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少林八绝 >

第690章

少林八绝-第690章

小说: 少林八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日斯兰收了不少弟子,个个都有一身高强的本领,呼和巴日因为是大师兄,阿日斯兰对他特别的看重,而呼和巴日也没有辜负阿日斯兰的期望,一身武艺,实不在二尊者之下。阿日斯兰素知这个大弟子很有头脑,因此便把目光投向了他。
  呼和巴日想了一想,道:“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并非只是大明官兵,还有方剑明这等武林高手,如果没有必胜的把握,我们还是不要轻易攻城。”
  孛罗听了,道:“你们都说方剑明非常厉害,难道他是神不成?”
  大尊者道:“他虽然不是神,但武功博杂,战斗力之强,世所罕见。”
  孛罗“哼”了一声,道:“华天云的战斗力强得可怕,但最后还不是被大天师击杀了,我看这姓方的小子再强,也强不过华天云。”
  大尊者听了,心中有些不乐,心想你说这话,不是摆明了把大天师放在我之上。阿日斯兰岂会看不出大尊者的心思,忙道:“那日我之所以能击败华天云,一来是因为魔琵琶的功夫已完全练成,二来也是靠了大家的帮助,而后者才是我们战胜的决定条件。”
  呼喝巴日道:“不错,我们要打败明兵,攻下京城,靠的不是个人能力,而是大家的团结。”
  伯颜帖木儿忽道:“华天云真的死了吗?”
  孛罗道:“就算不死,侥幸能活的话,也成了一个废物。”
  阿日斯兰道:“以常情而论,华天云是必死无疑,但这也不排除意外,但纵然发生了意外,华天云中了我那一招重创,一身武功也是废了。”
  他的推断是不错,但谁又能想到这世间就有一个人能治疗华天云的内伤呢,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就是这个道理。
  也先听了他们的话,总结性的道:“华天云一去,便没有什么可虑的了,刀神由我对付,天都圣人交给四位尊者,姓方的小子则交给大天师,至于其他的人,根本就挡不住我们的铁骑。”问大尊者道:“大尊者,不知你有何看法?”
  大尊者道:“我同意伯颜帖木儿的意见,暂时按兵不动。”
  也先道:“如果按兵不动的话,岂不是让明兵笑话我们吗?”
  忽然,有人道:“太师,我们手中还有朱祁镇呢。”
  也先朝话声处望去,见是喜宁,忙问道:“你有办法?”
  这喜宁,帮也先攻下了紫荆关,现在已成了也先的红人,虽然不是瓦剌的高级将领,但也列席了会议。
  喜宁道:“属下有个愚见。”
  也先道:“你说。”
  喜宁正要把“愚见”说出来,忽听帐外传来示警的号角声,众人吃了一惊,当下,便有五个将领出了帐篷,过了一会,五个将领先后回转,都说是明兵偷袭军营,现在已被打退了。今晚月色不错,本不适于偷袭,但于谦正是在瓦剌军麻痹大意之下,令精骑兵偷袭。这些将领声称偷袭之敌已被打退,实是人家骚扰了一阵之后自动退走,可见,人人都会为自己说好话,蒙古人也不例外。
  也先听后,大怒,一掌拍在面前的桌上,道:“岂有此理!”
  众人见他生气,谁也不好说话,半响,才听也先道:“喜宁,把你的法子说来听听。”
  喜宁道:“这……”
  孛罗喝道:“这什么这,快说。”
  喜宁想了一想,道:“属下认为,朱祁镇既然在我们手中,我们可以利用他来打击明兵。太师仁义无双,如果能兵不血刃的攻克京城,让大明俯首称臣,那是千秋万代,谁也比不上的功绩。属下建议,我方先派出使者前去于谦营中,以朱祁镇的口谕,令于谦到我营中见驾,于谦这人,忠心耿耿,万没有不来的道理。只要他一来,太师下令,将他拿下,到时候,京师还不是手到擒来。”
  呼和巴日问道:“如果于谦不来呢?”
