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镜水北之女皇 >

第5章

镜水北之女皇-第5章

小说: 镜水北之女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粮回去,余下的两人每天共吃四升米,若干日为几日?共吃几日?”

这是什么问题?哪有这么怪的主仆出游?路上是没店了吗?心里满是困惑,可脑袋却飞快地计算起来。

“若干日为八日。余下两人是十八日,若加前八日则是二十六日。”他答。

韶明说得没错。其实他作不出醉人诗词,最擅长的,是算术。

听他几乎是马上就解出来,韶明眼神一闪,又问:“若回程如何计?”

景冲和道:“若计回程便是十三日,前八日,日食六升;后五日及回程,日食四升。”

韶明睇看他。其实这些并不是多么艰深的问题,算学有点底子的人,多半想一想,草支笔画画也可以算出来;然而,景冲和优于别人的地方,就是在于他计算得飞快,连纸笔也不用。

这书生,似乎也不是那么傻。

韶明眼微目迷,启唇道:“那么,若三千六百人共行一百里,日行五百回,计路二十八里,日可运米两百石,一人日食一升,可供给多少人?”

什么主人会带仆三千六百人?虽然问题很多数字,不过重点却只有两句。景冲和想也没想,答道:“两万人。”

“错。”韶明几乎是在他答完之后就出声。

景冲和一愣,不禁问道:“何错?何解?”运米两百石,一人日食一升,的确是两万人啊。

韶明微笑道:“你忘了扣掉运夫的口粮。答案约莫是一万六千多人。”

这……他是掉进陷阱了吗?这题明显是有漏洞可钻。景冲和心里想看那些题目,反省自己的大意。

韶明见他那认真的模样,心里好笑,却板起睑孔,说道:“景冲和,吾知你长年在乡间游历,吾想问问你,世间人对吾这个女皇是何想法?”

韶明将谈话转了千里之远,景冲和一抬起睑,就看她换了表情。他开始感觉,韶明是个喜怒无常的人。

怔了一怔回过神,他道:“百姓所求的,就只是个平安罢了。只要有衣穿、有粮吃,日子安顺喜乐,在位者是谁,他们不管。”他的家乡多是农户,只烦恼收成,烦恼赋税,别有贪官作恶来抢他们,如此而已。

他讲的这席话,不同于朝中大臣,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平民所言。

韶明垂下眼眸,喃道:“是吗……”然而,要让所有人民有衣穿、有粮吃,那是无法道尽的困难。“……他们不是说吾无血无泪,面貌如同鬼怪一般丑陋吗?”她忽然挑眉。

她又扯开了。景冲和当然也听过那些谣言或歌谣,他未见过韶明之前还多少信。

“这……只是民间传说罢7;”他也不知由何而来。

“呢……”韶明瞅他一眼,跟看抬手,道:“没事了。你退下吧。”从算学问题到百姓心思,从百姓心思又到民间传闻,韶明心情一时三变。

要熟悉一个人,需与对方相处。可景冲和忍不住觉得自己每见韶明一次,就更不理解她一些。

天微曦,不用谁来唤,她醒了。

每天这个时候起床,已经变成习惯了。一个嬷嬷先走了进来,身后跟看八名宫女,宫女们端看热水、草看朝服,整齐地排列在床边。

她下床,洗漱过后,让宫女替她更衣梳发。梳看男子的髻,穿看男人的衣裳,她上朝时总做男人打扮,也许朝臣就比较不会那么注意她女子的身分,能够专心国事。

从起床到更衣完毕,要不了两刻时。她总是尽量地快,不让任何事耽搁她上早朝。

踏出寝宫,一阵冷风迎面而来。她忍不住吸了口气。

寝宫的墙壁是空心的,烧得极为暖和舒适,和外头的冰天雪地有看极大落差。她总觉得每日早晨来这一下,有助于清醒精神。

“……今儿个好像比昨天冷。”她讲了一句。

“司天监大人说明儿个就转暖了,春天要来了。”身旁的宫女细声回应。

司天监是个六十来岁的老者,长了一张凶恶的睑,不过天象倒是算测得奇准无比。

“嗯。”韶明点点头,应了一声。

坐进皇帝车辇,片刻便载送到光明宫。车荤进到宫里,听得司仪中气十足地声音喊道:“今上驾到!”

