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朔风飞扬 >

第109章

朔风飞扬-第109章

小说: 朔风飞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仙芝咭地笑出声来:“没想到贺娄总管也知道据理力争了!少见!少见!岑长史给你使眼色了罢?”
        “不敢,只是属下觉得……。”
        “李天郎毕竟胜利了是吧?”高仙芝呼地站起身来,所有地人都下意识地往后一退。“蟠龙军旗!”
        旗牌官咚咚咚地跑上台来,手里托着蟠龙军旗。
        “此旗乃我武威军之魂魄,不可轻易授予庸人,既然诸位争议甚重,不如这般,”高仙芝正色朗声说道,“军旗交由番兵营持掌一月,西征出发前交还,待……,”高仙芝仰天拉长了声调,“番兵营建下令诸营将士尽皆心服之功方才授予!恩,如何心服之功?”高仙芝落下了眼光,脸上似笑非笑,“比如说任西征前锋?。。。。。”∷  qidian9。com更新最快  ∷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高仙芝此话当真还是不当真。不管是否如此,高仙芝对此次番兵营夺旗也是十分意外,他隐隐感到,不能这么容易就让李天郎声名鹊起,这不仅对李天郎不利,也对自己不利。李天郎到底是……。内廷和外朝都不会喜欢看到这样的人在碛西过于招摇,那个边令诚对这个可是热衷心得很!
        可惜啊,可惜了这个天生地将才!
        还有这帮诸如段秀实、张达恭般短视僵化的竖子们,好歹也要让他们顺了这口气,大战在即,绝对不能在营属之间发生龌龊生隙之事……。
        一看李天郎远远望见高仙芝在众人簇拥下走下校阅台,在亲随官佐前呼后拥下乘马离去,心里不由得一沉:居然没有按照往年惯例由节度使检阅获胜营团并亲授军旗,甚至连看都不过来看一眼,这可不是个好兆头!李天郎回头看看喜悦之情还未消退的部属们,心头顿时掠过一道阴影,唉,事情果然没那么简单!
        牙兵、虎贲、凤翅、玄甲各营人马依次归营,他们大多驻扎在龟兹城外的安西镇城,其位于白马河口东岸断崖之上,占地数十里,是整个安西最大的关戎。城内烽燧高筑,马厩四布,是一座设施齐全地要塞,条件比扎营野外的番兵营好得多。没有人来向番兵营将士们表示祝贺,那些见风使舵的胡族官吏早就随高仙芝大队去了。李天郎强装笑颜,喝令部属待其他人马撤尽后再走,免得生出事端。没想到周围山岗上目睹全过程的百姓们见高仙芝等离开,尽皆轰然下山来围住番兵营齐声欢呼,赞誉之声不绝于耳,尤其是各族胡人,个个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围着送来的蟠龙军旗载歌载舞,欢呼雀跃。有激动者更是抱着本族士卒又亲又叫,把盛满美酒的皮囊和装满肉食的篮子硬往他们手里塞,要不是军纪约束,番兵营不知又有多少人会立马醉翻在地。
        “雅罗珊!雅罗珊!”数不清的手臂在李天郎周围挥舞,“雅罗珊!雅罗珊!”
        面对这样热烈真诚的赞誉,李天郎不可能不心潮澎湃,没想到对他报之以无私信任和真心拥戴地,不是汉家本族,而是这些被称之为“蛮夷”的化外胡人。他真的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埋骨葱岭,永不东归”,不管是灵魂还是肉体,上天已经将他深深地植入了安西……。
        封常清带着旗牌官等一干人骑马赶来交送蟠龙军旗,见到百姓热烈拥军地场面,不由心生感触,高大将军之深意,确有道理,其言胡人可驱而不可举,在胡人远超汉人数的安西,尤为如此。如若胡人自感不逊汉人而兴之,反叛之心则不可免,就象这样地兴奋自豪场面,确不宜多也!哼……。
        “大将军特命余告之李都尉:不和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与军,不可以出阵,不和于阵,不可以进战。”封常清也没有多余地贺词,简短交付了军旗后,对李天郎悄声而语,“此言深意,李都尉明否?”
