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工业霸主 >

第581章

工业霸主-第581章

小说: 工业霸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讨论的议题。这几位高管对于采访者的华人身份非常关注,话里话外便故意多说了一些。

对于这几位泄密者的想法,事后看资料的陈天多少猜出了几分,那就是他们试图通过这位华人记者向中方递话:欧洲企业要联合封杀中国企业了,但这事……是alk的赫迪拉一手策划的,我们只是出于无奈,毕竟都是欧洲企业嘛,不合群也不太合适。至于我们对中国的感情,那是不用怀疑的。

其实,在中国企业之间,像这种脚踩两只船的情况,也是非常常见的。生意场上,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一切都取决于利益。对于欧洲企业来说,现在中国市场是如此重要,谁也不愿意被中国人记恨上。alk有意挑头来对付中国人,大家也乐于搭这个便车,但搭车归搭车,有些事还是要先和中国人打个招呼的。至于说这样做是不是把alk给出卖了,大家就顾不上去考虑了。会议是你们召集的,你们就应当有一点当出头鸟替大家挡枪的觉悟吧。

听到甄子飞的话,林振华呵呵笑了一声,说道:“子飞,你这才看到多少呢。我再曝个猛料吧,据比较可靠的消息,去年指使索马里海盗袭击汉远4号轮的,就是这个赫迪拉。”

“什么!”

这个料可真是够猛的,所有的人都从正在看着的材料上抬起头来,看着林振华。林振华摆摆手道:“这个事情,也不算是最后的定论。安全部门打听到了一些,但我建议他们不必继续追查下去了。我们给戈马国赤道电厂提供发电机组的事情,算是动了alk的奶酪,人家能高兴才怪呢。大家知道吗,火力发电设备这一块,是alk的传统长项,但自从我们为戈马国提供了设备之后,去年我们在非洲市场以及拉美市场上,抢了alk近60亿美元的订单。

这些订单当然不是咱们汉华一家吃下去的,咱们只是拿到了燃气轮机的部分而已,大头是被星北重机等几家企业拿去的。可是,对于alk来说,那可就是结结实实地丢掉了60亿的真金白银啊。你们说,咱们和alk结下的这个梁子,算不算大?”

集团市场部总监何飞补充道:“我们研究过了,alk去年出现了大额的亏损,直接的原因之一就是丢掉了火力发电的这些订单。当然,石化这方面的订单,他们损失也很大,这得归功于老方他们了。据我们估计,alk如果不能有效地扭转销售上的衰势,最多三年之内,他们就会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届时破产倒闭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断人财路这种事情,放在古代可是血海深仇啊。”甄子飞说着俏皮话道。

“现在也是血海深仇。”汽轮机公司的总经理杨超大大咧咧地说道,“不过,我们也没办法,谁让alk自己不争气,他们搞了几十年的燃气轮机,还不如我们这个后起之秀。技不如人,那就不能怨别人了吧?”

“明白了。”甄子飞道,他指了指手上那份圣特罗佩会议纪要,说道:“老杨,你看到没有,这个赫迪拉,可是说要全面提高专利授权的费用。你们汽轮机公司搞的燃气轮机,有没有使用alk的专利技术?如果有的话,小心人家卡你们的脖子哦。”

杨超笑道:“你还别说,我们最早做汽轮机的时候,就是向alk学徒的。当时是我们张总工拿着alk提供的资料,做出了第一台汽轮机的样机。我们现在的燃气轮机,里面也用上了不少alk的专利,不过,专利费这个东西,却是分毫也不用付的。”

“你们居然干盗版的事情?”甄子飞问道。

“怎么可能呢?”杨超得意地说道,“当时是我们双方合作的蜜月期,这些专利,是alk根据协议,无偿转让给我们的。我琢磨着,现在alk方面悔得肠子都青了。”

“也不是所有的专利吧,其实,咱们自己开发的技术是最主要的,alk的那些专利,已经不属于关键技术了。”林振华道。这件事是当年他连哄带骗搞掂的,alk算是上了一个恶当。不过,后来因为国内的事情,alk中断了向汉华的技术转让,逼得汉华又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自己开发相关技术。再往后,汉华得到了来自于乌克兰的燃气轮机专家布列斯的指导,这才形成了今天的燃气轮机技术。

集团规划运营部部长胡妫打断了众人不着边际的闲聊,他是一个很务实的人,一说话就直奔主题:“关于赫迪拉的事情,我想我们不必太多关心吧,他毕竟只是一个跳梁小丑而已。我觉得,不管有没有赫迪拉这个人,我们汉华发展起来之后,与欧美先进企业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当更多地考虑如何应对这种挑战,至于具体的对手是谁,是第二个层次才需要考虑的事情。”

“老胡说得对,下面请老胡给大家解读一下这件事吧。”项哲说道。

众人都安静下来,把目光投向胡妫。胡妫摊开一个笔记本,对众人说道:“开会之前,林总已经把这份纪要给我看过了。我大致梳理了一下,对方的手段有这样几项:

第一,他们打算进行一些技术上的联合开发,实现技术共享。关于这一条,我认为对我们的威胁不大。欧洲企业相互之间也是有利益冲突的,他们即便要进行合作,也只会形成一些松散的联盟,合作的层次远远比不上咱们的化工设备联盟和机床工业联盟。这种联盟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我们不必对此有什么担忧。”

