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秦始皇大传 >

第52章

秦始皇大传-第52章

小说: 秦始皇大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李斯不一样,他的谈话像烈酒,喝一口就会兴奋,还想再喝一口;他的见解像辛辣菜肴,入口就感刺激,越吃越想吃。
李斯向他分析了天下大势,说明各国的强处及弱点,结论是:经过秦国这多年的用间和挑拨分化,诸侯各国合纵之约已解,近年来更是互相征伐,血战不已,秦国如今应趁各国兵连祸结,民生凋敝之际,迅速出兵器定天下。
他又提出:欲灭六国,首先最有利的目标是韩国,因为韩地小民弱,容易征服,在战略上吞掉韩国,一方面可以先声夺人,使天下震恐,另方面师一出即竟全功,对我军士AE鴉1和自信都有增益的效果。
蒙武在一旁插口取笑他说:
“李大夫是韩国人,提出首先灭韩的主张,不怕故国父老怒骂吗?”
“蒙大人差矣。〃李斯正色说:“天下本为一,只是周室积弱,历代共主昏庸,才造成诸侯割据、自相残杀、民不聊生的惨况。灭六国统一天下,正是我大王替天行道的义举,因为只有统一,天下才能免却战争之苦。”
这正合秦王政的心意,他忍不住击案称好。
“至于我本人,〃李斯又继续说:“一向以天下人自居,只要对天下黔首有利,牺牲性命都在所不惜。何况,首先灭韩,也就是首先让韩解除战争之苦,蒙大人要是肯进一步仔细想,也许还会说在下偏袒自己的故国呢!”
“不错,〃秦王政有所悟地接着说:“先攻占韩,在我可以解除尔后出兵赵楚侧背的威胁,在韩也可免去多少年来借道及战祸波及之若,这是一举两得的事。”
蒙武笑笑不再说话。
另外,李斯取出几张带来的羊平地理图,他一一展开在几案上和秦王政及蒙武观看。只见这些地理图绘得非常详实精细,举凡地形要点、通路、城市、村落、粮食、水源地等的人口和人力与资源提供能力,全都清晰地注出。
“先生真是有心人!〃秦王政赞叹。
“臣一向以天下为己志,尤其在秦这几年奉命主持间谍系统,对各国人物、天时和地志,莫不尽力搜集。”
秦王政点头称好。
李斯跟着话题一转,谈到秦国内政的种种得失,他总结说:
“秦地民风淳朴,怯私斗而勇公战,重法纪而不徇私,这是孝公变法所留下的遗风,但自吕不韦当国这多年后,官民风气都逐渐败坏,常发生官商勾结共谋利益的情事。由于工商业发达,各国商人云集,将各国尤其是楚赵的颓废淫乱之风带来,民风走向浇薄自私,唯利是图,追求个人享受,而置国家乡里于不顾,财富逐渐集中于少数人之手,特别是外国商人之手,这种情形继续下去,再过若干年,就会出现农村破产,农民无以为生,集体流入城市,而城市无法容纳,种种乱象将由此而生。”
“先生认为应该如何防止?〃秦王政忧形于色地问。
“再用商鞅之法,并予加强,重农抑商,以维国本。〃李斯简要地答复:“发展国家经济,节制私人资本,以积国富。”
“愿先生助我。〃秦王政诚恳地要求。
“臣当一一拟定详细计划,再请大王过目。”
“好!〃秦王击案。
在讨论完敌我情势和内政得失以后,秦王政等三人共同得到一个结论——
整理内政与并韩同时进行,然后视情况先灭赵魏,再及燕楚;齐国地偏,与秦不接邻而最富强,于最后集中力量灭之。最重要的战略改变是:秦国不再像以前那样蚕食各国,适可罢兵,而是按先后次序,全力整个吞并。11
中隐老人主动派侍僮找秦王政来,在秦王政坐下后,两者有以下一段谈话。
“听说你和李斯谈了一天一夜,而且很中你的意,是吗?”
“老爹真是隐者不出门却知天下事,谁告诉老爹的?”
