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秦始皇大传 >

第124章

秦始皇大传-第124章

小说: 秦始皇大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婆子也是奉神命行事!〃巫婆试图用神的权威作最后挣扎。
“那你就更应该下去,讨来回音赶快回来,〃蒙毅又大声喝了一声:“丢送神气启程!”
几名彪形侍卫,合力将瘦小的巫婆高举过头,摆动几下再合力丢出去,巫婆惨叫一声,落到白浪涛涛的江中,宽大的白色法袍还让她载浮载沉很久,最后一股大浪将她卷了进去,再也不见踪影。
蒙毅向跪在面前的二十多个巫婆男女弟子说:
“你们的师父要是回来晚了,你们要一个接一个去催!”
二十多个人叩头如捣蒜,额头都见了血,齐声大喊:
“小人等只是奉师命行事,还望大人饶命!”
始皇拱手而立,等了片刻,微笑着向李斯等群众说:
“看样子钱塘君架子很大,朕站在这里等候,他还故意迟延,我们回去等吧!”
始皇和众大臣登车回程,围观群众纷纷跪下狂呼万岁。其中有的人是衷心愉快,他们平日受制于巫婆和〃死忠〃于她的信徒,受害也敢怒不敢言。
有的人虽然还是相信钱塘君有灵,但这样一来,他们更相信始皇是天下之主,钱塘君不敢和他斗,因此就算淹死了他的代言人,他仍然迟不见面。
但还是有些深信的人,眼睁睁地等着看巫平安然无恙地回来,心里害怕不久就会淹洪水,同时埋怨始皇得罪神明。
回到行宫后,始皇下诏——
一、会稽郡守监督不周,听认邪俗横行,立即削爵撤职,降为庶民。
二、钱塘县令对此坐视不问,甚至有推波助澜之嫌,着予削爵撤职,罚到北边筑长城。
三、五千愚昧信众,聚众威胁官府,本应处死,姑念无知,发放弃山筑陵。
四、一千巫婆弟子,妖言惑众,本应弃市,枭首示众,念其年幼,男的发往北边筑城,女的收为宫奴。
其实照始皇的原意,干脆全坑掉算了,由于蒙毅一再苦苦代为说情,始皇才作了如此判决。6
始皇办完这件事,仍感意有未足,那天他不快地向李斯和蒙毅说:
“朕奉天命牧民,但以往只注重法令制度及各种工程建设,疏忽掉民俗教化,但真正治民根本在于转风易俗,教化黔首于春风化雨之中,丞相、廷尉在这方面都有协助朕的责任。”
“是,陛下,臣今后在挑选郡守和县令时,一定会注意到这点。〃李斯唯唯遵命。
“以臣之见,会稽与前闽越接界,受到闽越族人风俗影响甚大,淫风极盛,而五伦亲情甚为淡薄,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纠正过来的。〃蒙毅也接着禀奏。
始皇点头称是,继而长叹一声说:
“朕每至一地,只能作短暂停留,风俗教化乃长远之事,而且郡守县令推出来见朕的地方父老,全是报喜不报忧,朕也无法得知真正民情!”
“现在吴鸿兄妹还在臣处,何不找来问个明白。〃蒙毅在一旁启奏。
“对啊,立刻将他们找来!〃始皇高兴地笑了。
吴鸿兄妹被带到始皇面前,跪下行礼高呼万岁已毕,始皇赐席要他们坐下。始皇对这对俊秀兄妹越看越爱,不觉动了怜惜之情。他首先问吴鸿说:
“看你面目清秀,举止有礼,甚为讨人欢喜,你是否读过书?”
“小人八岁父死,母亲改嫁,妹妹只有三岁,全靠邻人见怜,给点杂工做,勉强养活兄妹两人,哪有钱入学读书!只是在放牛之余看点简册,学学书写,晚上得到一位儒生指点,倒也读过一点诸经百家,只是……〃说到这里吴鸿再也说不下去,因为他想说的话是——现在陛下下令烧书,已经是无书可读了。
“只是什么?〃始皇微笑着问。
“只是因无良师教导,没有什么进展。〃吴鸿话锋转得极快。
始皇一时高兴,转向李斯说:
“你认为孺子可教吗?”
