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蚌珠儿 >

第147章

蚌珠儿-第147章

小说: 蚌珠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成事儿了啊!赶紧带走,赶紧走!那边拜堂去!甲队三十号姑娘齐大妞家来了吗?来了吗?齐大妞家的!”
  人群里有人喊了一声来了,接着一对满脸震惊的爹娘,完全不敢相信自己家姑娘竟然这么大胆,也是,二十三四了,再不嫁结成仇怨了。
  喜婆子促成了一对,赶紧着请下一位上来。今儿三百个呢,她们十个喜婆子要轮着上。
  新人下台,又有新的喜婆子带着这一对新人,先拿牌子领了黄澄澄的十贯嫁妆,新娘父母还能得一贯离娘肉钱算作聘礼。这一贯是人家顾茂昌自己出的,都是他帐下的弟兄,长官吗,多少也要给个意思啥的么。
  哎,这就是意外之喜了。
  拜堂的台子就在顾昭屋子前,那喜婆子带着新人来这边拜祭了天地,拜祭父母,再拜谢长官顾昭。顾昭高兴,也是每对新人赏了一贯钱,这也是意外之喜,不过他却是要收买人心的。今后,迁丁民那边有多少新政要施行,到时候就要靠这些人了。别小看这些卒兵,到了下面,都会安排里长职称,这也是第一批人必然要用顾家军的原由。
  随着羊皮鼓风囊呼呼吹着大灶作响,那齐大妞家的亲戚邻居便上了席,竟满满坐了三桌子人。一声清脆铜锣敲过,一大盆子热乎乎,油汪汪发着沁人香气的盆菜连同五斤黄酒就上了席。
  李元吉端起酒碗先来庆贺了第一碗酒道:“恭喜二位,佳偶天成,今日亲友尽管吃,吃完只管要,盆菜馒头管够呢!”
  齐大妞如今已经揭了盖头,新郎姓王,名曰三蛋。王三蛋一看自己家新娘,虽不是美人,却也端端正正的长的齐整,就是瘦了点,没事儿,带回去好肉好面的养几日,明年抱儿子那是没问题的。
  齐大妞看看王三蛋,想必是心里满意的,虽说大了一轮,可是,看这身形一准儿是个能干的,可不要像她老子那般没出息,给家里混顿饱的都困难,如今家里还是凹民丙等呢。
  王三蛋如今也去了刚才的羞涩,看到媳妇心里已然喜得不成了,他墨迹半天,想说点啥,却没编不出半句好听的,他只能傻乎乎的挠挠后脖颈,从怀里取了一个足足的银镯子出来,套在他媳妇胳膊上道:“你……你带着吧,以后过好了,给你打金的。”
  他媳妇顿时哭的眼泪汪汪的,王三蛋看的真他妈的招人疼。媳妇就是好,嫩嫩的……花一样。
  “那,女婿……咱,咱吃呗?”
  齐老汉看着自己家小子都咽着口水,这都多少年没见肉了!齐老汉也忍不住了,逃荒十多年了,就没见过这顿足的,那盆子里油汪汪的块块红肉,比看女婿还吸引人。
  “吃!吃!”王三蛋高兴,端起酒碗跟老丈人碰了一下,才想说点啥,可惜那边的人早就按耐不住,一时间筷子齐飞,便什么都顾不得了。
  王三蛋心疼媳妇,他在军营里混吃惯了,就一伸手拿了空碗,去后厨央求大厨给他媳妇弄碗全红的肉块。
  齐大妞捧着碗又哭了一顿。
  不提王三蛋如何娶妻,如何陪着丈人家吃席,却说喜棚那头,有了第一对儿,就有第二对儿,最后三五个新娘泼了脸面,求个脸嫩丈夫却也是有的。
  那些凹民从早上家里出来,心里一直忐忑不安,如今眼见着一对儿,一对儿的姑娘就这般嫁出去了,都是贫寒人家,谁也不嫌弃谁。那甘州虽远,可是,姑娘去了,姑爷子手里还能有百来亩良田,因此对那地方却多少也有个期盼了。
  正笑得前倒后仰的,人群里有人却道:“昨日进城,听城里的大人们说,如今凹民若想去甘州开田,开出十亩,给两亩地呢?如今妹子嫁到甘州,我们家想法子也去吧,那位大人说,明年起,凹民去甘州垦田,路上吃住都有迁丁司的驿站老爷管呢,不要钱的,去了还给发农具,地方随便挑……。”
  “真的?”
  “那不能有假,是迁丁司的厨子老爷说的。”
  呦,这人一提,凹民们竟七嘴八舌的问了起来。
  总是这喜气冲去了绝户郡的畏惧之心,若真是去了甘州,受上几年,家里能有三五亩良田,便也是一条出路了。再怎么也比住这地窝子好吧?
  那边七嘴八舌的议论,李斋这边便也入了耳朵。不由得,李斋又是佩服了,瞧瞧,前朝迁丁那是天怒人怨,乌康人听到迁丁那是吓得肝胆俱裂。这顾老七想的好法子,只出一点点代价,如今人家竟是心甘情愿的愿意去了。
  想到这里,李斋便扭头对顾昭道:“顾大人深谋远虑啊,李某心下佩服。”
  顾昭一笑:“那里就值得佩服了,绝户五郡,如今不过动一个甘州,顾某不才,本事小的很,四年润养如今方刚刚开局,哎,瞧着情形,陛下若真能掌握五郡,怕是还需七八年的功夫啊,慢慢来吧,这头一脚总算是迈出去了!待明年……新书出来……”
  付季在一年咳嗽,顾昭忙闭了嘴。
  “新书?”李斋好奇。
  顾昭讪讪的笑着道:“没事,没事,李将军继续看热闹吧。”
  却说那凌氏一家,站在台下站的脚都软了,他家三个儿子,因为馋那厢的肉块,都不知道哭了多少次,左邻右舍的也是一个劲儿的咽口水,实在是太香了……这都快晌午了,早上起来,一口水米没打牙呢。
  贵子心疼儿子,于是指着台上的一个兵卒对剩下的几十位新娘喊了一句:“大丫儿啊,二丫儿啊,赶紧的,这个就不错,样子是丑点,个子还成。赶紧!赶紧!你弟弟要哭死哩……”
  那台下顿时一片笑声,那台上那个面丑的也是面红耳赤,人们笑完,那新娘队伍里,忙跑出一个新娘,将花儿丢了出去。
  贵子满意的点点头,便问:“乖妮儿,你是哪个?”
  台上脆生生的来了一句:“爹,是俺哩,二丫儿,俺也饿了!”
  哈哈……那笑声顿时滚成一片……

