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龙争大唐 >

第274章

龙争大唐-第274章

小说: 龙争大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孙无忌不愧是老江湖了,演起双簧戏来可谓得心应手得很,李世民这头话音刚落,他立马接口道:“臣谢陛下不罪之恩,臣定当尽心尽力以佐太子,请陛下放心。”
    得,这哥俩个一唱一和地就这么轻轻松松地就要把事情给定下来了,下头那帮子准备了好几天准备大辩论一场的群臣们可就傻眼了,满心的不甘,可一时间又找不到反击的理由,这会儿也顾不得瞎议论了,甚至连呼喝皇上圣明之类的称颂话儿都给忘了,人人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嘴张得只差没把下颌骨给掉地板上了,满殿一片诡异的寂静。
    就在这一片诡异的平静之中,原本端坐在殿前的太子李治飞快地起了身,抢在群臣们尚未回过神来之前,一头跪倒在地,接连叩首道:“儿臣愿为父皇分忧,自当听从父皇与司徒大人的教诲,断不敢胡乱行事,还请父皇放心。”
    “陛下圣明,微臣以为陛下所言极是,太子殿下年长,是该入东宫历练,既能得长孙司徒全力辅助,当可有所成就,然微臣以为陛下所言之太子殿下未曾经历过政事亦是事实,陡然以大任付之,饶是司徒大人全力扶持,却也难免会有疏失之所在,社稷重担轻忽不得,此微臣之浅见耳,望陛下明察。”苏勖眼瞅着太子入东宫之事已然无法阻挡,心中徒呼奈何之余,不得不出头给李治上点眼药,以防止整个局势被长孙无忌全盘把控住,此时不等李世民再次开金口,抢先插言道。
    “陛下,微臣以为苏侍郎所言甚是,司徒大人固然是才识过人,胸中自有锦绣在,可所学之术为臣下之道,虽能辅政,却非帝王之道也,唯有英明如陛下者,方能授太子殿下帝王之道,是故,微臣以为光靠司徒大人一人恐难担起匡扶太子殿下之重责,望陛下明鉴。”苏勖话音刚落,叶凌即刻站了出来,高声呼和道。
    苏、叶两名侍郎这么一表态,下头的朝臣们总算是回过神来了,立马乱哄哄地全都站了出来,人人皆云“陛下三思”、“陛下慎重”之类的话儿,呼啦啦百余位官员这么一闹,声势还真是大得有些子吓人的。
    李千赫昨夜接到纳隆传来的指令,说是今日早朝太子入住东宫已成定局,让李千赫等人不必强行阻止,但可以往为太子揽权设置些障碍,可却没有具体说是怎么回事,害得李千赫一大早也很有些子摸不清头脑,待得眼瞅着先前长孙无忌唱出的那幕苦肉计之后,被吓了一跳之余,也隐隐猜出“旭日”手中必定是早已知晓了长孙无忌的全盘计划,震撼之余,也不免有些子没受到重视的失落,可他也知晓似他这等半路加入越王府之人要想进入核心决策层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只有干出了实绩,方有可能,此时见吴、魏双王的人马都先后跳将出来了,他身为越王一系在京的最高官员自是不能再保持沉默,忙将心中那些个微微的失落之意收了起来,大步行出队列,亢声道:“陛下,微臣以为叶侍郎所言有理,唯有陛下这等圣明之君,方可为太子殿下之师,他人是无此能耐的,太子者,储君也,为我大唐之社稷永固,唯靠陛下苦心方可,臣等不能为陛下分忧,惭愧,惭愧!”
    李千赫这么一出头,越王府一系的官员自是紧紧跟上,如此一来三王人马已全部登场表明了态度,其他那些个看风色的朝臣们立时察觉出不对味了——此时要是再不紧跟,那就是同时得罪了三方人马了,那乐子谁也承担不起,呵,好家伙,一呼噜满大殿的朝臣们全都争先恐后地往外蹦,出了房玄龄、李绩等几个老成持重之辈外,余者可全都跪倒在殿前了,那场面壮观已极。
    大唐武风盛,文臣们也都粗通武略,连带着文臣们也都很有血勇之气,每回朝廷议事,次次都争得不可开交,还从未出现过如此这般大一统的状况,朝臣们团结起来所形成的那等压力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可李世民不愧是一代雄主,并没有被朝臣们的气势所压倒,只是淡然一笑,也不急着表态,只是面色平静地扫了眼兀自跪在殿前的李治,很是平和地问了一句道:“稚奴,诸臣工之意尔都听明白了么?”
