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请叫我威廉三世 >

第688章

请叫我威廉三世-第688章

小说: 请叫我威廉三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半个小时之后,马克西姆还是无奈的放下了手中的铅笔,他转过头问正在欣赏车窗外风景的科尼普坎普,“对了,中校,你们给这种坦克起了什么名字?”
    “Tiger!老虎!”科尼普坎普回过头。 “我们在技术资料中称其为T…1!”
    ※※※※※※※※
    三周之后。位于萨马拉北郊的一处树林边缘。
    “中校,我建议您和您的专家组还是撤到更后方一些的地方,这里可不比武器试验场。万一你们几位要是有个闪失,我很难向上级……”身上穿着一套标准的民主俄国军服、嘴里说着的却是带有明显德国南方口音的中年军官,他身材魁梧、表情略显焦急,但眼神却是非常坚定的。
    换上了一身俄国军服的科尼普坎普却一脸的轻松,“没关系,我们又不是第一次上战场了,少校!我们会保护好我们自己的,需要你关心地是你的士兵和装备!如果情况恶化,别的我不管,你必须保证那蜘下1的安全。绝不能让它们落入苏俄人的手里!”
    “既然这样的话……”装甲兵少校略一思索,叫来自己手下的一名军官,吩咐道:
    “塞穆尔!从你的部队里抽调一个排加强顾问团的安全工作,要是中校和他的人出了任何差错,我会把你送上军事法庭的!”
    “是!”
    身形矫健的上尉军官毫不含糊的领命而去。
    不一会儿,一队全副武装并且同样穿着俄国军服的德国士兵奉命赶来,在他们的护送下,科尼普坎普一行回到了树林中事先就已建好的观测掩体中。这土木结构的掩体防御力自然无法和钢筋混凝土工事相比,内部也毫无装饰可言。全部的装备只是几套双筒潜望镜和两部电台,所幸的是寒冬已去,呆在这里面至少不用太担心保暖,而且这工事修得十分认真,只要不是被重镑炮弹直接命中,这粗木桩支撑下的厚实土层还是能够保证专家们的生命安全的。
    “博士,你确定要呆在这里吗?记录战场数据是我们的职责,而您既没有义务也没有必要拿自己的生命和我们一起冒险!”
    科尼普坎普委婉而认真的对一行人中仅有的三个俄国人之一——非要亲眼看看这种新式武器运作的马克西姆说到,这里剩下的另两个俄国人则是马克西姆的助手,除此之外尽是来自德国的技术人员和德国陆军军官。
    “放心吧!古今有几个我这样的人死在战场上?要真的死了也是我马克西姆莫大的荣幸啊!再说了,现在我也是这特别顾问团的一份子,怎么能私自逃跑呢?”马克西姆摆出一副无论如何也不会离开的架势,自从目睹了这新式坦克的雄姿之后,他便向民俄当局打了一份报告,要求随德方顾问团一道前往第77步兵师,除了吃饭睡觉和如厕之外,他更是寸步不离的跟着科尼普坎普等几位主要技术官员,仿佛这样就能够从他们身上得到T…1的奥秘所在似的。
    由于顾问团的团长海诺,冯,埃伯斯坦因将军只是名义上负责人,现场的指挥权由科尼普坎普和另外几位高级技术官掌握。因此,科尼普坎普和他们进行了一番简短商量,然后才勉强答应马克西姆留下来。
    毕竟,他是民俄当局指定全程陪同德国特别顾问团的俄方技术官员,而T…1送到这里来的最主要目的是战场检验而不是保密。
    远处隆隆的炮声还没有向这里逼近的意思,天上却早早变得喧闹起来。在萨马拉上空,数十架双方战机在相互追逐着,并且不时会有几架脱离主战场的飞到这树林附近来,不过他们并没有将注意力放在这距离前线尚有50多公里远的偏僻区域,何况这地面上的人员和装备都藏在白色或青灰色的伪装网下,只要敌人不靠近是很难发现的。
