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如果这是宋史 (完结) >

第462章

如果这是宋史 (完结)-第462章

小说: 如果这是宋史 (完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是俘虏,毕竟是刚开化的女真人,做到这一步似乎很厚道了。不过野史方面就没法看了,赵佶死后,女真人挖了一个大坑,把尸体扔进去开始烧,烧到一半时加进去一些水,说这样熬出来的油点灯很亮……赵桓在坑边看得痛不欲生,跳下去想和父亲死在一起,却被金国人拉上来,扔到一边。

这个说法不管有没有科学依据,我指关于灯油的质量是否能够提高,至少在尸体是否还完整上很可能支持这种记载。

几年之后宋、金和谈,徽宗的棺椁得以回国,赵构等南宋官方没有开棺检验,直接落葬,埋进了土里,仿佛知道棺材里边有什么玄机,不宜公众视听。很多年之后,宋朝灭亡,元朝军队里有个恶毒的番僧名叫杨琏真伽,他把南宋六陵给挖了。

连载(2052)

南宋六陵位于今浙江绍兴城外东南的攒宫村,埋着徽、高、孝、光、宁、理、度等7位皇帝,以及各宗嫔妃。

杨琏真伽把每个皇帝的坟挖开,取下头骨,精心打磨加工做成佛串挂在胸前。在这个过程中南宋诸帝的棺椁现于白日,阳光下再没有秘密。

宋徽宗赵佶的棺材里没有尸体,只有一段朽烂的木头。他的尸体哪里去了,这是个千里难解的谜,联想到赵构不敢开棺验尸,很有可能徽宗的尸体处理方法非常粗暴不雅,用生绢裹葬之类根本站不住脚。

到底怎样,再追索也不可能有所谓真实的结论,尤其是更没法改变赵构当时心灵的震撼。说到底他是个人,哪怕有再多的阴暗心理、帝王心数,也没法泯灭父子天性。他当场痛哭失声,踉跄回宫,一连几天滴水不进,难过得痛不欲生。

众多大臣、亲眷的劝说没法平息他的愤怒!他要报复,要让金国付出代价,血债血偿,这一刻他决心要女真人亡国灭种!

为此,赵构宣招岳飞。

两人在内殿见面谈话,内容很古怪,是关于马的。这段时期里似乎赵构对马的兴趣非常大,先是和张浚聊了一次,说他不必看到马,只要听到马蹄的声音,就能知道马的性格、特长,这次和岳飞聊天,岳飞重点介绍了一下养马的经验。

精简地说,岳飞认为好马必须吃得精、喝得好、起步慢、后劲足,而劣马正好与之相反。赵构听得连连点头,之后在各个场合都宣称岳飞的心性愈加完善,是一个真正的国之栋梁了。再之后赵构启程回临安,一路上韩世忠、杨沂中、岳飞等人都随行护驾,而岳飞这个本来最外围的将领地却被再一次单独召见。

两人再次密谈,赵构只说了一句话——“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除张俊、韩世忠不受节制外,其余并受卿节制。”

岳飞心神激荡,他的夙愿完成了,集全国兵力北伐的日子终于到来,这条命令生效,他将拥有南宋绝大多数兵力的指挥权!

尤其是刘光世的行营左护军,这支军队将划归到他的名下。这就是上次两人密谈时养马秘诀的隐晦含义,所谓吃得精、喝得好,是岳飞在强调想让马儿跑,必须给马儿加料,得给岳家军增兵;起步慢、后劲足,是指增兵之后的效果,不能只看一时,北伐是长远大计,要有充足的耐心。

南宋的开国皇帝、中兴的最强将领终于在这一刻走到了一起。

连载(2053)

这时是公元1137年,宋绍兴七年的三月初九日。赵构、岳飞两人非常机密地达成了思想上的统一,同时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实际操作。

他们正走在去建康的路上,此行的目的就是去夺刘光世的兵权。

刘光世的行营左护军实力强盛,达52000人左右,曾经一度是南宋军方编制最大的一支部队。这种力量,驻扎在边境线上,以刘光世这种心性的人为首,参照以往叛逃到伪齐的各支部队的教训,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危险。

