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龙争大唐 >

第513章

龙争大唐-第513章

小说: 龙争大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贞有着统一草原的雄心,自是考虑过治理之难,说实在的,李贞对此也没有绝对的把握,毕竟草原民族游牧成性,流动性太大了,狼性十足,要想同化之,其难度实是太高了些,这一点从西域之北疆反馈回来的信息便能略窥一二南疆稳固,北疆虽也无太大的战事,可治理起来,进展却极为缓慢,尤其是文化推广上所受的阻力极大,尽管秦文华产精竭力,可对此也只能是勉为其难地硬撑着,若不是有林承鹤率大军弹压着,北疆诸降服部落只怕早就乱将起来了,相较之下,民族更多、地盘更大的蒙古大草原要想治理好,其难度就可想而知了的,然则不管怎么说,李贞既然下了决心,自是会去尝试一回,至于功过是非,那就由历史来定夺好了,当然了,李贞这些想法只能藏在心里,却实不足为外人道哉,此际之所以提出征伐薛延陀之事,不过是为了应对征高句丽的权宜之策罢了,此时见李世民摆明了不赞成自己的主张,李贞自是不会傻到跟老爷子去争辩的,这便躬了下身子道:父皇圣明,儿臣远不能及也,只是儿臣以为纵使不将草原纳入我大唐之版图,明岁一战亦势不可免。
    哦?是何道理?李世民见李贞死活坚持要打薛延陀,登时便有些子不悦了起来,虽没就此发作,可脸色却是阴了下来,冷声问了一句道。
    眼瞅着老爷子处于发作的边缘,李贞在心里头暗自叹了口气,可还是咬着牙,将自己的看法说了出来:父皇,儿臣与夷男之二子皆交过手,对拔灼及大度设均有所了解,据儿臣所知,拔灼虽是嫡子,也已被册立为莫贺莫罗可汗,算是占有大义之名份,只是其人骄横而又无能,绝非老道的大度设之敌手,而今双方之兵马虽相当,可依儿臣看来,拔灼绝难支撑过两个月,若是我大唐不动,薛延陀汗国必将落入大度设小儿之手,以其人之干才,若假以时日,必将是我大唐心腹之患矣,再者,薛延陀大乱之后,经济必将处于崩溃之边缘,为摆脱困境,儿臣料定大度设必将悍然出兵西域或是河套,以战养战,若如是,则我大唐之西北疆必将再燃战火,是时,若是我大军正自征讨高句丽,西北边境空虚,守御恐难,望父皇圣裁。
    李贞所言条理清晰,言之有物,李世民一听便知其中之利害,原本就皱着的眉头登时便挤在了一起,默默了良久也没开口说话,只是脸色却变幻个不停,好一阵子沉思之后,霍然而起,在书房里来回踱起了步来。
    尔能确保西北之守御么?李世民沉思了良久之后,这才目光炯然地看向了李贞,语气坚定地问了一句。
    守御?唉,老爷子还是要征高句丽,这是何苦来哉!听话听音,李贞何等机敏之人,一听便知晓老爷子征伐高句丽的决心不容更改,打算北攻西守了,虽说这本就是李贞脱身之计策,可一想到老爷子到了头来终归是难逃一败,却也不免心头黯然,再一想到大度设那厮极有可能就此崛起,心头的不安更是重了几分,只不过李贞城府深,也没就此带到脸上来,而是装着沉吟的样子,飞快地调整了下心态,一脸子坚毅地开口道:父皇明鉴,以安西及陇右之兵力而论,攻或是很难,要守却尚有把握,儿臣大可暗中支持拔灼,以拖延草原之内乱,到那时,即便大度设胜出,势必为强弩之末矣,纵或能为患,却也不足为虑了。
    听完了李贞的解释,李世民并没有立刻加以评述,而房里来回踱着步,反复地盘算了好一阵子之后,沉吟着道:也罢,尔就此事上个本章,朕再仔细琢磨一、二,若能得西北安全,朕也可放心亲征高句丽,尔且去罢,此事须慎,不可外泄!