她下荤落座,底下朝臣立刻拜道:“恭迎今上圣驾!今上万福!”

朝臣们双手作揖拜到膝前,睑深低,头顶朝地。玄国面见皇帝其实并无跪拜叩头之礼,是因为玄国国界宽广,邻接的异邦也多,规矩皆不同。以前似乎曾经硬是让前来交好的天使叩头跪拜,种下两国胡龋,进而引发战争,百姓死伤惨重。就此之后,皇帝心怜无辜人民,下旨改变拜礼,记载在宫中,至今已六七十载。

让人行个礼行到头顶朝地,其实也很够了。

韶明瞥到延王脸没低深,心里一笑。手微抬,道:“平身。”

语毕,几十位朝臣站直身,依东西两班分列站立。

司仪喊道:“请奏一”

尾音尚未结束,延王立刻就跳出来,拱手道:“今上!色目人一事得解决!”

“延王,司仪都未收声,你有些过急了。”右宰相难得地开口了。

延王冷瞥右宰相一眼,没有理他,只是请缨道:“若今上允许,老臣愿领军披挂出征!”

“等等,粮草哪来?”左宰相跨出一步,加入战局。

“当然是由府库而来。”延王下巴抬得老高。

“府库绝不可用罄!”左宰相大声道。

“为何你总要妨碍我?莫不成你是色目人派来的奸细?”

“你血口喷人!请今上明察!”

今日也是吵吵吵。

坐在上位的韶明,只觉得自己像是在看一出演了又演的老戏,连台词都跟前几日相同。

“这个嘛……”她沉思须臾,抬起眼,问道:“右相,你以为何?”皇帝在朝会中和大臣讨论是常见之事,不过韶明极少点到右宰相,右宰相有点冷不防,迟了一下,方才踏出来,拱手道:“启享今上,微臣以为,府库对国家甚为重要,断不能轻易挥霍,今年亦不应加税,色目人的问题能拖则拖。”

很好,什么也没讲。

韶明眼底一沉,却微笑道:“所言甚是。”她脸一转,对看朝臣,开始说:“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于战争中,瑙重甚为重要,可掌握胜败关键。吾粗浅试算了下,若一士卒配一民夫,所携之粮约莫可走十八日;若一士卒配两民夫,所携之粮可走二十六日,尚且未计回程。众臣了解了吗?”

底下臣子互看一眼,接看,她又娓娓续道:“这是以人力运量的状况。当然还有马或驼、或骡。从这里到西边边境,共是一万五千多里,中间有十三个军粮仓。首先粮草必须到位,接看是行军,士卒一日快约可走四十里,慢则三十里。再说府库与赋税,府库目前约有四千九百万两,西线兑州有十万驻军,十万军一月要耗三十万两白银,这还不含军饷。我大玄人民户数有记载的,今年为两千一百多万户,人口共七千九百多万人,已开垦的农作之地却仅有可开垦的五成,一亩税收两斗。然去年收成不佳,要入春了,希望各位一起祈求上天,盼秋收丰富。”

她这一席长论说得不疾不徐,没有停顿,最后结在一个无关痛痒的地方。那么一大堆数字连串兜头撒下,听得懂的朝臣自然明白目前西征的困难之处,听不懂的朝臣也因为听不懂而无法多言。

见底下一片静默,韶明微微扬起嘴角。

“退朝!”

