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抗战之红色警戒 作者:大刀老猿 >

第734章

抗战之红色警戒 作者:大刀老猿-第734章

小说: 抗战之红色警戒 作者:大刀老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勒方面军的安德烈叶列缅科吼道。

“保证完成任务!”这个爱说大话有些粗暴却极有胆识的骑兵上将此时郑重的回答道。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这一次碰撞的不是情报中斗志薄弱的罗马尼亚第4军团,而是从高加索抽调而来的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集团军。

他们因为缺油,离着格罗兹尼周围苏俄最大的产油中心只有50公里的地方,而不得不停止了脚步。

在获得了青火能源集团的油料供应后,犀利的德国战车又重新发动了起来,用钢铁的力量硬生生的阻挡住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转守为攻的反扑。

当苏俄人的最犀利的坦克部队完败下来后,叶列缅科知道,苏俄人唯一能拿出手的也就只剩下不计代价的炮灰攻略了。

就像在斯大林格勒的巷战中的一样。血肉再次和钢铁发生激烈的碰撞。

血迹就像是岁月的锈蚀一样开始在德国战车上不断沉积时。即使是德国人的优质钢铁也被苏俄人的决心一点点腐蚀了。

“南方的战局有些紧张!”保卢斯的助手阿瑟施密特轻轻的走进了这座百货公司废墟内的德军指挥所,向保卢斯轻声提醒道。

“我知道了!”保卢斯不经意的回答道。

他揉了揉由于神经紧张和严寒而造成的左脸面瘫,才抬起头望向窗口透过巴掌大的阴云密布的天空,喃喃低语道:“天气有变化,该是收网的时候了!”

……

“苏俄人这一次可不妙了!”范种从地图上抬起头,对孟享微微摇头道。

“他们贸然发起这么一场反攻,却落入了德国人的算计。”范种感叹着,却没有注意到孟享的表情有些异样。

要说算计,恐怕是苏俄人落到了孟享的算计中去了。

“看来这一次德国人早有准备。就连曼斯坦因从北方围过去,他们都没有察觉!”范种继续啧啧赞道。

他当然不知道德国人差点就被苏俄人打了个措手不及,若不是孟享的提醒和支援,恐怕北方的罗马尼亚军团溃败之后,就是德国第6集团军的溃败。甚至没有孟享的支持,恐怕曼斯坦因装甲部队的油料都来不及按时供应。更谈不上快速从苏俄西南方面军背后突袭了。

德国人的计划虽然好,但物资的匮乏让他们毕竟难以顺利实施。而现在有了孟享的一臂之力,似乎整个战役已经变了另一个模样。

……

“你再去确认一下!”朱可夫有些恼怒道。

当北方的战事顺利的让朱可夫看到了胜利的希望的时候。一盆冷水浇了他个透心凉。苏俄人发现了正快速杀来的第4装甲军团。

“确认是德国顿河集团军群。指挥官是曼斯坦因。”苏俄情报机构再次确认的消息让朱可夫脸色有些苍白。

曼斯坦因因为攻取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和列宁格勒有功,现在已经是德国陆军元帅了。这是苏俄情报人员的重点关注对象,况且曼斯坦因此时也不再刻意掩饰自己的行踪。只要有了油料,机械化部队的速度快过对手的反应。

朱可夫也明白德国人的这一次行动无疑是致命的,曼斯坦因的大军从北方和西方围过来,加上在东边的德国第6集团军,顿时把跨过了顿河中游的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围困在了顿河和奇尔河夹着的狭窄区域里。

