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帝业缭绕 >

第175章

帝业缭绕-第175章

小说: 帝业缭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尘远亲眼见过她去军营照料伤员,当时的她说起外伤处理头头是道,人也格外温柔和善,其实于这名声再也恰当不过。但是这话,他自不会说。  “这么多年,我还不知道公主竟然懂医?”他问出疑惑。  微浓不想骗他,又不想告诉他实情,只得模棱两可地道:“这么些年在外游荡,总归遇上些奇人奇事,不过是因缘际会习得治疗外伤的法子,至于别的,我可就一窍不通了。”  明尘远想起微浓在外漂泊的日子,又想起聂星痕的苦苦相思,不由自主叹了口气:“您和殿下都是在折磨自己,也互相折磨。这次既然回去,我恳请您留在京州。”  微浓审视他片刻:“这是他让你说的?”  “不是,是我自己的意思。”明尘远忙解释:“殿下这些年的样子……他二十七了,不提登基、不谈纳妃,您难道就不动容?”  微浓垂眸不语。  明尘远又道:“况且如今局势混乱,您的身份又特殊,在外游历……实在不够安全。”  他很会措辞,用了“游历”二字,也算给足她面子。  微浓目露黯然之色,实话说道:“今时不同往日,从前我能放下豪言四海为家。但如今,除了回燕国,我已经无路可走了。”  明尘远闻言立即面露喜色,虽然他知道很不应该,但还是急忙笑问:“那您以后还走吗?”  “乱世已成,我是燕国人,还能去哪儿?”微浓平静反问。  明尘远大为激动,替聂星痕感到激动!然而这激动不过维持片刻,便被另一桩烦心事所取代:燕军行进缓慢,死伤不断增加。若是真正上战场死伤也就罢了,可憋屈之处就在于,他们根本还没与宁、姜开战,就已经处于被动之中了!  究其原因,这次他们是打着接人的旗号来的,姜王后允准放行,也没让军队抗击。但姜人警觉性奇高,一见燕军入境,不少人就自发地组织抵抗。本着“不伤及百姓”的原则,明尘远一再忍让,但姜人愈战愈勇,甚至开始以蛊虫相攻。  燕军若是抵抗,自然能赢,但是军与民抗,骂名定然要背下了;但若不抵抗,又只能眼睁睁看着燕军一再折损……  明尘远为此烦心不已。  微浓在燕军之中呆了半个多月,自然也看出了一些端倪,一方面佩服明尘远光明磊落、治军有方,另一方面她也在挣扎,是否该支持燕国侵略姜国。  “明将军这次来,真的是要攻打姜国吗?”她忍不住问道。  “确切地说,是不让姜国落到宁国手中。”明尘远解释:“姜国一直是燕宁之间的缓冲地带,一旦姜国落入敌手,咱们会很被动。”  微浓不大懂军事策略,只是追问:“这一仗非打不可吗?就没有别的法子了?”  “您也说过‘乱世已成’,不出十年,燕宁必有一战。与其到时腹背受敌,不如化被动为主动,先把姜国拿下再说。”  微浓闻言只得沉默,或者说,她发现自己的确无力阻止什么。既然如此,她身为燕国人,怎能再继续袖手旁观?难道要为了所谓的私人情感,眼睁睁看着燕国落败?  不,她做不到!  “姜人勇武,如今一再挑衅,你可有法子摆脱困境?”微浓还是问出了口。  明尘远叹气:“还没,我已经修书向殿下请示了。”  “我不懂兵法,也帮不上忙,但我从前在一本书上看过一个法子……你要听吗?”  明尘远根本没抱什么希望,毕竟微浓不懂兵法。可他又不能直言拒绝,只得敷衍着问:“什么法子?”  微浓仔细回想她翻看《国策》时的惊鸿一瞥,踌躇问道:“姜国是燕宁之间的屏障,所以宁国一旦得了姜国,就能长驱直入直抵燕国,是吗?”  