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龙争大唐 >

第262章

龙争大唐-第262章

小说: 龙争大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急了,笑呵呵地踱到花丛边,伸手轻轻地一抚艳丽的花朵,笑了一下道:“纳先生,此花开得极旺,八哥真是个有心人,人在西域,还不忘将此等奇花送回京师,本宫可是钦佩得很啊。”
    纳隆面色平静地说道:“太子殿下所言极是,此花若是开在西域还能更绚丽几分,可惜了些,长在温室中的花虽安逸,却没了风霜雪雨的洗礼,实是开不出太美的花来。”
    纳隆这话说得太露骨了些,以花喻人,简直就是在指着李治的鼻子说他是温室里的鲜花了,登时令李治听得火冒三丈,可碍着纳隆乃是李贞的心腹,却也不好就此发作,冷着脸哼了一声,转回了头来,一双眼几欲喷火地看着纳隆,咬着牙道:“纳先生此言何意?”此话一出,原本祥和的气氛霎那间消失不见了,空气中肃杀之意大作了起来……   
第二百四十八章轩然大/波(三)
    但凡是人都有自尊心,实际上,越是怯弱者越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哪怕贵为太子也不例外——李治打小了起就因身体虚弱而无法在习文练武上出人头地,在一起子兄弟们中属于最弱势的一个,向来只是李贞身后的一个跟屁虫而已,自小到大受尽了兄弟们的白眼,甚至一般子大臣们也没将其放在眼中,这就造就了李治怯弱无能的个性,即便是因机缘巧合当上了太子,也依旧是碌碌无为的代名词,本身就苦闷得很,也敏感得很,最是嫉恨别人拿他来说事儿,此时听得纳隆语带讽刺,哪还能忍受得下去,若不是因纳隆乃是李贞的心腹,只怕李治便会就此发作一番了,可就这么着,李治也不打算作罢,冷冷地盯着纳隆,那副样子明显是在说:若是纳隆不能说出个所以然来的话,他李治绝不会就此善罢甘休。
    “殿下,您怕是不知道罢,这丽琼花原先在角落里开得极艳,可后头园丁见其旺盛,便打算移到室内当盆景,却不曾想盛放的鲜花竟然慢慢退去了色泽,不过数日便凋零了一地,后头园丁们见势不对,这才又移植到了露天,呵呵,天幸这些天雨来得及时,这花总算是又活了过来,殿下不觉得其中很有些意味么?”面对着李治的怒火,纳隆宛若没瞧见一般,自顾自地弯下了腰,用手中拿着的小木铲为一丛丽琼花松了松土,平淡若水地说道。
    “哦?有这么回事?”李治人虽怯弱,却不是个傻子,一听纳隆这话里藏着话,先是愣了一下,接着若有所思地扫了眼低头摆弄花卉的纳隆,口中漫应了一句。
    “树挪死,人挪活,古人诚不我欺也,殿下以为然否?”纳隆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笑着反问了一句。
    李治精神一振,眉头一扬,紧接着问了一句道:“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
    纳隆缓缓地站了起来,平静地看着李治,缓缓地说道:“殿下问得好,某曾听人说过件趣事:松雕盆景养在室内,哪怕是经年栽培,却也绝无冲天之姿,倘若栽于庭院,则可苍翠挺拔,但有一条,若是此盆栽种于盆中久了,纵然是再栽于庭院,却也一般无法长大,究其根本,却是因其根系已定型,活力不再,纵使有沃土,也难以成材了,此事不知真假,但博殿下一笑耳。”
    “哈哈,好笑话,好一个笑话。”李治口中说是好笑话,可脸上却浑然没有一丝的笑容,到了此时,他又如何听不出纳隆说的那棵盆栽松树指的就是自己这个有名无实的太子,一念及此,李治又如何能笑得出来,黑着脸瞪了纳隆一眼,沉默了好一阵子之后,冷着声道:“纳先生请本宫来不会就是为了说这么个笑话罢,嘿嘿,这盆景若是能移栽只怕就不再是盆景了,纳先生对此可有何高见?”
