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阳光大宋 >

第332章

阳光大宋-第332章

小说: 阳光大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嗨,他们言官就有这毛病,喜欢小题大做。”梁丰满不在乎道,说完就把情况介绍了一遍。赵祯认真听完。很纳闷道:“这也无何不妥啊。蔡齐说得如此严重。哦。朕想起来了,他说那个薛蟠什么的把着罚款,只进不出,虽有账簿,却单独执掌,有贪墨之嫌。同你说起,你却不愿理会。”

“我想知道,蔡齐对薛蟠是如何评价?”梁丰严肃起来问道。蔡齐当面说薛蟠不地道他知道。但他还想知道劄子里怎么说的。赵祯回答说没涉及薛蟠的人品,是就事论事。梁丰听了,点点头,心道蔡子思到底算个君子,跟自己的过节,不会牵扯到旁人。

“其实我心中的国子监不应该是现在这般模样的。既然朝廷费了如许银钱,又有天下博学顶尖之士,再加上学子都是仕宦之家,不比那些寒门百姓。那么它就应该是那种生机勃勃,一派兴旺。国之贤良济济一堂,学文章、学做人、学做官、学为国为民。纵然良莠不齐。毕竟米粒之珠不掩日月光华才对。但现在你看看,偌大地方,只有学童二三十人,其中肯下工夫者,竟然十不足一,原先各直讲纷纷推脱不肯升堂开讲,堂堂国之重宝,竟成了鸡飞狗跳之地。官家,不该思索其中缘由么?”

赵祯沉思点头道:“你说得有道理。我朝比前朝旧制,设国子监,耗费若许银钱,原想为国蓄才的,唉,这些年内外纷纭,那去处越发不入人眼。孙宗古朕看也老迈,管不了许多。梁丰,委屈你了,要不,过些时日,你还是到翰林院来如何?做个知制诰侍读学士,也好同朕时时说说话儿!”他满怀歉意,觉得当时顺了梁丰的意思,却把他冷落,想弥补回来。

梁丰却哭笑不得:“我是这个意思么?你且休误会了!告诉你,我跟你说这些,是想在此大大作为一番,把国子监真正办成集天下英才于一堂的读书人心中圣地。可没你那么庸俗,光想着升官发财!”

赵祯被他抢白得呵呵傻笑:“跟你说话就是痛快,你从不和旁人一样,板起脸同朕说那些劳什子官腔。骂也骂得舒坦!嘿嘿,敢骂官家只知道升官发财,这么狗屁不通的话,天下就你梁玉田一人说得出!”

两人相视大笑,十分畅快。隔得远远的,李士彬伸着脑袋瞅过来,又缩回去,心中暗喜,毕竟是梁探花来了,官家才有如此开怀之时啊!

渐渐收住笑声,赵祯道:“那你要朕如何做?怎么帮你?”

“也不为难你,只管把蔡子思那弹章晓谕群臣,叫他们议一议就是。我这法子本来破绽就多,若能集思广益,丰赡起来,才是好事。”赵祯听了,点点头嗯地一声,忽然又赶紧摇头道:“不成不成,你是不晓得御史台的厉害,红口白牙两瓣嘴,那喷起人来,可不好招架。到时候弄个灰头土脸,太不划算。这么吧,朕命王相公他们拟一个诏,准你暂代孙宗古判知国子监,你可自行革弊陈新,有事朕替你担着!”赵祯这时候终于可以拍胸脯保梁丰了,好歹找到些做boss的感觉,爽!

“无妨,他们喷他们的,我偷偷做我的。你放心,我保证到时候让他们说不出话来就是!”梁丰嘿嘿笑道。赵祯看他笑容,心中大定。他是对梁丰无条件相信的,既然这位兄台有把握,那就是必胜。心情大好之下,脱口而出道:“好,怕他个鸟,你就散漫去做,到时候也替朕出一口气!”

梁丰险些喷出,原来这憋屈官家也会浑话的说。

两人说笑已久,梁丰再不回家,又怕遭人非议,收拾收拾告辞而去。赵祯目送他走后,继续留在福宁殿里批阅奏章,阎文应轻轻进来:“官家,长公主回宫了。”

“哦,妹妹回来了?呵呵,这回开心了些否?”赵祯听说自己最疼爱的妹子回来,心情更好,赶紧问道。

“似乎依旧不甚开心,听说,太后娘娘也拿她没开交处,只是不依。老太妃娘娘甚是发愁。”阎文应答道。

“唉!”赵祯长叹一声。自己老婆关系处不好,有个妹子又不肯嫁人,家事也烦人得很!