    从场面上看,苏俄一方的空中力量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民俄一方也没有丝毫的退却意思。为了争夺这民俄首都区域的制空权,激烈的空中争斗自从4月3日苏俄军队进攻伏尔加河防线一直持续到今天,胜负尚难分出,但双方已经在这里损失了不下100架飞机。值得一提的是,在俄国内战中德国政府虽然不断向双方提供物资和人员援助,却极少向派遣飞行员尤其是战斗机飞行员参战,而是以派遣教官团的方式帮助双方训练飞行员,在海上,德国也以相同的方式参与俄国内战,唯有在陆地上才会组织民主俄国第77步兵师这样的志愿兵部队参战。
    作为防守方,民俄在战斗中所损失的飞机数不比对方少,但跳伞的飞行员却能很快回到部队继续参加战斗,而苏俄空军在这方面则要吃些亏,加上德国人不断通过土耳其向民主俄国运送战斗机,双方才能在力量并不均衡的情况下打个平手。
    与空战局面的僵持不下相比,地面上的战事可谓是一目了然。经过一个冬天的养精蓄锐之后,苏俄军人继续着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这一次伏尔加河没能继续阻挡他们的进军脚步,截止三天之前,民主俄国苦心经营的伏尔加河防线已经全面告破。作为民俄伏尔加防御体系的重要空军基地、交通枢纽以及首都奥伦堡的东北大门,距离伏尔加河不足百里的萨马拉随即成为双方争夺的下一个焦点,而正好在这个时候,民俄陆军第77步兵师也来到了萨马拉城下。
    在民俄人的沙盘上,第77步兵师的主力也是整个民俄陆军战斗序列中最精锐的装甲部队——独立装甲旅,被部署在新构建的萨马拉防线右翼,在防守上,他们面对的是苏俄红军战斗力相对较弱的第22军,在预定的反击作战中,他们则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灭日  第一百五十七章 森林之王(中)
     更新时间:2008…12…10 15:53:38 本章字数:4401
    有书友问本书的虎Ⅰ重量为什么定位在50吨而不是历史上的56吨(早期),这里主要考虑到三个原因:
    1、30年代初发动机、传动系统等装甲技术水平有限;
    2、其他国家坦克及反坦克武器并不强大;
    3、书中的德国能够源源不断的获得各种稀有金属,这对提高装甲防御力有相当重要的意义,100毫米含有适量镍、铬元素的装甲其防御力将大大超过同样厚度的普通装甲,而历史上二战时期的德国就极其缺乏这些稀有金属。
    如果书友们还有其他看法,尽可以在书评区提出。
    ……………………
    天色将黑的时候,远方的炮声终于一步步逼近这片树林,不出意外的话,一场夜战是在所难免的。
    “中校,你们打算在晚上和苏俄军队作战吗?”看着前方渐渐模糊的景物,马克西姆很是无奈的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在这个没有夜视技术(历史上最早的主动式红外夜视仪由德国人在1940年发明)的年代,夜战就只能依靠照明弹、探照灯和人们的肉眼了,这些显然不是十分可靠,有人曾经统计过,在正常情况下夜战的枪炮命中率还不到白天的1/2,尤其是需要精确射击的反坦克武器,在黑夜里的低命中率简直无法用来作,在这种情况下的坦克对战场面也就可想而知了。
    “博士,他们现在划归民主俄国陆军的作战序列中!”科尼普坎普指着前方阵地上那些来自德国的军官和士兵们说到,“情况容不得他们多做选择,擅自撤离便是临阵脱逃,整个防线会因此而受到拖累,这绝不是我们德国军人的品格!”
    “可是那些新型坦克……”马克西姆压低声音,“您恐怕还不知道,苏俄军队打仗可是不要命的。他们的士兵可以不顾伤亡冲上来,万一这些新型坦克被他们俘获,恐怕就不太妙了!”