    先前李世民与长孙无忌唱双簧之际,李治眼瞅着好事将近,心中自是激动不已,喜形于色,可待得后头群臣纷纷出面设障之时,却又显得慌乱得很,此时脸色正自变幻个不停,尚未想明白该如何是好,一听得李世民发问,忙不迭地磕了个头,略带一丝慌乱地回道:“父、父皇明、明鉴,儿臣都听明白了。”
    “明白了就好,尔之意如何?”李世民见李治先喜后惊的样子颇为不喜,可却并没有多说些什么,只是扬了下眉头,紧赶着追问道。
    “儿臣全凭父皇做主,并无异议。”李治见李世民略有不悦之色,立时哆嗦了一下,忙不迭地磕着头回道。
    “也罢,那就这样好了,尔一日在东宫跟长孙司徒、萧中书等朝中大员学习政务,一日在宫中跟着朕罢。”话音一落,李世民不再给朝臣们出言的机会,起了身,大步转入了后殿之中,随着柳东河那声“退朝”之言一出,这一日的早朝便算是匆匆结束了,众朝臣们就算是再不甘也没处讲理去,而太子李治算是勉强得到了一个出头的机会,至于能不能有所作为,那就只有天才晓得了……   
第二百五十七章故人来访
    京师里的一场**以惊涛骇浪之势开始,可到了底儿,却是以平淡而草草收场,只不过在看似波澜不惊的结局下,却又不知掩盖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潜流和骚动,当然,这一切全都在李贞的意料之中——在李贞看来,此等局面不过是多方博弈的结果,在各方势力都没有准备好刺刀见红的最后狠斗之前,唯有相互妥协才是平衡之道,哪怕自家老子贵为天子,在大势面前也一样得屈尊,就更别说其余诸王了,唯一令李贞稍感意外的就是武媚娘终究还是跟李治勾搭上了,这令李贞不得不感慨历史的惯性之强大,心中暗自警醒之余,也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袁天罡的那句批语——逢武则兴,遇苏有难,如今武已现,可那个“苏”到底是谁却始终没个头绪,还真是令李贞颇费思量的,不过李贞也没去多想这事儿,毕竟如今京师之事告一段落之后,安西的军政要务方是李贞要操心的事儿,有那个功夫去猜测“苏”是何人,倒不如多花点时间去思考安西政务,唯有将安西之地建设成自个儿的稳固根据地,李贞才有参与角逐大位的资本,否则的话,一切都将是一场空而已。
    “莫先生,京师之事这就算过去了,这事情纳先生办得甚妥,本王甚是满意,唔,烦劳先生给京师捎个话,武媚娘一事暂时先捂着,至于那两个小宦官就不必留了,派不上用场不说,反有泄密之危,处理掉罢。”安西大都护府的书房内,李贞看完了信鸽捎来的消息,随手将手中的纸条传给了端坐在自个儿对面的莫离,沉思了一番之后,略有些子随意地吩咐道。
    “这样也好。”莫离自是知晓内宫之事重大,此等乱/伦之丑闻对于皇室来说必将是一场血光大祸,若是用之不当的话,不但不能从其中得到丝毫的好处,反倒有可能引火烧身,很显然,要指望那两个小宦官来指证这桩丑闻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与其留在手中可能引来灾祸,倒不如抹去来得干脆,至于那两个小宦官的死虽有些子无辜,可既然卷入了朝廷大局中,要怪也就只能怪他们自己命不好了。
    李贞这些年来征战四方,身上的杀伐之气日甚,对于刚出言定了两人之命运之事丝毫也不曾有任何的内疚之心,此时见莫离同意了自个儿的意见,也只是点了下头接着道:“再过几日西域诸国的使者也就差不多该到了,接下来还有得忙的,先生对此可……”李贞的话说到这儿,突见管家王秉和匆匆从外而入,便就此停了下来,扬了下眉头,虽不曾开口,可眼中却露出了探询的目光。
    “殿下,薛延陀使节团到了,秦刺史已将人迎到了外藩馆,只是薛延陀使节提出要殿下到外藩馆一行,说是有要事相商,秦刺史无法作主,派了人前来请示。”王秉和一见到李贞,忙躬身行礼,很是恭敬地说道。
    呵,说曹操,曹操就到了,这薛延陀的人到得倒是蛮快的么,有意思!李贞前一日才接到通报,说是薛延陀使节团到了高昌,这才仅仅过了两日,竟然已赶到了交河城,其行之速想必是全力赶路之故,若不是有要事的话,以草原民族爱惜马力的性子,断不会如此行事的,个中蹊跷立时勾起了李贞的好奇之心,略一沉吟,看了眼微笑不语的莫离道:“莫先生且陪本王一道去见见那位使节如何?”
