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蚌珠儿 >

第77章

蚌珠儿-第77章

小说: 蚌珠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这个理儿,快莫哭了?”
  顾茂丙点点头,想了一会,也真是这个道理,便有些不好意思的捏着帕子,破涕为笑,脸色羞的耳根子都红了。
  且说,顾二老爷顾山之孙,顾允净来得京中,一到顾府,因天色晚了,只是略见了下伯爷,伯娘,第二日一大早,他在管家与堂伯伯顾茂德的带领下先去了家庙,献了五类祭礼。
  顾允净打出生到冠礼至现在,还未曾在正宗的家庙祭拜过先祖,如此,这次奉上的祭礼非常丰盛,有五样,分别是:牛羊猪鸡犬。五样儿祭礼又分了五色,分别是:青赤白黄杂五色。他是庶出嫡生,因此礼节不大,若是等顾昭冠礼,那就需要五牲六色,大意是,五种牲畜,每种六色,青赤白黄黑杂,每种都要六只,祭祀完,还要全宗分食。
  嫡庶的门槛离的就是这么远。
  那顾允净在家中排行二,在堂兄弟中行五,家里他是二少爷,来到这边下奴呼他小五爷。
  拜完祖先,顾允净这才正式的去了堂屋给大伯爷,大伯奶奶见了礼,一顿嘘寒问暖后,再到顾昭这边来见礼,因他小叔爷理直气壮的睡懒觉,顾允净便只能领着家里来的管家路二,还有几位随身的丫头在院里等着。
  顾昭完全不觉得丢人的睡到日上三竿,待他懒洋洋的起床,收拾停当之后,这才坐在宿云院的正堂,接见自己的侄孙子。
  谁叫这个混蛋,昨晚闹腾到宵禁灭灯,顾昭自己还要去鹤园跟顾茂丙一起写书,他是黎明方回屋歇息的。
  顾允净带着家仆在院里等了大半天,他小叔叔这才懒洋洋的起身,便是如此,顾允净也不敢说半句怨言,一来是辈分,虽这小叔爷比自己还小几岁。二来,来的路上也知道一些事儿,小叔叔这人,不比旁人,还是个狗脸,说翻就翻!还有,他在家是说了算数的,尤其是在大伯爷面前,那是要星星都不敢给月亮。
  人都是见人下菜碟的,因此,从头到尾,顾允净都是笑眯眯的,做足了礼数。
  顾允净刚才站在院里,一直看小叔这院子,以往在北地,他家的宅子算是当地最大的,置办的东西皆是京里流行的,也有平洲那边带来的老习俗打扮。那时候,顾允净觉得,家里什么该算是最好的了。
  如今到了上京,他才知道,家里那边的,真不算什么,虽然家是大了点,房子是多了点,可是欠缺的东西,有时候拿钱也弥补不来,就说这大门,就说这屋顶的蹲兽,就说家里的讲究,那是半步都不能错的。
  就说小叔叔这院子,瞧着就比自己那边大,分内外院,外院目测约有横竖皆有二百多步,院里如一个小府邸,瞧着玲珑,可该有的都有。这内院更是精美,亭台楼阁,幽兰雅竹,假山锦鲤,要甚有甚。
  最重要的就是,一进门便能瞧见南边屋那头,种着古槐,看树龄能有百岁,这颗古槐并不是谁家都敢有的,槐是作为公侯臣吏列位的重要标志,在北面,顾允净家里也有园中槐,只是那槐树只在爷爷的院里有,别人的院里却是没有的。不若这大伯爷家,是个院子,必然种有槐树。
  顾昭这院子,有古槐三棵,一大两小,桂树一棵。小的槐树是顾岩后替弟弟移植的,寓意三公。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位极三槐,任居四岳”。三槐代表三公,虽顾家如今没有三公位,可家里算是公侯门,顾昭依附哥哥生活,种三颗槐树不算坏了规矩。
  正在打量,院里一直笑眯眯陪着的哑巴管家上来,引着顾允净往内走,由外院门口一迈入内院,顾允净便看到小叔叔的堂屋外,有东楹,西楹两根。楹就是柱子。这柱子也不是轻易谁家都敢有的,可是他小叔叔这里就敢毫无顾忌的新修了楹子。
  仔细看去楹后竟然还有宽廊,廊下左右又挂了七八只鸟笼子,鸟笼里也不知道养的是何种鸟类,五颜六色的,如今叫的正欢。
  顾允净小心翼翼的收拾了一下衣冠,抚了下未有的尘土,安静的在堂屋外侯着,待那哑巴管家进去片刻,那屋内便传出一声温润的:“又不是外人,守那么多破规矩做什么,快叫他进来。”
  这便是小叔爷爷了,顾允净只是听听声音,刚才心里的无名火顿时便灭了,一点点都发不起来。他笑眯眯的就这廊下一个皮肤黑黑的丫头打开的帘子进门,刚才他心里还嘀咕呢,小叔爷爷这边什么都好,只是丫鬟姿色略逊些。
  顾昭坐在堂屋,看着进门的这位青年,只是一看,便想起后世一部武侠剧里的一个人物:欧阳克。
  这会念书的侄孙子并未着白衣,却穿了一身素雅的牙色。头上带的玉冠虽扎眼了一些,可架不住这顾允净生的好,真真算得上是上品俊雅的小伙子。
  秀眉,桃花眼,高鼻梁,皮肤白白净净。往那一站,看上去就引人好感。
  站在一边的花蕊,忙取了屋内的垫子铺在地上,顾允净对着顾昭笑笑,右手一捻衣袍下摆,姿态无比潇洒的便拜了下去……
 
