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如果这是宋史 (完结) >

第404章

如果这是宋史 (完结)-第404章

小说: 如果这是宋史 (完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期:2011021517:23:07

连载(1739)

这是后话,在当时宋朝只能根据形势,做出适合眼前局势的决定。局势1,完颜阿骨打死了;局势2,宋金两国在燕云十六州里犬牙交错。

那么决定只能是——趁此时机,尽量多的侵吞燕云区域。得到燕云,才有生命线。

招降张觉提到了日程上,非常巧,这时金国帮了宋朝一把。完颜吴乞买继位,他做出的第一个决定是防守,各条战线都急剧收缩,在燕云方面,他下令辽国的降臣、燕地居民,都迁徙到东北,到女真人的老家,眼皮子底下生活。

这样可以迅速地集中财富,不经过时间的衍变,硬生生地边远的东北制造出一个繁华昌盛的女真国度。同时也把各殖民区的活力全部抽走,让他们想反叛搞事也没办法。

想得凶险,如果真能达到的话,的确会从根子上一劳永逸。从这时起,完颜吴乞买走了历史舞台,上面的这个办法是他一生坚守的建国之本。

他不要辽国的模式,不想复制出燕云十六州胡汉交汇制造出来的繁华,他要的是一家独大。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女真人建国的内核,只有一个字——抢。

把能看到的好东西都抢到身边来,抢不到的就全毁了,也不给别人留下。

燕云居民们上路了,不管愿不愿意,都在刀枪的逼迫下向寒冷边远贫瘠的东北迁徙。这时他们心里还残存着一点点的希望,那就是张觉。他们会路过张觉所在的平州,也许那里会带来变数。

变数真的发生了,张觉公开和金国决裂,一边派人去西方寻找耶律延禧的儿子们,一边向宋朝求援。他声称,只要宋朝出兵帮助他,他可以献出平州。

消息传来,赵佶很兴奋。对宋朝来说,终极目标是得到完整的燕云十六州,现在有送上门来的,为什么不要?他立即派人去和张觉洽谈,不仅如此,还向金国派出了使臣。

连载(1740)

这一回,宋朝的要求是——把山后九州都还给宋朝!

这个要求是之前不可想象的,也是后来不敢想象的,但在当时宋朝做出来了。而金国居然没有愤怒、没有拒绝。

为什么呢,只因为完颜阿骨打死了。

宋朝任命宦官谭稹为两河燕云府宣抚使,全权负责收回山后九州。他上任之后,朔(今山西朔县)、应(今山西应县)、蔚(今河北蔚县)的守将都向宋朝投降,加上平州,宋朝迅速地收回了4州之地。

在此期间,宋朝做了第二件事。招降张觉之外,赵佶招降耶律延禧。

耶律延禧……辽国的皇帝耶,貌似他是当时最大的丧家之犬,被金国人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死定了的角色。宋朝招降他有什么用?

从前翻史书,第一眼看到这里时,我也很疑惑,宋朝在西军大败,明知金军强到不可抵敌的情况下,还招惹这样的烫手山芋做什么?纯粹找死嘛,但是综合上面罗列出来的局势和进程之后,招降这个过气皇帝的原因就很清楚了吧。

赵佶要趁热打铁,对其余的燕云各州下手。这时燕云各州的守将基本上都是原辽国的人,正在彷徨无助,面临马上要被集体迁移的命运,如果宋朝及时伸手拉一把,再打出耶律延禧的亲情牌,情况会变成什么样呢?没有例外,都会向宋朝投降。

如此一来,燕云十六州就都得手了。

招降耶律延禧的事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宋朝动用各种关系各个渠道向西边找人。当然,这个活儿难度太大了,从概率上讲,基本没有成功的可能性。耶律延禧是当时号称消失得最彻底的人,金国动用了精锐部队长年驻守西方,在深山老林里拉网式搜索都挖不出来他,宋朝一边找还得一边遮人耳目,拿什么成功?

