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 >

第241章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第241章

小说: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士卒可不是好心,他是怕留着箭矢一不小心,把蒋钦刺了个对穿,这条大鱼就没了。
虽然士卒们不认识蒋钦,但是眼睛都是雪亮的。认定了蒋钦乃是这几艘船的统领。
拔下箭矢之后,士卒们麻利的把蒋钦的手反在背后,脱下腰带,把蒋钦给绑了起来。
随即”两个士卒一把把蒋钦给提了起来。
“走。”其中一人拿着一柄长剑,架在蒋钦的脖子上,大喝了一声,神色凶狠。
羞辱,巨大的羞辱袭击了蒋钦。但是蒋钦却也知道”这个时候若是不按照对方的话行动,只会遭到更大的屈辱。
蒋钦一言不发,朝着外边走去。
出了船舱”蒋钦看到了一片狼藉的甲板。
到处都是羽箭,到底哀嚎的士卒,如狼似虎的敌军。以及流淌着的血迹,尸首。
看着自己引以为豪,赖以纵横江东水域的士卒,蒋钦的心里就像是滴血一般。
蒋钦是一个智将,他看着他这一支军队的惨况。不由就联想起了江东的局势。孙权给予他的命令是霸气十足。
令他出海”找寻那失踪的五十艘海船。随后返回江东,等战事成熟的时候”让他率领水军,横行荆楚。
耀武扬威。
现在军未动”先身死。他在这海上遭遇了伏击,全军覆没。孙权那边就少了一支强有力的水军。
而且,这一支前后夹击他的水军。数目庞大,若是在这个时候出击吴郡,江东基业,或会倾覆。
意识到这一点,蒋钦的脸色煞白。几乎比他兵败被俘还要胆寒。
江东三世基业,根基稳固,很是强盛。蒋钦在周瑜兵败那会儿,也不认为小小的江夏能够在江东的强势下支撑多久。
但是现在,却是真觉得没底。
谁能想到,刘封会在这茫茫大海之上,潜伏着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
此刻正是春夏交接的时候,气候比较暖,蒋钦又穿着厚重的甲胄,应该是很热才对。但是蒋钦却觉得特别的冷。
几乎浑身冰冷。
但这并不影响士卒的心情,他们兴奋且凶狠的压着蒋钦,来到了房稻的前边。
“大人,这人应该就是姓蒋的了。”其中一个士卒恭敬的对着房稻道。
在台湾,房稻的威望也很高。每次征缴蛮夷,房稻都是身先士卒,很是勇猛。
房稻点了点头,把目光投向了蒋钦。
他不认识蒋钦,也只看见了旗号是“蒋”但是江东蒋姓将领却很少。房稻有十成把握,眼前这人就是蒋钦。
江东大将蒋钦。
蒋钦这个人很有名,他的名声不突出。但是能力却出众,不仅是水战,连步战都很有一套。
是目前江东能拿出手的几个壮年将军之一。
擒获蒋钦,就等于是断掉了江东现在与未来的一个大将。异议非凡。
“带下去。”房稻看了几眼蒋钦,现在也没什么心思应付蒋钦。不由道。
诺。”士卒恭敬的应了一声,如狼似虎的把蒋钦压入船舱。
“这位将军能否为我解惑?”但是在进船舱的一瞬间,蒋钦回过头问房稻道。
士卒们脸上凶狠一闪而逝,正打算用强力手段押送这个俘虏。
“说。”但房稻挥了挥手,道。
士卒们见此,不由稍微的松开了蒋钦。
“刘江夏到底在这大海之上,屯了多少军队?”蒋钦死死的盯着房稻,问出了心中的问题。
到了这个时候,告诉蒋钦也无妨。而且可以打击蒋钦的信心,为刘封收服这位江东大将。
心中一动,房稻笑道:“民二十万,军万余。”
“不可能。”蒋钦心神巨震,失声道。
要是房稻说屯军一万,蒋钦不会这么失态。但关键是那二十万百姓。有二十万百姓就可以源源不断的征召兵子,这一座海外基地。
