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龙争大唐 >

第277章

龙争大唐-第277章

小说: 龙争大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能令薛延陀也陷入内乱中不可自拔,那便是好得不能再好的局面了,毫无疑问,让薛延陀陷入夺嫡混战中自是达成这一效果的最佳手段,而薛延陀大王子大度设无疑是个很好用的筹码,只不过这个筹码要想用好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毕竟大度设本人也是个久经沙场的悍将,一个不小心就是养虎为患的下场,却也由不得李贞不加以慎重考虑的,当然,哪怕李贞已经下定了决心,却也不会急着跟大度设去勾勾搭搭的,除了要密报自家老子之外,更主要的是得先吊着大度设的胃口,让他去急,而后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便是放长线才能钓大鱼的道理所在,是故,自三月二十三日与大度设会过一面之后,李贞就始终未曾再理会薛延陀使节的求见请求,只是将薛延陀一伙子人马全都晾在了外藩馆内。
    除了吐蕃、薛延陀这两强之外,其余十数小国却又的分成两大类了,这其中龟兹、疏勒、于阗三国属于始终在大唐与西突厥之间来回摇摆的国家,其军事实力都不强,又都与安西接壤李贞对这三国的墙头草行为早已看腻味了,属于必须加以剿灭的国家,只不过要想付之行动,除了要朝廷的批准之外,还得找个合适的借口,毕竟总得师出有名罢,更何况龟兹国王现如今算起来还是李贞的老丈人,再怎么说,没个合适的借口,也真不好下那个手的,而此次诸国使节齐聚,便是个不错的利用机会,至于如何利用,那就得看李贞的手段了。
    相比于龟兹等国的墙头草行径,康国、安国、曹同、火寻国等绍武九姓国却是好办得很,这些国家已经不止一次上书大唐朝廷请求内附,只不过当时西突厥势大,李世民考虑再三,始终不曾同意这些小国的请求,而现如今西突厥在天山以南的势力已经被李贞一举荡平,收拢这些小国的内附自然也就有了实力的基础,当然,李贞要的是彻底的统治而不是名义上的降服,该如何谈判也就成了李贞必须详加考虑的问题核心,若是能一举拿下绍武九姓国,那拓地可就不是千里而是万里了,不过嘛,就算谈不拢李贞也不放在心上,大不了到时候派出一支偏师去扫荡一番也就是了。
    随着各国使节的不断涌来,各种博弈便开始在交河城内拉开了帷幕,一场好戏开始了……   
第二百五十九章连蒙带坑(一)
    都说清明时节雨纷纷,可那指的是关内,对于热得能在沙上烫熟鸡蛋的大漠而言,这清明不清明的,似乎也无甚区别,这不,见天就要清明了,可这天一大早地便是碧空万里无云,艳阳高照之余,就连一丝微风都没有,这才是初夏呢,气温便高得有如盛夏一般,哪怕只是着一身单衣躲屋子里头也依旧是热得令人喘不过气来,若不是有冬日里存在雪窖里的冰块放屋子里头镇着,李贞只怕早就坐不住了,不过嘛,就算他再不耐,这会儿却也脱不开身,无他,此时秦文华正在汇报这些天来与各方使节团的交涉情况呢,却不曾想府门外一阵喧哗声隐约传来,立时令李贞不悦地皱起了眉头,轻挥了下手,打断了秦文华的汇报,扫了眼站在书房一角的燕十八道:“十八,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燕十八见李贞脸现不悦,没敢怠慢,忙应答了一声,一闪身出了书房的门,急匆匆地往府门外赶去,不过片刻功夫便已赶了回来,脸上露出股怪异神色地看着李贞道:“殿下,是那个吐蕃王子在府门外闹事。”
    “嗯?”李贞面色一沉,从鼻腔里冷哼了一声,不悦之情溢于言表——吐蕃乃是李贞战略构想中放在最后加以解决的目标,在没真对其动手之前,都必须尽可能地与之和睦相处,昨日午后吐蕃使节团一到,李贞便即亲自出城相迎,一路将其护送到了外藩馆,并曾下令善待吐蕃使节团,不得与其发生冲突,可这才一夜的功夫呢,就出事了,还真令李贞气急不已。
    李贞身上煞气重,这一沉下了脸,燕十八就有些子吃不住劲了,忙开口解释道:“殿下,事情是这样的,那个吐蕃王子说是要看看交河的风景,不让外藩馆之人陪同,自己领着几个武士便四下乱逛,后到了都护府门口,这厮估计是想要见殿下,可他身上并未带着信物,门口那些个军士不让进,这厮便发作了起来,动了手,伤了几名弟兄,鹰七、鹰八这哥俩个看不过去,就出了手,所以……”燕十八话说到这儿,便有些说不下去了,眼巴巴地看着李贞,一派欲言又止的样子。
    这小子搞什么名堂?李贞眉头一动,边起身,边貌似随意地问了一句道:“谁赢了?”