明尘远点了点头,心里更加提不起精神。微浓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看不懂,出的主意又能有什么用?  然而微浓很认真:“既然如此,我们不如打着‘援姜’的旗号,力保姜国不被宁国所吞并,以此来获得姜人的信任,你看这主意行吗?”  话一出口,微浓又自爆短处:“先确保姜国百姓不对燕军产生敌意,但后续要如何做,我就不知道了。”  明尘远听得似懂非懂:“您是说,咱们趁机拉拢姜人?让他们帮着抗击宁国?”  微浓摇了摇头:“不是‘拉拢’,而是‘援姜’。‘抗宁援姜’就是口号,目的是力保姜国不被宁国吞并。”  明尘远蹙眉:“可是如此一来,咱们也不能再攻打姜国了,否则就是自食其言、自毁名声。”  微浓叹气:“所以我才说,后面我也没想好。姜国肯定不会永久**,不是被宁国灭了,就是被燕国吞并。但是我觉得,既然宁姜联盟名存实亡,宁国又出尔反尔,这其中是不是可以大做文章?呃,就是可以挑拨离间。但要如何挑拨,才能让姜人倾向燕国,我就不懂了。”  明尘远听到此处,却是眼睛一亮。微浓的法子虽然不成熟,但给出了一个很好的方向!也许仔细筹谋一番,未尝不是个摆脱困境的好办法!更甚者,还能让他们一举攻下姜国,再博得一个美名!  明尘远立即问道:“您是从哪本书上看到这法子的?”  谨慎起见,微浓反问:“怎么,王拓没告诉您?”  “您是说……是在那些藏书之中看到的?”  看来聂星痕没有瞒着明尘远,微浓松了口气,如实回道:“我也只是粗略翻看过一眼,恰好看到过这个法子。”
   

第258章:初露锋芒(二)
    明尘远闻言大为遗憾,更兼心急:“据王拓所言,那些藏书已被原澈带回宁国了。我原本还以为是云辰故意夸大其实,好让宁王去给姜王后解围。如今听您这么一说,难道那藏书真得无比珍贵?”  微浓点头:“的确能让人大受裨益。”  明尘远一听这话,当即便道:“不行,我得让王拓想法子,把那些书弄回来!”  “别!这太危险!”想起明尘远对聂星痕的忠心,又想起他“脑后有反骨”的传言,微浓到底还是有所保留,只道:“那些书不着急,我有法子。当务之急,是赶紧商讨一下‘抗宁援姜’的法子管不管用。”  明尘远一拍脑袋:“您说得对!我这就去找副将们商议,若是这法子管用,您可是头一号大功臣了!”  他说完就朝微浓拱手,转身走出营帐之外。那之后,他与几位副将、幕僚彻夜商谈,主帐内三天三夜灯火未熄。直至第四日清晨,几个人才满脸胡渣地从主帐内走出,但他们脸上都是神采奕奕,似乎想到了什么极为妥当的法子。  彼时微浓正想去主帐打探消息,双方恰好撞在一起。几位副将、幕僚都晓得微浓是“废后暮氏”,毕竟此次进姜,就是打着“迎接暮氏归国”的旗号。从前,这些人对她的印象都只停留在一个模糊的影子,还有几则不知真假的传言。诸如暮氏并非长公主亲生女儿、暮氏伙同江湖杀手刺杀新君、暮氏与摄政王关系匪浅、暮氏在外游历多年……  武将们大多是因军功擢升,只佩服有勇有谋之人,对宗亲、外亲们向来没什么好脸色,何况还是一个女人。故而这些日子以来,双方都尽量避而不见,只在听说微浓改善了外伤用药时对她夸赞了几分。  但此刻,他们见了微浓,都是毕恭毕敬地行礼:“娘娘妙手改善药方,又能想出这般精妙的计策,我等实在佩服不已。请受我等一拜。”  微浓吓了一大跳,不知明尘远到底对他们说了什么,竟让他们在数日之内对自己改变态度。她连忙相扶几人,惭愧地道:“几位将军真是折煞我了,我可什么都没做啊。”  