“刻苦向学,生性聪明,反应极快,应该是个可教之材。”李斯对吴鸿倒也是衷心喜欢。
“那要他向你学刑名狱政之学吧!〃始皇高兴地说。
吴鸿看了看妹妹,犹豫着不知谢恩。还是吴秀灵敏,立即避席顿首代兄道谢:
“谢陛下鸿恩!”
始皇注视了吴秀一会儿,心想真是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这女孩秀外慧中,敏慧程度和幼公主相近。幼公主既不愿嫁胡亥,胡亥却一直在等她,已经二十一岁了还未娶正室,这个女孩倒可一试,胡亥应该找个深知民间疾苦的女子来匡正他。他心中如此念转,口里却问吴鸿:
“你幼妹都知道代你谢恩,你反而犹豫不决,有什么困难吗?”
“臣兄妹相依为命……〃吴鸿也避席顿首启奏。
始皇没等他将话说完,便打断他的话,慈祥地微笑说:
“兄妹情深,这表示你天性淳厚,但是,傻孩子,丞相府这样大,还怕容不下你一个妹妹?”
始皇言罢哈哈大笑,众人也跟着笑。始皇再转眼看胡亥,只见他目不转睛地看着吴秀,他又笑着说:
“吴秀!”
“民女在!”
“假若你喜欢住宫中,可以任你挑选。〃始皇口里这样说,眼睛却是看着胡亥的。
这次可是轮到吴秀犹豫了,她欲语还休地低着头。
“朕明白你的意思,你怕宫女嫁人不便,耽误了青春,那是以前的事,朕的后宫宫人足三年即可志愿择人而嫁。再说,朕不是要你去充当宫女,而是要你去陪伴幼公主。”
这次吴秀谢恩谢得特别快。
始皇忍不住微笑,众臣看到始皇难得像今天这样好兴致,也都凑趣地跟着哄堂大笑。
接着始皇又问了吴鸿一些风俗民情,发现他年纪虽轻,却富有分析事物的能力,而且在谈话中,不时出现精避独到的见解,不由得对这对兄妹更加怜惜,立意要培植他们。
经过和吴鸿的一番谈话,始皇对这个地区的民间疾苦,有了更深刻地了解。
原来这个地区淫风盛,还有一个基本的辛酸原因。
这个地区极为贫困,很多家庭只有一间茅屋以蔽风雨,男女老幼大小杂居一室,自小对男女之事耳濡目染习以为常,乱伦的事也司空见惯。
另外,为了多数人家贫困,娶不起妻,所以流行一种租妻习俗。某甲可用若干租金向某乙租妻若干时间,有的是约定时间归还,也有约定不限时间,直到生孩子才还,甚至有要等到生男孩才归还的。
当然租金多寡视承租人的心愿及女人姿色而定。初时这种习俗完全是为穷人着想,娶不起妻子而想延续香火的,可以用少数的租金完成心愿;生活不下去或是有急难的,也可借着出租妻子,贴补家用或救一时之急。
但后来延伸到富人也插上一脚,看到某贫家妻子貌美,就用点钱租回来享用一段时间。
于是,这中间的纠纷就层出不穷。有的女人贪慕富贵,时间到了不肯回去;有的怀念丈夫和孩子,在别人家渡日如年,受不了思念之苦,或受到虐待,在别人家自杀的、逃跑的,这场官司就打不完。当然其中也有仙人跳骗钱、威胁恐吓等等诉讼,常教地方官头痛。
最要紧的,生的孩子也常会闹纠纷,时间拿捏不准,算算都有可能,生男孩两家抢着要,生女孩两家都不承认等等问题,不但会打官司,有时还会引起打杀,甚至是两族之间的械斗。
始皇一边听一边摇头,他感叹地对李斯等人说:
“调和鼎鼐,移风转俗是丞相的职守,听讼直断是廷尉的责任,你们两人有什么办法?”