    “某对此一无所知,不过……”纳隆缓缓地摇了摇头,淡淡地回了一句,顿了一下,又接着道:“不过我家王爷倒是对此有过研究,据我家王爷看来,盆栽固然美观,可却只能把玩,却不足以大用,若是能尽早移栽庭院,经历风雨,却也未必不能成材,当然,时机的把握却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
    “哦?很有意思的看法。”李治耸了下肩头,沉吟了一下道:“那么,依八哥的看来,这盆景何时移栽为妥?”
    纳隆没有答话,而是弯下了腰,再次用手中的小木铲松起了土来,手上边动着,口中却似喃喃自语般地说道:“三月的雨水足,草木都长得旺,是个好天时啊。”
    “三月,三月……”李治口中无意识地重复念叨了几句,突地杨了下眉头道:“本宫受教了,若是三月天时,却又该如何动手移栽方妥?”
    “不好说,不好说啊,古人云自助者天助之也,百事辟易,唯心不易,殿下以为然否?”纳隆摇了摇头,不置可否地说了一句。
    “嗯?”李治愣了一下,刚想着再问个明白,却见太子妃王氏领着一大帮宫女、太监们正嬉笑着往丽琼花所在之处而来,忙强行顿住了话头,大步走将过去道:“爱妃来了,怎么,没摘到中意的奇花么?”
    太子妃王氏,出身太原王氏家族,其祖父王思政乃是西魏之大将,其父王鹏官拜衮州刺史,自幼聪慧贤淑,贞观十六年八月,由其叔婶、太宗李世民之姑母同安公主做媒嫁与李治,为太子妃,成婚至今不过半年,夫妻感情尚可,因着李治困居宫中之故,王氏也甚少外出,今日得空到东苑一游,自是欢喜得很,先前见李治不曾打招呼便先行进了园,暗自疑惑,这才领着下人们循迹而来,待见得李治迎了过来,忙陪着笑道:“殿下走得真快,让妾身好找,妾身对花卉并无所知,实不知父皇要的奇花有何奇特之处,不敢轻动,还请殿下示意为妥。”
    “无妨,父皇对花卉实无讲究,爱妃看着好便摘了就是了,去罢。”李治急着想知道李贞找自己的真实用意,实无心跟王氏多交谈,随意地说了几句便将王氏打发到别处去了,可再一回头,却猛然发现丽琼花旁再也没了纳隆的身影,立时傻了眼,茫然失措地四下张望了一番,却怎么也找不到纳隆的人影了,气恼之下,恨恨地在原地跺了跺脚,径自往园子深处行去……
    阴雨绵绵的时节天总是黑得早,这才不过酉时三刻不到呢,天便已几乎黑透了,尽管雨已经停了,可湿气却依旧重得很,走在室外不过片刻,便能将身上的单衣弄得潮呼呼地,煞是难受,不过李治却不是很在意这点小麻烦,自打申时回了宫,李治便张罗着亲自将采摘来的时令鲜花往各宫里送去,忙乎个不停,尽管汗湿单衣,却兀自乐此不疲,倒也博得了满宫上下的一片赞扬之声,当然,送花并不是李治的目的,不过是种掩人耳目的手法罢了,李治真儿个要做的事是寻人,这不,刚从徐贤妃所在的敏成殿告辞出来,趁着无人注意,李治借着渐黑的天色之掩护,悄然转入了毅和殿中。
    毅和殿,太极宫之偏殿之一,位于后宫西侧,早年都是用来安置被废的后妃之用,也就是俗称的冷宫,自大唐开国以来,并无后妃被打入冷宫,此殿便不曾使用过,年久失修,也不曾有太监宫女负责打扫此宫,早已处于半荒芜状态,平日里便甚少有人来此,更别说值此晚膳将至之时,这毅和宫内外更是一个人影全无,黑灯瞎火地,阴森得碜人,可李治却似乎一点都不在意那等昏暗,自进入毅和殿之后,很是熟捻地七弯八拐绕到了殿后,也没点火折子,只是默默地在一扇紧闭着的房门前站了会儿,这才毅然伸手推门而入。
    “殿下,您可算是来了,啊,想死奴家了,啊……”没等李治站稳脚跟,一个柔软的身躯已是迫不及待地纵体入怀,腻在了李治的怀中,一堆男女立时滚倒在尚算干净的地面上,颠来倒去地翻滚不已……