    “平手。”燕十八略有些子尴尬看了眼李贞,紧接着补了一句道:“二打一。”
    嗯哼,好家伙,有点本事么!李贞原本已走到了书房门口,一听之下,顿时微顿了下身形,心中倒是吃惊不小——鹰七、鹰八都是鹰组高手,虽说在鹰组众高手中只能算是一般人,可拿到江湖上都是一流高手了,如今以二对一竟然没能拿下对方一人,足见对方的身手已是高明至极了,不过李贞倒也不怎么放在心上,无他,别说鹰组中胜过鹰七、鹰八的人不老少,便是“旭日”其他组织里能以一人之力接下鹰七、鹰八合击的人虽不算多,可怎么算也有个二、三十来位的,至于李贞自个儿若是出手的话,鹰七、鹰八连一个照面都撑不过去。
    “莫先生、秦刺史,尔二人先议着,本王这就看看去。”李贞头也不回地交待了一句,大步便出了书房,往都护府大门口赶去。
    李贞所居住的大都护府位于交河城的正中央,然,因是军政要地之故,周边甚少民居,也无甚集市、酒楼之类吸引人气的场所,往日里行人并不算多,可这会儿都护府门外却挤得满满当当的都是人,黑鸦鸦的一大片,不时还有喝彩声从人群中响起,简直赛过了庙会,那等热闹劲儿冲得刚行出府门的李贞不由地皱起了眉头,定睛一看,却见场中三条人影翻飞,拳来脚往,斗得热闹非凡,鹰七、鹰八虽占据了上风,却也奈何不得那名高大汉子,而身高体壮的吐蕃王子确轮布赞领着几名袒露着右臂的侍卫正站在场边大呼小叫地为己方出战之人喝彩助威,只是那拗口的藏语难听至极,谁也不知晓他在瞎嚷嚷些甚子。
    确轮布赞,说是吐蕃王子,其实并不是松赞干布的儿子,而是其亡兄之子——贞观三年,第三十二任藏王、松赞干布之父朗日松赞及其长子先后被人毒死,时年十三岁的松赞干布得以继位,并以幼冲之龄指挥大军平定了诸臣的叛乱,其亡兄之子是年四岁,是松赞干布一手将其拉扯大,并视为己出,其人在吐蕃国内素以勇武著称,虽不曾经历过大阵仗,却以十八之龄当上了卫茹的万户长大将(茹,吐蕃军制中的一个区域划分,卫茹即相当于中央卫戍军区之意),为人狂傲,在吐蕃国内风评实是一般得很。
    妈的,这场架打得蹊跷!李贞走出了府门,却并没有大肆声张,甚至不曾惊扰了众人“看戏”的热情,可只扫了场中的情形一眼,李贞便不由地起了疑心——鹰七、鹰八二人的身手虽不算是绝顶高手,可也不是白给的,打了这么大半天了,竟然会拿不下一个吐蕃王子的侍卫,说将出去,岂不是个天大的笑话,真要是吐蕃国内这等高手都只能当一个王子的侍卫的话,那高手也未免太不值钱了些罢,再说了,吐蕃王子怎么说也算是贵客,又岂会莽撞到无缘无故地做出“打主人脸”之蠢事的地步,这里头若说没有古怪才见鬼了。
    国与国的交往,面子问题可是个关键,眼瞅着这场闹剧一时半会完不了事,李贞却是不耐了,冷哼了一声,一股庞大的煞气陡然而起,立时惊得原本挤在府门口看热闹的都护府众人四散避让不提,李贞也没去管那些警觉不妙而散开的属下,大步走进了场中,暴喝一声:“住手!”,手一伸,双掌如刀般地切入战团之中,但听一阵如金石交击般的暴响过后,交战着的三人各自身形不稳地被震得连连倒退不已,而李贞却浑然无事般地立在原地。
    “殿下,我等……”鹰七、鹰八一见到李贞出了手,这才惊觉大事不妙,慌忙跪倒在地。
    “嗯。”李贞并没有多说些什么,只是一抬手制止了鹰七二人的陈述,一双眼锐利如刀地打量着那名被震得如同喝醉了酒般涨红了脸的藏族汉子,冷着声道:“尔究竟是何人?”
