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 >

第263章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第263章

小说: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江夏之主,打败了周瑜。曹仁。又让他们活命的刘封啊。
“启禀将军。靠着几口深井眼,人人都有一口水喝,甚至还能腾出一些水来浇灌田地。”怀着激动的心情,杨前微微弯着腰,回答道。
刘封皱起了眉头,他知道这旱灾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到时候能活下来的****只有三四成而已。
洪涝一过,庄稼的收成只剩下了二三成。
现在杨前居然拿百姓用水去灌溉田地,实在是有些愚蠢了。
“以我的经验,这干旱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你回去告诉你们村长,只要养活二三成的庄稼就行了,其他的迟早要旱死的。”虽然农夫有些愚蠢,但是刘封心中却并没有责怪。
只是提醒道。
还要持续一段时间?杨前心里不住的发苦,这干旱已经这么久了,田地上的收成只剩下了四五成,若是持续一段时间。
杨前不敢想象下去了。
但是杨前又很相信刘封的判断,将军挖掘深井的时候,不就没有一点预兆吗?
而这一次,将军说干旱持续一段时间,就肯定要持续一段时间。
这样一来,也只能用少量的水,养活少量的庄稼了。
“诺。”杨前很感激刘封的提醒,大声应诺道。
见杨前毫不迟疑的应诺一声,刘封心中微微一跳,他只是下意识的提醒罢了。但是见杨前的态度,似乎是很支持他的判断。
回想起,自己做的一些事情,比如说深井眼。
再看看杨前眼中的信任,刘封心里渐渐有了一些明悟。
“回去后,公琰去起草一份公文。贴在每村村口。直接告诉百姓们,干旱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强制命令各地百姓只能保持三成的庄稼,其余的全部舍弃。”对于自己的威望有了意识的刘封,对着蒋琬下令道。
要是没察觉出自己的威望这么高,刘封是不会这么干的。
庄稼是老百姓的命根子,让他们简产,等于说要了他们的命。会引起很大的民愤。
还不若不管不过,等待旱灾持续,庄稼慢慢减产。
但是察觉到自己的威望这么高,刘封心里就有底了。
现在让百姓们先减产,剩余的劳动力,也好腾出来干别的事情。
“诺。”民间百姓对于刘封的拥护,更加贴近百姓的蒋琬的感受比刘封还要深。
只深井一项,刘封的威望就远远的超过了孙权在江东的威望。
百姓是拥护能让他们活命的人。
刘封点了点头,起脚超越了蒋琬,站在了河道的边缘。
看着干枯的河道,刘封心中已经知道自己的计划,是该实现的时候了。
“现在正好是整治河道的时候,没有水的河道,容易挖深。而且因为庄稼的减产,劳动力会剩下许多。”刘封转过头,看着蒋琬道。
“属下明白。”蒋琬明白刘封的意思。
“开出工钱,每天管三顿饭。能吃饱喝足。”刘封朝着蒋琬微微一笑道。
现在这三顿饭,对于百姓们的诱惑力无限的上增了。
因为庄稼减产,百姓们各个都知道今年收成会少,明年会很难熬。现在能吃到官饭,剩下的口粮。
可能是救命的粮食。
“诺。”蒋琬再次点头,君臣两个早已经有默契,现在不过是做最后的工作罢了。
挖掘深井眼,加固河道,加深河道。
尤其是河道。长江以南的众多地区,都有着洪涝的威胁。现在加固河道,加宽河道。
可以说是百年大事。
明年,后年。甚至是一百年之后,江夏,九江,长沙的一带的水系,对于洪涝的抵抗力会上升许多。
在别的地方大的洪涝,在江夏只是小洪涝。