  第六十一回 

  不说顾允净如何给顾昭磕头;也不说顾昭给了什么见面礼。却说;今日卢氏也闲得慌;一大早的就坐在堂屋厢房里跟顾岩闲扯;她一边说家里的事儿,一边儿一个劲儿的往外瞅;素日,家里也没几个至亲的晚辈来串门;卢氏这是闲的紧了。而且,那顾允净浑身上下,没半点顾家子弟的气质;竟是个清俊儒雅的小子,卢氏是真真稀罕他的。
  卢氏想了一会,忽然噗哧一乐。
  坐在一边正在想事儿的顾岩抬脸看她:“好端端的魔障了,笑甚呢?”
  卢氏抿下嘴道:“我只是觉得,一个是十八岁的叔爷爷,一个是二十四岁的侄孙子。那边儿我是没去,也能想出来是这么回事儿,那叔爷爷跟侄孙子见了,一准儿逗趣。
  想想,就觉得捡了点便宜乐儿,老爷,你说吧,素日在家,允真,允平都比他们七叔爷爷大,可我就觉得没什么,怎么今日允净那孩儿来了,我就觉得往哪儿一搁,我就觉得他小叔爷爷就不像那么回事儿呢!呵呵!也是,允净那孩子啊,懂礼,样儿也俊俏,秀秀气气的,也不知道二弟怎么养出这一个宝来的?”
  顾岩想了下也乐了,素日在家里,顾昭做派一向显的老成。他做人,做事,俱都有股子范儿,也形容不上什么范儿,总之就觉得十八不像是十八的。再加上顾岩惯他,连带的一家大小,见了顾昭都躲着走。
  由怕生出畏来,自然无人当他本岁数那般带他。
  如今顾允净来了,这孩子,也是个好的。那浑身上下带着一股子说不出的书香,今儿早上还是随便聊了聊,这孩子少年便跟着名师出门游学,去过不少地方,人情世故都懂得。书读的多了,道理知道的也多了,人就看着讲究通透。
  许就是这么回事吧,早年阿弟也一直出门,他还悄悄去过海子那边,也有了家主意识,所以说,走出去,到处游一游,对子弟是有好处的。哎,今后,这家里的孩儿们还是多读几本,有空了请名师也带他们常常要跑动跑动,养养脾性才好。
  顾大老爷见着好的了,越想自己家那群不争气的,便越发的生气,见卢氏还在那里没命的夸奖,便哼了一声讥讽道:“带着一群女娘,一身的胭脂味儿,有什么好的。没半点爷们气!”
  卢氏听了,自然知道他是酸了,便捂着嘴巴乐:“瞧老爷说的,这可怨不得人家允净,早年我那妯娌裴芬(顾山的妻子)不是来过书信吗,老爷忘记了?”
  顾岩纳闷,便摇摇头。
  卢氏想了下便帮他记忆:“那年裴芬来信求方子,说是小孙子一直生病。允净这孩子也是个可怜的,自小便不好养,动不动的就出鼻血,得赤目症,发烧不止。后来,老爷还去常太医家走过几次,要了小儿方给北地寄去。可惜,那孩子就是不见好,都说是个养不大的。
  后来,弟媳妇就去北地一家道观求符,那道观里正巧有个有道行的馆主,便给允净卜了一卦,说允净是阳年阳月阳日阳时生人,火力太旺。家里要给多寻一些阴年阴日阴时出生的女娘在他身边呆着,这方好了。
  有些事儿,也就是这么奇怪了,自从给允净找了这些对症的女娘在一边儿侍奉,这孩子便再也不出鼻血不发烧了,老爷说,这事儿多邪行!”
