证,以及挽回目前劣势的法宝。

高天流云写历史——如果这是宋史(151)

发布时间:20071210 17:21

以上就是发生在公元968年9月份期间,宋朝出兵攻打北汉时,北汉国内所生的事。现在以太原城墙为分界线,内外两端,所有效忠赵匡胤的人,都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

现在还要再干什么?

李继勋是继续攻打,还是马上退兵?郭无为是再次发动政变,杀了新的不听话的皇帝,还是潜伏一下,等待更好的时机?

没法选择,哪样看来都是对的,但同时也都是错的。

作为李继勋,兵临城下了,没有理由不打。但是打,没有内应就是单纯的攻坚,那跟违背基本国策,蛮横出兵有什么区别?而且每一个人都知道,每过一天,契丹的铁骑就离他们近一分,那些现在还看不见的蛮人军队,是一定会出现的……但是撒军,他怎么敢?皇帝还没有下令,他只能顶在太原在下尽职尽忠。

而对郭无为来说,情况就加倍的凶险。他杀刘继恩虽然在理论上毫无破绽,但是很可惜,自从中国有皇帝以来,皇帝要杀谁,从来不讲什么道理。他这时随时都可能被刘继元拉出去砍了,给亲哥哥刘继恩报仇。

想到这里,郭无为不为人知地微笑了。他清楚,之所以现在刘继元没有动手,很可能还是托了城外宋朝大军的福,刘继元不敢再让局势动荡……可是,这又能维持多久呢?而就在这时,又发生了一件对他极为不利的事。

惠璘,宋朝派来的第二个间谍,也出事了。两个间谍各有分工,侯霸荣去杀刘继恩,而惠璘留下来监视郭无为。等到侯霸荣被杀了灭口,惠璘马上就逃出了太原。但是当时整个北汉都进入了战争状态,他只逃到了临近边境的岚谷,就被抓了回来,而且他被一个叫李超的北汉军官给认出来了。

怎么办?郭无为再次面临选择,而他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继续杀人灭口。可是杀谁?留谁?这里边的学问可太大了。

杀惠璘就一了百了,从此回到北汉一边。但是他的地位再也不是从前了,而且永远没法恢复;可是留惠璘,杀李超,那就意味着彻底滑向赵匡胤一边。但是宋朝的军队攻不下太原怎么办?契丹人马上就到怎么办?那时刘继元还会放过他吗?

到那时,他就只有逃出太原,投奔宋朝了,别说能不能逃得了,就算逃出去,可是什么也没带来,赵匡胤凭什么给他高官厚禄?那还不如这时就收手,在北汉得过且过……矛盾重重,但是郭无为最后的选择还是把背叛进行到底。

留惠璘,杀李超。原因只有一个,利益。远在开封的赵匡胤把郭无为的心理变化看得一清二楚,就在这个敏感无比的时间段里,不知通过什么渠道,他把让郭无为绝对没法拒绝的投降砝码传进了外面重重包围,城里更加重重戒备的太原城。

高天流云写历史——如果这是宋史(152)

发布时间:20071210 17:23

那是近40份的,由赵匡胤本人签名,可以随时生效的委任证书。证书上的人选范围非常广泛,上至刘继元和郭无为,下至北汉一些重要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可说面面俱到。

这是赵匡胤这时所能做的最大努力了,他算准了郭无为只要收到了这些东西,就会马上行动,再不观望。而行动的结果也是非常乐观的,他已经替郭无为联络了那么多的死党——近40多个北汉高官哪,一起造反,太原一座孤城,还能挺到什么时候?

