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我乃刘备 >

第290章

三国之我乃刘备-第290章

小说: 三国之我乃刘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跟他们一阵寒暄后,突然好像发觉少了些什么东西。他左望右望,就是一时想不起来。
    陈宫、简雍、孙乾见刘备这个表情,也是一愣。正要问刘备何以在找什么,刘备已经开口了。
    刘备小心的问他们:“公先没有过来?”
    公先,就是张承。
    陈宫三人一听,脸上都是显出了悲色。
    陈宫告诉了刘备张承英勇被孙策所杀的经过,刘备一听,心里也是略微放心了。只要不是背叛我而去,那么一切好商量,既然你为我刘备成就了大义,那我刘备也绝不亏待你
    休整了一天,刘备一大早就把陈宫等人叫来,跟他们说了一件事。
    正确的说,并不是什么事,而是一个梦。
    “我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自称姓于的道士,他找到我,先谢过我的部将杀了孙策,替他报了仇。接着,他又说到,当初他误闯进孙策大营,被孙策捉了起来,最后又被当做妖道给放火烧死。他说他死得很冤,希望我能够将他尸骨收起来,替他埋了,这样他的幽魂才能得以超脱。我醒来后觉得此事十分奇怪,这才找来诸位共同商议,不知你们有什么想法?”
    陈宫听完刘备的话,点了点头,表示同意:“我等被孙策关押时,也的确听说过这事。这事闹得很厉害,都说最后孙策不但没烧成,还将于道士给烧没了。我看此人肯定有点道行,不然绝不可能托梦于明公。既然他有求于明公,而这要求也不过分,我想明公既然能办,不如就给他办了吧?只是他尸骨在何处,于道士想必已经告诉了明公。”
    刘备接受了他的意见,他按照于道士梦中所说,让人在西门外还真找到了一堆烟熏过的尸骨。刘备便让人将其掩埋,为其立墓,只是墓碑上该写什么,刘备一时想不到。总不能就写于道士,或于仙人吧?不过不要紧,刘备现在纠结的不应该是这些,而是周瑜。
    周瑜,在孙策死后,成了实际的领导。可这位领导自接手后,一直没对刘备采取过任何行动,表面上一直和平相处。可有一日,周瑜突然不见了,连同他的大营里所有的人马,一齐都不见了。一夜之间,周瑜和他的万余人马,就像人间蒸发一样,消失在了秣陵城外,只留下一座座空营。
    在刘备看来,这实在是够纠结的
    第三百三五:周公瑾情愿交质
    第三百三五:周公瑾情愿交质,到网址
第三百三六:刘正礼被迫纳城
    第三百三六:刘正礼被迫纳城
    周瑜是何时走的,刘备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周瑜的确是走了,已经撤出了秣陵。
    周瑜一走,孙策在江东的势力可以说彻底没有了,剩下的,只是王朗、严白虎这些乌合之众了。对刘备来说,他们不足以与己抗衡
    所以刘备不必担心这些,关于平定江东,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他现在最关心的,是刘繇。
    刘繇,字正礼,东莱牟平人也。
    兄弟刘岱,是兖州刺史,曾经在关东军讨伐董卓时身为一镇诸侯露过面。后,青州黄巾百万杀任城相,转入东平。他老大不自量力,率兵出战,英勇牺牲。之后,州吏迎接曹操入兖州,曹操也正因借剿灭青州黄巾百万,成功替刘兄报仇,而在兖州发迹。
    兄弟是地方大官,刘繇也不弱,亦被朝廷亲自任命为扬州刺史。刘繇自接手这个“刺史”后,准备在寿春办公,可人家袁术赖在那里不走,他也没办法,只得乖乖的跑到曲阿来,把州治建在那里。他自来到曲阿后,任用当地人张英、樊能,对抗袁术。袁术跟他打了数战,却无法撼动,于是,孙策借了这个机会,借兵讨伐刘繇。刘繇对付袁术这种蠢人还行,但孙策一来,他就接连输了城池不说,要不是刘备派兵及时赶来,差点就丢了根据地曲阿,准备迁徙到丹徒去了。
    刘繇和他兄弟刘岱一向有清名,刘岱死了,刘繇还在继续战斗。刘繇这人虽然很不会用人,经常性的判断错误,但他好歹得到了朝廷的认证,是正牌“刺史”,所以刘备要把矛头指着他,却也需要充分的理由。
    刘备不像袁术、孙策这样的横人,他们说要教训刘繇就可以操刀子上,刘备毕竟还要考虑声誉问题。
    当初,刘备下江东就是借了刘繇的幌子,现在已经替刘繇把他的敌人给收拾了,难不成转眼就去找刘繇麻烦?