    眼瞅着李世民决心已下,李贞自是不敢再多言,躬了下身子,恭敬地应道:儿臣遵命,父皇请早些安歇,善保龙体为妥,儿臣告退了。
    嗯,去罢。李世民点了点头,挥手示意了一下,李贞不敢怠慢,行了个礼之后,大步退出了书房,自行回转东宫去了
    殿下。李贞一回到东宫,便直奔书房而去,正在书房里低声交谈着的两大谋士一见到李贞回来了,忙不迭地都站了起来,各自招呼了一声。
    都坐下罢。李贞的气色不是很好,只是点了下头,淡然地应了一下,便自顾自地走到上首坐了下来。
    一见李贞如此做派,两大谋士虽都不动声色,可各自的心却都抽紧了起来,对视了一眼,由纳隆率先试探地问道:殿下,圣上是如何说的?
    李贞苦笑着摇了摇头道:父皇依旧决意要亲征高句丽,只是令本宫注意守御西北一隅,实情是这样的李贞将与老爷子交谈的经过详细地述说了一番,末了,长叹了口气道:父皇近来愈发固执己见,朝中恐无人能说服之矣,本宫此番虽算是暂且无事,然则父皇一旦不胜而归,身心俱疲之下,龙体怕是唉,本宫身为人子,却只能坐看,实是惭愧万分,再者,大度设小儿若是趁势而起,将来必成大患矣,惜哉!痛哉!
    此番计策虽是奏效,然则遗患却依旧不小,这本就是难以两全之事,两大谋士心里头都有数,此时见事已至此,却也不好再多说些什么,各自叹息不已。
    见李贞脸色不好看,纳隆叹息了一番之后,出言安慰道:殿下,陛下用兵如神,或许能大胜而归也不尽然,殿下还请宽心为好,至于薛延陀一事,用心经略一番,也未必便会无所作为,且
    罢了,不说这个了,一切待将来再议好了,天色不早了,本宫有些乏了,今日便议到此处罢,二位先生请自便,本宫先行一步了。李贞心情沉闷不已,不待纳隆将话说完,挥了下手,闷闷地说了一句,起了身,便往后殿转了去,只是脚步却远比往日来得沉重了许多   
第四百三十五章舆论导向之争(上)
    6734
    朝堂争斗绝对是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凶险之处比起战场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内里的明刀暗箭无所不在,稍不留神,便是阴沟里翻船的下场,这一点李贞自是早就领教过了的,故此,虽说与李世民私下达成了个暧昧的协定,可李贞却依旧不敢就此有所松劲,道理很简单,李贞如今是太子了,听起来大义名分在握,似乎优势极大,实际上却不然守江山永远比打江山更难,而今的李贞毫无疑问是处于守势,且又身处明处,要防着兄弟们的暗算哪有那么便当的事情,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不是?
