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龙争大唐 >

第319章

龙争大唐-第319章

小说: 龙争大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那些勾心斗角的狗屁事儿可是知道得不少的,自是清楚面前这位笑呵呵的王爷不是啥善人,也明白自个儿来安西任职算是犯了李贞的大忌,真要是让李贞看不过眼了,别说他不过是中书令萧瑀之侄儿,便是萧瑀本人只怕李贞也一样下得手去,更令其心惊胆战的是如今的萧家已经摆明了车马支持当今太子,从这一点上来说,他萧大龙说要投靠李贞,只怕难以取信于人,此时见李贞话里有话,萧大龙真是想哭的心都有了——战功虽是好东西,可也得有命来享不是?当初接到圣旨出兵西城之际,萧大龙倒是满心欢喜来着,就指望着大功一立,便能回朝受封的,却没想到功劳是立了,官也升了,可却成了李贞的眼中钉,这真令萧大龙后悔不迭的。
    “殿下过誉了,末将所为皆是按殿下之计划行事,实非末将之能,乃出自殿下之神机妙算也,末将不敢自承其功。”萧大龙忙不迭地躬身谦逊不已,将功劳全都一股脑地推到了李贞的算路上去。
    呵,这小子很机灵么,有点意思了!李贞见萧大龙听懂了自己话中潜藏的意思,言辞中透着表忠心的意思,顿时笑了起来道:“萧将军客气了,本王可当不起萧将军之称赞的,此番萧将军三日里连下六城,本王月余才拿下和田,惭愧啊,惭愧!”
    萧大龙又不是傻子,怎会听不出李贞的铉外之音,更不至于蠢到真以为自己就是大破于阗的首功之臣,事到如今,萧大龙再也顾不得叔父的嘱托,也管不了啥子体悟圣意了,李贞话音才刚落地,萧大龙便吃不住劲了,慌忙一头跪倒在地,磕着头道:“殿下,末将乃是粗人,不善言辞,在此只有一言可对天明誓,殿下军令所向,末将无敢不从。”
    “萧将军快快请起,快快请起,此话是从何说起,你我都是朝廷臣子,为国效力乃是本分之事,自当遵从朝廷调遣,岂可因私而废公乎?”李贞哈哈一笑,走下了帅位,伸手将萧大龙扶了起来,很是和蔼地安抚道。
    “殿下,末将……”萧大龙自然知晓自己的表白就算再诚恳也未必能取信于李贞,可不说又不行,忙斟酌着还想再多解释一下,却不曾想李贞并没有打算再听那些个无甚营养的空话,只是摆了下手,止住了萧大龙的话语,面色突地一肃道:“萧将军,本王此次请尔前来非是叙此等闲话的,如今有一要务要将军去办,就不知将军可有此担当?”
    瞧李贞这话说的,啥事情都没说清楚,就要人去担当,这不是明摆着要萧大龙上投名状么,可怜萧大龙虽心知肚明,却又没得办法,只能咬着牙道:“殿下有事请吩咐,末将拼却一死也当为殿下办到。”
    “呵呵,甚子死不死的,哪有那么严重,只是有些小麻烦而已。”李贞笑着拍了拍萧大龙的肩头,一脸子欣慰状地说道。
    “为殿下分忧,乃是末将之本分。”萧大龙尽自心中疑虑万千,可到了这会儿,也只能强撑着场面了。
    “那就好,那就好。”李贞笑容满面地点了点头,压低了声音道:“本王要尔派兵护送于阗、疏勒两国王室进京,尔可敢否?”
    萧大龙没想到李贞绕了半天的弯子,说的竟然是这么屁豆点大的小事,闹不明白李贞葫芦里卖的是啥药,一时间愣住了,呆呆地看了李贞好一阵子,浑然忘了开口说话,不过么,李贞却丝毫也不介意萧大龙的失礼之处,笑了一下,接着往下说道:“唔,这一路千里迢迢,着实不易,道路艰险自不消说了,更兼沿路不太平,盗匪横行,两国王室要到京师怕是大难喽,萧将军以为如何?”
