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古代的舒心日子 >

第43章

古代的舒心日子-第43章

小说: 古代的舒心日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听姑姑说瑾娘妹妹样貌人品都是好的,今天看了倒是名不虚传,我见了也是真心喜欢,以后还要多亲近亲近。”彩云说着话,眼里忍不住闪过一丝嫉妒。当初姑姑想把她说给婆家侄子,她嫌弃杨震海长的不好,家也不富裕,没同意,去年嫁到县城,婆家倒是富裕,哪想到她那短命相公没到俩月就去了,婆家还怪她克夫,昨个到姑姑家,说是今天过来给孩子洗三,嘴里没少念叨侄媳妇有福,弄的她心里不快。她看着瑾娘身穿粉色印花褙子斜靠在床上,脸上未施脂粉,脸色白皙细腻,虽是坐着却显着娇小婀娜,刚生产不久略带一点脆弱,惹人怜爱。样貌是鼎好的,年纪不大却显风流之资,真是让女人嫉妒。

“及时快到了。”王氏抱着孩子进来,因为瑾娘坐月子在落地罩前挡了一架屏风,女客都在外面,刚才几位女客要见孩子,王氏一直抱着,交给别人她可不放心,这会进来看她额头都有了汗珠了。

蔓娘赶紧上前接过孩子,这小家伙一点也不认生,看着及其精神。

“那我们出去吧。”大伯娘站起身“瑾娘你歪一会,说了这会话,可别累着。”

等大家都去了正堂,瑾娘躺下,听着外面的动静,她现在耳朵好使,就算不亲眼见,对那边的情况也知道差不多。她家宝贝嗓门可真大,把在场的来宾都震了,好话不要钱的往外蹦。

仪式结束后,蔓娘抱着孩子进来,“可听见响盆声了,这小子将来肯定不一般。”

“姐可不知道,这小子晚上一哭我公爹都能吵醒,亏着他好带,除非饿了尿了有什么事才哭,不然可要让我们头疼了。”瑾娘说着接过孩子那眼神里带着柔光,好像是埋怨,实际上心里爱的不得了。

小家伙可能是有点饿了,来到瑾娘怀里就开始拱,“小家伙饿了。”把衣服解开,又伸手把一侧纱帘挡上,虽说这屋不会来男客,可是让女客看到她喂奶也是不舒服的。

孩子吃饱了就睡了,他一天睡得可多,今个上午能挺这么长时间可是难得。

家里摆了宴席,女客在东厢,男客去了东院过厅,蔓娘没有去,留在正房,瑾娘也有点累了,跟着孩子一起睡了,杨震海抽空过来看了一眼,看母子俩都好,就去招待客人了。

蔓娘坐在南边坐炕上,拿着瑾娘绣了一半的小衣做了起来,顺道帮着看门,小衣看着应该是孩子一岁时穿的,估计她把孩子一周岁以内能穿的衣服都做好了。

“彩云妹子怎么过来了?”蔓娘正做着就看见瑾娘大伯娘外甥女走了进来。蔓娘眯着眼睛笑问。

彩云看见蔓娘一愣,“想着瑾娘妹妹一个人在这,我过来陪陪她。”

“那倒不用,我妹妹累了睡了。彩云妹子还是去吃席吧。”

彩云扯了个有点僵硬的笑容,转身离开了。她倒不是真的想陪瑾娘,只不过今天进入杨家大院感觉跟想象中的不一样,这院子倒是比她婆家还要气派,不说正房的气派,就是东厢房招待客人的地方也让人很意外。还有刚才给孩子洗三的时候看见杨震海,跟想象中完全不同,高大英俊,脸上的疤痕也不是那么吓人,她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听着杨家亲戚夸奖着杨震海夫妻俩怎样怎样,再想想自己,特别不舒服,忍不住走到正房来。

看着那个彩云离开,蔓娘皱了皱眉头,这个女人的心思怕是不正,得提醒瑾娘一下,转而又摇了摇头,提醒瑾娘还不如提醒妹夫,瑾娘是个心大的,现在又被泡在蜜罐子里,不一定当回事。倒是杨震海还可靠些。

作者有话要说:

瑾娘身上衣服料子参考。

今个杯具了,被传染感冒了,脑袋难受一天,晚上才好点。

48、第48章

瑾娘身体恢复的快,月子里八九天天的时候身体就没什么不舒服的地方了,每日都要使用一点水之母效果极好的。

这个时节正是秋收的时候,瑾娘不能下地,王氏放不下她,把家里的事放下一心照顾瑾娘月子,其它家事都交给了蕙嫂,蕙嫂跟着瑾娘一年了,瑾娘很放心她,当初她跟杨震海两人就商量了,一年产出分已成给他们家,至于他们是卖还是自家吃,他们就不管了,他们一年都跟着他们吃饭,不会缺少什么,只是偶尔在家开饭。

当初这个决定也是挺正确的,赵家两口子做事非常的能吃苦,家里外头勤快的很,几乎不用他们俩人操心,荒地全都开出来了,种了更多的粮食,不但菜园子菜种的多,大院周围空地也让他们移栽了不少果树,瑾娘用了些水之母,今年就能有收成。算起来收成比去年能多出一半来。最难得的是两口子都不是多嘴的人,性子憨厚,有时瑾娘都觉着她们亏了人家,不过这个年代就是这样,人是最不值钱的,现在他们给赵家待遇已经很好了,连两个伯娘都念叨着她太大方有点败家了。

进入八月的时候瑾娘就让杨震海雇了去年帮她做事的两个女人,让她们帮着蕙嫂做事,光靠蕙嫂一个人是忙不来的,她还要照顾家里吃饭收拾屋子,瑾娘觉着自己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生活中心要转移到孩子身上,家里事情就要放下了,幸好这一年蕙嫂在她的教导下做事已经不需要她再提醒了,做饭的味道也好了,唯一却的可能就是瑾娘使用水之母所带来的鲜香,这个只要瑾娘在也是可以弥补的。

王氏在瑾娘身边照顾一月,对女儿的生活状态第一次那么直观的看见,心里不禁感叹出嫁和没出嫁就是不一样,看着她教导着蕙嫂做事,有条不紊的。照看孩子也是规矩多多,像每天给孩子洗澡,抱孩子前要换衣洗手,给孩子轻轻按摩身体,跟孩子说话,甚至吃奶睡觉的时间都很有规律,没看见那家孩子照顾的那么精细。

瑾娘因为是在哺乳期,吃饭很是讲究,她知道自己吃什么孩子就补什么,这个季节是收获季,想吃什么都有,家里的母羊已经没奶了,不过上半年家里养牛,瑾娘又让杨震海买了一头刚生了牛犊的母牛,这样未来一年牛奶供应都是不缺的,喝牛奶吃蔬菜肉禽鱼水果谷物,怀孕期间不能吃的内脏,薏仁,糯米又回归瑾娘的饭桌,这吃的方面瑾娘早就交代给蕙嫂了,每日更是定下食谱,王氏几乎插不上手。看瑾娘恢复那么快,一个劲的念叨自家闺女有本事了,不知咋琢磨出那么多菜谱,她心里倒是感叹自家闺女聪明,寻思着还是自己以前没让孩子下厨,不然这些菜没准早就做出来了。

尽管她身体不错,瑾娘还是坚持做了四十天的月子,因为家里是农村的经常听人说女人生孩子坐月子要精心,谁家的女人因为没做好月子闹病了,听了多了她心里对坐月子就产生了一种畏惧心里,而且她也知道女人坐月子好了身体上的一些病症也会恢复,所以她对这个特别的重视。唯一不好的就是坐月子时不能洗澡,只能每日用热巾擦一下。

王氏在瑾娘出了月子就回家了,家里还一大堆事呢,瑾娘让杨震海送她回去,还拉了不少干货回去。

晚上瑾娘下厨做了一大桌子菜,杨震海把王氏送到家就赶了回来今个媳妇出月子他可是想了很久了。

“瑾娘,我给沛禹做了几个小玩意,你给他收着。”杨老爷子端着个匣子里边放着几个小马小猴的木雕。

“爹,你还会做这个呢?真不错。”瑾娘握了一个小马,虽然雕工不是那么好,有些粗糙,可棱角磨得平滑,绝对不会刮了手。

“我手艺不行,年轻时学了两年,不是那块料,后来就放下了。”其实村里人多少会点,精通算不上。

杨老爷子也是个偏心的,对待沛禹跟其他俩孙子都不一样,每日总要抱一抱孙子才好,看瑾娘把孩子养的好,白白胖胖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给孩子做点小玩意。为此把多年没动的木工活给捡了起来,这些东西都是孩子没出生前一点点做出来的。