可是非常遗憾,赵匡胤毕竟没有亲眼见过郭无为,只听情报和传闻,是没法真正了解一个人的。他低估了郭无为罕见的贪婪、自私的程度。

世上真的有一种人,哪怕自己快撑死了都不会分哪怕一点点好处给别人。撑死就撑死,死得好快乐。郭无为就是这样,他把40多份委任状只留下了两份,其余的完全收藏,秘不示人,决不让那些他从前的北汉同事们吃到天上凭空掉下来的馅饼。

这有什么不对吗?凭什么啊?为什么我千辛万苦,冒着杀头的危险换来的好处要分给这些人?何况经过他慎密的分析,只要有剩下的这两份委任状他就足以搞定局面了。

一点都没有夸张,两份委任状,一份是他自己的,上面写着郭无为是宋朝的安国节度使——节度使耶,高官哪!比什么操心费力的宰相实惠多了。而另一份就是北汉当时的皇帝刘继元的,价格要更高些——平卢节度使。还记得当年王峻曾经向郭威要过什么官吗?就是“平卢节度使”,其地理位置、辖区面积都首屈一指,让人心跳眼红。

起码郭无为的心是跳了,眼是红了。所以他想,作为刘继元来说,也应该满足了。难道不是吗?在他想来,这么一个小破国家,外有契丹里有大宋,还混个什么劲?他乐观地想象,一会儿他去见刘继元时,都不需要再说什么了,只要把这份委任状交过去,再让刘继元看准了上面宋朝的国玺以及赵匡胤的签名都是真迹之后,就可以立即生效了。

之后,平定北汉,和平解放北汉,这些显赫的功劳将单独属于他一个人……“安国”节度使,多么名副其实!

但是有一点他没有想到,赵匡胤都能犯的错误,他凭什么就能避免?赵匡胤猜不出他有多么的贪婪和愚蠢,那么他怎么就能相信刘继元和他是一样的投降坯子?

当他满怀信心和喜悦把“平卢节度使”这样罕见的高官委任状交到刘继元的手上之后,难堪的沉默就产生了。有什么不对吗?他越来越觉得忐忑,最后战战兢兢地问,您……您不满意吗?或者……还有别的要求?我……我可以替您再问一下那边,再涨涨价……

说完他才意识到自己犯了多大的错,恨不得狠狠抽自己俩大嘴巴。这不是明摆着告诉刘继元,自己在这样围城的状态下还能和赵匡胤顺利勾通吗?

但是刘继元却没有计较这些,他只是平静地反问了一句——你觉得“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中书令、秦国公”,这样的头衔怎么样?

啊……啊?郭无为眨着眼,一时反应不过来。刘继元真的在讨价还价?

只听见刘继元冷笑一声,继续说——那么,或者“尚书令、楚王,再赐谥号‘恭孝’”如何啊?!

郭无为的脑袋里嗡地一声,终于恍然大悟了。这些显赫的,比“平卢节度使”要显赫一万倍的头衔,都是两年前,后蜀皇帝孟昶被抓到开封后赵匡胤所封的官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刘继元根本就不信任赵匡胤,压根就没想过投降宋朝!

那么……郭无为习惯性地把问题的重点拉回到了自己的身上,那么……现在他可怎么办才好呢?

高天流云写历史——如果这是宋史(153)

发布时间:20071211 17:22

没有什么怎么办,事实上,事情已经结束了。就在刘继元拿着赵匡胤的委任状沉默不语的时候,这次奇袭北汉的计划就已经彻底流产了。

下面发生的事情,就是对赵匡胤这次轻举妄动的惩罚。在当年的11月,北汉的援军终于到了,契丹铁骑像钢铁的洪流一样,从更加寒冷的北方席卷而来。围城不下,早已经失去锐气的宋军疾速后撤,尽量避免接战,终于全军而还。

但是,契丹不会白白出兵,而北汉也不会白受欺负,他们顺势反攻宋朝。宋朝边境上的晋、绛两州城池都被攻破,城中财物人畜被一掠而空。

消息传进开封,大宋的皇帝赵匡胤惊怒交集,据说他本来就深紫色的脸膛变得颜色更深,至于那像是马肝、牛肝、猪肝或者别的什么东东就都很不好说了。而他在极度的愤怒之中,除了一些羞愧之外,并没有怎样后悔。他深深地知道,如果再回到三个月以前,还有那样的机会,他仍然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那么到底是哪儿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