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 >

第542章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第542章

小说: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战争还没结束,封了左右前后四大将,不过是为了安排,扬防务罢了。权宜之计真正的封赏,还是应该等到战后。为了避免一些将军寒心,寇封也得把话挑明了。事后,还是会看封赏的。
“诺。”庞统应诺道。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封了左右前后四大将。寇封这心情,变得更加的舒爽了。
其实,寇封帐下还是人才济济的。比如吕蒙,徐晃,魏延等,论能力,勇猛,未必输给这四个人。
但是吕蒙乃是降将,又不是太史慈那种投降后,功勋卓著之辈。封高是不可能的。徐晃还没投降呢。
被软禁着。魏延则是资历太浅了。
再则,前后左右四大将也就四个人。只能让黄忠他们干了。就在这时,寇封的脑中忽然灵光一闪。居然忘了他了。
虽然这场战争中,他并没有表现。甚至还远在襄阳,毕竟江谁,江东之间,不适合骑兵驰骋。但是论勇猛,资历,能力他都有跻身大楚大将之列。
在历史上,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有五虎上将一说。但其实,张飞,关羽,黄忠,马超等人封的也是前后左右四大将。
当时,他虽然官位也不错,但是不足以与关羽等人并列。
而且,刘备不信任他。兵权上,与关羽等人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可怜一代大将,当年老,也就是诸葛亮上台后,才得以发挥才能。
可惜,那个时候他已经是老头了。
而现在他却还年轻啊。
资历有,威望看,勇猛,能力也看。
再则,寇封虽然知道三国演义并不是历史。但是寇封对于这五虎大将,这个称号,还是挺看感觉的。
“对了,士元你待会儿亲自草拟公文,封赵云为镇中将军。继续统帅一万骑兵,坐镇襄阳。与张飞,黄忠,太史慈,甘宁等并列。这四柱庭,总没有五虎下山好听啊。五虎齐出,谁敢与我大楚争雄?”寇封哈哈笑道。
神色极为愉悦。
这价悦,只看寇封自己能够体会道的。庞统等人却是摸不着头脑。赵云没参加,这次战争,为何看封赏。面且还与黄忠等人并列。
镇中将军,与黄忠等人何在一起,就是前后左右中了。不过,赵云自从随寇封以后,只手建立骑兵,并且能力不俗,在寇封北伐天子都城一战,也是功勋卓著。
负伤多处,需要静养数月,才能恢复。如今,也算是追录前功了。庞统等人虽然摸不着头脑,但也并无异议。
“诺。”庞统应诺道。
“好了。扬州防御,就做此安排吧。子义你与兴霸一起,加紧挑选士卒,成军后,立刻往合肥,彭泽驻扎。尤其是兴霸,把长江的舟船,开到彭泽湖去。”自个儿高兴了片刻,寇封收起了神色,郑重道。
“微”
甘宁,太史慈也不由收起了面上笑容,郑重点头道。并且,立刻告辞离开了。
大战在即,获得封赏应该高兴。但也该慎重。
随后,庞统,黄忠,张飞等人也下去了。如今寿春总共看二十万大军,就算是太史慈,甘宁挑选了三万精兵,布防合肥,彭泽。但余下还看近二十万大军。
其中包括原来的曹军,楚军,吴军,以及山越兵。尤其是以山越兵,最难管教了。他们以前说是兵,还不如说是山匪。
要想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号令,还需要很多时间。
目前,除了这庞统等五大将以外,这二十万大军中,还有从刹州赶来的诸葛谨,陆逊,以及吕蒙,周泰等人。
