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龙争大唐 >

第592章

龙争大唐-第592章

小说: 龙争大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都坐下罢。”李贞明显心情不好,只是点了下头,并未起身相迎,待得两大谋士落了座之后,李贞侧头扫了雁大一眼,缓缓地开口道:“雁大,尔且将所知消息再说一遍好了。”
    “是,属下遵命。”雁大从旁闪了出来,恭敬地行了个礼道:“启禀殿下,二位先生,前日张侍郎上书一事据属下调查结果如下:自四月起,监察御史姚启胜分别于四月二十八,五月初一,初三、初九前往张府拜访,据了解,二人原本私交一般,并未曾有过从甚密之状,虑及二人分属阵营不同,属下以为其中必然有蹊跷,另,据查,姚启胜每次拜访张亮之后,必到蜀王府一行,而蜀王即日或是隔日也必到吴王府与吴王私下会晤,所谈情况不详,据吴王府内‘钉子’回报,吴、蜀二人每次会面均无旁人在场,其行甚是可疑,再,据雁二回报,陛下这数日里虽未曾对张亮所奏之事表态,然,每日里必翻看其奏折,似有意动之向,昨日长孙司徒、房相二人与陛下在书房也曾有过密议,详情待查,已知情况便是如此”
    “议议罢。”待得雁大说完之后,诸人皆沉默了下来,各自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良久之后,李贞面色阴沉地出言说了一句。
    事情已经是明摆着的了,形势毫无疑问是严峻的,在场的诸人都是当今智者,如何会看不出眼下这个局面是是如何形成的,左右不过是诸皇子顺着老爷子削李贞军权的势,在背后可着劲地推上了一把,目的么,也明显得很,那就是要造出一个势来——面对此局,李贞若是无动于衷,而老爷子又下定了决心的话,只怕李贞好不容易整出来的军权就将彻底丧失,一旦大势有变,李贞便是想要反抗都无能为力了,可若是李贞在此时奋起反击的话,父子俩指不定就得对上了,事情一闹大,朝局必乱,在这等状况下,原本被李贞压制得喘不过气来的诸皇子势必能浑水摸鱼一回,闹不好李贞的圣眷便要跌到谷底,太子的宝座能不能保住可就难说了,很显然,这是个左右为难的选择,进也不好,退又不甘,站着不动又得挨打,不得不说诸皇子把握住了时机,给李贞来了下狠的,着实令李贞很有种痛彻心肺之感。
    “殿下有何打算?”事态严峻,两大谋士都不敢轻易出言,对视了一眼之后,由纳隆率先开口问了一句。
    有何打算?说实话,李贞这会儿也正处于茫然间——要他丧失兵权已是难忍至极,更罔论精心打造的北庭之民唐化事宜有可能就此烟消云散,几年的努力即将付之流水,这等结果绝对超出了李贞所能承受的底限,可要跟老爷子来硬的,却又甚是为难,除了考虑到老爷子的身体已江河日下,实难再经波澜之外,更主要的是李贞不想给那帮子兄弟们有抬头的机会,一旦事情闹得大发了,别说目下正在操持的《移民疏》难以为继,便是自己这个东宫之位都得有摇摇欲坠之可能性,可若是任由老爷子圣裁,却又不是李贞所能接受的,正是这等矛盾的心理在,才令李贞有种进退维谷之头疼,早在两大谋士来前,李贞便已反复盘算过其中的利弊了,却始终无法下定决心,此时听得纳隆问起,李贞有些子无奈地皱了下眉头,缓缓地开口道:“本宫断不能由宵小欺辱,只是,唔,只是父皇……”
    李贞话说没说完,可内里的意思却表达了出来,那就是李贞希望两大谋士能找出一条既能保住军权,又不过分刺激老爷子的路来,很显然,这么个要求着实太高了些,饶是两大谋士都是才高八斗之辈,一时间却又哪能办得到,各自的眉头登时便皱得更深了几分。
    “陛下许久不曾决断,只怕也是担心着殿下的感受罢,未必就没瞧清诸皇子的谋算,既如此,殿下何不稳将下来,一切皆由圣裁好了。”纳隆皱着眉头沉吟了好一阵子,试探地出言建议道。
    “不妥。”纳隆话音刚落,莫离便即接口道:“陛下乃一代雄主,或许看到了可能之乱局,却未必会放在心上,若是某料得不差,陛下想必与长孙司徒、房相已达成了共识,削殿下之军权恐难更易矣。”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声如雷,自古以来莫不如是,哪怕父子之亲也不例外,越是有为之君主,越是不能容忍身边有威胁的存在,这一条李贞又岂会不清楚,当然了,李贞也知道到目前为止,老爷子对自己这个储君还是满意的,若是老爷子还有个二、三十年的寿命,李贞倒也不会计较一时之得失,问题是老爷子那身体只怕未必能再支撑多久了,万一大事临头,手中没有力量的话,哪可能压制得住一起子野心勃勃的兄弟们,从这一点上来说,李贞断不可能受老爷子的摆布,此时一听莫离所言,自是愤然变色,冷冷地哼了一声道:“本宫岂是坐以待毙之辈!”