“好大的一个诱饵!”朱可夫心中苦涩道。

罗马尼亚的第3军团已经被苏俄人吞下了大半。眼看着德国人即将失败,正忙于趁胜追击的苏俄人显然没有过于堤防到远方的曼斯坦因。

德国人的闪电行动再次发挥作用,打了苏俄人一个措手不及。

苏俄人在身后防线布置下的t34坦克和bt坦克群根本挡不住新换装虎豹的第4集团军的冲击。不像狭窄的城市巷战,在旷野上,德国战车车轮已经不是那些尸体可以轻易绊住的。

他们不断突击分割,把苏俄人的后方防御搅得支离破碎,不给苏俄人以调整战略部署的机会。直到更多的炮灰逐渐掩埋每一条他们冲锋的路线。

在斯大林格勒巷战时候,新兵的寿命预期为一天,军官的寿命被预期为三天。大量的牺牲在凝固了这座城市。

同样大量的炮灰再次凝固德国人进攻势头。朱可夫毫不犹豫的派出的拦截部队终于在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后,终于滞缓在曼因斯坦的脚步。但危机并没有解除,但这已经给了苏俄人调整战略部署的时机。

曼斯坦因的部队出现,让朱可夫面临着两个选择。

一个是断尾求生,快速的把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的主力撤回顿河以东和以北,这意味着反攻计划的彻底失败。

一个是赌一把,继续大军南下东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一起向第6集团军发动强攻。这意味着巨大的损失和未知的结局。

当然这个决定已经不是朱可夫能把握的,需要斯大林的认可。

“继续打!”军情如火,斯大林在煎熬了3个小时后终于决断道。

即使苏军后撤,能保存主力,但无疑斯大林格勒的优势已经失去了,南方的油田也要落入德国人之手。如果打下去,即使德国人要吞下这些苏俄主力,也必然是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这个时候,丘吉尔和罗斯福亲自问话,答应加大对苏俄的支援,而代价自然狠揍德国人一顿。

朱可夫接到命令后,立即把准备进攻的军队全部压了上去,力求在南方和东方打通第6集团军的防御。

双方最大的碰撞在10月29日爆发了。

几乎全世界的目光都关注向了这里,却没有几个人知道,斯大林悄悄的派出了一个秘密使团向华夏而来。

……

“苏俄人打算承认我们对远东、西伯利亚和部分中亚地区的主权!”孟享很是诧异,一向是铁人之称的斯大林竟然准备低头了。

苏俄一直有使团在华夏驻留,长时间的和华夏扯皮关于北方的领土问题。在斯大林的强硬态度下,他们让步的最大限度不过是归还当初沙俄签署的不平等条约而已,死活不答应再割地赔偿。现在让步如此大,让孟享一时难以适应。

“斯大林格勒虽然双方损失都很大,但胜利无疑已经偏向了德国人。巨大的军队损失,不是那些预备役新兵可以填补的,更何况还有德国人的步步紧逼。斯大林要打乌拉尔地区以及中亚地区的二百万防御我们华夏的军队的主意。”范种点出了斯大林的意图。

“他们要先保住欧洲!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么一纸合同能挡得住老毛子的野心?”唐药师也道。

“如果他们真的那处书面约定,那不妨答应他们!”孟享疏开眉头,面对着众人欲语还休的目光再次说道,“斯大林是个不肯认输的人。我也绝不会相信苏俄人会轻易妥协。既然他们需要更多军队,那么就让他们抽调亚欧边界的大军好了。这样欧洲的战场会更热闹。当然,我们也需要提醒一下我们的德国朋友!或者,我们准备好下一步的进攻行动!”



