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古代的舒心日子 >

第66章

古代的舒心日子-第66章

小说: 古代的舒心日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芷晴听了笑笑,“娘一猜就准,可不是他写的。娘看这大小合适不,要是合适,我就按照这个多做些。”

“大小还行,也不用这样费心,绣花简单就行,你们小的时候也只穿简简单单的。没有那许多花样。”

“哪有,虽然再小的没有,可四五岁上穿的衣裳还在呢,娘做的都很精致,那样子现在也没看谁做呢。”

“当初生你们三个的时候,娘只准备了双份,后来还是你姥姥和姨母帮着新做的。等你们长大一点,衣服都有点做不过来,你爹可连着两年穿的旧衣,呵呵。”瑾娘想到三个孩子刚出生那阵,她还管家还要给杨老爹和孩子做衣服,杨震海只能靠后了,那时还埋怨她偏心眼来着。

芷晴看着她娘脸上那幸福笑容,自己也抿着嘴笑。

“对了你姨母家的耀祖腊月二十二娶亲,也没多些日子了,我这还没到三个月,也走不开,你跟元景走一趟,看看有什么帮忙的没有。”

“娘不说我也准备去一趟呢,正好看看姥爷姥姥,而且这次过去,元景哥还要处理一下事情,还要接各处的年礼,怕是要等表哥娶亲后才能回来了。”

“恩,天冷也别来回折腾了。”

“娘在家可要注意,有什么事就让蕙姨处理,我看蕙姨儿媳妇也是个好的,倒是可以让她学些家里的事情。”

“她已经开始学了,可以后还要跟着蕙嫂儿子走,老二以后怕是要在东庄常住了,她还是到那边更好些。”

芷晴心想也是,“那我这次去雁城好好看看,再找个人才好。”

“要找老实本分的。”瑾娘想着也要招人了,东庄那边管理需要人,杨氏两口子已经过去了,赵家小子一直跟着老二,这边只剩老赵家两口带着儿媳,等她生产,人手可不就不够了。

“要是没找到合适的,让哥哥那里的吕婶子回来吧,嫂子那里人手可够的。”

“她在京城已经习惯了,倒不好来回跑了,虽说不是个爽利的,可用着放心,你嫂子来信让她帮着照顾永浩呢,用着放心。”

芷晴倒也不坚持,吕氏算起来还是他们奶妈呢,她无依无靠在家里做习惯了,是极安稳放心的,而且也没想到张氏也会放心吕氏,倒是造化。

“你和元景成亲也没说找两个伺候的,他下边那些人都处理着事。过上一两年也要有孩子怎么也要找个放心安稳的。”

“我明白娘,这次一起看吧。”就算他们在雁城湘南等地都有宅子,可他们还是把这里当家,生活的简单,也习惯。

瑾娘没在说什么,芷晴在出嫁前她都教导了很多,这些事情她都明白的。

芷晴跟元景去了雁城,连沛泽都跟去凑热闹,家里只剩下杨震海夫妻,杨老爷子还有蕙嫂。

孩子们都走了,他们倒是清净了,他们的院子扩大了之后,只在后面开了一小块菜园子,供家里吃,白菜芥菜萝卜等冬菜种在东边地里,收割晾晒入窖都不用他们操心,事情也就少了很多。每年光粮食蔬菜农收入就有四五百两,这也算家里的一项稳定的进项了。这些年来,不管是干旱还是水涝,家里影响都不是特别大,这或许就是风水好吧。

这些年跑船的生意收入更多,杨震海投资了两份,姐夫那里还有常福那里,他们俩人倒是合作的很好,姐夫专门跑南边,常福跑京里,南货北调的收入非常可观,他们也跟着做顺风船挣了不少。家底很是丰厚。