    “殿下,您真好,想奴家了么?”一番**之后,一个甜腻腻的声音略带着一丝激动得喘息在黑暗中响了起来。
    “想啊,本宫日日想,夜夜想啊,就想着小甜心了。”李治急喘了几声,一副心满意足的口气说道。
    “唉,要是能日日如此,便是天上的神仙也不如了,殿下,您说呢?”停了好一阵子之后,娇滴滴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话语间满是寂寥的期盼。
    “唉,都是本宫不好,本宫……”李治搂紧了怀中那具诱人的胴/体,幽幽地说到一半,却被一张红唇堵住了嘴,话便说不下去了,好一番热吻之后,两人才气喘吁吁地分了开来,半晌无语。
    “殿下,您有心思?”好一阵子寂静之后,女子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
    “嗯。”李治懒散地应了一声,沉默了一会儿才接着道:“八哥派人传了个话过来,只是话却说得含含糊糊,本宫的心里头踏实不下来啊。”
    “哦?是越王殿下?”那女声惊疑地响了起来道:“殿下,快说说看,越王都说了些什么?奴家倒是很好奇,越王人在西域,却又传了甚话回来?”
    李治沉默了良久之后,颇有些疑虑地说道:“八哥派人传了个话头,说本宫、本宫这样下去只能是棵长不大的盆栽,听话头是要鼓励本宫出头理事,可父皇那头却……,哎,本宫心里头乱得很,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盆栽?格格,真亏越王能想出这么个名堂来。”女声格格地笑了起来道:“殿下别急,奴家已然知晓越王此举的用心了。”
    “哦?快说,快说说看。”李治激动得一翻身,将那具火热的胴/体再次压在了身下,一迭声地追问道。
    “唉,唉哟,轻点,奴家可经不起殿下再催折了。”那女声极具诱惑地娇/喘了起来,立时激得李治雄风再振,又是一阵猛烈的撞击声响起,好一通子呢喃风光之后,终于力不能支地躺了下来,趴在那具胴/体上直喘粗气儿地道:“说、说、说说看。”
    “殿、殿下,唷、哟、哦,这、这不是、不是明摆着么。”那女子气喘得很急,断断续续地说道:“殿下当了太子,诸王因此而受贬出京,却都贼心不死,还都惦记着太子之位,所以呢,全都在努力政务,拼着老命地在陛下面前表功,可惜却叫越王殿下抢先了一步,塞外大捷,拓地千里,此等大功在前,其他诸王就算再如何努力也无法超越,若是不将越王殿下压将下去,那诸王何曾能有盼头,所以才会有此次群臣上本联合弹劾越王之事,殿下您说呢?”
    李治是怯弱,却不傻,女子所说的话,他自然都想过了,心中自是明白得很,此时见女子说到这儿便不说了,立时急了起来道:“知晓,本宫自是知晓,只是,嗯,只是八哥拉本宫出来却又是为何?”
    “呵呵,你那个八哥从来都不是善人,何曾会有好意,这不过是要拉殿下当挡箭牌罢了。”那女子不以为然地说道。
    “啊,怎么会是这样?八哥他……”李治迟疑了一下,并没有接着往下说。
    “怎么不会这样!呵呵,陛下不曾给过殿下权柄,是故诸王之太子梦尚存,若是殿下出头理事,便可丰羽翼,若如是,诸王的矛头就不再会冲着越王去,而是要转到殿下身上了,这就是你那个好八哥想出来的歪招!”那女子很是冷静地分析道。
    “本宫,本宫……”李治本想说跟李贞势不两立的话,可话到了嘴边,一想起李贞一向的手段,却又失去了往下说的勇气,气恼得说不出话来。
    “殿下莫急,越王有他的张良计,殿下为何不能有把过墙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