极度的危险,连经典招数都不能用。比如说招刘光世进京陛见,当场拿下,人命兵权双收割,这招儿不能用,小心刘光世立即过江,根本不奉召。

大衙内对官场勾当实在太清楚了,几乎所有肮脏污秽阴险下流的招数他都……用过。不是了解,是用过!所以别想着投机取巧。

赵构这时带着杨沂中、韩世忠、岳飞等军中威望同行,一起去压伏刘光世,并且在启程前还特意给刘光世去了封信。说爱卿,你“忠贯神明,功存社稷”,我是非常信赖你的。现在有些话很重要,很曲折,我要当面与你谈,在建康等着我。

凡此种种,赵构在亲自上阵,给岳飞铺路。

岳飞非常感动,他在密谈之后的第二天,也就是三月十一日写了份奏章,把感激之情,军国大事都一一坦露。

这篇奏章是非常著名的文字,分成三个段落。第一段是谢恩,可以忽略;第二段是战争策略及步骤,岳飞说,他会直趋京、洛,据河阳、陕府、潼关,以此三地在手,号令五路叛将,逼迫刘豫放弃开封旧都,渡黄河,退守河北。

这时京畿、陕右可以尽复,至于京东诸郡,由韩世忠、张俊负责。

上面的内容里有两个值得关注的大要点。一,战争初步规划到黄河的南岸,以收复旧京开封在内的土地为限,也就是目前伪齐所占领的那部分;二,除了京东路由韩世忠、张俊两人负责之外,岳飞总领天下战区,“宣抚诸路”。

等于天下兵马大元帅了。

连载(2054)

第三段——“……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归国,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无北顾忧,臣之志愿毕矣。然后乞身还田里,此臣夙昔所自许者。”

岳飞如是说。

后世很多人、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岳飞是个政治上的白痴,只知为国进取,不知明哲保身,才导致他后来的悲剧。看看上文还这样说吗?岳飞何等智慧,这点尽人皆知的小事还能不懂。他深深地知道总领天下兵权是件多么招忌的事,没成功之前就先声明,一但事情完成,立即回归山野,还官都不当!

对此赵构非常欣赏,他做出如下批示。

——“有臣如此,顾复何忧。进止之机,朕不中制。惟敕诸将广布宽恩,无或轻杀,拂朕至意。”

这是说你办事我放心,怎么去做都随你,我一切放权不干扰,只要你不轻易杀人就是了。

多么和谐的一对君臣!

两人聊得很对盘,说干就干,先联手收编行营左护军。倒霉蛋刘光世由赵构亲自出面搞定,这很快很顺利,刘光世于当月的下旬左右解除军职,以少保、兼三镇节度使的虚衔去当万寿观使。

大衙内从此逍遥自在享受人生。

收编刘家军就费事了些,谁都知道大衙内草包,衙内的手下们有料,要想让这帮军痞们听话,是件非常有学问的事。对此,赵构也没啥好办法,只能做到他自己的本份,以圣旨的方式给军痞们下通知。

通知书里赵构强调了一下他是多么的喜欢行营左护军的将士们,你们自从南渡以来,甚至之前就与朕同甘苦,共一条渡船。这时为了创作更大的功绩,把你们划归给岳飞领导,一切听岳飞的话,“如朕亲行”。你们一定会创造更辉煌的成绩,朕等着为你们颁奖!

当然,要是不听话的话……“倘违斯言,邦有常宪。”这8个字让人发抖,赤裸裸地以杀头来威胁了。赵构相信,这个程度的政府支持,加上岳飞如日中天的军中威望,加上岳家军远超刘家军的实力,足以吞下行营左护军这块肥肉。

一切很美好,岳飞都准备动身去接收了,却没注意到旁边有个人死死地盯着他,嫉妒羡慕恨得快要发狂了。

连载(2055)

张浚。

这位大都督自从重新成为军方第一人外加首相之后,已经把自己定位到宋帝国第一人的高度了。在他的心里,自尊和自傲是永远分不开的,而尊、傲的基础就是权力!