但是事在人为,世间事只有不敢想的,没有做不到的,就像宋朝对金国呲牙,索要燕云十六州一样,谁看都是往虎口里伸脑袋,除了死得加倍难看之外,还能有别的结果吗?

结果是,当年的十一月份,金国割让了朔(已被宋占领)、武(今山西神池)两州给宋朝。

日期:2011021617:21:37

连载(1741)

耶律延禧,这位曾经的东亚老大,一不小心又成了世界的焦点。宋、金两国各用渠道,不遗余力地寻找他。可惜都找不着。

唯一找到他的人,是耶律大石。

这首先是藏的地点太隐蔽了,夹山,在史书里有这样一段记载——“夹山在沙漠之北,有泥潦六十里,独契丹能到达,他国所不能至。”

看来这是契丹人祖辈打猎探险留下来的一块世外桃源,具体地点一直流传在辽国皇室之中。这才可以解释,为什么从燕云地区逃走的辽军能准确地寻找到耶律延禧。

这时的耶律延禧很神奇,他不像是位亡国之君,反而显得斗志昂扬神彩焕发。他好运连连,先是得到了好消息,完颜阿骨打死了;另一方面得到了援军,阴山室韦谟葛失部落给了他足足5万多人的部队。室韦,是蒙古族的前身,他们的强悍地球人都知道。

这两样综合起来,让耶律延禧觉得复国有望,可以反击了。

就在这时,耶律大石找到了他。

时机明显不对,耶律延禧手握重兵,又有了皇帝的尊严。一见面他就对耶律大石严厉的质问,“我在,你们怎么敢立耶律淳?”

这是在问罪,罪名比蓄意谋反都重,是已经谋反。

耶律大石很平静,他说你以全国之势,不能拒敌。就算立10个耶律淳也都是太祖的子孙,不算便宜敌人,难道不比只知逃命强吗?

问得耶律延禧哑口无言。但是亡国之君就是与众不同,没话说了不等于没事可做,对于燕云地区曾经出过辽国的皇帝这件事,一定要有个说法,必须杀个人。

杀掉耶律淳的老婆!

于是那位在宋军攻进幽州都冷静坚定,主持打退刘延庆的女士,就这样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这还不算完,耶律大石也有别的任务执行。

命耶律大石率军攻击金军。

连载(1742)

这个命令其实也有点靠谱,当时金国的政策是收缩,为了确立新领导的权威,各占区的大佬们都往老家赶,向完颜吴乞买表忠心,这其中就有主持原辽西京区域军务的完颜宗翰,也就是粘罕。

粘罕走了,辽军正好乘虚做战。

想法不错,按说也应该像宋朝一样得着些好处。但要命的是他们遇到的人不对,这次粘罕虽然走了,但是金军里还个更牛的人物。这人叫完颜娄室,按战绩排名,他在金军第一代战将里面都遥遥领先,号称“常胜”。其实另一个头衔才更准确。

——皇帝收割机。

此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抓皇帝不止一个,不管是现任的曾经的未来的,只要叫他磅上了,全都跑不了。于是耶律大石悲剧了,他被生擒活捉。

这种时刻,一般的正面人物应该只有一个命运了。自杀,或者被杀,只有死才能化被动成正面典型。可是耶律大石不一样,这个人忠于的不是哪一个特定的人,而是他的民族。死,太简单了,在整个民族都面临灭亡时,真正有勇气的人要活下去,要找到绝境中的那缕阳光。

耶律大石投降了,他文武全才相貌堂堂,到哪里都让人喜欢。金国人不仅饶了他,还给了他官位,又给他重新配置了一个妻子,按照当时的投降标准来说,是非常到位的规格了。对此耶律大石很感动,主动要求为金国工作。

金国正中下怀,正不知道耶律延禧躲在哪儿呢,大石你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带着金军去抓耶律延禧。很好,这也正中耶律大石下怀,他料定会有这个任务,借此机会,他成功逃出了金军的手掌。自由之后,他回到夹山大本营。他变了,不再是耶律延禧的忠实臣子,他对这个颠三倒四莫明其妙的皇帝彻底厌恶了,为了契丹种族,他做出了一个划时代的决定。

