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玩唐 >

第326章

玩唐-第326章

小说: 玩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敢说多,现在八门川不缺土地,缺的是人口。可不敢掳掠太多的奴隶,虽煞随月人手壮大,掳掠将会变得更加容易一点。这一年将会以设法调运唐朝本土人前往大洋洲为主,扩张为辅。同样大洋州夏季也有漫长的雨季时间,因此也不敢保证风调雨顺。虽然有可能明年耕地会扩张到三倍面积,这是不困难的,两季到三季的收成,但王画只能说出一个保守的五百万石。
    王画说出这个数字,是有用意的。既然后继有粮,朝廷就有胆量继续提前支取,发放含嘉仓巨大的存粮。而且这消息传出去,也会对平稳粮价起到一些作用,尽管作用有可能不会太大。
    从私人角度来说,王画虽然少赚取一些利润,可少了许多手续。还有一点,因为指望他的粮食。他在朝中的地位也变得稳固起来。
    听到王画这么一说,果然许多大臣兴奋起来,这一前一后,等于有了七百万石粮食操作。虽然是一种“期货。”要到明年才能全部交付。可有了这些粮食做底,心里也安稳多了。
    虽然一年多时间,可一年多的时间,就给了他们喘息的机会。
    有许多大臣开始嗡嗡议论起来。有的提议继续提高种植棉花的税务。以此限制棉花的种植数量,还有强行令各州县实行粮棉种植比例等等。王画听了没有作声。这样的结果有可能更坏。
    这一点就象他前世的楼市政策一样,各地官员要靠出卖土地获得财政收入,有了这个前提,无论中央有什么命令打压楼市暴涨,下面很少有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合作。
    既然提高了棉花税务,现在地方官员同样也不会主动酷合朝廷对棉花种植的限制。这也是他们的财政收入。并且在现在这种不透明制度的管理下。相反地方官员甚至阴奉阳违地暗下鼓励各地大量种植棉花。那么最后为了欺骗朝廷,勒令百姓强行征缴粮食。可当地百姓没有这粮食怎么办?只好到邻县购买。最后导致高价买粮,低价交粮。百姓负担更重。
    虽然这群都是睿智之人,可这样的变故都没有经历过,因此都不知道如何防范。悲剧还会再次出现。
    但他在冷眼相观,这不是他的职责范围了。
    可是他想到了棉花在中国的历史。有些感叹。棉花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很长,一直没有得到推广,后来还是朱元璋强行勒令全中种植的。与现在的恰好相反了。
    造成这个原因就是没有科学地种植,就象高昌人那样,往地里将种籽工撒,靠天收。结果产生很低。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还有一个是仿织技术的落后。因此黄道婆的仿织机一出现,泓江一带立即变成天下最富裕的地方。
    后来欧洲仿织机器的革新,居然出现了羊吃人的圈地运动。
    这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自己一下子将最先进的种植方式与次先进的仿织机器一起推出,天下不汹汹嚷嚷才奇怪。
    而且受自己的影响,一些人在悄悄发生思想观念的改变,比如陇西李家去年又推出一款效率更高的仿织机器。不过因为它原理简单,很快就被其他家族盗去。这无疑又是一油上点火。
    总之这是好事,可大家还没有做好准备。这才是问题关健所在。当然,还是所有农业技术的落后,同样的土地,前世养活了十几亿人口,现在只养活了三十分之一的人口,还是如此艰难。再比一下宋朝。疆域面积小了很多,可最多时达到一亿多人口,活得还比唐朝滋润。这也是技术原因的问题。还有一点,唐朝对土地变态占有欲,以其以人头而不是以土地征税的税务方式有关,许多大家族吞并土地,宁肯让它荒芜着,也不愿意便宜地交给佃户耕种。
    在众人热闹讨论时,王画已经悄悄坐回原位。
    果然,一条条建议陈奏上来。被李显先后采纳,然后以诏书发往各地。比如再次提高棉田的税务。这不但是限制棉花种植的办法,还提高了朝廷的收入,所以一致得到大家的同意。
    还有控制粮棉种值的比例,同时降低布匹在租庸调制丰的比例,提高粮食的比例等等。
    王画听到这一条条命令发出去后。脸上神情阴晴不定。
    但他也不知道好坏,仿织业的发达。对推动整个国家的革新与新技术到来,都起到重大作用。这是好事。同时也是王画期盼的事。可中间有什么变故,就是他也无法把握与掌控了。
    最后也就是平价粮的数量。经过大臣们争执磋商后,终于同意向各州县依照粮食的紧缺发放两百二十万石平价粮。另外向灾区发放八十万石援助救济,每天三餐救济粥。避免更多人饿死。
    受灾的百姓达到近百万人,因为雨季似乎还没有结束,这个数字还在扩大之中。但一部分灾民受灾轻微。一部分灾民因为家庭富裕,不需耍救助,还有一部分灾民可以通过其他的之些门路养活自己。所以真正需要救济的灾民数量要低上一些,这就看各州逃户有多少了。不然抛去逃户有可能会降低一半。
    有了这么多粮食,虽然不能让他们吃温,可清汤寡水的稀粥,能让他们活下去。
    让他郁闷的是他刚刚算了一下账,以三十文进,四十五文出。二百二万石粮食抛去运输成本与管理所的的利润,正好够这八十万石的本钱。朝廷等于补贴了一些利息小算盘自得很好。
    但这也说明了朝中大臣,虽然大多数对他不想亲近,可对他的信誉却是很相信的。因为这等于支取了他明年带给朝廷的一百万石粮食。这还防止明年春荒的危胁,不然数量还会更大一点。
