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刺明 >

第954章

刺明-第954章

小说: 刺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准轻轻的摇摇头,意味深长的说道:,“你们没有觉察到”这里面,和道路收费”有些内在的联系吗?”
    卢含忠满脸茫然的说道:“还请都督大人指点。”
    张准点颔首”娓娓的说道:,“其实”你们都没有觉察到,郑芝龙垄断的”乃是航线,也就是海上的道路。在大海上航行,和在陆地上行走一样”都是有固定的航线的,要是脱离了航线,就会出危险。”
    “郑芝龙的舰队,控制了这些航线。别家的商船”想要从这些航线走”就要获得郑芝龙的允许。怎么获得郑芝龙的允许?固然是主动的上贡了。相信在场的人都知道,要想从郑芝龙的手里”获得海上贸易权,每艘船每年至少要缴纳五千到二万两白银不等的孝敬。这些孝敬,其实就是这些航线的费用。”
    卢含忠似乎感觉到一些什么,欲言又止的说道:,“都督大人的意思,是陆地上的航线……”
    张准大手一挥,王时德就在他的后面,展开一份大地图。张准伸手指着临清和济南府之间,缓缓的说道:,“大家都知道”南方的货物”到了临清以后,是要转运到济南,然后再分发到各个州县的。从临清到济南”大约是三百里,一般的拉货马车”要走至少三天的时间,疲惫劳顿不说”还耗费了很多的时间”迟误了商机。”
    “要是谁在临清和济南中间,修建一条宽敝的水泥道路,可以通行四轮马车的,只要一天的时间”就从临清达到济南。我想,应该大部分的马车,城市选择这条道路。又轻松,又节省时间。依照每辆马车收取一两的银子计算,只要一天有一百辆的马车路过”就有一百两银子进账,一年下来,就是三万多两银子。”
    ,,或许”大家觉得,这一点点的收入”还不敷零头的。可是,大家要看到,这收费道路,期限至少五十年。一年三万两”十年就是三十万两,五十年就是二百五十万两,足够回本了。何况”临清和济南之间,每天真的只有一百辆马车通行吗?固然不会。如果马车的数量增加,利润会倍增。”
    微微顿了顿”张准缓缓的说道:“我不敢说”道路收费的利润,有何等的高。可是,我可以肯定,假以时日,这绝对是一项暴利行业。诸位要是相信我的话,就要先人一步,抢占那些利润最大的道路。要是落后了,那就只有找些偏僻的处所修路了。”
    对自己的这番话”张准绝对是有实践证明的。因为,在〖中〗国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在二十一世纪”收费公路已经超出了房地产和金融业,成为最暴利的行业。在这一块上投资,绝对不会错的。
    从个人的感情来说”张准是否决任何道路收费的。可是,当他成为虎贲军的指挥使,当他主宰者越来越多的土地,越来越多的人口,他开始意识到道路的重要性了。道路,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真是太重要了。简而言之,没有快速的道路”就无法控制整个国家。
    在唐朝的时候,安禄山在范阳起兵,消息转达到长安,已经是六天以后了。骑兵通讯,对道路的要求不高,可是”军队的调动”对道路的要求就高了。特别是军队的后勤运输”没有足够的宽敞的快速道路”简直是悲剧啊!
    在过去,国家政权往往对偏远地区的控制能力很弱”总是有山高皇帝远的说法,其实”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因为道路。好像明国目前的道路”要是坐马车”从岭南的广州解缆”前往北京,至少需要三咋、月的时间。为什么?道路太欠好走了。
    对虎贲军来说,需要的乃是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最好是宽敝的笔挺的水泥路。通过水泥路,虎贲军可以随时快速的调动,后勤运输也可以迅速的跟上。这一点,对策动战役”是很是重要的。
    高速公路的建成,还可以有效的减少军队的数量。只要这些道路建成,虎贲军大军队调动,都可以通过高速公路运行,每支军队可以控制的规模,都要大大的增加。
    涉及到战略层面的工具,是必须强行推广的。就好像青藏铁路,军事作用很是大”即使赔本都要搞。只有高速公路网建立起来”才能更好的控制这个国家。
    要建造这么多的高速公路”零丁依靠虎贲军自己的力量,显然是不可的,必须将民间的资金动用起来。而要让民间舟资金动起来,就必须让他人获得利益。这是肯定的。没有利益”谁愿意给你们虎贲军修路啊?这不是白忙活吗?
    '  '
第826章 打造一天经济圈
    第826章打造一天经济圈
    (0第三更送到】
    “大家都知道,我们平常的老苍生出行,是很是艰难的。他们的主要出行体例,就是步行。正常人每天步行的距离,大概是五十里左右。要是跨越五十里,就会觉得很累。依照这样的速度,不要说这这个府到那个府,就是从这个县到那个县,都需要两三天的时间。”
    “云南每年上京加入科举的学子,要提前半年的时间就从家乡解缆,否则,就有可能错过考试的时间。大家想,这是什么样的概念?在纯真的依靠步行的年代,人们会舍得出行吗?会愿意出行吗?他们最远的出行活动,也就是到镇子上去逛一逛吧”
    “大家再看看各地的婚姻嫁娶情况,基本上都是同一个镇子的人互相联姻,因为这样便利会娘家,不消走得太远。要是从旁边的镇子嫁过来,回娘家的次数就要大大的减少,因为在路上耗费的时间太多,危险也会大大的增加。”