“爹这就挺好了。”瑾娘突然脑袋一亮,“爹,我给你画个样子你给做一下好吗?都是简单的。”

“做什么?”杨震海从外面回来,听见话尾问。

瑾娘一笑把杨老爷子给做的小玩具递给杨震海看。

杨震海一看笑了,“我记得小时候爹还给我做过呢。”

杨老爷子眯着眼睛笑了笑,当年长子出生的时候他也是这么高兴,给他雕了不少小东西,后来几个孩子出生家里条件一点点差了,他身体也不好,渐渐没心思做这些了,现在想想长子在他心里一直是不一样的,或许当父母的对第一个孩子感情都是不一样的吧。

“我看爹做的挺好,想着画几个样子让爹帮着做。”瑾娘想到的就是七巧板拼图什么的,要是手艺好一点还可以给孩子做小木马什么的。杨老爹或许没有那么好的手艺,可他有那份心思,做的会更好。

“中,我试试。呵呵没想到到老了,这手艺还能有点用处。”杨老爹心里才高兴呢,现在儿子媳妇把家里的事都处理妥当,他觉着自己什么事都帮不上忙,现在找点事做,心情都畅快呢,更何况是为了孙子。

转天瑾娘醒来晚了,半梦半醒间,就听见宝宝哭了两声,接着就感觉衣服被撩开,胸口热了热,宝宝肉肉的小身子就趴在她身上。一直到孩子吃饱了,她也没醒过来。

等彻底清醒已经快中午了,孩子也没在身边,刚坐起身,就发现自己的睡衣敞着,想到早上孩子吃奶的事,红着脸啐了一口,心想着这几天绝对不让杨震海上床。

把衣服拢了拢下了床,就看见杨震海抱着宝宝在地上溜,小家伙吭吭唧唧的是要困觉了。

杨震海看到瑾娘起来傻笑一下,瑾娘瞪了他一眼,上前抱过孩子。带着孩子进了里面,杨震海弄了热水把已经用水煮过暴晒过的手巾沾湿,上前给瑾娘擦了擦胸口,瑾娘抱着孩子扭头冲着床里,决定不给他好脸。

杨震海看着瑾娘背着他给孩子喂奶,不搭理他,也不敢上前,昨个他是有点过分了,可也不怪他呀,谁让媳妇那么诱人呢,生了孩子一点没走样不说,养了一段日子身上又软又滑,几个月没吃饱的人忍不住啊。

瑾娘早饭中饭一起吃的,杨震海在旁边一个劲的献殷勤,不过下午还是去地里了,家里还有一大堆事呢。

瑾娘看了看蕙娘这段日子做的事,今年家里三个女人一起做事效率比她一个人高多了,瑾娘清点了一下数量,去掉自家用的,还有很大一部分可以给蔓娘送去,她们家现在开了酒楼冬菜干活都要,加上前段日子杨震海带着老赵进山,弄了不少山货,只这些就能收入三四十两,今年地瓜土豆种的多,二月份就开始育苗,种的早,一亩收了二千多公斤(现代记法),除去给酒楼送的,自家吃的,瑾娘做了一些地瓜干,剩下的做了红薯饴糖。

这红薯饴糖她只在小时候看爷爷做过一次,她都望了差的不多了,只能摸索着做,那时候她还怀着孕,杨震海只让她在身边看着,做了好多次,才算是成功,也不知道那个步骤不够好,做出来的饴糖,颜色有些暗黄,而且能成功很大一部分跟这个时代的制糖技术是分不开的。这个年代已经有了麦芽糖,蔗糖。红糖白糖都已经有了。虽然白糖不像现代那样洁白。做糖技术不难,做的人缺少,对于时刻处于温饱线上的百姓来说糖不是必需品。偶尔给孩子买上一块两块就很好了。

瑾娘他们做出的红薯饴糖,不如麦芽饴糖那么甜,不过里面带着一股特殊的红薯的味道。最主要的是成本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