自从上次李顺荣母女在杨文广保护下偷偷绕过夏竦的拦截部队进了皇宫,赵妙元就一刻也没开心过。上次在皇陵,李顺荣看着杨文广,心中颇为喜欢,这孩子英气勃勃,又是名门之后,曾暗地里打算把妙元尚给杨文广,可是后来一打听,这倒霉孩子已经成亲的说。心中大为失望,只好罢了。

回到皇宫,与赵祯母子相认,太后卷帘一连串事下来。李氏先赠了太妃,后来刘娥看看时机差不多了,就吩咐赵祯,要给李氏上太后尊号。赵祯觉得原该如此,谁知李氏万般推辞不许,只说自己原本太后身边宫女,出身卑微以及,偶得先帝临幸,才生了官家。已是非分,故而十八年不敢相认。今日得太后恩典,赐回宫居住,母子团圆,又赠了太妃,此生再无其他奢望,何况先帝遗下的杨太妃在前,自己哪能同太后并驾?死活不允!

李氏的知进退,更加博得刘娥好感。要知李氏能在生下赵祯后十八年安然无恙,虽然有刘娥不杀之恩在前,但她先是深藏后宫,后又相伴帝陵,却一直低调隐忍。这十八年来,时时在刘娥窥探监视之下,只要她敢露出半点口风,甚至是稍有哀怨,怕是立刻就要身首异处。她竟能安然无恙地度过这么长岁月,足可见处事之谨慎小心。这个时候,怎么可能接受赵祯的尊号?

但这么一来,她的女儿妙元便更得刘娥喜爱,近来刘娥携着李氏、杨氏优游享福,就随时把妙元带在身边。妙元本性善良柔顺,刘娥从原先的人情往来变得真心喜欢。见她这么大了还没尚驸马,就亲自操持。谁知一连选了七八家男子,妙元都是不喜。而且越来越心事重重,日渐憔悴。刘娥心里怜惜,开言相问,妙元只说自己不愿婚配,但想清静度日,修炼道家。

起初刘娥怎肯答应,李氏也是又哭又劝,妙元偏偏这事倔强得很,死活不肯点头。李氏有心强压,她又哭得梨花带雨一般。大家只好这么拖着。其间赵祯也多次抽空关心过问,妙元倒是对哥哥要敞开些心扉,却只道无意男女之事,想前朝也多有公主出家为尼为冠,自己不过带发修行,也不觉如何,求哥哥也别逼她。赵祯也无可奈何。

这回出去月余,她却独自回宫,赵祯开心之余,又听说还是干瞪眼,自然又操心起来。

“唉,她到底要怎生才好?”

“官家,听说长公主已经禀明太后跟太妃,想搬出皇宫,独自清修一段时日。天天求请,太后似乎已经心动了。”阎文应道。

“叫她来,朕当面问问她。”赵祯很生气妹子不懂事。

赵祯坐等赵妙元过来见面,不多时,赵妙元在几个宫女簇拥下上殿。赵祯一见,又气又痛,道:“怎么如此打扮?”

赵妙元头心一缕长发成髻,耳旁双髫如瀑布般垂下,身披青色褙子,内着月白长袍,腰系黄绦,要多素有多素,要多静有多静。虽然是宫中服饰,却怎么看都是一个女道士打扮。只差了黄冠拂尘而已。

“皇兄,好看么?”赵妙元粲然一笑,素面忽如泛起春风一样动人。赵祯被她可爱样子又逗得气不起来,只好哼一声道:“成天装神弄鬼的有什么好?你一个女儿家家,又是堂堂公主,该当富贵态才是。这身衣裳,偶然穿着玩玩也就罢了,可不许天天穿。”

“妹妹正要求皇兄一样东西呢,等我开口说完你再教训好不好?”赵妙元轻轻撅嘴撒娇道。赵祯心里纳闷:这也不是看破红尘的样子啊,莫非真是图个好玩儿?顺嘴问道:“你要什么,只管开口就是。”

“皇兄,妹子得了太后和太妃的恩典,答应给妹子造一座道观,准许我小住清修。怎么样,赏妹妹一个好不好?”