离开眼前的一切。

他带着200铁骑北上,三天之后过黑水(今内蒙古艾卜盖河),再向西北,到达可敦城。之后他的生命是史诗级的,他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白手起家,创立了一个在面积上与辽国全盛时期都不相上下的庞大帝国。有此根基之后,他回来了,哪怕有了皇帝宝座、富贵的生活,仍旧要与金国一决高下。

日期:2011021717:22:27

连载(1743)

耶律大石要在5年之后才会积蓄到足够的力量找金国算账,在这之前,他退出了辽、宋、金之间的大舞台,主角继续由耶律延禧担任。

耶律延禧的复国之梦熊熊燃烧,不可遏制,哪怕众叛亲离,手里的军队都不是本族人了,也不后退。这人带着5万室韦兵,加上全体后妃、儿子、宗室人员一起出征,杀向了南方。决心很大,可惜命运糟糕,他就是这个时代的衰神,总是在错误的时间发动战争,遇上错误的敌人,没有一次例外。

他刚刚翻越渔阳岭(内蒙呼和浩特市西北,大青山的南支),就迎头遇上了完颜宗翰。他面子真大,哪怕落魄到这地步,金国都超级重视他,把金国的二号首长火速派来了。

没有悬念,耶律延禧输掉了最后的希望,他靠着5万人的肉盾,再一次成功逃跑,蹿回了夹山老巢。他的故事还没有完,两个邀请函跨越千山万水送到了他的手里。

一个是宋朝的。由一个和尚秘密送到,赵佶向他许诺,只要他到达宋朝边境,一切就安全了。他会得到宋朝皇兄的称号,一千间大屋的住宅,以及300个女乐的享受。

一千间大屋……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的故宫有多少间屋子吗,999间半。

另一个是西夏的。夏崇宗觉得自己是耶律延禧的女婿,更因为几乎每一个西夏皇帝都是辽国的女婿,这时老丈人出事了不能不有个态度,于是派人送信,请耶律延禧过黄河。

耶律延禧真的去了,屁股还没等坐稳,金国的使者也到了。一句话,请众多的党项大脑冷静思考之,是不是想跟辽国一个下场?

夏崇宗不想,但又不情愿,就小试探了一下,结果派出去兵被金军打得一败涂地。这下终于清醒了,转身请老丈人哪儿来的哪儿去。

耶律延禧又逃回了夹山深处,他的逃亡生活还会再继续近两年的时光。这时顺便说一下西夏,自从送走耶律延禧之后,它变得非常安宁,几乎游离在时代的大变革之外。辽、宋、金之间的大搏弈对它来说几乎没意义,直到蒙古人崛起之后,才动摇了它的生存根基,主要的原因还是它自己找死。

连载(1744)

为什么呢,因为它穷。

西夏这块不毛之地,说实话除了宋朝因为太多的历史原因,非要跟它打个清楚明白之外,几乎没人搭理它。又穷又硬,还不讲理没信义,跟它往来有什么好?

比如金国,眼放着肥到人类之巅的宋朝不抢,难道去和这群党项人死磕?!简直莫明其妙嘛。这就是从此以后近百年的西夏国运的基调。

它很平静地生存了下去,在以后天翻地覆的格局下,我会很少地提及它,在此算是有个交代吧。回到中原,这时历史的焦点在平州。

对金国来说,平州的张觉已经是个刺头,不是切不切的问题,而是稍微切晚一点,就会带着整个燕云十六州一起滑向宋朝,把金国的桥头堡给毁掉。

燕云十六州,永远是东亚大地上的异域。谁得到它,都会得到财富与机遇,而失掉它,会失去未来的安宁和话语权。

在完颜吴乞买招回各占地首领,商量继位大事的阶段,张觉有了新动作,除了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