别的地方小洪涝,江夏根本就没有洪涝。
这就是差距。
百年大事啊。刘封心中默默道。
第三百四十二章灾情(第三更)
第三百四十二章灾情(第三更)
杨武将军府后院,蔡妲的屋子内。
刘封坐在床上,怀抱着他第二个儿子,刘昌。床上躺着蔡妲。边上则坐着抱着刘威的蔡玉。
距离蔡玉生产已经过了一个多月了,蔡妲也在前些日产下了儿子。刘封取名为刘昌。
皱巴巴的,与刚出生的刘威一样难看。但也与刘威一样很有精神,一双乌黑的大眼睛不断好奇的打量着四周。
相比于蔡玉难产,蔡妲的生产要顺利一些,但也够呛。
生产后不过几日,蔡妲还很虚弱,这会儿正靠在穿上,满脸幸福的看着刘封怀抱中的刘昌。
旁边的蔡玉一脸的笑容,经过一个多月的调养,蔡玉勉强能下床了。因为担心蔡妲的情况,所以才来看看。
她手上的刘威已经渐渐长开,身上的皮肤变成了正常婴儿一样滑嫩。
细胳膊细腿,用力的撑着,蹬着。很强壮的小子。
刘封抱着怀中的,看着眼前的,心里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这就是为人父的感觉啊。
而且现在的刘封地位可不一般。
要是放在现代,一般人家有了孩子伤脑筋的多了。但刘封统统不管,家里有妻子,有侍女。
他只要享受欢乐时光就可以了。换尿布,饿了,哭了,都不用他操行。
只是抱着儿子,悠闲的时光毕竟是有限的。
“将军。”门外,响起了护卫的声音。
虽然不舍,但刘封还是把怀中的刘昌还给了蔡妲。“都好好休息,尤其是你。”刘封看了眼二女,随即把目光投向了蔡玉,警告道:“别随便下床,该修养的就要修养。”
这女人,疯起来也没边。才刚刚一个月,就闲的发疯了,居然想去骑马。简直不可理喻。
“嗯。”蔡玉脸色一跨,有些不甘,但在刘封的目光下,还是得乖乖的点头。
见蔡玉乖乖点头,刘封满意的笑了笑。这才走了出去。
出了大门以后,刘封见到了一个护卫。刘封很熟,常年驻扎在书房门外的护卫。
“何事?”刘封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衫,问道。
“许田,张道二位大人回来了。”护卫回答道。
刘封心中叹了一口气,又一个粮食来源结束了啊。
荆楚百姓家粮食多,有些甚至是几年都吃不完。所以,刘封才把目光瞄准了荆州。
派遣了许田,张道二人去收购民间的粮食。
这些日子,收获也不错。在他们二人,以及费观的操作下,江夏的粮食已经达到了六百万石了。
但是随着干旱的到来,粮食的减产,百姓们都意识到今年可能要绝收了。所以,死死的捂着粮食,不再贩卖。
半个月以前,张道,许田就派人来说过了,刘封回了信,让他们启程返还。
不过,片刻后,刘封就振奋了起来。
刘封手下的探子不多,要打探襄阳,以及豫章的一些情况还算勉强,但是对于大部分地方的情报能力,却等于空白。
而张道,许田二人却是常年活动在荆楚,对于干旱的了解,应该很深刻。
问问他们荆楚是什么情况,也好推演出江东是个什么情况。
想着,刘封起脚快速的朝着书房走去。
很快,刘封就到达了书房,走了进去。
书房内,有二人早已经等候多时了。见刘封来,立刻下拜道:“主公。”
刘封点头道:“免礼。”
随即,刘封起脚来到主位上坐好。坐好后才有机会细细的打量二人。
只见二人都是晒黑了不少,也精干了不少,眼神中闪着丝丝精芒。
刘封看的暗自点头,在外历练之后,精神,能力都应该有了长进。若是所料不差,二人干个郡守,应该是勉强能行了。
就如同,被派遣往长沙的许正。上手的时候很勉强,但是现在却是有点长进了,刘封打算过些日提拔他为长沙太守。
不管是马良,蒋琬,还是向宠,都是刺史,或是三公九卿之才,让他们做郡守只是权宜之计。
任命一些能信任,又有能力的人,做地方文官才是王道啊。只可惜现在还不是时机,等有一天据有荆楚了,才可以开辟官员选拔系统。到时候,郡守县令什么的都能一一提拔起来。
