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工业霸主 >

第342章

工业霸主-第342章

小说: 工业霸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纳勒知道自己的政绩有一半是来自于中国人提供的设备,他还知道,如果他要做出更多的成绩,仍然离不开中国人的支持。在这个世界上,能够为穷国提供工业设备的,也只有中国了。

纳勒曾经聘请过一些西方专家到北方省来考察指导,这些西方专家对于这些中国设备无不嗤之以鼻,然而,他们在大肆批评之后,却无法提供出同样价位的设备。在看过西方专家的表演之后,纳勒更加坚定了要和中国人做生产的想法。他并不是一个愣头青,他知道,西方教科书上描绘的馅饼是非常美味的,不过,非洲人的肠胃消化不了这样jīng细的食物,对于非洲人来说,产自中国的大饼卷大葱是最顶饿的。

听说林振华一行来到北方省,纳勒特地jiāo代了哈罗雷前去迎接。到了晚上,纳勒更是亲自在省长官邸备下酒宴,款待林振华一行。

“各位尊贵的来自中国的朋友,请允许我代表北方省的80万百姓,欢迎你们的到来。WW提供本章节最新”酒桌上,纳勒举着酒杯对林振华一行说道。

林振华和陈天jiāo换了一个眼s…,陈天呵呵笑着站起来,也端起酒杯说道:“纳勒省长,请允许我代表11亿中国人民,接受乌桑国北方省人民的真挚友谊,祝中乌友谊地久天长。”

“哦?哈哈哈哈。”纳勒大笑起来,“是的,是的,我知道中国是一个大国,我一直都是非常崇拜中国人的,我也希望中乌友谊地久天长。”

大家在热情友好的气氛中互相说了许多恭维的话,喝了几轮酒,随后谈话的内容就逐渐进入了正题。

“林先生,今天哈罗雷带你们去参观了北方省的工业区和农村,请问你们有什么感受?”纳协问道。

林振华道:“我们看到了北方省的面貌与非洲其他地方有着很多的不同,很显然,北方沣在纳勒省的治理下,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想所有的百姓都会感谢纳勒省长的。”

正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林振华这一番话,说得纳勒几乎要飘飘然了。不过,作为一名正客,他还是很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的,他笑着摆摆手道:“林先生言重了,事实上,北方省能够有今天的面貌,与林先生的公司以及其他中国企业为我们提供的工业设备是分不开的。林先生的汉华重工为我们提供的化f…i设备,帮助我们的农民获得了粮食的丰收,这一点,我是非常感jī的。”

林振华道:“听到纳勒省长这样说,我非常高兴,能够为非洲朋友尽一份绵薄之力,也是我们的心愿。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希望未来还能够与纳勒省长以及哈罗雷部长开展更多的合作。”

“我正有此意。”纳勒接过林振华的话头,说道。

“那么,下一步纳勒省长还有什么具体的打算呢?”林振华问道。这个问题自然就是今天晚上这个晚宴的核心主题了,林振华到北方省来,可不是来旅游的,他是来寻找合作机会的。

纳勒道:“林先生,正如你看到的那样,我们的人民已经能够吃饱饭了,但是,他们的生活还是非常的贫困。农民的家里几乎没有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更不用说空调机等等。我们的发电量也非常低,如果大家都使用空调的话,电力就不够用了。还有,我们的人民还住在传统的住宅里,他们需要更好的住房,比如说,带有电梯的高层建筑。”

“我注意到,中国人已经过了这样的生活了。”哈罗雷补充道。

“呃……”林振华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在这个年代里,中国人也仅仅是在城市里初步地普及了电视机,电冰箱和洗衣机的百户拥有量还非常低,空调就更不用提了。带电梯的楼房只在一些大城市里才有,住在这种房子里的城市居民连百分之一都不到。所有这些,还是指城市居民,如果到边远的农村去,则条件就更差了,比非洲也就能强出少许一些吧。

至于哈罗雷得出的中国人已经过上这种生活的判断,纯粹是来自于他在汉华重工家属区的观感。汉华重工这些年企业效益很好,职工的工资和奖金都很高,住房建设也不错,到是有点进入现代化的样子。可这仅仅是一个特例而已,要推广到全体中国人,还为时过早。

“纳勒省长,我非常欣赏你的远大规划,不过,我很想知道,北方省有什么具体的设想没有?恕我直言,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恐怕是需要相当大的投入的。”林振华含蓄地说道。

纳勒当然知道林振华的意思,他点点头道:“不错,要达到我所设想的目标,我们需要很多的钱,而我们现在并没有这些钱,这是我们的障碍。”

这是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的障碍好不好?林振华在心里挪揄道,谁不知道有钱才能过好日子,你没有钱,还说这种远大的目标干什么?

纳勒没有理念林振华的腹诽,他接着说道:“虽然我们没有钱,但是我们有矿藏,我们有铁矿,还有铜矿,还有钴矿,这些都是财富啊。只要能够把这些财富挖出来,我们的百姓就能够过上像你们中国一样的生活。”

呃,好象在这之前,哈罗雷说过纳勒的承诺是让百姓过上美国人一样的生活吧?怎么这么一会工夫,美国就变成中国了,这个变化似乎大了一点。

林振华也无意去挑纳勒的m…o病了,他接过纳勒的话头说道:“纳勒省长,我很想知道,咱们北方省目前这些矿藏的开发情况(武动乾坤最新章节)是怎么样的?矿石开采出来之后,主要销售到什么地方去了?”