    就拿目前的朝局来说,李世民一心要亲征,这一条任是谁都无法说服之,朝臣们大多也是主战,唯一的不同就是朝臣们反对李世民亲征,在这等情形下,只消一帮子亲王们在暗处稍稍煽风点火一番,朝臣们公推李贞这个太子领军就是必然之事,如此一来,李贞势必将被推到李世民的对立面上去,即便父子俩已经在私下里沟通过了,可芥蒂却未必会彻底消除,而这是李贞无论如何都不愿看到的结果,很显然,要改变这一结果的唯一办法就是引导舆论走向。
    舆论走向之引导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得很一帮子兄弟们都不是省油的灯,李贞这头一动,那帮家伙又岂会坐视,更何况李贞要引导舆论走向还得防着老爷子一手,若是做得太过分了的话,难免会引起老爷子的猜忌之心,那可不是啥好玩的事儿,可不管怎么难,这事情都必须去做,不单是为了此番能脱身事外,更是为了试试看,看能不能阻止老爷子这场注定没啥好结果的亲征无论是从大唐的强盛还是从身为人子的角度,李贞都不愿也不能坐看失败的来临,如此一来,摆在李贞面前的选择可就不多了要想达成不动声色间引导舆论走向的话,唯有摆平了三大宰相方有此可能,只不过要想摆平三位宰相,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突破口乃至时机的选择便成为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毫无疑问,有着贤相之称的房玄龄就是首先要攻破的堡垒。
    在历朝历代的名相之中,房玄龄绝对是个异类,不单因着其有一个因吃醋而名载史册的夫人,更因其历任两朝宰辅几近三十载,却看不出哪怕一项拿得出手的政绩工程既没有李靖、李绩等人驰骋沙场的赫赫战功,也没有魏征那等犯颜直谏的威风,更没有长孙无忌修订《大唐律》的政绩,即便是房玄龄一生功业之榜首的玄武门之变之筹谋,他的功劳也仅仅不过是与长孙无忌、侯君集等人并列而已。若是光从功绩上来看,房玄龄似乎就是个极其平庸之辈,与其良相之名似乎不太般配,样貌也普通得很,更没有什么宰相的威严,就一寻常老头儿罢了,脱下那身官袍,就跟街边算卦的方士似乎也无甚分别了的,然则,天下人却都知道,大唐离了谁都能照样运转,可一旦缺了房玄龄,运转良好的朝廷立马就得大乱起来,原因很简单房玄龄就是保持大唐这部强大战车滚滚向前的润滑剂,若是没了房玄龄的调和,战车立马就会因机械故障而抛锚李唐起兵之际,为李唐大力招揽士族人才的是房玄龄;将魏征、王珪等人举荐给李世民的是房玄龄;为李靖、李绩等名帅征战四方统筹后勤的也是房玄龄;日复一日处理着繁杂的日常行政事务,让一个高度精简的行政机构发挥出强大的作用也就只有房玄龄能办得到,故此,可以很客观地说,房玄龄就是大唐的萧何。
    房玄龄是萧何不假,但却是李世民的萧何,并不是李贞的名相,面对着面色苍白如纸,却从容不迫的房玄龄,李贞丝毫也不敢大意,亲自迎出显德殿的大门不说,一见到房玄龄的面,还很是客气地行了个晚辈之礼,出言招呼道:房相,本宫有些许政务不明晰,特请房公前来解惑,但有打搅处,还请多多见谅则个。
    房玄龄年已近七旬,此番随李世民征讨高句丽,虽说只是在幽州后方大营中操持后勤事宜,并未随驾抵达前线,然则毕竟年纪大了,体力精力都大不如前,再加上军需后勤事务繁杂,而房玄龄又向来事事亲为,这么来回一折腾下来,刚一回京便大病了一场,直到前不久才算是初愈,却顾不得多加休息,病才刚好便迫不及待地回朝理事,每日劳累不已,今日也不例外,原本正在尚书台理政之际,听闻太子殿下有请,说是有公务讨教,立马乘了马车便赶到了东宫,此时见李贞如此之客气,房玄龄忙退后了几步,躬着身子道:太子殿下客气了,为太子殿下效劳乃老臣之责也。
    房公,您里面请。李贞自是知晓房玄龄政务繁忙,此番能奉召前来,已经算是很給自己面子了的,自是不敢多行耽搁,这便笑吟吟地侧了下身子,摆了个请的手势,将房玄龄让入了显德殿,笑谈着一路径直进了书房,各自分宾主落了座,一起子小宦官们奉上的茶水之后,便即各自躬身退将出去,书房里只剩下君臣二人相对而坐。
    房玄龄素来不跟诸皇子们私相往来,此时见李贞屏退了左右,面上虽不动声色,可眼皮子却不经意地跳了跳,低咳了一声道:敢问殿下是有何政务不解,且容老臣代为详述一番。
    房玄龄此言虽客气依旧,可李贞却看出了房玄龄内心里的不满,只不过看得出归看得出,李贞此番请房玄龄前来,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此时见房玄龄一开口便是公事公办的态度,却也没在意,只是笑了笑道:房相,昨日您与长孙、诸二位宰相所提议之事本宫已思虑再三,也算是有了个决断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