“宫中正在盛传,何必要人告知?只是我要事先提醒你几句话——水到渠成,顺其自然,凡事强求,必有恶果。”
“不过,如今诸侯自相征伐,财竭民穷,正是出兵统一天下的良机。〃秦王政信心十足地说:“老爹不也是常教我,统一天下,彻底根绝战祸之苦,解救天下人民于倒悬?”
“秦国不至于财竭民穷乃是凭藉巴蜀富饶的财源。但这几年的连年战争,十五岁以上壮丁死伤过半,你抚死恤伤还来不及,就想出兵征服天下?”
“时不我予,等到各国休养过来,再合纵对我,就后悔莫及了,我想乘机顺势,也应该是所谓顺其自然吧!〃秦王政带调皮意味地笑着说。
老人长长地叹口气,然后闭目说道:
“你眼前的神态,使我想起你的先祖秦孝公!”
“我们两人有何相似之处?〃秦王政显得非常高兴,与使得秦国由偏僻附庸一变为天下强国的秦孝公相比,本身就是很大的赞誉。
“我想起商鞅说孝公的故事。”
“哦,〃秦王政有点失望,但由于好奇,还是说:“愿闻其详。”
“当年商鞍以孝公宠臣景监求见,头次见面,商鞅言事,孝公不时打着瞌睡,等到商鞅走后,孝公怒骂景监,说他介绍来的人是个疯子,说的尽是狂言乱语。景监以此责怪商鞅,商鞅说,我向孝公说的是帝道,他听不懂。过了五天,孝公主动找商鞅去,这次谈话比较投机些,但还是不能合孝公的意。于是孝公责备景监,景监转过来怪商鞅。商鞅说他这次是谈王道,孝公还是听不进去,请再给他最后一次机会,说不成他就回家去种瓜了。”
“你不是在睡觉吧?”
“老爹,怎么会!〃秦政王也笑起来:“后来呢?”
“孝公却不过景监的恳求,于是再召见商鞅。两人相谈,数日不厌,在谈话当中,孝公都不知道自己怎么会将头都伸到席案前面来了!于是景监问商鞅,这次怎么能使孝公如此满意。商鞅说,这次我谈的是霸道,孝公因此大悦。而孝公最后告诉商鞅说,行帝王之道,等得太久,他没有这个耐心,行霸道能及时看到国家富强,这才合他的意思。”
说到这里,他问若有所思的秦王政说:
“让我考考你,何谓帝道?”
“好民之所好,恶民之所恶,天下共举,依然辞让,仆人之出,天下庆幸,尧舜是也。”
“何谓王道?”
“一心行仁,泽及百姓,万国景仰,莫不愿为平民,征伐一地,多地盼王师,如商汤周文等。〃秦王政回答。
“那霸道呢?〃老人笑着问。
“修刑厉法,富国强兵,使民怀刑畏威,以法服人。”
“你很懂治国旗天下之道嘛!〃老人叹叹气说:“尧舜以前为公天下,有德者居之,由天下选出来的共主,当然天下心服,这种制度应该行之有千万年,虽无史可考。所以行帝道时,天下太平,人民不知有帝,只在危难时才会想起。行王道已是家天下,为争王位虽然发生战争,但战争时短,太平日久,人民安居乐业的时候多,所以商能维持六百多年而后败亡,周能维持八百年而后崩溃,但行霸道以力服人,力消即衰,力尽则亡。”
“但自秦孝公行霸道一百多年,秦国却日益富强。〃秦王政不服平地说。
“要我说实话得罪你呢?还是要我编谎言让你心喜?〃老人睁大眼睛注视他,神情显得非常忧郁。
“当然希望老爹说真话。〃秦王政诚恳地说。
“自孝公变法迄今一百多年中,秦国对外发动多少次战争?秦国在国际上所得到的称号是强秦和虎狼之国。各国君主畏惧不说,各国百姓莫不痛恨,比之当时武王之师,各国盼望如久旱望云霓,差了十万八千里,所以才有天下合纵与连横之议。合纵是合力对秦,连横是共同事秦以避刀兵,全都是畏惧的结果。至于秦国百姓如何,我不说,你可以自己去看看。”
老人闭上眼睛,脸色沉痛。
“老爹!〃秦王政恳求地喊着。
“秦国行霸道,力尚足控制秦国,但一推广到天下,不用等多久就会力竭而亡。”
“那我先以武力征服天下,然后行仁道呢?〃秦王政悚然而惊,想出折衷办法。
“有人向南方走,他告诉别人说,等我走到南方极处,我就会回向北行,你相信吗?”