涉及到工业的问题,哈罗雷chā话道:“目前,我们这些矿藏基本上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开采,主要原因,一个是我们缺乏采矿设备,另一个就是缺乏jiāo通条件。目前我们整个乌桑国道路都非常糟糕,采出来的矿无法运出去。在我们当地,缺乏冶炼条件,同时也缺乏市场,所以采矿没有什么收益。”

林振华道:“那么,纳勒省长对此有什么想法呢?”

纳勒道:“通过前面的合作,我们认识到,中国人是我们最好的合作伙伴。我希望我们之间能够合作来开发这些矿藏共同分享收益。”

“具体的条件呢?”林振华问道。

“具体的条件是,我们提供矿藏,请你们提供设备以及启动资金,此外还有修建道路的费用。等到道路修好之后,我们开采出来的矿石就可以运到海边,装上货轮销售到世界各地去。到时获得的收益,由我们两家平分。”纳勒说道。

“可是,目前全球的铁矿和铜矿市场都非常低m…啊。”陈天突然chā话道,“纳勒省长,我很担心这样开采出来的矿石,能不能补偿我们前期的设备和道路投入。”

“的确是这样的。”纳勒有些尴尬,陈天说的情况(武动乾坤最新章节),他其实是知道的。他曾经和一些西方企业也谈过这个方案,但对方都拒绝了他的要求,原因就是当前全球的铁矿石和铜矿石都处于低m…的状态,开矿的收益缺乏吸引力。

“具体的合作条件方面,我想我们还可以详细商量的。”纳勒硬着头皮说道,“我们乌桑国的经济比较落后,我们唯一能够提供的,只有我们的资源。至于这些资源应当如何经营才好,也许你们是更有经验的。”

林振华问道:“请问,咱们北方省的各类矿藏蕴藏量如何?是否能够达到大规模开采的条件?”

纳勒脸上微微有些泛红,他借着酒劲对从人说道:“各位,大家都是好朋友,我不想隐瞒。我已经决定了,要去参加下一轮总统竞选,我要当乌桑国的总统。如果我能够当上乌桑国的总统,我就会把所有的矿山都归国有,然后邀请有实力的企业来帮助我们开采。我要用这些矿藏,让整个乌桑国的人民都过上富裕的生活。”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o^)/^_^o~!;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正文 393 圈地运动

392大国势力

乌桑国位于非洲最重要的铁、铜、钴等金属矿区,国土范围内有大量的区域都具备成矿条件。【】:。在英、法殖民者统治时期,欧洲的矿业公司曾经在这里建立过一些矿场,也进行过小规模的开采。但由于当地的自然条件限制,加之西方国家不愿意投入资金进行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矿场最终都未能发展起来。

在民主改革之前,乌桑国的矿业属于君主所有,每年开采出来的有限的一些矿产品,都变成了君主奢侈消费的资金。旧国王被推翻之后,民选上台的总统缺乏对地方的控制能力,也无力整合全国的矿产资源。整个国家的采矿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矿山规模小,而且矿难频发。有些地方甚至由于发生武装冲突,而导致矿山被废弃,大量开采出来的矿石遗弃在露天,一到雨季,青绿色的含矿废水流入周边的河流,造成大面积的环境污染。

面对着这种情况(武动乾坤最新章节),乌桑国的不少政治精英都痛心疾首,他们或者向现政府提出建言,要求政府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振兴乌桑国的矿业,进而振兴整个国家的经济。或者开始组建反对党,准备在未来的选举中战胜目前的执政党,以便自己上台去推行新政。

纳勒便是一个有意要改变国家现状的政治家,他有一整套雄心勃勃的执政方针,只待有朝一日大权在握,就要雷厉风行地去推行了。

北方省的经济奇迹给了纳勒以问鼎总统宝座的实力与民望,据哈罗雷向林振华等人介绍,目前其他省的百姓也都从北方省的繁荣中看到了希望,愿意支持纳勒竞选总统,希望纳勒的上台能够给整个国家带来变化。

纳勒清楚,他要想当上总统,背后没有大国的支持是不可能的。乌桑国已经是一个名义上的民主国家,总统是靠竞选上台的。竞选从来都不是穷人的游戏,组建自己的竞选班子需要用钱,在媒体上宣传自己的执政纲领需要用钱,收买一些手上掌握着大量选票的利益集团也需要用钱,一旦上台执政之后,推行自己的政策,仍然需要钱。乌桑国是一个穷国,竞选者很难从国内筹集到竞选资金,唯一能够为竞选者提供支持的,只能是大国势力。

乌桑国目前的几大反对党,背后都有欧美势力的支持,纳勒也必须要找到一个支持者才有可能上位。与其他的反对党领袖不同,纳勒是一个非常强烈的民族主义者,他不愿意靠出卖国家利益来换取外国势力的支持,这就使得他在选择靠山的时候,需要对靠山的诉求也进行一番考察。

在与林振华接触之前,纳勒也曾联系过英国、法国的一些基金会,这些基金会向他提出了若干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条件,这些条件让纳勒觉得非常的不舒服。他知道,如果自己全盘答应了这些条件,那么自己未来组建的政府,就会成为西方国家的傀儡,这决不是纳勒所愿意看到的结果。

哈罗雷从法兰克福带回了中国的工业设备,也为纳勒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纳勒认真地观察了四年时间,他从中国企业在北方省的作为中,看到了中国人身上那种讲究国家平以及尊重对方自由的精神。

在中国人身上,没有大国上邦的傲漫,没有自诩的文化优越感。面对着各种生活习俗以及文化上的冲突,中国人的态度从来都是表示理解以及尊重。的确,到北方省来进行施工和技术指导的,都不是中国的政治家,而是一些普通的工人和技术员。但也正因为如此,纳勒才相信他们的表现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