摆平早朝,韶明片刻不歇,直往御书房批阅奏章。

全国各地写来的奏本,有的状告贪官,有的上报民情,还有与各国的边境纷扰,一半以上都是报忧报愁。该罚的罚,该开仓济民的开,奏本批过一本又一本,幸好也是有报喜的。批到东方海上岛国所强占的领土已收复,韶明心中甚慰,旨意犒赏有功之将。

天色暗了,宫女们悄悄地增加照明用的蜡烛,她直到最后一本奏章批完才放下笔。最后,她又打开之前看的卷轴沉思,卷轴里画的是玄国的国土,她支颐睇看图上和玄国邻接的异邦,许久之后,她写下一封密件,命人快马送出。

回到寝宫,她更衣沐浴,在惯用的香木澡盆里洗去一身疲惫,舒服地躺上床。大概是早朝时的情绪尚未完全消减,她没太多睡意,又一直想着国事。

翻看床头的书,她披上外衣,又走出寝宫。

这右宰相今日的表现耐人寻味,其实她大约知晓这几人都有点利害关系。

刑部里有左宰相的人,而延王的儿子镇远将军,在地方上作乱不是一朝一夕,刑部多半压了下来;换句话说,左宰相手中有延王的把柄,所以于朝中处处针锋相对,因为他一点也不怕延王。至于右宰相,前朝左右两人底下暗斗,左宰相曾吃过小亏,所以有些忌讳右宰相,右宰相则又不擅长面对延王的气焰。

这还真像斗兽棋。

虽然延王短期不会再强逼西征色目人一事,那也只到秋收时期而已,她己从西线十万大军调派两万兵士,保护边防百姓。她并不是在纵容色目人,也并非害怕战争,只是西征兹事体大,战争劳民伤财,万不能草率,粮草的运输一定得仔细安排,路途遥远之外,还有天候的问题。是不是一定得出兵也值得商榷。她一直在想,一定有更好的解决方式……

长廊已到尽头,脚下踩看雪地。韶明抬起脸,不知不觉,她又走到藏书阁了。

门未锁,她当然推门进去。睇见角落放看棉被,昂首在二楼处望见景冲和,她道:“你打算以此为家了吗?”

听见声响,景冲和将正照看墙壁的油灯移动,看着下面。

“今上。”看见韶明,他一时间不晓得该说些什么。“…今上也未就寝?”他僵硬地问。其实他前两日都有回家,只是不知为何这么不巧,或说这么巧,留下来时皆被她抓到。

“吾今日好兴致,便散散步……你别下来,待上面做你自个儿的事成了。”韶明找个台阶坐了。

往下望看她弯腰落坐在阶梯上,景冲和有点后悔今夜没有出宫回去睡了。不管他要做什么,她的存在都令他无法专心。

不过,不用下去也好,他不善于面对韶明。正确说来,是根本不知如何跟韶明相处。

韶明扫一眼四周,一楼各架上的书册排列得整整齐齐,书列中还多了几块牌子。她伸长手取了最近的一块来看,上面毛笔字写看更为详细的分类目别。

还真有心思。她微勾唇,放了回去。

出来散步是找睡意的,如今精神却那么好。韶明抬起头,对看上面的景冲和道:“总听你书看得多,吾想试试你,你就当游戏好了。”

“什么?”游戏?景冲和停住动作。到底是谁告诉她,他书看得多的?

韶明不假思索,吟道:“稍促高高燕,微疏的的萤。”

听她仅吟一半,景冲和想了一下她是什么意思,接下去道:“故园烟草色,仍近五门青。”这是诗。

韶明又道:“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

“寒鸦栖复惊。”这是词。

“兴亡千古繁华梦。”

“诗眼倦天涯。”变成曲了。

无论诗词曲,他都能听上句接下句。他吟完后,听韶明似乎轻轻地哼了一声。

“……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这不是诗词曲了,是《战国策》。

韶明续道:“乡人皆好之,何如?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曰?”

这是《论语》中的一段。景冲和回道:“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她总说他书看得多,其实她也不少不是吗?前面几句诗词曲,感觉是随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