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龙争大唐 >

第568章

龙争大唐-第568章

小说: 龙争大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乃打老了仗的人物,又岂会不知晓个中之奥妙,然则李世民却不打算就此收军,毕竟前番功败垂成虽令人扼腕叹息,可毕竟已算是摸到了胜利的边缘,在李世民看来,己方兵力虽疲,可高句丽守军一方却更被动了几分,不趁此一鼓作气拿下安市城,只怕越往后机会便会越渺茫,一旦打成僵持,绝不是李世民情愿看到的结果,有鉴于此,李世民并没有接受长孙无忌的劝谏,一挥手,面色严肃地道:
    攻城之战不比野战,那是要拿命来填的,就拿先前那一战来说好了,出击的一万唐军,能活着退回来的不过仅有一半还不到,其中还有一大半是因重伤而被抬下来的,完好无损者也不过一千五之数罢了,这等残酷诸将都看在眼中,虽都想着立下赫赫之功,可谁都没有把握能稳操胜卷,故此,李世民准备彻夜攻城的话一出,诸将都静了下来,一时间竟无人出头应命,这令李世民原本就不好看的脸色更是难看了几分,正气脑间,却见程名振从旁站了出来道:
    李世民一见程名振站出来请命,脸色稍霁,抬了下手,示意程名振免礼,而后语气温和地开口道:
    程名振行了个礼,认真地看着李世民,诚恳地请求道。
    李世民细细地想了想,也觉得投石机阵地与攻城军伍之前的配合尚有不少瑕疵,自是清楚程名振此提议的用心所在,自无不肯之理,这便点头应允了下来。
    程名振眼瞅着时辰已不早,自是不敢再多行耽搁,恭敬地行了个礼之后,便匆匆忙忙地拿着李世民授予的令箭前去各军点齐了兵马,由其子程务挺统带着向安市城方向逼近,而自己却纵马向着投石机阵地赶了去。
    早前被刘铁涛之亲卫划伤了脖子的骆正声此时脖子包裹着条绷带,显得极为的狼狈,得到手下人的通知之后,忙不迭地跑上前来,参见程名振。
    程名振之官阶远高过骆正声这等不入流的小官,然则明知骆正声乃是太子李贞的人,程名振却是不敢怠慢了,一见骆正声参见自己,忙微笑着虚抬了下手,和颜丽色地说道。
    骆正声毕竟只是个匠人,虽得圣上及太子之赏识,可好歹还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一见程名振这等大将如此客气,反倒有些个惶恐了起来,唯唯诺诺地束旁,却没敢真伸手去接过程名振递过来的令箭。
    程名振见骆正声拘束着不敢接令箭,也就没有坚持,微微一笑,收回了手,依旧温言地问了一句。
    骆正声虽是能工巧匠,却不是战阵高手,说起来他也是第一次经历战事的考验,要他说出攻城之道,着实是有些个难为他了,可面对着程名振诚恳的言语,骆正声也不好保持沉默,心思动了动,抬起了头来,看着程名振道:;
    程名振乃是百战之老将了,弩车、投石机之类的早就曾见识过,可却从没见过有如骆正声手下这等强力的投石机及大型弩车,此时一听骆正声手头尚有另有利器,心头登时大喜,不待骆正声将话说完,忙插了一句道:
    见程名振如此礼贤下士,骆正声自是颇为感动,脸皮子抽了抽道:
    一听骆正声说得如此之慎重,程名振不由地为之动容,眉头一扬,紧赶着追问了一句道:
    骆正声思索了一下,这才谨慎地回答道:
    程名振皱起了眉头,呢喃了一声,默默地思索了起来,良久之后,这才扬起了眉头道:
    ;骆正声虽督造了这一批的投石机,但对于其准确程度却没有绝对的把握,一听要将四枚火油弹全部射上城头,还要并排在一起,心中登时便犯难了,一时间还真不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斯斯艾艾了好一阵子之后,这才苦笑着摇了摇头道:
    程名振一听之下,不禁也哑然失笑,知晓自己的要求着实太强人所难了些,这便接着问道:
    骆正声在西域神机营中只是专一负责与木匠活有关的活计,并没有参与到火油弹的研发之中,然则因着火油弹的实验乃是通过投石机抛射,故此骆正声往日里便没少使用火油弹,对于其优劣势倒是清楚得很,此时听得程名振见问,倒也没有隐瞒,直接便将火油弹的奥秘说了出来。
    程名振漫应了一声,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并没有即刻表态该如何使用火油弹这等秘密武器,而是将目光望向了高耸的安市城头,沉思了良久之后,这才咬了咬牙,下定了最后的决心道:
    ;骆正声一听便傻了眼,愣了一下,紧赶着劝说道:
    程名振此际已然知晓了火油弹的大体威力,虽对于误伤也有所担忧,然则冲城本就是玩命的活计,此时却也顾不得误伤不误伤的了,毕竟拿下安市城方才是重点,这便咬了咬牙,下定了最后的决心。
    见程名振如此坚持,骆正声自也不敢再劝,无奈地摇了摇头,拱手告辞,快步回到投石机阵地中,吩咐几名从西域一道来的士卒前去大营中将四枚火油弹妥善搬运前来,并下令各部投石机装填巨石,准备发射。
    城下的唐军忙着调度人马,城头上的安市守军自也没有闲着,先前一战中,守军一方虽打退了唐军的进攻,取得了歼敌五千余,阵斩唐军攻城主将刘铁涛的重大胜利,可自身的损失一点都不比唐军来得小,算上出城偷袭而死的那五百骑兵,这一战打将下来,高句丽守军也折损了近四千人,而主将高怀龙也在战斗中受了轻伤,更麻烦的是:因着唐军投石机的恐怖威力,导致城头上众多的守御设施全毁,士气更是遭到了致命的打击,满城头的官兵人人自危,谁都不知晓唐军阵前那些恐怖的大家伙何时还会再次发威,若不是因着高怀龙这个主将始终身先士卒地立在城头,只怕守军的士气就得因此而彻底崩溃了。
    高怀龙默默残破的城门楼上看着唐军的调度,肩头上的伤处虽经处理,可依旧疼得厉害,以致于高怀龙煞白的脸上不断地涌出虚汗,可更疼的则是内心长子死了,次子也没了,这等惨事本就够高怀龙心痛不已的,可更令高怀龙闹心的是己方兵力上的折损守城之初的四万三千兵力经这半个月的鏖战之后,已折损了万余人马,虽说剩下的三万余兵力尚足以坚持,可唐军若是始终保持今日这等强度的攻城,再战上几天,只怕所余的兵力便得捉襟见肘了,究竟还能坚持多久高怀龙心中一点底气都没有,一思及茫茫的前景,高怀龙的心便沉得厉害。
    就在高怀龙默默地沉思的当口,突地听到身边有人在叫唤,高怀龙忙不迭地回头一看,却见杨万春领着一大群的城中父老手捧着各式食物正缓步走上城头,忙从残缺的城门楼上跳了下来,迎上前去,略有些子诧异地道:
    杨万春尚未来得及答话,一名老者已颤巍巍地从人丛中行了出来,手捧着一个装满了馍馍的木盘子,颤着声道:话音一落,那老者竟不顾满地的污血,颤巍巍地便要跪下,与此同时,杨万春身后的众多乡亲也涌上了前去,捧着各式食物,要献于守城的将士们,整个城头登时就乱成了一片。
    面对着满城父老们的关怀,高怀龙心情激动之极,顾不得肩头上的疼痛,忙不迭地伸手扶住了那正要跪下的老者,感动的泪水情不自禁地便脱框而出,肆意地在脸上纵横流淌了起来;;   
第四百七十八章围城血战(六)
    有一种激励叫感动,是的,感动!面对着城中父老乡亲们的拳拳厚意,城头上苦战余生的高句丽守军们无不感动得热泪盈眶,一时间所有的委屈,所有的牺牲都有了答案,那就是为了保住身后这座城池,为了父老乡亲们的安全,哪怕是要付出自己的性命,却也值了,原本因唐军巨型投石机威慑而萎靡的士气瞬间便就此高涨了起来。