岳飞总领天下兵马……那把他的都督府置于何地,把他这实际上的帝国第一人置于何地?!越想越愤怒,越想越憋屈,他搞不懂为什么皇帝连一个最基本的常识都拎不清,只有他才能中兴宋室,才能驱逐鞑虏,才能百战百胜,鼎定中原。

这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嘛!

岳飞一介农夫,一个丘八,凭什么抢他的风头?!

越想越怒,他决定去和皇帝谈话,把岳飞的台拆了。什么,拆岳飞的台就是拆汉民族振兴的台?开玩笑,这个台只能由我一个人搭起来!

他起身时,身边悄然出现了另一个人的身影。枢密院使秦桧,这人静静地观察着一切,张浚的心灵波动他清晰地接收到了,这时决定帮这位第一人一把。

张、秦两人一起进皇宫,跟赵构谈话。内容不得而知,当他们出来的时候,赵构已经变得平静。从正月起到这时,差不多是100天左右,这么短的时间里,赵构就平静了。

就把国恨家仇,死父辱母奴役全家族带来的仇恨都放下了……这就是赵构,他有血性,有复仇之心,可惜储藏量太少了些,实在是不耐用。

他一定是想到了所谓的祖宗家法,武将是不能单独领兵的,更是绝对不能独领天下兵权的,否则祸起萧墙,不用外鬼,内贼就会搞垮他赵家的江山。

更会想到他一直以来的那点小心思,他是不想和女真人死磕的,战斗,以往他所支持的那些战斗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以战迫和。

在谈判桌上多捞点筹码而已。

可怜岳飞正兴致勃勃,雄心壮志地走在去收编行菪左护军的路上,他走得很快,可后面追来的信使更快,一道圣旨来了。

连载(2056)

圣旨上说,去淮西合并左护军的事吧,有了些曲折,之前我写的亲笔诏书,你先别拿出来,等你真正掌握了左护军之后再说。现在你快马加鞭去都督府,那边有人等你。

岳飞心里一凉,都督府里只有张浚,这是要和他说什么呢?

张浚、岳飞的这次见面开始时气氛是不错的,两人曾经短暂地共事过,在剿灭洞庭湖水匪时合作愉快,岳飞还曾经渡江北伐,千里决胜,给张浚复辟锦上添花,说到哪儿,岳飞都是张浚的贵人。

张浚面对命中的贵人而不自知,当然也可能是从来都不知,他熊熊燃烧的嫉火转化成一块精打细算的小算盘,决心把岳飞算尽洗白。

张浚:岳侯,行营左护军没了长官,你说谁合适?

岳飞:……(难道他说自己合适?)

张浚:王德怎样。

岳飞:……

王德、郦琼是刘光世以下左护军中的最高军职,这两人不分上下,也不可能分出上下,刘光世正是用这一点来平衡军队里的势力,达到控制的目的。这时硬要抬王德上位,不是逼着郦琼造反吗?岳飞很无语,张浚怎么说也算是个领导,这点东西都不懂?

岳飞:王德不行。

张浚:嗯,我想也是,所以派兵部尚书吕祉去总领全军。

岳飞:吕祉是书生,从没下过基层,他不行。

张浚:那就张俊,资历最老的大将,军队还在附近,由他收编怎样?

岳飞:那是我的老领导,我尊敬他。可他性格粗暴,和左护军诸将长年隔阂,尤其和郦琼的矛盾很大,由他收编,效果不会很好。

张浚:哦……是嘛。那就由杨沂中出面,他是禁军统领,皇帝的亲信,这总行了吧。

岳飞:杨沂中在军中的地位顶多与王德等执平,由他还不如王德,难道都督不知道军队排外?

张浚至此大怒:我就知道除了你之外谁都不行!

岳飞更怒:张都督你以国家正事问我,我据实回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