就成了江东永远的一根刺。
还有一点,蒋钦是不相信海外会有一座这么大到岛屿,可以供二十万人栖身。
“海外夷州的传说,你应该听说过吧?”房稻微微一笑,道。
“真有夷州?”蒋钦再一次震动不已,失声道。
夷州是传说,是上古时代就传下来的传说。没想到居然是真的。
震动之后,蒋钦失魂落魄。
二十万,二十万百姓,居然在他们的眼皮底下去了夷州。
虽然江东山越爆发,水军也去剿杀。刘封是乘着千载难逢的机会,但是蒋钦任由一种失职的耻辱,号称水军最强,江防最严的江东。居然在自己眼皮底下,让夷州有了壮大的机会。
看了一眼失魂落魄,面若死灰的蒋钦,房稻目光一闪,挥了挥手,道:“压下去,严加看管,莫要让他自尽了。”
“诺。”士卒们应诺了一声,如狼似虎的押送着蒋钦进了船舱。
受到了巨大冲击,导致失魂落魄的蒋钦。这一会儿连屈辱感都没有了,只麻木的任由士卒们把他压进去。
“把尸体与重伤者丢到海里去,剩余的俘虏全部关押。打扫战船,准备起航。”随即,房稻下令道。
这四艘战船,也是宝贵的财富。
房稻自然不会放弃。
尸体要抛入海中,江东水军的重伤者迟早会死,而且可能还会引发瘟疫。房稻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妇人之仁。全部丢入海中喂鱼。
不过,重伤者在丢入海中以前会被杀死。减少痛苦。
至于己方的重伤者,房稻自然不会那般做。会妥善安排。
做完这一切后,已经是半个时辰以后了。
房稻这才下令道:“全部起航,返同台湾。”
“呜呜呜。”犀牛号角的声音中,全部三十四艘海船,押送着此战的俘虏,以及大将蒋钦,转道向南,返还台湾。
“此一战,剿灭了江东一千精锐水军。相信对主公的计划,会有所帮助。”甲板上,迎着海风。
房稻面朝台湾方向,沉思道。
经过审问,有些俘虏迅速交代了。此行多少士卒,怎么来的。江东情况怎么样,都有了情报。
大战一触即发。能在此擒获蒋钦,是直接帮助了刘封。
房稻自然是觉得欣喜稍不留神,被爆菊了。要哭死的。求月票啊。
第三百零七章 水陆并进(第二更)
通往台湾的海域,房稻很熟。他的军队也很熟。
数日后,房稻很顺利的返回了台湾。
并且亲自押送着蒋钦,入了台湾城。
太守府内,伊籍陷入了沉思。房稻带回来的消息,其实只有几句话。江东很强势,江东想独吞航道。
伊籍在刘封手下已经许久了,甚至刘封那不肯吃亏的性子。
战争已经不是一触即发,而是已经定在铁板上了。
“那些俘虏你处理了,蒋钦等一下带进来。”思量许久,伊籍抬起头对着房稻道。
“诺。”房稻应了一声,但并没有离去。他看出伊籍还有话要说。
“以前是***台湾,现在却是不行了。你挑选四十个信得过的心腹,给予金银,在长江出海口安顿下来。分成二组安顿。密切监视江东的情况。若探到孙权的商船出了长江进入大海,就立刻传来消息。”说完后,伊籍抬起头看向房稻道:“你再派三千人屯扎在商船停靠的那几处海岛,作为基地。我们要***海上航路。”
事到如今,只能宁可玉碎不能瓦全了。
“诺。”房稻再次应诺了一声,随即拜别了伊籍,下去准备了。
“此战不是两败俱伤,就是主公压服孙权,享用航道。”房稻走后,伊籍自语了片刻。
蒋钦被士卒押送了进来。
蒋钦的一身甲胄已经被除去,身上只穿了一些单薄的衣衫,背上的伤势已经被处理。外表上已经看不出什么受伤的摸样了。
虽然这会儿是阶下囚,属于英雄气短。但是那份熊虎之将的气度,却是深入了骨髓中。
伊籍观察了片刻,心中赞叹,江东以立三世。二代。
先有韩当,黄盖,程普。后有周瑜,周泰,朱然,朱治等等。人才济济。而蒋钦能在这些将军中脱颖而出,可见不凡。