  顾岩想了下,却是有这么一回事,只是侄儿,侄孙子多了,年月久了他便忘记了。
  这人老了,嘴巴便碎了,顾岩想了一会,便跟老妻说起自己家的弟子,一来二去的,倒是唠叨出一些章程来,两人这里说的正热闹,陶若家的进来说,那边儿都准备好了。
  陶若家的说的那边,却是广德堂。
  广德堂跟广德宫一般,如今世家宅门,都有一套这样的建筑,只是宫里贵气,广德便做一般用,可世家却要用广德作为家中的聚会场所。
  顾昭与顾岩都是隔了两辈儿的长辈,所以接风酒便不必去了,毕竟,顾允净是庶出嫡孙,只有顾茂德,顾茂昌,顾茂丙一起作陪便是。自然,尚园子,香莲道,圆眼道,甚至主枝那边也都派了同辈份的人来一起接风。
  明日起,顾允净还要在他四叔顾茂昌的陪伴下,去各家走走认认脸,拜拜长辈。毕竟,顾山如今也是一等一的重臣,顾允净是进了国子学的。
  顾昭见完顾允净,便一个人没带旁人的来到顾大老爷的院子里,他有一些想法,还是想来跟老哥哥谈一谈。
  顾岩见到顾昭自然是高兴,最近甚忙也无功夫陪着弟弟,弟弟也不常来这边,如今见他来了,又是一个人,知他有些私房话要说,便屏退左右,与他去花园里略坐。
  “大哥,我看到这满府上下如今都很喜欢允净。”顾昭先开了口。
  顾岩点点头,看了一下弟弟的脸色问道:“难道弟弟对他有些看法?”
  顾昭摇头:“并没有,只是有些旁个的看法,与哥哥说一下,你听听就是了。”
  顾岩忙坐好,一副认真听取的样子。
  顾昭看看远处,心里理了一下便道:“我来这上京,也快两年,虽素日不爱出门,可是也听说过不少大世家的闲话,那些名门世家,任那一家都是三五百年诗书的润养,侵入骨头的风雅,流入血液里的教养。
  如今……顾家若是想保护住今后的地位,再去学习诗书礼乐,赢往这一等世家豪门里拥挤,在弟弟看来,却是迟了,最起码,在你我活着的时候,是看不到结果的,兴许以后茂德死了他也看不到。”
  顾岩诧异,道:“难道?读书学礼,却不对吗?”
  顾昭轻笑:“人道,术业有专攻,咱家起家不足百年,还是武起。如今便是再努力,在世家眼里,还是不如主枝。哥哥也看到了,那主枝处处不如咱家太多,可是如何?还是看不起你我,当我们是一届武夫,粗鄙不堪!”
  顾岩自然也懂得这个道理,不但自己家,当今天子家又如何?世家一样是看不起的。旁人说做官,无论是自考,还是察举,世家子弟,先天便比寒门多了一条路,更不说人家几百年深入骨髓的文化教育,这一点就是怎么拍马,也是赶不上的。
  “那弟弟看,该若如何?”顾岩请教。
  顾昭看看院子里的古槐,笑笑道:“兵事传家,武阀豪门!该从这世起,家中嫡系,只走武门,只出武将,只研武事,时时刻刻,要准备着为君排忧才是!君不用便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