    “这我们早有耳闻!”科尼普坎普不慌不忙的掏出他那银色的烟盒,递到马克西姆面前,但有些紧张过度地民俄博士这次并没有接受,或许在他看来点烟的明火会引来敌人的炮火。
    科尼普坎普只好独自取出一根小雪茄并用打火机点上,马克西姆所担心的炮击并没有出现,事实上。这树林掩体中的星星之火到了百米之外就很难看见了。
    “博士,你不用担心,他们都是久经战阵的士兵,懂得如何应付各种情况!再说了,如果我们的T…1能够被对方轻易俘获,也就不是我们想要的坦克了!”
    对于这一点,马克西姆找不出什么反驳意见,地确,前所未有的庞大身躯和厚实的装甲是这种德国新式坦克傲视敌方炮火、步兵冲击乃至对方坦克的一大资本,同样的。它们炮塔上那门88毫米重炮可谓是冠绝同类。
    在离开火车站依靠自身动力开到这阵地来的路上,马克西姆也见识到了它们不俗的动力,那场面就像看到大象在平稳奔跑一样让人惊讶不已。
    除此之外。这种坦克还装备了三挺火力强大的G…7型坦克专用机枪,其密集的弹雨可以在瞬间将一个全副武装的步兵撕碎,配合起来足以让所有企图靠近地敌方步兵知难而退。
    想到这里,马克西姆总算稍稍安心一些,这些坦克尽管不是民俄陆军地装备,未来也不可能继续留在民俄,但让它们落到自己敌人手里是万万不可的。可是马克西姆一转念又想到俄国内战中的前几次战役以及民俄陆军几支坦克部队的下场,他的心情又一下子黯淡下来,那些凝聚了他许多汗水和心血的作品,有的甚至被他当作自己的“孩子”。都无一例外的淹没在苏俄军队的人潮中,击毁它们的也许是先进或者不先进的反坦克炮弹,也许只是炸药包、燃烧弹、成捆手榴弹这些简易武器。就算是自己新研制出来的T…1自行反坦克炮,马克西姆也不认为它们会有别地结局。
    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马克西姆不认为民主俄国能够获得这场残酷内战的胜利,即便有德国人的支持,缺乏理想、斗志和凝聚力的民俄军队顶多只是多支撑几年罢了,但是这些他从未向外人说起过。
    在一阵阵枪炮声中,夜幕还是如约降临了科尼普坎普一行人在这隐蔽工事里已经带了大半天时间。多数人都已感到疲惫和饥饿,负责后勤的士兵们很快送来了战地晚餐,却只有面包、玉米饼、肉罐头和勉强有些温度的菜汤这四样。有总比没有好,人们正努力的吃着,却听得轰隆一声巨响,一颗来自苏俄军队的炮弹落在了至多200米外,这并没有威胁到任何一位专家地安全,却在向人们传递一个信号:战斗,真正的战斗已经开始了。
    接下来,炮弹像是下雨一般由小到大、由疏到密的降临到这片刚刚,显露出几分春意的土地上,俄军最常见的76。2毫米野战炮和为数不多的105、120毫米榴弹炮所带来的震撼远不及德国人一个莎莎火箭炮营,但那火光阵阵、金花四射的场面还是让人们不禁担心起外面阵地上那些德国士兵和装备的安全来。
    “果然是20分钟,一分不差!”
    当炮火停息下来的时候,科尼普坎普突然冒出来一句,和其他人不同,刚才整个炮击过程中他一直镇定自若地看着自己的手表,而不是漫无目的的通过潜望镜向外面张望。
    “没错,苏俄军队进攻前通常都有20分种的炮火准备,接下来就是不惜伤亡的冲锋了!这在我们军队里被成为发动机和大卡车,一听到苏俄军队的炮声,士兵们就会说:发动机开动了,大家隐蔽好,等下大卡车来了别犯傻,拼命朝对面射击!”
    马克西姆蹩脚的补充好歹让掩体里的气氛轻松了一些,但是不一会儿,人们便听到一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