    “啊……”萧大龙一听李贞言语中所透露出来的意思,顿时大吃了一惊,一双眼瞪得老大,满脸子不敢相信状地看着李贞,老半天才回过了神来,喃喃地道:“殿下之命末将自当遵从,只是,只是……”
    “萧将军有困难么?”李贞并没有出言解释,只是笑着追问了一句。
    “谨遵殿下之命,末将定会谨慎行事,当不负殿下所托。”被逼到了墙角上的萧大龙不敢再有丝毫的迟疑,满脸子坚毅状地躬身行礼道。
    “嗯,萧将军所言本王信得过,这样好了,过些日子,本王派人将两国王室都送到西城,萧将军看着办便是了。”李贞很是满意地点了点头,笑着说了一句。
    一听李贞话里已透着逐客之意,萧大龙也不敢多留,恭敬地行了个礼道:“谨遵殿下之命,末将告退。”
    “嗯,去罢,先在本王营中休息数日再回罢。”李贞也不强留,只是笑着抬了下手,示意萧大龙不必多礼,萧大龙默默地行完了礼,一转身大步走出了中军大帐,只是背影却透着股萧瑟的味道。
    “殿下,此人不简单!”萧大龙刚走不久,始终默默地立在大帐一角的鹰大便走了出来,面带杀意地说了一句。
    “嗯,先不要动他。”李贞自然听得懂鹰大这句话的意思,不过再没确定萧大龙能不能真为自己所用之前,李贞还不想真儿个地痛下杀手,倒不是忌讳萧家的势力,也不是怕死了一个萧大龙不好向朝廷交待,纯粹是不想一个大将之才就这么平白无辜地死去罢了。
    “是。”李贞既然如此说法,鹰大自是不好再说些什么,不过想了想之后,还是忍不住出言问道:“殿下,如今于阗、疏勒两国皆已平定,绝无反复之可能,若能献俘京师,当是一大荣耀也,为何要……”
    呵呵,这小子也学会思考朝局了,有进步!李贞笑眯眯地看了鹰大一眼,心中对于鹰大能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还是很开心的,伸手拍了拍鹰大厚实的肩头鼓励地反问道:“那依你看来,本王此举何意?”
    李贞御下甚严,但凡行事有错,定罚不饶,可却不是个没人情味的主子,向不以言罪人,诸将们议事时也从不担心因言语有差而受罚,是故,军中畅所欲言早已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就连鹰大这等原本不喜多言之人,在这等气氛里呆久了,也不惮表明自己的想法了,此时见李贞出言反问,鹰大慎重地想了想,这才开口道:“殿下此举莫非是要拿住萧大龙之把柄?可若是,若是……”
    鹰大没敢将话说完整,其意思却已表达的很明白了,那就是在说:若是弄巧成拙得话,那岂不是将自己的把柄交到了萧大龙的手中,一但被萧大龙捅将出去,朝堂中立时就将掀起一场轩然大/波,形势对于远在塞外的李贞来说,只怕不利的成分居多,一个不小心,先前所立下的诸多战功只怕都将付诸流水不说,闹不好还落得个削爵受贬的下场,这等借萧大龙之手灭杀两国王室之事纯属吃力不讨好之举。
    如今于阗、疏勒两国所有兵马尽丧,两国大部分城池也落入了李贞的手中,平定两国不过是挥手间事罢了,然则要想真儿个地将这两国全盘并入大唐之版图却绝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没有长远的规划,迟早是要出大问题的——先不说这两国之民都是印欧人种,与中原人天生就存在外貌上的差异,更不说两国之文化与大唐截然不同,就算李贞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经过各种经济、文化整合之后,将两国并入了大唐的版图,却也不意味着就能太平无事了,后世那等拿着前朝王室的幌子行啥子“反*复*”的事情还少么,一旦这等“恐怖分子”闹将起来,一个控制不好,立马成燎原之势,真到那时,李贞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地盘只怕又得陷入一场大乱之中,自是不如将两国王室彻底剿灭来个彻底爽利,再说了,李贞很清楚自家老爷子好面子的德行,绝不会拿这两国王室作法,一旦人送到了京师,老爷子一准是得意之余,来个大封赏,让这两亡了国的王室能在京师里舒舒服服地过上好日子,如此一来,岂不是留下了这两国王室东山再起的隐患,吐谷浑、东突厥王室可都是前车之鉴来着,李贞可不想为了所谓的面子,而丧失了彻底将整个西域纳入大唐之版图的机会。