    那名藏族汉子显然听不懂汉语,而此际又正被李贞的气势压迫得喘不过气来,可着劲地翻着白眼,脸色瞬间由酡/红转为青紫,却兀自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眼瞅着此人将伤在李贞气势的压迫下之际,却见一名三十出头的藏族汉子领着几名下人满头是汗地从人堆里挤了出来,口中用算不得太流利的汉语高声叫道:“殿下且慢动手,殿下息怒。”
    嗯?这家伙怎地也来了?李贞眼光一扫,便已发现来者正是此次吐蕃使节团的副使吐蕃大相禄东赞之三子吐蕃副外相禄次赞婆,一见此人如此焦急的样子,不由地心中一动,再次对那名在自己气势压迫下苦苦挣扎的年轻藏人之身份产生了怀疑,隐隐间似乎猜到了些什么,可却又无法加以印证,不过倒也没再次紧逼,而是收敛起了威压,面带微笑地看着气喘如牛般的禄次赞婆道:“副使大人何事如此惊慌?”
    禄次赞婆冲到了场中,发现那名藏族汉子已然平安无事,这才大大地松了口气,对着李贞躬身行礼道:“多谢殿下手下留情,此事是我等不对,还请殿下海涵,且容我等先行退下,明日将登殿下之门赔罪。”
    呵呵,能让禄次赞婆如此在意之人,绝对不只是个侍卫那么简单,嘿,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这天底下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儿。李贞心思动得飞快,可却并没有带到脸上来,而是哈哈一笑道:“一场误会而已,有何赔罪部恕罪可言的,难得王子殿下与禄副使都来了,那就请进本王府中稍坐片刻如何?”
    禄次赞婆身为副外相,负责的就是外交事宜,其人甚有语言天赋,学习汉语的时间不长,已能说得甚是利索,除了口音怪异了些之外,倒也算是流利得很,至于听自然是没问题的,根本用不着通译便能与大唐之人交谈,此时见李贞婉言相邀,其却并没有立刻表态,而是用眼光的余角瞄了眼那名刚回过了气来的青年藏汉,这才恭敬地躬身道:“承蒙殿下盛情相邀,我等不胜荣幸,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殿下您先请。”
    “那就好,王子殿下,禄副相请。”禄次赞婆的动作虽隐蔽,却瞒不过李贞的观测,到了此际,李贞更是笃定了自己原先的猜测,不过却也没有点破,只是哈哈一笑,一伸手,摆了个请的手势,自己却率先而行,领着吐蕃使节团诸人走进了大都护府中,在二庭内分宾主坐定,自有下人们为众人奉上新沏好的香茶。
    “王子殿下,禄副相请了。”李贞笑呵呵地端起了茶碗,对着两位吐蕃使节比划了一下,自己对着茶碗浅饮了一小口,随手将茶碗放在身边的几子上,笑着道:“二位都知晓本王乃是好武之人,平生最欣赏的便是武艺高强之人,今见王子殿下身后那位勇士武艺过人,心中实是喜欢得很,若是二位觉得可以的话,本王欲以娟百匹,钱五千向王子殿下交换此人,不知可否?”
    “这……”禄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