        “此吴子语也!大将军果真心细如发,深谋远虑啊!”李天郎不得不佩服高仙芝的大将风度和运筹帷幄地独到眼光,“请大人转告大将军,和战之意天郎省得。”
        封常清舒了一口气,“今西征在即,望李都尉谅大将军苦心,对掌旗一月之事不要心怀怅恨为好。”
        “些许委屈,天郎还不至于如此,请大人和大将军放心,只是……,”
        “天郎但请明言!”
        “夺旗守旗既胜,按军法当予褒奖,以励士卒……。”封常清哈哈一笑,“天郎之意,吾自明白,既得旗未循军法,褒奖却是如往。好,回去便把赏赐送来!”
        “谢大人!”
        “好说!好说!大将军常言李都尉爱兵如子,统兵有方,今日一天吾便尽收眼底,所言不虚也!”封常清手捋胡须笑道,“尔等进场高唱之曲,是岑长史所作?甚好!颇有汉高祖大风歌之神韵,谓之何名?”
        “大人好灵通的消息,正是岑长史大作,名为《朔风飞扬曲》!”李天郎挥手高呼道,“儿郎们,再唱一遍咱们的军歌!”
        阿史摩乌古斯应声放出鸣镝,后队有号角应和,只见李天郎身后高挚的鸟旗前后一挥,雄壮的歌声骤然炸响: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朔风飞扬兮,苍穹飞雪。
        旌甲蔽日兮,笑与君决。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贼子兮,觅个封侯!
        “好!好!”封常清在马背上扬鞭高叫,激奋之情溢于言表,“好歌!好儿郎!如此才是我大唐前锋之色也!”
        大唐前锋?李天郎听得清清楚楚!
第二十二章 红雪(上)
        有关知识:1、马其顿步兵战术在希腊传统的密集阵基础上有许多改进。马其顿步兵分为方阵步兵游击步兵(hypaspists)两种。方阵步兵身披重甲,主要武器是一支长达六米的长矛,必须用双手握持,所以马其顿密集阵取消了盾牌。游击步兵则由装备圆盾、短剑的轻装步兵,和弓箭手、标枪手混编而成。他们没有阵形限制,进退快捷,专等骑兵和方阵步兵打开局面以后冲上去扩大战果。游击步兵的编制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马其顿方阵采用一种斜线战术(ObliqOrdr),兵力配置上削弱一侧而加强另一侧,这样方阵前沿变为直角三角形。传统希腊密集阵平推前进,与敌接阵以后往往变成一场混战。而马其顿斜线方阵进攻的时候可以在一侧集中兵力突破敌阵,然后方阵以突破点为轴心做九十度旋转包抄敌人。这种斜线战术被后世的军事家们争相引用,罗伯特…李将军在葛底斯堡战役中就尝试过用斜线战术突击北军阵线。
        2、本文中师国军队大致采用的阵法与马其顿方阵雷同,便于艺术加工略有很小的出入,比如军队人数,甲胄、兵器等,因为时间毕竟相差了一千多年!(亚历山大与公元前336年即位,而征讨师却在天宝九载左右即公元750…751年)
        3、铠甲保护头部的有兜鍪、胄、盔等。兜鍪的顶部是一个半圆型的胄顶,兜体是用小甲片或者几块大甲片拼制而成,顿颈是兜鍪两侧和后脑下垂的,用于保护面颊和后脑地装置。
        高仙芝征伐师的计划,在秋操后的八月下旬正式开始实施。
        在此之前。源源不断地粮秣和军械由长行坊沿途运送储备,花费了安西千万银钜。
        为隐兵锋,武威军主力按期分步出发。缓缓向葱岭守捉一带集结。番兵营是第一批接令出发之师,经过近一个月的跋涉。全营经俱毗罗碛,姑墨州、蔚头州、在九月初雪中安然抵达安西西部重镇疏勒。而赵陵率领地雕翎团前锋人马已经翻越青岭,抵达葱岭守捉(喝盘陀),在送来的文碟中,赵陵向李天郎报告说。为探询进军之路,他特派出小股斥候游骑于钵和州至坦驹岭一线,发现了不少可以通行的宽阔河谷,现斥候正继续往乌浒河流域延伸。本来封常清已经为李天郎送来详尽的进军路线图,但李天郎仍旧放心不下,他可不愿意因道路而白白折损兵马。因此一再嘱咐先行的赵陵作好探哨重任,看样子,赵陵完成得不错。虽然还没有正式接到高仙芝地命令,但封常清的暗示李天郎是一清二楚:十有八九将派遣自己的人马担任此次西征的前锋。高仙芝可真会驭人啊!