    李贞这话的意思已是表达得极为清楚了,那就是李贞决意反击了,两大谋士一听之下,脸色立马更加凝重了几分,可却都没有急着开口,而是各自皱着眉头再次沉思了起来,良久之后,纳隆叹了口气道:“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此事既然由张侍郎所起,破局之事只怕还得落在其身上方可。”
    “哦?说说看。”李贞扬了下眉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目光炯然地看着纳隆。
    一听李贞这话,纳隆拱了下手道:“殿下明鉴,那张侍郎乃是朝廷重臣,名列凌烟阁之上,诸皇子找他出头,着实是步好棋,更何况其如今身为兵部侍郎,正管着叙功之事,上本章言事推功,本属分内之事耳,即便旁人知晓其用心不善,却也没个说处,此为阳中带阴之策也,破之虽难,却也不是无策,只消其本人有误,则其奏本自然无从言起,此乃釜底抽薪之计也,虽是能解眼下之厄,却有后患无穷之可能,殿下当慎之。”
    李贞乃是灵醒之辈,一听纳隆之言,便已知晓根底之所在——值此微妙之时机,扳倒张亮固然能暂时解脱四面受敌之局,可却未必能瞒得过老爷子,即便能脱得身来,老爷子的猜忌却是不免之事,父子间原本渐薄的隔阂只怕就此要再次厚了起来,日积月累之下,难保老爷子那头不生变化,换而言之,其实并没有真的解开此局,而是将变局推移到将来罢了。
    若是可能,李贞实不想与老爷子有任何的冲突的,不管是从父子的角度,还是从朝局的稳定来说,都是如此,可考虑到老爷子或许时日不多的情况下,李贞实是没有旁的选择,无奈之下,只能强自压抑住心头的烦躁,长出了口气道:“将来之事将来再议好了,眼下之事为先。”
    李贞既然已下定了决心,两大谋士自是不会出言再劝,对视了一眼之后,由纳隆开口道:“殿下,据某所知,张侍郎其人好巫,每与术士善,殿下若是欲毁其,自可从此处着手,或有奇效。”
    “哦?”李贞轻吟了一声,并没有马上表态,而是看向了默默不语的莫离,飞快地皱了下眉头道:“莫先生以为如何?”