    至于说到萧大龙那头会不会出乱子,李贞其实一点都不担心,说穿了也很简单——人在屋檐下又岂能不低头,萧大龙是个聪明人,自是能看得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只要萧大龙还想着能在安西建功立业,他就绝不敢做出任何与李贞意志相违背的事情来,更何况李贞在萧大龙身边也埋下了不少的钉子,自是不怕他瞎胡闹,一旦萧大龙依李贞之令行过此事,那就不是萧大龙拿住李贞的把柄,而是李贞扣住了萧大龙的要害之处,毕竟私杀被俘之王室可不是小过错的,到了那时,就算萧大龙再不情愿也只能上了李贞的船了,这其中的计较说穿了是简单,然则要想看穿那层迷雾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想不明白就继续想,等你啥时真想明白了,本王就让你下去带兵。”李贞并不打算将自己所有的算路全都告知鹰大,只是笑着拍了拍鹰大的肩头,自顾自地走出了中军大帐,看了看渐渐黑下来的天色,长长地出了口气,皱着眉头凝望着北方,脸上不经意地掠过了一丝忧虑之色——到了彻底解决龟兹国的时辰了!   
第二百九十一章龟兹攻略(一)
    沙雅城,不大,却很美,坐落于和田河与塔里木河的交汇处,由北向南的和田河与由西向东的塔里木河在此地交叉而过,形成一个近乎完美的十字结构,而沙雅小城就处在这个十字的中心点上,因着水源丰富之故,草木茂盛之极,飞鸟走兽随处可见,乍一看,还真宛若江南水乡之小城一般美丽,然则,只消登上了城头,往远处一望,那无垠的大沙漠便无遮无挡地出现在眼前,又因此城并不处于丝绸之路上的缘故,城中人家并不算多,五、六百户左右罢了,猎户人家便占了一半还多,往来的客商也少,大体上以收购兽皮者居多。城中百姓在此安居乐业,淡泊而优雅,倒真算得上是大沙漠里的一颗明珠,然则,自打唐军从龟兹借得此城为辎重中转中心后,此城的宁静便被打破,倒不是说唐军军纪败坏到扰民的地步,而是往来的兵马、车队骤然增多之余,来此城寻求发财机会的商人们也紧跟着蜂拥而至,生生将此城原有的宁静气息冲得个七零八落,陡然间将此宁静小城变成了繁华的闹市,待得六月初龟兹王大军包围了此城,一切又变了,一股子紧张的战前气息笼罩在城市的上空,长时间的闭城而守,令城中不安的气氛累积到了一个爆发的边缘,于惶恐不安中,焦灼开始悄然蔓延。
    “老王,发现没,和田河这些天水浅了许多了,看样子就要断流了。”沙雅城头,一名年轻的唐军步卒,将头伸出城碟,借着月色的光芒,看了看城外头那宛若玉带般的河水,声音嘶哑地说了一句。
    “是啊,是要断了,左右就在这几天罢。”一名老兵靠着城碟而坐,百无聊赖地摆弄了一下手中的横刀,无可无不可地回答了一句。
    “唉,这河水一断,殿下的大军怕是无法顺河回归了,真不知这仗是怎么打的?”年轻的士兵抬头看了看城下不远处的龟兹军营,恨恨地踢了城碟一脚,满心忧虑地说了一句,年轻的脸上满是怒意。
    “小牛子,别瞎扯淡,殿下领军打战那会儿,你小子还在玩泥巴呢,殿下之英明又岂是你小子能揣度的,小心让头儿听到了,一顿军棍就够你小子受的了。”老王是老军人了,最听不得有人敢怀疑越王殿下的英明,听身边小兵的语气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