为首的副将哈哈大笑:“娘娘说笑了,前几日大家都在说,您慈悲为怀、温柔和善,亲自去军营替伤员换药。还说您研制的伤药效果极佳,令他们少受了很多苦。”  微浓闻言连连摆手:“没有没有,我根本不懂医。那个药方……也是无意中听一位高人提起。诸位将军的夸赞,我实在愧不敢当。”  “娘娘太谦虚了。”  “娘娘智谋高超、妙手回春,真是令人佩服。”  ……  几个人来回夸赞微浓,直教她惭愧不已,正想着再解释几句,便见主帐的帘子被人掀开,明尘远从中走出来,笑道:“我给殿下写封奏报的工夫,就听见你们在外叽叽喳喳。一群莽夫,可别吓着娘娘了。”  人前明尘远喊微浓“娘娘”,人后他向来称呼她“公主”。  几人也晓得,微浓必定是来主帐找明尘远的,便又客套了几句,匆匆告退了。  明尘远难掩疲倦之色,双目充红满是血丝,微浓跟着他走入账内,忙问:“将军跟他们说了什么,倒是让我惶恐了。”  明尘远如实笑回:“也没什么,只说‘抗宁援姜’的法子是你想出来的,他们都觉得这法子可行。”  微浓大感无奈:“我这也是从书上看来的。”  “兵法计策,不都是从书上看来的,再去战场上试炼。大家都一样。”明尘远请微浓坐下,又道:“我已修书呈给殿下,请他决断这计策是否可行。”  这才是正事!微浓忙问:“你们怎么商量的?”  按道理而言,军机大事是不能说与外人听的,尤其微浓与宁国、姜国还有些瓜葛。明尘远不想全盘告诉她,唯恐她一个心软,会向宁、姜透露消息,于是便含含糊糊地道:“按照您说的抗宁援姜,又将这计策完善一些,定了行军方向。”  “您打算怎么做?以后是真要还政于姜人?还是……”  “这还须殿下决断。”  微浓一听这话,终于听明白了,她也没生气,笑回:“既然如此,我就不多问了。祝愿您能旗开得胜。”  明尘远微笑点头:“我未经您的同意,便将您推了出去,还望您不要怪罪。”  微浓沉默片刻,终究只是一笑:“谁会嫌自己的名声好呢?多谢将军看得起我。”言罢她不再多说,起身告辞而去。  明尘远不否认,自己是有意为之。如今微浓担着废后的身份,又被聂星逸下旨贬为庶人,他总得做点什么,为她与聂星痕的将来铺铺路。幸好微浓自己也争气,一下子在军中有了口碑,只要他善加利用此事,微浓的名声地位便会越来越好,往后聂星痕的顾虑也会越来越少。  明尘远把这封奏报呈给聂星痕时,后者已经在来的路上了,看了这计策也是大为惊喜,当即回信允准,并大赞明尘远“仲泽知我甚深”。  一些消息便在明尘远的安排下悄然传播。先是燕军号称“抗宁援姜,还政姜人”,明尘远亲自出马与姜人谈判,誓要与姜国共同抗宁,驱逐宁军出境。此声一出,姜国上下大为震惊,朝野议论一片。而姜王后竟破天荒地没有发声,不予认可也不予否认,似乎打定主意要坐山观虎斗。  大多数姜人对此抱持怀疑态度,唯恐燕军日后会出尔反尔,成为第二个宁国。但也有部分姜人认为,宁国把当年的结盟视于无物,干涉姜国内政,公然派兵驻扎姜国境内……种种罪状实难原谅,姜国应当趁机与宁国断绝关系,改与燕军结盟。  姜人对此没议论出什么结果,不过自发组织的抗燕行为却明显少了,最开始还有小波偷袭,后来见燕军一再退让,的确没有为难平民百姓,便也渐渐不再来袭。  而就在此时,一个更加震撼人心的消息传到了姜人耳朵里——燕国摄政王聂星痕已亲临姜国,带两万兵马增援,并公然表示:燕军所到之处,不伤一个百姓,不毁一座城池,愿与姜国百世修好,扶持农耕水利。  姜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