        安西四镇之一的疏勒。对李天郎来说并不陌生,这里是他充军安西的第一个落脚之处,掐指算来。居然已经八年了。
        对李天郎来说,在疏勒的日子不堪回首。
        颓废潦倒的他日日借酒浇愁。出入青楼女肆。过的是醉生梦死,自暴自弃地生活。甚至差点将“泼风”宝刀卖掉。
        那块刻有“建成后裔”字样的五色玉牌在握在一只葱白的手里,那只手地每只指甲都涂着不同的颜色,在淫媚地灯光下显得纤长而妖艳。“多好看地玉啊,送给我吧?”说话的声音同样娇媚而酥心,仿佛清晨百灵鸟婉转地鸣叫。
        手的主人,疏勒女肆出名的美貌胡姬,大家都叫她雪玉儿。
        此刻,如雪肌肤上,激情的晕红还未消退,深蓝的双眸在李天郎赤裸的胸膛上流动,最后荡漾在他的脸上。雪玉儿黑色的长发将她雪白的肌肤衬托得愈发白皙,吹弹可破。“送给我,好么?”
        雪玉儿从不掩饰自己对李天郎额外的好感,否则以李天郎一个小小的军府文书,那能有那么多机会一亲这位疏勒名妓的芳泽?要知道,疏勒历来是出美貌胡姬之处,民风又甚放浪不羁,女子出入青楼并不若中原那般低贱,因此雪玉儿的名气,在疏勒(当地自称沙),可比沙王室的阿摩支王族(汉称裴氏),不是一般人等可以见到的。
        “恩,你想要就拿去!”李天郎口齿不清地哼哼道,还沉浸在美酒和媾和的眩晕中。
        “好啊!你真好!”雪玉儿“啵”地亲了李天郎一口,将玉牌举在自己眼前细细观赏,“这上面刻的是些什么字儿啊!说我听听!”
        李天郎不置可否地翻过身,没有回答。雪玉儿一把抱住他的脖颈,坚挺的双峰调皮地顶着李天郎的肩膀。“别睡了,说我听听,我最喜欢听你们汉家的故事了!说嘛,说嘛,别睡了!”
        雪玉儿大发娇嗔。
        李天郎无奈地睁开眼皮,看见在雪玉儿手里的玉牌,不由一愣,“你说这个?在哪里拿的?”
        “就在你的荷包里么!你方才可是答应送给我了!”
        “告诉过你别翻我东西!”玉牌晃动着幽光,突然使李天郎不寒而立,自从恩师方天敬在长安将玉牌交还给他,他也一直将玉牌随身携带,但居然一直没有再细看它。不知道是故意忘却还是不经意遗忘,今天,它却蓦然现身出来,而且是在如此场合,如此情景。
        看见李天郎脸色大变。雪玉儿也吃惊不小,“哼,你身上哪里我还没有翻过?翻翻你荷包又怎么啦?怎么啦。舍不得啊?那还你便是!我雪玉儿还不是眼狭之人!”说罢将玉牌往李天郎身上一扔,李天郎慌忙接住。用手捂住它刺眼的反光,那太象母亲严厉的眼睛了,还有老师钢刀般斥责的眼神,怎么那么象!
        大唐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