第二卷扬帆,1938到1939 第802章 不只是日本人

“不得不如此啊!德国人表现太强势了!”孟享心中叹道

德国人不愧是能连续掀起两次世界大战的核心叛逆者,他们的实力毋庸置疑。

之前,孟享为了压一压德国人迅猛的势头,才坐视德国人的油料危机。但一解决油料和后勤的问题,逐渐整合了欧洲庞大工业体系的德国战车的强大攻势立即显露出来。

斯大林格勒和伦敦城外都是打得火热,大西洋上和欧洲陆地上同样是硝烟四起,但德国人同时对抗英美苏三大强国,却依旧坚挺。

没有莫斯科城下的失败,德**队的那些打遍了整个欧洲的老兵已经锻造成了世界上最锋利的矛尖。

这让孟享也不由担心。

历史也随着德国人的崛起而走样,他不知道德国人未来和华夏的态度会如何,但他知道国家利益的纷争会让任何亲密的盟友变成仇敌。

若是说之前华夏弱小的时候,需要一个强大的德国来帮助吸引火力,但随着华夏的日益强大,并不需要一个太过强大的盟友。

很多时候,利益的桃子只有一个,领头羊也只能有一个,国与国的交往同样有高低之分。

显然孟享不消华夏来当小弟。

占据了整个欧洲的德国,现在连美国人都要畏惧三分。

美国人始终还不是后世的那个庞然大物,不舍得下太多的战争成本。

不说现在美国国内一股和德国和谈,共赢欧洲市场的妥协风潮,即使是那些为了欧洲利益,强硬对抗德国的人中,依旧有很多反对两线作战。德国人太强势了,强势的即使美国人参战,也需要打起十二分的精力来对抗他们。

若是德国人在东西两线都赢得了战争,打垮顶在前边的英国人和苏俄人,恐怕美国人要在欧洲退缩了。

或许他们会把主要精力转移向亚洲·虽然会把日本人打残废,但必然也要挤压华夏未来在亚洲的发展空间。

若是任由德国顺利的占领了巴库油田,恐怕消除了能源危机的德国人就很难再被控制,而且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变化将脱离孟享的把握。

“虽然有些不地道·但平衡是最关键的。”孟享尚未锻炼成一个合格的政客或者政治家,心中对拖德国人的后腿还有一点点内疚,但随即就被自己编造的两国还不是正式盟友的借口抹掉了,况且孟享心中一个为了华夏的复兴的念头已经可以压下一切的波澜。

于是,孟享默认了苏俄人提出的密约建议,给斯大林留了些脸面。

即使是密约,苏俄人依旧不肯签署割地赔偿条约。

能不干涉西伯利亚远东等地的独立·尊重他们的自由选择,直接把这些肥肉推出门外,任华夏慢条斯理的挑拣,这种掩耳盗铃之举已经是斯大林的最大让步了。

如果真有了明文割地协议,恐怕斯大林的政权不用德国人强压,就会随时内部轰塌。

历史中苏俄的胜利压制一切骚动,最终成就斯大林的威严。但现在连连失败之下,老斯的日子并不比当初的老蒋好过。孟享用德国人的冲刺压一压苏俄人就可以了·真不适宜把他们现在就压垮。

双方的会谈或许可以瞒过苏俄的下层平民百姓,但却瞒不过英美的耳目。孟享也是有意识的让英美了解到了华夏透漏出的善意。

眼看着德国人在斯大林格勒的迅猛攻势要把苏俄人打晕,孟享也开始收缩中亚的攻势。

张自忠的军队停在咸海附近·最近连和苏俄人的零星的交战也停止了,任由苏俄人把中亚的部分军队抽调到里海西岸,去救济斯大林格勒。

这些付诸于行动的善意表现,让英美庆幸他们的调解方案能为世界和平再次做了贡献,当然也对华夏从英美国内的部分涉及敏感物资的交易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没有了华夏在北方对苏俄的压制,华夏又是一个中立者了,甚至在中南半岛还对日本交战,应该倾向盟军一方。

“你们难道忘记了我们两国的友谊了?”虽然华夏以一个非正式盟友的身份尽到了提醒的义务,但德国人还是心中不快。

此时德国正春风得意,若不是怀疑山寨公司和华夏的关系更密切·说不定德国人要大加谴责了。

“我们已经得到了我们失去的领土,我们的人民已经开始呼唤和平之路。”阎锡山一句人民的意志就把德国人的指责堵回了一半。

德国对华夏的帮助确实不少,但其中带有很明确的目的性以及一点实验性质,甚至德国人在华夏的殖民也同样是让人难以忘

后世德国人为了日本人这个盟友,抛弃老蒋也让孟享暗自警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