赵祯吓了一跳:“岂有此理,太后和太妃岂能容你胡闹?休要赚我!”

441、暗恋、冤枉

今天专门谢谢“二b男青年”的月票!话说你这名字怎么那么别扭呀?能不能改一个?哪怕叫牛b男青年呢,也让扇子沾沾你光撒!

~~~~~~~~~~~~~~~~~~~~~~~~~~~~~~~~~~~~~~~~~~~~~~~~~~~~~~~~~~~~~~~~~~~~~~~~~~~~~~~~~~~~~~~

赵祯说赵妙元骗他,赵妙元委屈道:“臣妹岂敢哄骗皇兄?实是太后和母妃都准了,臣妹这才匆匆回来禀报皇兄的,不信只管唤人来问就是。”

赵祯听他说得有理,心道,就算这妹子骗自己,可她身边的宫人可没那胆子。当下点头,问伺候在殿下的几个宫女道:“你们公主果然得了太后和太妃懿旨,准她建造道观么?”

那几个宫女急忙福礼道:“启奏官家,此是事情。太后老人家的原话是:‘你若非要胡闹,也由你一次,只准戴发清修,而且一个月不许在冠里超过十日。若要道观,去求你皇兄则个。’”

赵祯听了这才点点头:“嗯,既然是太后和母妃的恩准,朕也不能不给你了。可你也该着紧着紧自家的事啊,你都十七了!”说道这里,看着妙元好像又要哭,只好赶忙住嘴道:“好了好了,由得你,朕不说了就是。等朕问了将作监,在京城给你择一好地建造。”

妙元破涕为笑:“好啊,那皇兄,快一点行不行?”

“你想多久要?”

“明天!”

“胡说。除非大罗金仙下世。谁能一夜造一座道观给你?且等着吧。早晚起码三个月才有谱。”赵祯板起脸说道。

“皇兄不就是大罗金仙么?咯咯,怎么不能快些?”赵妙元笑着打趣赵祯。

“谁说的?”

“天下百姓都传遍了,皇兄可是——赤、脚、大、仙转世呢。呵呵呵!”赵妙元一字一顿笑着说出来,自己腰都弯了。赵祯听了,也嘿地一声笑起来,低头看着自己两只脚,可不么,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光着脚丫子踩在地上了。话说他这习惯怎么也改不掉。只要场合稍微轻松一点,就忍不住要光着脚才舒服。因此在大宋得了个赤脚大仙转世的名头。

兄妹二人说笑一回,赵祯特地留下妙元一道吃了晚饭,才叫人把她送回寝宫休息。

天色黑尽,回到庆寿宫后的长宁殿,灯烛次第点起,深秋的夜晚发出柔和清幽的光亮。四五个宫女上来服侍妙元除下身上半道装,换上柔丝月白缎袍,垂下发髻,瀑布般黑亮妥帖地披在肩上。妙元才挥挥手让她们全部下去。

她坐在榻上。倾过妙曼的身子去对着一面径阔二尺的紫凤衔珠踏云圆铜镜,看着自己在镜里略微有些模糊的面容。清清秀秀,安静甜美,眉目如画的少女模样,自己心里有稍稍有些喜欢。这么看了一会儿,伸手从镜下的妆台抽屉里轻轻取出一个卷轴,拿在手里慢慢展开,几行风流倜傥的字迹出现在眼前。这个卷轴,妙元每天都会拿出来把玩一番,正是那年在金明池初见梁丰,赵祯转手送给她的礼物——毕竟金明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幅字她一直舍不得挂,挂在墙上就动不了啦。她走到哪里都要将它带上,带上这幅字,就如同自己心里那个潇洒爽朗,聪明幽默的影子都随时在自己身旁一样。

“哎!也不知道他家里那两个娘子,到底怎生容貌?”妙元对着镜子看着自己容颜,自言自语道。上次冯拯去世,她还在巩县,不知哪里来的勇气,硬是瞒着老娘,偷偷派出几个黄门替自己去送悼礼。幸好她毕竟不敢惊动太大,没直接送去冯家,而是交给了冯程程。要不然冯家一见公主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