伊籍心中顿时有了收蒋钦为刘封所用之心。
伊籍在观察蒋钦,蒋钦也在观察伊籍。
虽然风吹日晒,使得伊籍那份雍容凤仪大打了折扣,但是却无损于容貌,身姿。反而多了几分坚毅,刚强。
给人以一种干练的感觉。
一路行来,台湾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被蒋钦看在眼里,二十万百姓,再加上能够种植五谷的大岛屿。
蒋钦心中已经渐渐绝望,现在看到伊籍这等干练的太守,心中如堕冰窖。
这地方不会有大的战争,也不会有太大的人员损耗,和平发展之下,只要二十年就能把人口翻一翻。
四五十万人,就能有三四万军队。
这一支巨大的野兽俯卧在侧,江东却不知道。这是何等可怕的一种事情。
三四万的军队,可以长驱直入,攻入吴郡,俘虏孙权。
“不知蒋将军今后有何打算?”互相打量中,伊籍首先开口道。
“要杀要剐,悉听尊便。”蒋钦一抬头,刚硬道。
“呵呵,我怎么会杀将军。”伊籍微微一笑,摇头道。
随即,又郑重道:“如今将军兵败,若是返还江东。孙权必定治罪,牵连家小。如若将军一去不回,孙权会认为海上风浪太大,军没于大海。反而会善待将军家小。”
“哼。”事到如今,蒋钦哪里会不知道伊籍的招揽之心。
没错,若是返还江东,孙权肯定会治罪,但此战乃是情报不足,非战之罪。不会砍头,也不会牵连家小。
这一点伊籍是夸大其词了。
至于另一点,蒋钦是赞同的。若是他回不去了,孙权定认为军队沉没在海上。孙权会善待他的家小。
见蒋钦冷哼一声,不假颜色。伊籍也不在意,要是这么容易招揽,那么孙氏也不会屹立在江东了。
伊籍抬头看了一下蒋钦年岁,不过二三十。还有大把时光呢。
“呵呵,这座台湾岛的实力,将军也看在眼里。”伊籍继续呵呵一笑,随即腰杆一挺,相当有魄力道:“不怕告诉将军,凭着这座岛屿的实力,我家主公有能力在十年内灭孙氏,占领江东。亡孙氏。到时候,将军就是无主之将,何苦守着孙氏呢?”
蒋钦脸色一变,他先前都在担心孙氏将如何渡过这个危机。而从来没有考虑过,孙氏若亡,他将何去何从?
现在他已经是阶下囚了。无能为力,只能坐看孙氏就要亡国还不自知,还在逞强与刘封争霸东南。
一时间,蒋钦的脸色变得极为不好看。
“呵呵,将军就在这里住上一些时日,想想看。”伊籍也不催促,反而给蒋钦时间呵呵一笑道。
随即,蒋钦大厅内先前押送蒋钦进门的士卒,道:“带蒋将军下去。”
“诺。”士卒立刻压着蒋钦走了出去。
蒋钦走后,伊籍眼中闪着一些光芒。
如今蒋钦不过二三十,等十年后刘封灭江东,还是三四十,正值壮年。江东虽然是块肥肉,但是骨头太多。
分布着大片大片的山越,这些山越往往潜伏在深山当中,需要许许多多能力出色的将军***,剿灭。
征讨。
江东那帮武将,想想都让人觉得垂涎。能收一个算一个。
………………。
西陵城外,庞统得了刘封的将令。
在第一时刻就聚敛了帐下一万三千大军,粮草也不带,只带足了几日的干粮,就浩浩荡荡的杀向九江。
九江以前是江东的前沿补给基地,辎重众多。
当年刘封攻下九江后,考虑到天灾,就把九江的粮食搬回了西陵。现在西陵城中,粮食有数百万石。刘封就又陆续的往九江送去了十万石粮食。
又有黄忠率领一万五千军队镇守,现在的九江可以说是兵精粮足。也不需要粮草先行。
一万三千大军走了不过一日半,就到达了九江。
采桑城,还是如以前一样,并没有因为城池易手而发生任何变化。
这主要是因为周瑜把采桑经营的太好了,城墙高大,城郭厚实,加上年年修缮。几乎是一座不克要塞。
坐享其成就行了,没必要改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