  喜宁道:“就算他不来,明朝也会派出一个大臣过来,我方假装议和,与对方修好,乘对方松懈的时候,率军攻城,这可要比此时去攻城要容易得多了。”
  也先一喜,道:“好,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法子,明日一早,我就派人前去于谦营中。”
  翌日,也先果然派了一个使者到于谦营中,当时,于谦、石亨、方剑明三人正在商讨退敌之策,听说有瓦剌使者前来,都是怔了一怔,但也不得不见。
  那使者到了厅中,态度十分傲慢,道:“哪个是于谦?”
  于谦道:“老夫便是。”
  那使者看了于谦一眼,道:“于谦,我们太师说了,叫你赶快投降献城,否则的话,我瓦剌十万大军一旦攻城,定叫你朝尸横遍野。”
  于谦仰天一声大笑,那使者莫名其妙,陡然听得于谦喝道:“你们蒙古人,除了屠城之外,还会做些什么?”
  那使者被于谦的语气吓了一大跳,见石亨和方剑明瞪着自己,身上顿时出了一股冷汗,颤声道:“于谦,你不投降也可以,但你必须去见你们的太上皇一面。”
  于谦听他抬出朱祁镇,冷笑道:“我自然会去见太上皇,你还有什么话说吗?”
  那使者想不到于谦“答应”得这般爽快,不禁愣了一愣,于谦道:“没有其他的事,阁下就请回去吧。”
  那使者本想借出使的机会好好的敲诈于谦一笔,谁料于谦压根儿就没把他放在眼中,只得灰溜溜的走了。
  待瓦剌使者走后,方剑明问道:“于大人,你说得不会是真的吧?”
  于谦笑道:“我什么时候说过假话。”
  方剑明和石亨大惊,极力劝阻,于谦却笑道:“我说我会去见太上皇,但又没有说现在就去。”当下,便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两人,两人听后,大喜。
  下午,明军果然派出了使者到瓦剌军营,也先得报之后,心头一动,把朱祁镇请到营帐,坐在首位,自己和伯颜帖木儿身披铠甲,站在朱祁镇两侧,营帐外,夹道站了两队杀气腾腾的蒙古武士。
  不久,只见两个明使者来了,经过夹道的时候,两人都吓了一跳,好不容易进了营帐,一眼望到面容憔悴的朱祁镇,两人伏地痛哭,高呼“太上皇”。
  朱祁镇虽然是坐在上首,但形同傀儡,现在又听得昔日的臣子叫自己“太上皇”,忍不住心酸。不过,他仔细一看两人,才发觉这两个人并非重臣,心酸转为不乐,问道:“赵荣,王复,是谁派你们来的?”
  那赵荣上个月因懈怠,不赴营操练,被朱祁钰下令禁锢,现在被重新起用,又得了于谦的吩咐,定了定神,道:“太上皇,臣已被陛下升为太常少卿,王复也被提拔为右通政,前来见驾。”他说得不卑不亢,倒也让朱祁镇无话可说。
  也先听了,很不满意,道:“你们明朝也太无礼了,本太师千里护送你们的太上皇归国,到了京城外,本想大家坐下来好好商谈,谁料,你朝竟派你这两个小官来,把本太师看作了什么?把你们的太上皇置于何地?于谦不是说要来吗?难道他怕死?哈哈,如果他怕死的话,本太师也就原谅他了。”
  赵荣之前虽被于谦弹劾下狱,但这次出狱,也是于谦的功劳,而且还升了官,对于谦早没有怨言,冷笑道:“于大人是何等身份,岂能见你?你若恭恭敬敬的把太上皇侍候好了,于大人再来见你,那时也不迟。你如果真心修好的话,何不亲自到我大明营中议和?难道你是怕死不成?”他说得虽然痛快,但身上已出了一股冷汗。
  也先和伯颜帖木儿听了他的话,都呆住了,朱祁钰听后,心头畅快,他受也先的气,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哈哈……”也先不怒反笑,道:“于谦派来的人,果然是个人才,本太师对他越来越有兴趣了。你们两个回去告诉于谦,让他尽快来我营中,我要和他当面议和,如果能和谈成功,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个最佳的选择。”话罢,便叫手下把赵荣和王复请出去了。
  也先自认把话说得很清楚了,但于谦是一根筋,既然已决定在战场上分胜负,就没有议和的可能,再说了,于谦也不敢,更不可能相信也先的话,他明白自己一步走错的话,自己丢了性命是小,把国家葬送了,他于谦来生都会被人唾骂。
  也先耐着性子等了一夜,到了第二天,始终不见明军的使者。这一下,他恼怒了,心想:好你个于谦,竟跟本太师玩花招,本太师也不陪你玩了,你既然这般不知好歹,就不要怪本太师不给你活命的机会!