他们各自统帅所部军队,也为寇封掌控这二十万大军。
一方面,在目前为寇封抵抗曹氏。另一方面,在战后,他们该分散进入江东各地,进行征讨山越。
时不待我啊。
若不是寇封刚刚占据扬州,又不得人心。否则黄忠统帅太史慈,甘宁六万人,都督江谁军事足以抵抗了。
即使二十万大军也不足为据。
就如历史上,魏延即将做汉中太守,对刘备保证的一样。若是曹操偏将十万人来,请为大王吞之。
若曹操举天下而来,为大王拒之。
汉中艰险,有利于防守。魏延此人能力又出众,看胆色说这样的话。而扬州也是多山,水。来日黄忠,甘宁,太史慈等六万人镇守足以。
可惜,曹操恐怕不会让他看多余的时间整治扬州了。
山雨欲来啊。数十万大军,会猎于寿春。
大厅内,寇封目光一闪,非常的锐利。
第六百八十一章 历史上最窝囊的死法
第六百八十一章历史上最窝囊的死法(第二更)
兖州和徐州。
徐州才是与扬州接壤的州。二州只相隔着长江的支脉,颍水。西是扬州,东就是徐州。
荀攸持节,奉命带着夏侯惇来到徐州调度兵马。
徐州说起来也算是中原腹地了,但是当初曹操在徐州屠城无数,不得人心。有一部分又与江东只隔着长江。
徐州一马平川,很不利于防守。
因此徐州各地兵马,足足有八万之多。而兖州是真正的中原腹地,曹操坐镇兖州已经十数年了,很太平。
因此,兵马只有三四万而已。
荀攸与程昱相比,荀攸更见稳重。夏侯惇与乐进相比。因此,虽然这次四个人,分别前往二州调动兵马,但其实是以徐州兵为主。
夏侯惇为主帅。
荀攸,夏侯惇两个来到徐州以后,就直扑徐州治所彭城。
与徐州刺史会面后,荀攸立刻下令,调动徐州全部兵马,聚集在彭城内。
但是徐州虽然不是大州,地域也不小,加上各郡诸君,素质不一。因此,当他们真正在彭城汇聚起了八万兵马之后。
已经是十余天以后的事情了。
彭城刺史府内,夏侯敦坐在上首,其下是荀攸,以及徐州刺史,范宽。
范宽今年已经四十有六,但看面相却似乎只有三十余,再加上那雍容的气度。就知道,此人乃世家大族子弟。
当年曹操在徐州屠城无数,为了安抚地方。就任命了范宽这个徐州本土大族的子弟为刺史。
“夏侯将军,如今大军已经调度稳妥了。明日开拔寿春,定能够大败寇封,把贼寇赶出江淮。”范宽一脸的振奋,对着夏侯惇道。
“谢先生直言了。只是寇封此人很难对付,江东一战,就动用了十余万大军,如今在豫章又收降了数万吴军,足有十数万之众。哎。”夏侯惇叹了一口气,对于前景并不怎么看好。
夏侯惇,在三国演义里边到是不失为一猛将。但是在真正历史上,他的情况就比较糟糕了。
并没有出色的战绩。而且曾经有一次在大军环视的情况下,被刺客劫持。是为武将的耻辱。
不过,他也有优点。
乃是曹操心腹中的心腹,坐镇后方,调动粮食,兴修水利。干的都很出色。
对历来帝王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谋臣?良将?都重要,但是更重要的就是能信任的心腹。
更何况,现在是乱世人心向背。今天是吴将,明天就可能是魏将,大后天没准就成了蜀将了。
一个如夏侯惇这样的心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历史上曹氏,夏侯氏八个最强悍的将军中,最出众的是曹仁。但最可靠的是夏侯惇。
曹操也知道这个心腹,缺点是不善统帅大军。就算是让他做为偏师,做个大将前行,恐怕都会有声有色。
但是统帅就不行了。
所以,这一次名义上的统帅是夏侯惇,而实际上的主帅,却是坐在夏侯惇旁边,那个面无表情,有些木讷的荀攸。
范宽本是信心满满,见夏侯惇这个主帅反而有些蹉跎,不由也有些迟疑了起来。