“……〃秦王无语。
“注意李斯,商鞅尚有两次不合王意,最后一次才作逢迎,而李斯一次逢迎就使你如痴如醉,他比商君更没有原则,更会见风转舵,善于投机者不可靠!”
老人闭目不再说话,秦王知道该告辞了。
第十二章龙腾之前

室外西北风怒号,蕲年宫南书房却室内如春。
金盆兽炭,火势正旺,琉璃灯照明的四壁,也抹上一层淡淡的红。
秦王政的书案上,奏简文书堆积盈尺,他埋首其中,迅速地批阅,眉头却始终是紧皱着的。
丞相奏简上说,今年天时坏得特别,四月天气犹寒,路上竟发现冻死人。同时天大旱,到八月才下雨,农民春秋的收成全都落空,要不是为了军粮补给,在各地广设谷仓,紧急由巴蜀运来余粮,早就会闹大饥荒了。赵魏两国就已传出了饥馑,百姓吃草根树皮、易子而食的消息不断。
他在丞相王绾的奏简上朱批:
“粮仓应增设,道路要多建!”
他丢下玉笔,在室内走动,掀开南窗的厚重锦帘,看到的是满天乌云,与宫内未熄的少数几盏灯光,遥远得像是天边的寒星。
“快下雪了!〃他自言自语:“十月的天就这样冷,百姓的冬衣恐怕还未来得及准备!”
“陛下也该休息了。〃赵高在身后启奏。
他回头望了望这个身材矮小、面目丑陋的儿时玩伴,心上浮起些许愧疚。自从失去成蟜以后,他是他唯一可以吐露心事的人,虽然赵高过度拘谨谦顺的样子,常提醒他赵高是奴才自己是主子的事实,使他无法和他畅所欲言地交谈。
可是赵高的确可爱,他想见他的时候,他一定会在身边,不想见他的时候,他一定不在;平时赵高很少开口,但他想听什么话,赵高总是会适时适地地说出来。
“什么时候了?〃他随口问。
“子时已过,陛下该休息了。〃赵高恳切地说:“要为天下人保重玉体。”
“寡人何尝不想早休息?〃秦王政苦笑着说:“事情没办完,只是想到民间缺粮,上床也会睡不着。”
“陛下英明仁慈,只怪王丞相等人不能为陛下分忧!”
秦王政看看这个神情猥琐的阉者,没有说话,心里却在想,赵高真是个会随时抓住机会恭维和挑拨的人,但奇怪的是他不会讨厌他!
“王绾、蒙武、李斯都是很能做事的人,但寡人不想再有吕不韦的事情发生,清除吕不韦和嫪毐的余孽已伤了国家不少的元气。〃秦王政笑着说。
“是,不过……〃赵高看了看秦王政微露倦容的脸,没有说下去。
“说啊,赵高,不过什么?〃秦王政微笑着催促。
“奴婢认为,陛下意在天下,统一天下指日可待。可是行之不易,守之更难,将来政务的多与繁,绝对不是君王一个人所独力负担得了的,陛下天纵圣明,精力过人,应付没有问题,但千万代子孙中,总会出一两个资质平庸精力不济的人。”
赵高说到这里停住,又观察了一下秦王政的脸色。
只要提及政事和千万代为王子孙,秦王政的精神为之一振,脸上些微的倦容立即一扫而空,他笑着说:
“赵高,来,坐下说!”
秦王政先在正中的几案前坐下,摆手示意要赵高坐在下首几案。
“奴才怎么敢?〃赵高躬腰屈膝,诚惶诚恐地说。
“赵高,私下不要太过拘礼,不坐下怎么议事!〃秦王政用命令的口气说。
“是,奴才遵命。〃赵坐在下首几案前,依然是半跪姿势。
“继续刚才的话,说下去。〃秦王政看到他半坐半跪的姿态,心想这不比站着还累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