    “我相信绝大部分人出行的时候,都不会愿意在半路上过夜吧。半路过夜,需要耗费银子不说,平安性还没有包管。这年头,出门在外,谁能说绝对包管自己的平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只有在政治最清明的时候才会呈现。”
    “高速公路的呈现,将会大大的改善上述的各种情况。高速公路的呈现,可以大大的帮忙民众减少出行的时间和费用,增加他们的出行次数,加强不合地区民众的交流,从而改变很多人的生**例,改变很多人的思想观念。”
    “我还是以临清和济南之间的高速公路举例吧。要是在平时,坐马车的话,要从临清到济南,起码要走三天,中间还要食宿。要是步行的话,可能要走五天,甚至是六天。”
    “在夜晚,你必须付出一定的费用,才能在半路找处所过夜。要是想节省费用的话,就要风餐露宿,平安性没有任何的包管。说不定一不小心,就被人暗害了。这样的例子,相信大家都见很多了。”
    “因为临清到济南的交通不便利,两地民众的交流,自然不多。平时来往的,估计也就是临清的商人和济南城的商人,两地一般的苍生,相信根本没有什么见面的机会。我相信要是没有什么事,两地的苍生,不会轻易来往的。”
    “既然没有见面的机会,相信两地的苍生,也不会轻易的通婚。嗯,大户人家除外。对普通的苍生来说,女儿嫁到那么远的处所,简直是太不容易了。想要回一趟娘家,在路上至少要走好多天,路上还不服安,耗费的银子也很多。”
    “如果从临清解缆,在一天的时间内,就可以达到济南。又或者是,从济南解缆,一天就可以达光临清。那么,这一切就都改变了,两地的苍生来往,必定会频繁起来。”
    “只要高速公路修好,济南的婆娘,就可以嫁给临清的汉子。临清的婆娘,也可以嫁给济南的汉子。回娘家的难题,将再也不是难题。回娘家的时间缩短了,本钱降低了,平安包管了,两地的人员流动,必定会加速,必定会增进两城之间的更多人联姻。”
    “大家想一想,我说得对不对?要是临清和济南,真的只有一天的距离,两地的民众,是不是真的可以随时往来?来一天,回一天,只要两天的时间罢了。相对以前的来回十几天,这样的速度,相信谁都可以接受。”
    “他们凭什么速度这么快?就是凭各位的马车啊马车不单可以拉货,还可以载人的。只要高速公路修好了,大家就可以每天放置固定的马车,在临清和济南之间来回跑,来回不竭的运输客人,然后收取合理的费用。”
    “好比说,早上从临清解缆,晚上到济南。又或者是早上从济南解缆,晚上光临清。相信这样的放置,大部分人城市很满意的。只要来了就能坐车,半路上睡一觉,就到了目的地了。要是马车不满员,还可以在半路上客。要是马车超载了,还可以加入更多的马车。这都是技术性的问题,以后大家自己研究解决。”
    “有了各位的马车往返,临清和济南的民众,就可以自由的往返两地。不需要自己租车,不需要自己携带干粮,一切,都由你们提供。他们唯一需要的,就是掏出一些银子,作为费用。”
    “至于这个费用嘛就要看各位的意思了你的马车越是高档豪华,收费就可以越贵。最经济的马车,我看每个人就算收取三钱的银子,只要有十个人,就是三两银子。这三钱的银子,相信很多人都给得起。”
    “大家在制定运输费用的时候,不要只看到钱,还要看到人员的流动。要是你的马车价格低,乘坐的客人多,你的利润自然就高。你要是将价格定的高高的,没有几个人来坐,那亏本的就是你们了。”
    张准端着茶杯,娓娓道来。
    他的口才其实不怎么好,比较擅擅长对下面的士兵放声大吼,却不擅长理论性的研讨。幸好,这些来自后世的理论,只要是正常人,都是基本知道的,他照搬过来就是了。
    路通财通,这个时代的人,只能理解到最基本的含义,那就是道路好走了,货物的运输加快了,利润增加了。他们并没有理解到,道路通顺了,两地的交流,也会更加的频繁,这些频繁的交流,会带来更多的商机。
    好像临清有大量的民众达到济南,必定会给济南的客栈食肆带来大量的收入。同样的,济南有大量的民众达光临清,也会给临清的客栈食肆带来大量的收入。
    后世为什么热衷于打造一小时经济圈?就是因为在一小时商圈,人员的流动,货物的流动,都是很是频繁的,这些,都是商机的所在。只有大量的人流,才能带来大量的商机。
    人员的流动,正是社会向前成长的重要标记之一。随着社会的成长,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从田地上解放出来。每个人五亩地,其实无法将人束缚在田地里。在农闲时节,一个壮劳力,完全可以打理十亩甚至是二十亩的田地。
    不需要耕田种地的富余劳动力,自然就可以入城打工了。他们的到来,肯定会引起城市结构的转变。城市开办的工场,可以雇请到更多的工人。其他的各项各业,同样可以雇请到更多的人手。这一切,城市逐渐的增进社会关系的转变。
    以前,大量人员的流动,往往是逃亡、迁徙之类的,会引起朝廷极大的恐慌。他们采纳各种各样的办法,严格限制民众的出行,严格限制人员的流动。甚至为此不吝违反社会成长的自然规律,结果给社会成长,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明朝在建国的时候,实行严格的路引制度,没有官府发放的路引,是不克不及出行的。这项制度的目的,其实要是将民众都禁锢在自己的家园,禁止整个社会的人员流动。在开国的时候,情况还好一点,到明后期,这项路引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