    “也好。”这些天来,因着操心安西政务以及京师政局之故,莫离可是连着熬了近半个月了,能有个机会去松泛一下筋骨倒也是件乐事,虽说以越王之尊去拜会薛延陀使节团有些子跌份,可此时见李贞提议,莫离却也没有出言反对,只是笑了笑,起了身,跟在李贞身后一并出了府,策马往城西头的外藩馆赶去。
    乙失扎,薛延陀之正使,当今薛延陀可汗夷男之弟,五十出头,身材魁梧,貌甚豪雄,但却是个深通汉学之人,一口的长安官话说得流利至极,其口音之标准,甚至比交河刺史秦文华还要强上几分,此际,乙失扎正口若悬河地与秦文华就儒学上的一些疑难问题交换着看法,彼此间谈得极为融洽,一听得越王李贞已到了外藩馆,忙起了身,由秦文华陪着迎出了馆外。
    “殿下,这位便是薛延陀正使乙失扎。”秦文华急走数步,来到李贞的身前,略一躬身,行了个礼,侧转身,一伸手,将乙失扎介绍给了李贞。
    “外臣薛延陀正使乙失扎参见越王殿下,殿下之威名远扬大漠草原,外臣仰慕已久,今日一见,三生有幸焉,殿下果人中之龙也!”乙失扎走上前一步,对着李贞躬了下身子,手捂着胸口,满脸子崇敬之意地说道。
    “贵使客气了,本王亦寻常人耳,贵使能来贺小犬之满月,本王深感荣幸,请带本王向贵国可汗转达本王的谢意。”李贞早已从“旭日”的情报中得知乙失扎之情况,知道此人曾在长安学习过多年,是个地地道道的大唐通,而且也是薛延陀王庭中最坚持与大唐和好之人,此时见其官语流利已极,倒也无甚吃惊,很是客气地还了一礼,平和地说道。
    “殿下客气了,您里面请。”见李贞并没有丝毫的倨傲之情,乙失扎脸上露出了些受宠若惊的表情,一躬身,比了个请的手势,将李贞一行人迎进了外藩馆内,分宾主坐定,自有馆内的杂役为诸人奉上新沏好的茶水。
    “好茶!”乙失扎端起自个儿面前的茶碗,饮了一口,一副情不自禁的样子叫了起来道:“好茶啊,外臣自回了草原就再不曾喝过此等好茶了,一喝此茶,外臣就想起了早年在长安时的情景,大唐天朝也,当今天子,天可汗也!”
    嗯哼,这老小子葫芦里卖的是啥药来着?李贞压根儿就不相信乙失扎急急忙忙地请自己前来就是为了说这么一大通子仰慕的话,只是一时间也猜不出乙失扎想干些什么,可因着安西政务繁多之故,李贞也着实不想多浪费时间去玩甚子兜圈子的把戏,更是不耐与乙失扎多啰嗦那些个无甚营养的客套话,此时见乙失扎满嘴跑着火车,却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