家里几个孩子都挺大度,不会计较家里钱财的问题,几个孩子中或许只有老二比较会算计,不过他心更多的用在玩上了,五年前家里盖了东庄,杨震海跟了一年,之后东庄的事情就交给他做,他倒是个会享受的,把东庄经营的十分好,不但一年四季都有收获,住着也舒适逍遥。然后更多时间用在玩上了,什么感兴趣就玩什么,最早喜欢做木匠活,为此还拜了师傅,整日介做雕刻做家具,之后喜欢上狗,又开始养狗,最近研究瓷器呢。家里几兄弟他算的上最聪明的,只是他的聪明从来没用在学业上,小时候东家长西家短的,总该听八卦,脑瓜灵活总是能在人家几句话中听出要点,后来迷上种地,迷上各种各样的东西。正经事没有。

瑾娘觉着这样也没什么不好,至少他一辈子能快快乐乐的就好,管他是不是有出息呢。而且家里有什么事,老二从来都办的妥妥帖帖的。

家里其他几个孩子是心大的,老大在仕途,以后只要稳当的走下去,就错不了,老三进了军营,以后他们也操心不上,老五虽说还没个定数,可他以后怕是也要出去闯的,算下来,他们这些家产还真得没谁看的上,也就没有分家什么事了。而且现在看着还是女儿女婿常在身边。比起几个亲儿子,元景这个养子跟他们住在一块的时间更长。

因着孕期还短,瑾娘也不敢乱动,就算身体好,她也是高龄产妇,小心一点是好的。家中无事操心,没事的时候坐在壁炉前给小宝宝做襁褓小衣,除了一开始知道消息,心里有那么点不好意思,现在这个小意外还是很得意的。

要说家里孩子都娶亲了,多少衬托着她跟杨震海心里年龄大了,尤其是杨震海越发稳重,自从发现怀孕,杨震海就跟爆发了第二次青春似地,整个人都精神奕奕,跟个小伙子似地,热情的很,对她也越加亲密,本来两人老夫老妻的,稳重很多,现在就跟热恋中的人似地。整日亲亲密密的。

“天都暗了,别再做了,仔细眼睛。”杨震海从外面走进来关心的说。

“恩,不做了,粮食都弄好了?”

“好了,沛宁管理的不错,他自己没费什么劲,一切都井井有条的,我还带回来几套瓷器,你看看喜不喜欢,他弄得那个窑虽然不大,可烧出来的东西挺漂亮。”

“都烧出来了,快舀来我看看。”瑾娘一听十分高兴。沛宁研究烧瓷已经两年了,为了这还跑了好几个地方弄粘土,可用了不少钱,亏着是他自己挣的,她和杨震海也不好说,本想着他糟蹋钱也不一定能成,没想到还弄出来了。

杨震海去外边搬一个大箱子,打开,眼看着都是稻草,扒拉开,露出里边的瓷器,现在的瓷器多是青花,或者青色瓷器。沛宁做的这是青花,一眼看去并不稀奇,只是瑾娘舀出来一看,这青花胎薄,花纹清晰漂亮,色泽纯正,是难得的精品,就是比官窑也不差什么。

“真不错,他到真做出来了。”

“恩,挺好的,你看这样子,比雁城的顾家窑还要好呢。这小子倒是偷师成功了。”杨震海脸上得意。

瑾娘白了他一眼,“你这话可别当着他面说不然以后胆子大了,不定弄出什么幺蛾子来呢。”

“呵呵,我知道,不是已经告诫他了吗?而且那小子也就一时兴趣,估计再烧两窑肯定就停了,没个长性的。这小子像谁呢?”杨震海摇了摇头。

“反正不像我。”瑾娘挑挑眉头看着下面的盘子碗。

杨震海笑嘻嘻的也不反驳。

“等会我画几个样式,你让他给我烧些。既然开窑了,就多烧点,家里以后就不去外边买了,总把他弄来的粘土烧完才好。”

“中,你画改天我送过去。”

沛宁做事纯靠兴趣,他们两口子到不指望用这个挣钱,玩过就算,更何况现在烧瓷可是不容易,方方面面事都多,他们也不靠这个生活,没的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他果然只烧了几窑就放下了,又找别的好玩的了,倒是常福后来看到,要去了配比方子,沛宁烧出的瓷器要比市面上的薄,白蓝色泽十分干脆,常福用这方子又做起了瓷器生意,他还给沛宁三层的分子,每年的的银子,快赶上家里跑船的生意了。可见沛宁还是很会玩的。