“老胡说得对,欧洲企业之间的矛盾,恐怕远甚于他们与我们之间的矛盾,所以我们不必过于担忧。”项哲点点头说道。

“第二点,是他们打算在高端配件方面卡我们的脖子。这一条对我们还是有一些威胁的,其中尤其是针对机床公司这边。对了,甄总的锻压机床也是如此,你们对欧洲的配件依赖性也比较高。”胡妫向岑右军和甄子飞分别点了点头,意思是他们需要对此做出反应。

正文 675 家庭便宴

胡妫说的机床配件只是一个统称,实际上包括了刀具、量具、数显装置、数控系统、机床附件、夹具、主轴功能部件、滚动功能部件等十几大类产品,每一类里面又可以分出数以百计的产品小类。

比如说,在主轴功能部件这个大类里面,就包括了电主轴单元、滚动支撑、油膜支撑、气膜支撑、压力油源、自动平衡系统等等产品,每一种又有不同的规格型号。

所有这些产品,自然不可能由同一家企业完全生产出来。国际上的大多数机床企业,都是采取外购部分配件的方式,自身只负责做好整机即可。事实上,这种分工的方式是最有效率的,因为在机床工业发展的几百年间,许多配件的生产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分工体系。

尤其是在欧洲那些老牌工业国家,更是有不少只从事配件生产的企业,由于专注于做一件产品,所以它们更容易做到专业级的水平。全球的机床企业都从它们那里采购专业的配件,对于某些特定的配件,没有谁能够比他们做得更好。

中国机床企业的发展,受苏联模式的影响较大,不太注重专业化分工,在传统上形成了一种“大而全”、“小而全”的思维方式。那就是无论配件大小,能自己做的,都尽量自己做,只有像轴承、电机之类专业化程度确实较高的产品,才会考虑外购。

在政治挂帅的那些年里,由于条块分割、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的影响,企业间的协作更加困难,于是各企业更是打着“自主更生”的旗号,把自我配套发展到了极致。似乎只要有一个齿轮是需要从外面购买的。就存在被人“卡脖子”的隐患一般。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分工协作的观念开始慢慢地被人们所接受。尤其是那些新兴的乡镇企业、民营企业。自身没有完善的配套能力,更是只能通过市场来解决配件的需求。至于这些配件是来自于国内还是国外,其实并不是一个特别需要考虑的问题。

汉华机床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拥有了包括车床、铣床、钻镗床、磨床、插拉刨床、锯床以及锻压、铸造机械在内的全系列机床产品。这么多的机床种类,所涉及到的配件也是多种多样的,要想完全靠自己来配套,既不可能,也不必要。

尤其是高端精密机床上使用的滚珠丝杠、精密轴承等配件,专业化程度非常高。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自己搞出来的。而这些配件的性能和质量,对于机床的精度和使用寿命又构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像这样的配件,汉华一直都是采取外购方式的。购买的对象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专业配件厂商。

在这里需要说说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有人看到中国企业从国外购买配件,就觉得这证明了中国的技术落后,造不出某某配件。其实。作为一个能够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来说,造不出一副符合要求的滚珠丝杠,那完全是不合逻辑的事情。

真正的原因,在于这样的丝杠本身需求量就不大,而在国际市场上又可以轻松地买到,在这种情况下非要自己去费心费力地研发。就完全没有必要了。一副丝杠或者一套轴承,看起来不算个多大的事。但机床上的配件种类多如牛毛,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是能够保证自己生产所有这些配件的。如果一定要说有,那这个国家肯定叫做“外国”,是美英法德意的总称。

机床设计师在设计机床的时候,脑子里都会有一份国际市场上可提供的各种配件的清单。他们在机床上设计使用某种滚珠丝杠,是因为这种丝杠本身已经存在,而且是可以获得的。如果这种丝杠根本就不存在,或者因为某种原因,企业无法采购到这种丝杠,那么设计师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可以找到其他的替代方案的。

换句话说,中国企业需要采购什么西方配件,首先是因为市场上的确存在这种配件,而且是中国企业能够买到的。用个经济学上的术语,这叫萨伊定律,也就是所谓“供给决定需求”。当然,这就属于对萨伊定律的恶搞了,人家萨伊老爷子说这条定律的时候,可不是针对微观问题的。

汉华的机床最初档次较低,只能卖到亚非拉那些落后国家。这个低端的机床市场,是欧洲列强所看不上的,因此汉华与欧洲同行之间,属于产品档次上的互补关系,并没有什么直接的竞争。在那时候,汉华从欧洲企业那里购买机床配件,并不需要担心别人卡脖子的问题。

这些年,汉华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机床产品走向数控化、精密化,逐渐开始触及到欧洲企业的市场,与它们发生了利益上的冲突。汉华使用来自于欧洲的配件,生产出比欧洲厂商更便宜,甚至性能更卓越的机床产品,抢占了欧洲厂商的市场,这是让对手无法接受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对方通过中断或者减少配件供应来削弱汉华的竞争实力,也是在所难免的选择。

见胡妫把目光投向自己,岑右军按开自己面前的麦克风,说道:“胡部长说的这个情况,的确存在。不过,振华对此早有准备了,我们机床公司这些年来,一直都没有放松配件国产化的努力。前年,振华从法兰克福展会回来之后,传达说那个赫迪拉在游说其他厂商共同遏制汉华,这让我们又多了几分的紧迫感。

这两年,我们机床公司除了自己加紧关键配件的研发之外,还向国内的配件厂商、高校、科研院所等发出了大量的专项研究课题,目的就是想抢在西方厂商动手之前,解决大多数的配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