诸多想法在刘封脑中一闪而逝。
“你们二人在荆州短短的日子里,就筹集了一二百万石粮食,着实不错。”刘封赞道。
“一切全赖主公的先见之明。”张道,许田二人对视了一眼,很有默契道。
二人的话都是出自真心,以前刘封派遣他们去收购粮食,他们都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情,对于任务本身也很有疑惑。
粮食只能储藏个几年而已,收购太多只会费钱。
但现在干旱来了,今年可能要庄稼绝收,二人对于刘封的先见之明,佩服的不能再佩服了。
这过个手,就能翻几番,一本万利啊。
粮食是你们收购的,跟我是否有先见之明有什么关系。刘封对于二人的话到是有些不以为然。
但是部下崇敬自己,刘封也没道理反驳。因此只是心中想象而已。
“你们在荆州多日,可知道荆州现在是什么情况?”刘封问道。终于问出了他迫切想知道的问题。
“干旱十分严重。有一半以上的河流已经彻底干枯了,其余的虽然没彻底干枯,但也是在苟延残喘。水量严重不足。而蔡瑁,蒯越又没有主公的先见之明,先挖掘深井。所以很多百姓都是用水困难。甚至有些老人因此而丧命。”张道叹了一口气道。
神色有些沉重。
随即,又把自己的见到的都一股脑的说给刘封听了。
荆州的百姓们都很富足,有些人就算是把粮食卖给张道二人,但家中余量仍然能撑到明年。
但是现在的情况,并不是粮食。而是水。
有些人甚至烧饭的水都没有了,张道二人因为常在村子中走动。曾经亲眼看见,有些百姓生吞米粒。
绞碎了吃,再喝一些水。
烧饭说要蒸发水分的,对于现在的百姓来说,一口水也能活命。
对于张道的话,刘封默默的听着,除了刚开始有些波动以外,其余都很冷静。
一早就知道会有旱灾,刘封早就在脑中幻想出旱灾会是什么情况了。
这些还算好的,荆楚,吴越还有些底子在。干旱可能死不了多少人。真正杀伤力巨大的是随后而至的洪涝。
他们能冲垮百姓的房屋,冲走粮食,使得的粮食发霉。
到时候的灾民可能是一大片一大片的,造成的动荡绝对惊人。
而从现在荆楚的情况,刘封也能大概猜测出江东的情况。
孙权的日子恐怕不好过啊。甚至,比蔡瑁他们更加难过。蔡瑁对于荆楚没什么野心,而孙权却是有野心的人。
有野心就惧怕衰弱。孙权惧怕不可预测,也不可应对的灾难。
换而言之,刘封从这场灾难中,能捞到孙权的那些山越人的几率很高。
事到如今,别的刘封都不在乎了。己方的利益,才是刘封最在乎的。
“嗯。”等张道说完以后,刘封点了点头道。
随即,又道:“虽然你们在外边尽职了近一年,很是辛苦。但是现在却还不是你们休息的时候。”
“请主公吩咐。”二人很机灵道。
心下也比较激动,如今的刘封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没有一块地盘的野将军了,他是坐拥三郡的杨武将军。
随着这些日子,在外边的历练。二人也渴望能获得重用,再往上走走。
“随我来。”刘封起身对二人道。
“诺。”二人应诺一声,迅速的跟上。
随即,刘封带着二人乘坐马车,出了城池。
很快,马车就到了西陵城南三十里左右的一处小河道边上。
展现在张道,许田二人面前的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这条河道已经彻底干枯了,除了河中央还有些淤泥以外,其余都很干燥。更道路差不多了。
但就是在这条死喝上,无数百姓从河道内部挖掘出泥土,然后挑着土,往两边加固河道。
疏通河道,加固河道,整治河道。
这几个字,从张道,许田二人心中升起,二人也渐渐明悟,刘封要找他们干什么了。
二人在看着前方小河,刘封也是如此。
这条河,刘封几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