那都是后话了。

腊月十六,瑾娘跟杨震海两人才赶往雁城,耀祖二十二娶亲,瑾娘也早点过去,免得太急,瑾娘身体吃不消。

“你们过来的可够早的了,你这还没过三个月吧?”两人过来直接去了陈家。王氏听着小闺女过来了,都迎了出来。

“没呢,也不差几天,挺稳的,我想着早点过来,免得到时候急。”

王氏笑着上下打量一下自家闺女,气色不错,人也精神,去了斗篷,穿着一身金松鹤纹对襟长褙子,缃色马面裙,绣着缠枝葡萄,衣服略微有些宽松,还不显身形,看着贵气“这些日子连番忙碌接到信也没腾出功夫去看你,芷晴过来说你一切都好,我还怕你身体受不了,现在看着才放心。”实在是家里事情太多,她走不开。

“我也是怕娘过去,早打发芷晴过来说一声,免得娘惦念。”陈家一直没分家,家里孩子也多,王氏还管着家,本就没什么时间,这段日子大哥家长女要定亲,更加忙碌了。

两人坐在南炕上,“两位嫂嫂呢?没在家么”

“你却不是道,明日下聘,她们都去帮衬了。”

“怎么是今日,这样晚?”

“找人看的日子,明日最好。”

“之前不是说要给大丫说亲,怎么样了?定下来没有。”瑾娘关心的问。

“定了,是南城的吕家,家里做米粮买卖,兄弟三个,看中这个是老二。”

瑾娘听了皱了皱眉头,这条件也不是多好,她侄女样貌妇德都是不错,怎么会找到这样的人家。

“吕家是中等人家,家里很是有几个钱,当初是你大嫂看中的,也是贪图他们的钱财,我原是不同意的,不过后来打听了,那吕家老二,人还是不错的,是个知事的,为人也算厚道,吕家老大读书读愚了,对经济事故一窍不通,家里还就靠着老二支撑。是个舀事的。人长得还算不错。”

这个时候商人地位虽然低下,可也没有制止商人儿子读书,所以一些有钱的商人也会让自家儿子走仕途道路。听着王氏这么说,瑾娘心倒是放下一些,“这人一定要看好,怎么说也是一辈子的事。可不能马虎。”她那个大嫂这几年越来越势力了,或许是日子过好了,加上在雁城生活,越来越认钱了。

“这话说的是,这可不就是孩子一辈子的事。”

王氏这一辈子过的也算顺心,两个姑娘嫁的都好,家里日子过的也不错,全家都搬到雁城生活了,算是脱离了农家生活,这要是给几个孙子孙女娶个好媳妇,嫁个好人家,她就算是死了也能笑着闭眼了。

“你们家老二的婚事在明年三月吧。准备了吗?”

“新房都是现成的,聘礼什么一直在准备,也差不了多少,剩下的等过了年查点一下,再置备也赶趟。”她还不知道秦勇出了事。

“等过了年大丫事定了我去帮你弄,你甚至不便,可要注意。”

“那也不用,家里事多也离不开娘,芷晴不是还在身边吗!”

王氏笑笑,“我那外孙女,被她女婿给宠的还跟姑娘似的。能帮上什么忙。”

瑾娘也笑了,芷晴跟元景感情好,最不用她操心的,至少不用像她娘那样担心,生怕女婿欺负闺女似地。

这回杨震海跟瑾娘住在,元景和芷晴他们在雁城的家,他们自己的小院一直没住,几年前被常福当仓库了。

元景他们这里是四进院,连着两个跨院一大一小两个花园,地方不算大,弄的跟苏州园林似地,精致极了。屋子里的装饰也无一不精,常福当初可是花了大力气的,可惜元景跟芷晴都没住多久。

元景他们夫妻给他们准备了梅园,这是这个季节最好的园子,可惜这里的梅花开得不如杨老爹院子里那么红艳。

屋子里烧了地龙,温热的,一点也不觉着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