“将军不必妄自菲薄。如今徐州,兖州十余万大军调动。而江淮地区,本是战乱频繁,百姓苦不堪言,是丞相平定了江淮,才有如今的安逸。民心所向,乃是北方,寇封一时半会攻不下。等我们率军赶到的时候,定能赶走寇封的。”荀攸的面上依旧没有一点表情,但说出来的话,却颇为振奋人心。
俗话说的好,得民心者得天下。江淮地区,曹氏才是主角。
“也是。”夏侯惇点了点头,心下振奋了一些。
当年袁术盘踞寿春,称帝。后被曹操,刘备,吕布,孙策等人猛攻,寿春至此败落,后来被无数贼匪盘踞。
很是混乱。最后曹操设置了扬州刺史刘馥,才平定了江淮。民心所向,乃是曹。
这话没错。
历来在得人心的地方大帐,都会舒服很多。
“对了,先生,兖州那边三万五千马步军是否能安全到达。”夏侯惇问道。
“并没有出现什么意外。仲德,文廉他们能够在明日到达,与我们一起回合,而后进入寿春。”对于这些军队调动上的情报,荀攸心中非常的清楚,不由对答如流道。
“这就好啊。”夏侯惇点了点头道。
寇封有兵马十余万,他们也有。再加上江淮,乃是他们的地盘,主场作战,还能调动百姓守城。
这场仗,果然还是比较好打的。
夏侯惇心中不由振奋了一下。
夏侯惇等人处在北方,消息蔽塞。能知道寇封在扬州,打败了李典,收降了周泰等人,也是居于猜测。
自然不知道,寇封是怎么夺取江东的。
其中江东兵数万,以及其余兵将数万。再加上寇封本身的兵马,早已经二十多万了。而且,寿春也已经陷落了。
以臧霸与温恢的二万五千大军,只守了数日罢了。
徐州边界地区。
先一步率兵数千,逃出城池的温恢,此刻的摸样,颇为狼狈。衣衫到还算整齐,但是一双眼睛,却充满了血丝。
一张本来非常干净的脸上,有些灰尘。显得非常的风尘仆仆。其下的数千败兵,更是几乎溃不成军。
稀稀拉拉的。
就像是被台风吹过的树枝,有气无力。
出城的时候,兵将很多,足有四五千。如今却只剩下了三四千了。实在是温恢在军中的威望不够,士卒多逃走了。
“哎。”温恢回过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士卒,不由叹了一口气。
一介文臣,却统帅军队,果然是非常的困难。
“大人,后方发现一支军队,看似曹军败兵。”就在这时,一个探子策马朝着温恢奔来,当靠近温恢后,下马拜道。
“什么?”温恢对于曹军败兵已经如同被蛇咬了的人,十年都怕。更何况,现在才没过几天呢。
“老夫都弃城而走了,不想追兵居然杀至。”温恢心中惊惧,带着愤慨。
“快,加快速度。”
温恢一边驾驭战马,一边催促道。如今已经成惊弓之鸟的他,巴不得独自策马而走。但是他知道,若是这样干,回去后真不好交代了。
只能咬牙与军队一起前行。
与温恢一样,这支曹军士卒已经到达闻楚军而色变的地步了。不用温恢催促,就撒开脚丫子,往徐州而去。
而真实的情况,却是后边的军队,确实是曹军的败军。
乃是臧霸所率领的二千余人。
虽然温恢先逃出寿春,与臧霸相比,足足快了八十里先行。但是臧霸的军队,毕竟是青州精兵,虽然战败。但是军队的素质仍在,臧霸本身的威望还在。
反而是比较快的来到了这徐州的附近。
一马平川的平原上,臧霸策马而走,身后则是阵型还算完整的曹军士卒。经过几天的赶路,臧霸乘机重新编制了一下士卒。
目前还算是精兵。
“将军,前方发现一支我方败军,没有旗号。”忽然,探子来到了臧霸的身边报告道。
“恐怕是刺史温恢的败军了,也不知道温恢有没有逃出来。”臧霸闻言立刻就猜到了这支军队,可能就是寿春残兵。
于是,下令道:“立刻追上去。与他们会和在一起,回去徐州。”
所谓法不责众,虽然臧霸是有胆色的人。但是一想到丢掉了庐江,间接导致了寿春失陷,扬州局势糜烂。
也忍不住有些发束。若是前方真是温恢败军,温恢又在。两个人一起,恐怕会好过一些。
于是,戏剧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