    刘备当然不会这么做,就算想这么做,也绝对不能这么暴露。
    刘备思前想后,唯有一个办法可行。
    写信。只要写一封信给刘繇,这事就可以解决。
    当然,信的内容,切入点,就在太史慈身上。
    我在起兵之初多次强调,此战不光是为了刘繇而来,更重要的,是为了信义,为了帮朋友一把。既然我现在已经替刘繇消灭了他的敌人,那么,我这么大老远来,想见一见我的这个朋友、太史慈没关系吧?
    当然,要是纯粹的见见,刘备觉得这个火药不够猛,不能让刘繇提高警惕。所以,为了确保让刘繇一看就火,他给刘繇的书,先说了一大堆客气的话,然后,平静的湖面,突然狂风乍起,波澜怒吼。他干脆跟刘繇说,太史慈是个好同志,我想要重用他,所以麻烦你老人家把他送到秣陵来。之后,当然没有之后了。威胁的话已经不用说了,太露了,就不能含蓄了。
    我相信,只要刘繇看了,他一定会生气,到时候,他一生气,说一句不送,那机会立刻就来了。不送是吧,那就开打
    当然,如果你把太史慈乖乖的交出来,我自然高兴。高兴过后,再给你找茬,惹你生气。反正,直到逼得你跳出来跟我干仗不可。
    刘备的主意就是这些,这封书写好,立即让人送到了曲阿城的刘繇手上。
    刘备的书信送出去了,但还要经过数天往返才能有结果,为了不至于在枯燥中等待,刘备的秣陵城来了一个特别的客人,他将为刘备解开许多不解之谜。
    来的,是左慈。
    左慈突然的到来实在让刘备心喜,他亲自出迎,对左慈可谓毕恭毕敬。左慈跟刘备寒暄了一阵后,刘备问了赵云义子赵允的近况,左慈一一说了,反正让刘备放下一百二十心就是。说了这些后,他说出了此行的真正目的:“我是来祭拜于道兄的。”
    刘备一愣,实在不知道左慈跟这位姓于的有何种关系。
    刘备领了左慈到于道人的坟地,左慈对着于吉的坟墓看了良久,然后长叹一口气。刘备见他许久不开口,也不忍开口。只没想到,左慈一开口,却是问他:“为何这墓碑上还是空的?”
    刘备见问,窘迫的告诉他,不能怪我懒,实在是不知道这位道兄的大名。
    “于吉。”
    当这两个字从左慈的口里迸出来时,刘备实在应该早就想到了。
    “于吉”
    刘备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这位神仙级的人物不论在三国演义,还是在史书上都是绝对有名的,孙策应该比刘备更加了解这位道兄。
    刘备没有引发感慨,因为左慈在告诉他这位道兄大名的同时,也同时告诉了他一个更加重要的信息。这个信息,一下子就破解了一直萦绕在刘备脑子里的所有悬疑。
    当初攻打寿春时,为何寿春坚固高大的城池在一场雨后,突然全线崩塌?
    答:是被于吉做了手脚。
    前几天,我城中已无粮,为什么一夜之间,多出了数万斛粮食?