  第五卷 第六百五十三章 胡笳十八拍
  这天午后,阴冷的风卷过平地,掠过京郊的民居上空,直至城墙,将插在城墙上的大明军旗吹得猎猎作响。
  得胜门外,平地上早已列阵了一万明军。但见军容齐整,刀枪鲜明,旗帜飞扬。这时,从军队中间闪开一条长道,于谦一身甲胄,腰悬宝剑,骑着一匹骏马,不快不慢的上来,在他左首,是方剑明,右首则是天都圣人。两人都没穿甲胄。紧随三人的是一群骑士,这些骑士或是明将领,或是武林高手。
  众士兵见身为主将的于谦亲自披挂上阵,人人都为之振奋,军容顿时大壮,前面便是有百万敌军,他们也能抗战到底。
  忽然,天边传来了马蹄声,那马蹄声,初时还小,到了后来,竟将地面踏得震动起来。很快,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瓦剌大军飞奔而来,尘土飞扬,气势强大到了极点。于谦等人见了,不禁倒吸一口冷气,虽然已知也先这次是决一死战而来,但见了瓦剌铁骑的这等阵势,连天都圣人这等经历了无数大场面的过百岁老家伙也为之动容。
  瓦剌大军在远处停下之后,从中分开一条道,也先率领一批瓦剌高级将领来到军队前,冷冷的望了一眼明兵的阵势,道:“于谦,你真是不知死活,就凭这点人马,难道就能挡得住我五万铁骑?”运起内力,扬声喝道:“于谦,本太师最后奉劝你一句,赶快投降献城。”
  于谦听了,对方剑明道:“侯爷,代我喊话。”
  方剑明运起内力,沉声道:“也先,是战是和,完全在你手上,你如果真心和谈的话,就先释放太上皇。”
  也先听得是方剑明,怒道:“姓方的小子,华天云已经死了,你难道想做第二个华天云?”
  方剑明也不说破华天云未死之事,喝道:“也先,两国交兵,必是血流成河,你当真要一意孤行?”
  也先听他语气强硬,不再言语,率领众将退后,军队中的那条道立刻合拢。听得号角吹响,一支五千人的骑兵前锋如疾风一般冲了上来。
  这时,于谦等人也已从长道退走,只见五百名弓箭手张弓搭箭,待敌骑进了射程之后,射出利箭,一时之间,箭如雨下,那五千蒙古骑士虽然穿着铠甲,但总有护不到的地方,立刻有一批人中箭。
  不过,他们来势凶猛,箭雨也挡不住他们的速度,眼看来近了,这时,只听一声战鼓传来,一支三千人的明骑兵从军中冲了出去,伴随着战鼓声,三千明兵大叫着,与瓦剌兵在场上厮杀起来。
  号角声不断,战鼓声不绝,喊杀声不停,那三千明兵是敢死队,奋不顾身的杀敌,竟把近五千瓦剌兵给缠住了。激战了一会,瓦剌大军中忽然飞奔出一骑,挽了一张强弓,瞄准明兵的一杆旗帜,“嗖”的一声,箭去如电,竟硬生生的将旗杆给射断了。
  方剑明等人在军中观战,见这蒙古人有这般本事,都是吃了一惊,此人箭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