李斯和蒙毅两人都低下头,半晌无语。
“唉,你们一时想不出,回去思出对策再来奉朕!〃始皇长叹了一声。7
始皇经由李斯丞相下诏,命令代理郡守及各县令(长)——
一、注意教化伦理,长幼有序,男女有别,不得杂居一室。
二、禁止租妻习俗,违者男发边筑城,女收为官奴。
三、男女通奸野合,两皆未婚者即行婚配,男方终身不得休此妻。
四、已婚男女通奸,男发边筑城,女处死。
五、已婚女子与未婚男子通奸者,女处死,男发边筑城。
六、已婚男子与未婚女子通奸者,男发边筑城,女收为官奴。
七、强奸或胁迫成奸者,男犯处死,女犯者收为官奴。
八、已婚男女私奔者,男处死,女有子者处死,无子者收为官奴。
九、未婚男女爱恋,受宗族父母反对而私奔者,准予成婚,但终身不得离异。
另外,始皇召集了代理郡守和有此不良风俗的各县令(长),明示他们,严刑峻法只是治标,想治本先要使黔首富裕,所谓衣食足而后知荣辱,仓廪实而后知廉耻。修筑堤防,防止水患,挖渠道,建水库,将荒地变良田。始皇并当面交代丞相李斯,回咸阳后即派水利人才来协助,并派遣园艺和纺织专家来此教男耕女织。
始皇并且亲自视察各个官衙,发现行政效率太差,尤其是诉讼案件堆积如山,一件案子经年累月都不判决。始皇当然明白这是贪官污吏索取贿赂的花招,他一气之下,将这些查有拖延实据的官吏全部革职,发往北边筑长城,一时之间,官吏个个胆寒,而黔首人人称快。
由于吴鸿事件的鼓励,敢于到行宫告御状的民众逐渐增多,先还是由李斯或蒙毅处理,发还给所属各县或郡审理,但有很多是不服郡守的判决,只有由蒙毅亲自审问判决。
那天始皇半开玩笑地对蒙毅说:
“朕这生几乎所有的事都经历过,就是没问过案,蒙卿,这几天忙得如何?”
“前太守昏庸无能,凡事都拖,积压的不服案件,全都告到行宫来了。〃蒙毅哭丧着脸启奏。
“好了,让朕明日亲自来处理,尝尝问案的滋味。再者,告来的有什么最疑难的案件没有?”
“越是重大案件,牵涉多,证据也必多,反而容易处理。只有一件看似无关的案子,拖了几年,经乡里调解不成,告到县、郡,总有一方不服,其中还曾引发一场两姓间的大械斗,死伤了不少的人,案子仍然没有解决。”
“哦?还有这种事?〃始皇惊诧地问:“是件什么案子?”
“租妻生子案,〃蒙毅笑着答复:“但愿陛下这项禁令生效,永远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案情怎样?说来听听。〃始皇大感兴趣。
“有某甲向某乙租妻一年,言明有无生子到期都得归还,但某乙妻至某甲处不满足月生下一子,某乙就说这个儿子是他的,因为照生产月份就可知道,而某甲却坚持说孩子是到他家才受孕,只是生下不满足月而已。”
始皇听到这件案子不由想起自己的身世,脸上流露出伤感,但他装着不经意地问:
“母亲本人应该知道,怎么会酿成如此大事?”
“那个母亲先前说是带孕过来的,后来经过某甲的威胁,又改口说儿子的确是某甲的,然后经不起本夫某乙的苦苦哀求,又再说是某乙之子,甲乙反复威胁哀求的结果,母亲只有说她自己也弄不清楚!”
“县令和郡守如何判呢?〃始皇问。
“县令判在某甲处生的就该属某甲。某乙不服告到郡守,郡守改判按月份算,不可能七个月生子能养活,又改判为带孕出租,儿子应该是某乙的。某甲又不服,于是演变成大械斗。”
“孩子今年多大了?”
“三岁了。”
“那应该看得出像谁了。”
“难就难在这一点,这男孩子长得和他母亲一模一样,和两个男人都有点像但又不太像!〃蒙毅叹口气说。
“竟有这种巧事!〃始皇大感兴趣地说:“明天传两造,让朕亲自看看。”8
次日,始皇派人在行宫门口贴御榜,公开接受有冤屈者告御状,并在进门处设置大鼓一面,有申告者击鼓,就有近侍出来接待,这种击鼓告状后来经始皇变成制度,命令全国施行,成为后世的通规。
始皇为了表示亲民及公平,也在御榜上宣告,审判时,黔首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