    答:还是被于吉做了手脚。
    如果那时有“乾坤大挪移”这样时尚而又中肯的形容词,此刻应该可以被用上。
    当然,左慈告诉了他这些,还有一个疑问没有告诉他。
    孙策是如何死的?
    答:被许褚杀死的。
    不对,没有答全。
    答:孙策是被于吉的阴魂缠绕,引发了孙策的幻觉,这才在梦魇般的情况下,被许褚一刀给轻易解决了。
    恭喜
    当然,对于这个问题,和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没必要知道了。刘备在听了这些解答后,现在最关心的,是下面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
    我跟于吉从未谋面,他如何会帮我这些忙?
    作案有动机,做好事坏事也有动机,那么他的动机在哪里?
    “他跟我是道友。”
    这是左慈给出的答案,在刘备看来,这已经足够,已经很明了了。刘备可以这么理解,在于吉看来,左慈在东平帮了刘备,他也绝对不能不跟上形势。所以,继左慈后,于吉抓住刘备江东之行的机会,也决定出手帮帮刘备。当然,要穷追他们两为什么要帮刘备的动机,可能只有一个。他们希望天下早日太平,百姓早日安稳,少遭罪。所以,他们愿意把赌注押在刘备身上,以实现他们的“仁爱天下”之心。
    左慈祭拜了于吉后,也就飘然离去,回天柱山继续炼丹去了。而刘备在这时,也接到了刘繇的回信。
    刘繇给刘备的信里,首先是感谢刘备,然后,为了感谢,又请刘备自己到曲阿来。
    刘备看完信后,发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信里,自始至终,他都未曾提到太史慈
    刘备当然不必纳闷,这是政治老手一向惯用的伎俩,他当然也知道,这又是一场鸿门宴。
    刘备将信交给了陈宫等人看,那些人看后,都不同意刘备冒险。但刘备却是笑了,他很自信的说道:“我正想去曲阿会会他,他既然有此邀请,我怎好拒绝?”
    刘备来了曲阿城,只带了赵牛和十数骑。
    刘繇接见了他,并为他安排了隆重的筵席。在筵席上,刘繇的眼神很是不自在,跟刘备说话,也在刻意躲避着。这厮在什么打鬼主意,刘备当然能够看的出来。
    就在前几天,刘繇接到刘备的这封信后,当即表现出了他强烈的个性。他也不看完,就把书札往案上一摔,立即喝叫:“将来使给我逐出城去,让他告诉刘备,要想得到太史子义,先踏平我曲阿”
    他能为太史慈而甘心得罪刘备,看起来刘繇对太史慈的确不错。你要那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一个太史慈,刘繇别说送,就是贱卖他也可以甘心情愿做到。但问题是,太史慈是自己的人,他自己再不待见,也轮不到别人说要就要的。这是立场问题,刘繇自然不能退让。
    更何况,他对刘备早就有了意见,自从他刘备来了曲阿,击败孙策后,不但赢得了江东士族的欢心,削弱了他本身在江东的影响力,而更重要,更实际的一点,他将原本属于他的城池全都占了,而且有永不归还的迹象。这人太不要脸了
    这是刘繇这些天的感愤。他整日恨不能马上派人撵走刘备,还哪里有耐性听他刘备啰嗦,自然在看完书信后,立即做出了在许劭看来很不明智的举动。
    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汉末著名人物评论家。据说,他每月都要对当时人物进行一次品评,人称为“月旦评”,曹操就因为得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而激动了半生。
    现在,这个叫许子将的人,就在刘繇手上干活。
    他在看到领导如此冲动后,赶紧进来阻止,并帮他分析了情况。他警告刘繇,刘备不是好惹的,连孙策这样的猛人都败在他手上……当然,接着不能说“再说就你这瘪三”之类的侮辱性语言。他直接告诉他,如果领导你真的对刘备恨之入骨,那么也好办,几百年前项羽为了试探刘邦不是开了个饭局请刘邦来吃饭么,我们也来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