    面对着李贞探询的目光,莫离并没有急着答话,而是皱着眉头沉吟了好一阵子,反复计较了一下个中的利弊,良久之后,这才长出了口气道:“此险棋耳,可一不可再,殿下既已意决,某等自当效命行事。”
    “嗯。”李贞见莫离也无异议,点了下头道:“此事张亮虽是首犯,自当裁处之,姚启胜也难逃罪责,本宫不想再见到此二人,此事便交由‘旭日’去安排好了,本宫不看过程,只要结果,尔等商量着办好了。”李贞话说到这儿,便即站起了身来,一拂大袖子,大步行出了书房的大门,转入后宫去了,两大谋士连同雁大见状,忙各自起身相送,而后埋头商议了起来……
    尽管已经下定决心抗争一回,也有了与老爷子正面冲突的觉悟,可李贞的心不但没因此而轻松起来,反倒更阴郁上了几分,当然了,倒不是担心“旭日”没有相应的手段,更不是担心莫、纳两大谋士会没有个好策略,仅仅只是感慨生在天家的不易罢了,心中一有事,走起路来便没了谱,一路逛荡着,不知不觉间便已走到了杜十娘的寝宫前,直到杜十娘率领着的一大帮子宫女太监们的请安声响了起来,李贞这才醒过了神来。
    “免了。”李贞向来不会将政务之烦恼带回后宫,此际尽管心情烦闷得很,可一见到杜十娘的面,立马就露出了笑脸,淡笑着挥了下手,随意地吩咐了一句,便即走上前去,牵起杜十娘的小手,缓步行入了宫中。
    “殿下,您请坐。”杜十娘乃是极机灵之人,自是知晓李贞心中必有难决之事,不过她却恪守着后宫不得干政的训示,并没有出言询问事由,而是极尽温柔地服侍着李贞坐到了榻上,伸出一声素手,轻轻地拿捏着李贞的肩头,帮着李贞舒散身骨。
    杜十娘拿捏的手法很是到位,李贞原本紧绷着的身子很快便放松了下来,心里的烦闷也因此而减轻了不老少,人一舒服,某些兴致也就来了,一把将跪坐在身后的杜十娘抱入了怀中,大手一伸,已熟门熟路地攀上了高峰,惊得杜十娘轻呼了一声道:“殿下别,别……”
    “嗯?”杜十娘自打嫁给了李贞之后,虽谈不上三千宠爱在一身,可绝对是东宫诸嫔妃中最受宠的一个,向来对李贞百依百顺,此时竟然推托了起来,倒叫李贞很是不解,这便轻哼了一下。
    “殿下,贱妾,贱妾……有了……”杜十娘声音越说越小,到了末了已是如同蚊呐一般细不可闻,唯有俏脸却是越来越红。
    “哦?哈哈哈……”李贞听力好得紧,自是听清了杜十娘的话语,再一见杜十娘如此羞状,登时便被逗得哈哈大笑了起来,先前的郁闷竟自一扫而空……   
第四百九十九章 针锋相对(一)
    京师六月的天热得紧,连续数日不雨之后,这气温便高得像是流火一般,时一近午,日头暴晒之下,整个长安城宛若陷入了大蒸笼似的,便是连空气中都出现了水状的波纹,往日里人潮涌动的大街上也因此而见稀了不少,连带着沿街商铺中伙计们叫卖的声响都透着几分的有气无力,然则名闻遐迩的天香楼却不在此列,依旧是车水马龙,贵客盈门,生意火爆得紧,负责迎宾的小二们忙得脚不沾地,请安声、送客声响成了一片,就在这一派喧闹声中,一辆豪华四轮马车从街角高速地冲了过来,惊得沿途的行人纷纷四下躲闪不迭,激起骂声无数,可那辆马车却压根儿就不加以理睬,自顾自地向着天香楼高速前进,其行可谓霸道至极。
    马车一路狂奔着到了天香楼前,速度依旧快得惊人,但见车驾上的马车夫一声轻喝,双手一拉双马之辕,但听双马一阵长嘶,扬蹄人立而起,狂奔的马车竟自稳稳地停了下来,那等高明至极的驭车之技登时便惹得周边看热闹的人群全都喝起了彩来,须臾,马车的帘子掀动了一下,一名身材魁梧、满面虬髯的大汉从马车厢里慢悠悠地探身走了下来,抖了抖宽大的袖子,一副顾盼自雄的得意状。长安乃是天子脚下,纨绔子弟自是众多,然,敢在大街上如此猖狂地纵车狂奔的却也没有几个,很显然,面前这条大汉正是其中之一,此人正是兵部侍郎张亮之长子张明熙。
    “哟,张爷,您来了,小的们给您老请安了,快,您老里面请,还是老规矩?”天香楼门前的伙计们一早就认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