    从现在场面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这一群唐朝的精英们一面津津有味地想出与补充或者讨探各种可行的策略,然而却没有几个人与王画说话。可这一切策略的基础却是寄托在王画能带回来七百万石巨大的粮食上面的。
    可是在用谁发放这八十万石粮食时。大家再次将眼睛盯在王画身上了。
    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好差事。救济百姓能带来巨大的声誉,但不是那么回事。这次受灾地方散乱,遍布了十七个州,长达几百公里,面积几十万平方公里,轻重不一,有的是一大片地方,有的是一小片地区,依现的技术,没有办法统计,而且粮食也不够,因此如果做得不好,就会引来大乱。
    王画低着头,还是不作声。
    李显看着集画说道:“王卿,王卿。”
    王画叹口气,只好走出来,他再次看了一下群臣,说道:“各位。我都说过了我现在闭门思过,而且自己也没有处理政事的能力,为什么你们都看着我呢?”
    但他又说道:“如果陛下非要臣前去处理这件棘手之事,臣愿意前往。但陛下要答应给臣一个官职。”
    众人愕然,可无可奈何,人家无欲则网,大不了就撒手不干了。
    “什么官职?”李显也笑了起来。
    “请陛下给臣这十七州经略转运营田安抚巡察大使,另外还给臣一个人,让太子陪臣亲自前往,同样赋予十七州经略巡察安抚都督。”
    这么长的名字都让大家蒙住了。
    经略使唐朝初设立的主管边境安全与军队的,安抚使不用说也要给王画的,这是巡视战争或者受灾地区的官职,巡察使与安抚使性质差不多。巡视与救济灾民,不过一个是抚慰,一个是察视。至于大使与都督性质也略有差异,一个以民事为主,一个以军事为主。
    实际上十七州主要就是发放灾粮,安抚灾民,与军事无关。再加上李重俊与李裹儿还风闻有些不和。王画提出了让太子李重俊担任这是为了避嫌。王画这是想要更多的权利,好妥善处理灾区百姓,可因为地域广大,又是唐朝核心地方,再加上春天王画的用兵,不能不让大臣们忌惮。因此李重俊担任这一职个。是对王画的掣肘与监督。所以王画在他的职位里少了营田与转运两个词。但众人不明白了,这个,营田与转运使是什么东东?
    李显便问了这个问题。
    王画答道:“启禀陛下,转运使是掌管本区域内货物财源粮食等输运出纳。营田使是掌管屯田与土地安排职责的。”
    众人听了恍然大悟,这是王画想要大动作了,不但是发放灾粮。
    但众人面面相觑,如果同意王画这一职位,都有权利对刺史以下官员进入处置安排,未免与起初商议发放灾粮偏离了题目。这时候魏元忠忽然说道:“陛下,老臣同意。”
    随着魏元忠这一声附议。宋螺等人随着附议。这一群人声音不大。可都是唐朝的砥柱中流发出的。因此李显也通过了。
    但不是担任了这个官职,就立即将所有事务处理好的。砍柴不废磨刀功,王画立即召集一些随行的官员聚在一起商议所有细节。
    只有一个人,李重俊听到这个任命后感到愕然。
    他来到王家,问王画:“王学士,为什么要找我?”
    心中主要是狐疑,悄王画对他不利。
    王画正色答道:“我说过这样的两句话,对事不对人,公是公,私是私。太子勿要置疑,你我携手将这件事办好,对你的将来也有帮助。”
    李重俊听了后不语,过了半天后,还是狐疑地离开了。
    王画看着他的背影,眼中集现了一线亮光。
    但在第二天,王画要求到上阳宫,偈见武则天。这一次出行,不知道几个月后才能回到洛阳了。
    李显也没有阻拦。
    王画见了武则天后,什么话也没有说,继续讲故事,一直讲到一群姑娘们斗菊花诗,这一段诗也是《红楼梦》里面有名的几首诗作之一。王画大多记得。
    但到这时候《红楼梦》才进入第三十八回,离结束还很早。可时光不早了,王画不得不起身离开。他心中在想道,也不知道以后能不能有机会再向老太太将这篇讲完了。
    王画临离开时,恭幕敬敬地跪下。
    老武说道:“去吧。”
    王画才站起来,离开上阳宫。
    忙忙碌碌的,七月初九,王画出发,第一站就是受灾最重的地方
    汴州。   
第二十二章 偶像
    一亭在地图卜画了面红煮的旗
    如果王画在这里一定会万分的惊讶,因为这是他到目前为止一生所有的脚印。先是在青山沟一面小红旗子得可怜,然后插到洛阳去,红旗开始变大一点。但依然很再后来就是他第二次返回洛阳,旗帜壮再次壮大一点了。至少在地图上能一眼看到了。
    然后画了一个大圈,从洛阳开始,一直到长安、秦岭、进入益州,再从益州顺江而下,到江南,从大运河北上。
    那一年多时间王画外出游历,王画自己没有说到过什么地方。但一些足迹还大约让人们猜出他的游历范围。
    最后是王画在血营里经过的地方,包括最西的突骑施,最北接近飓仑河,还有幽州等地。在丰州旗帜是最大的,事实上王画那时候官职也是他到现在为止最高的。然后回到洛阳后,旗贴再一次变但最后一次,在汴州时,旗帜再次变大。不过还没有在丰州时旗帜大。
    这是有原因的。王画现在弄了这个古里古怪,又拖又涩的大使出来,除了少数人外,其余的人都不知道他究竟王画身上有多少年权利。但大使归大使,这是临时性的职位,王画的官个还是昭文馆的大学士。当然这一职位权利很大,有权利插手十七州许多事务,并且这十七州都是唐朝最重要的州之一,比如洛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