    就在城头一派纷乱之间,眼尖的高可宁突然手指着城下,高声地嚷了起来。
    高怀龙一听之下,登时就大吃了一惊,顾不得再跟身边的杨万春多絮叨,忙不迭地挤出人群,跳上了残缺的城门楼,只一看,突然间发现唐军后阵中不少兵马正陆续向远处的大营方向撤退,然则前军不单没有撤,反倒有万余步兵正在向着城墙方向缓缓进逼,人丛中云梯、飞抓、强弩等攻城常用之器具隐约可见,高怀龙的脸色霎那间便沉了下来,额头上的汗水滚滚而出。
    ;由亲卫扶持着也登上了高处的杨万春见高怀龙神色不对,赶忙狐疑地问了一句。
    高怀龙深吸了口气,面色凝重地回答道。
    ;杨万春虽不太通军略,可好歹也曾守过城,自是知晓夜战对于攻城方来说,因着视线受限之缘故,其实相当之不利,那些个投石机、大型弩车等器具将无法发挥功效,倒是守方的投石机却能无所顾忌地往城外砸,有鉴于此,杨万春自是很难相信一向英明的李世民会如此莽撞行事。
    高怀龙与杨万春相处日久,自是清楚其所长所短,此时见杨万春疑惑不解之状,却也没见怪,苦笑着摇了摇头,压低了声音道:;
    高怀龙虽没将话说完整,可那意思却表达得极为清楚了,一听之下,杨万春脸色便瞬间变幻了几次,凝神看着城下调动繁忙的唐军官兵,咬了咬牙道:
    高怀龙会意地点了点头,沉吟了一下道:
    杨万春一听檑木不足,顾不得再多寒暄,应答了一声,跳下了残缺的城门楼,急匆匆地张罗去了;;
    安市城乃是依山而建,其城墙呈半圆形构筑,两边连着这高峻的陡崖,整个城墙没有菱角的存在,这就使得城墙受攻面积相当狭小,攻城一方哪怕具有绝对的优势兵力,也无法完全展开,而守城方只需少量兵力紧守城墙便能御敌于城外,而这也正是唐军空有二十余万兵力,却无法四面攻打的缘由之所在,先前一战中,两部唐军合计一万人马冲城,不单只是两部唐军之间配合有问题,更为关键的是万余人马在城下根本施展不开,人挤人之下,秩序无法保证不说,也导致了一个恶果,那就是守城方甚至用不着太多的瞄准,只消将檑木滚石往下头随便一丢,便能轻易地砸倒不少唐军官兵,这也正是善战的唐军一次冲城便造成死伤五千余的最主要原因。
    程名振乃是久历沙场的老将,对于攻守之道,自是看得极为透彻,此番请命再度冲城之时,程名振吸取了上一次冲城不果的教训,将一万人分成了五队,每队仅仅两千负责攻城之步卒,但却调派了大批的骑兵负责掩护,用骑射压制城头的守军,再配合上投石机部队的掩护,准备以疲兵之计连番不断地冲城,打算拖垮守城官兵的意志,而后再发动决定性的一击,从而实现破城之目的,为此,程名振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调遣各方,哪怕是因此给了高句丽军重新调整防御的机会也在所不惜,时至申时四刻,日头西斜之际,各方调度已毕,各部都以就位,程名振不再多等,一挥手,高声下令道:霎那间唐军阵中一阵凄厉的号角声便暴然骤起,作为第一攻击波的先发部队两千人马便呐喊着向前发动冲锋,只是速度并不快,似乎有所期待的样子。
    站在高怀龙身边的高可宁一见唐军已动,而自家父亲却始终没有下令城下的士兵上城防守,忙不迭地进谏道先前因着担心唐军再度飞石攻击的缘故,绝大多数城头守军都已下了城,贴墙而站,随时等候上城的命令,城头上只留下了数百名士兵防守各处要点。
    高可宁的担心自是不无道理安市城防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