  第一百一十一回 

  顾昭在大仓看了几日热闹;最起先就是兵部的人去;到了后来名声越来越大;搞得六部的主管都来蹭热闹;却也难怪,这个时代;哪里能有这般有趣儿的事情围观呢。
  可怜那些办理喜事儿的喜婆子,不到三日;都累的嗓子嘶哑,不过赏钱却是十足十的。通过这件喜事儿,到有一宗东西就此有了名声;就是那盆菜,凡来的大人们,每天都要食得几碗,耗猪半头!
  本来迁丁司的包子就够有名声了,如今有多了一宗,迁丁司盆菜。赶明儿迁丁司买卖做不下去了,顾昭可以开饭馆子,职业卖包子,卖盆菜,那也是一宗好事业!
  顾昭却不知道,后来,绝户五郡慢慢开始流行起逢年过节,嫁女娶妻都要团团围着吃盆菜的风俗,每次吃盆菜之前,他们还要拜一位面若冠玉的小神仙,最起先这神仙的衣服是很多的,直到后来年代久远,风俗拐弯,那石像身上的衣裳越来越少,最后竟然光了,白嫩嫩的露着下面的雀雀,传说,常摸小神仙的雀雀专治不孕不育,这也是绝户五郡的风俗之一。
  热闹总有看厌倦的时候,总之第三日起顾昭便不再去大仓,只留付季等人在那里看着,反正如何一品二品的大员,没事儿都每天在那里蹭饭吃,也不觉得骚的慌。顾昭自己在家,每日招了苏氏等人在家里给徒儿操办喜事儿。
  因不是大办,便只是自己家知道而已,那白絮家跟主枝早就断了来往,因此那边也没有什么看客搞个集体添妆什么的。顾昭这人虽是个爷们,可是生活经验丰富,因此便悄悄叫苏氏取了钱,给白絮置办三十六台还算拿的出手的,中等人家的嫁妆。
  总归人家姑娘来到自己家,也不能亏着人家是不是,再者如今流行男方家只做一张大床,那么她空着手来了,也怕新妇难为,旁人笑话她恓惶不是。
  这日一大早,苏氏早早的将做好的嫁妆单子取来,一进院门便又站在院子里对着哪一眼温泉眼红了一会,前几日她来这院子泡了个舒服的,心里也想着家里要能置办一池子就好了。可惜,整个上京据说是除了几家王府,还有宫里,便只有此处才有了。苏氏一边羡慕,一边进了院子,一进门却看到顾昭正在跟他奶哥新娶的小妾,红枣在商议什么。
  如今红枣是外院的管事婆子,这几日被调来帮着付季打扫新院子。
  红枣一见苏氏进来,忙过去施礼道:“大奶奶辛苦了。”
  苏氏笑道:“哎呦,几日不见,瞧瞧咱家红枣,端是利落……”说罢,她伸手扶住红枣,亲切的上下打量。今日红枣穿着一身粉藕锦缎儿棉袄褂子,内里套着湖色熟罗夹衣,脚下穿着粉红宁绸面儿的绣鞋,脑袋上梳着妇人的盘卷子,上面插着京翠的梅花花簪子十朵,耳环也是一套的。苏氏扶她,一伸手她腕子上还带着紫红色的香珠串子。苏氏笑道:“果然是不同了,瞧那毕梁立,倒是个知疼知热的。”
  红枣脸色涨红,她在卢氏屋里侍奉多年,并不如一般仆妇那般畏惧苏氏,因此也捂着嘴巴笑道:“大太太手里拿着的可是小郎的家资本子,不是我说,大奶奶也算长辈,却不知道给了什么贺礼,若少了,明儿新妇进门可不给你茶吃。”
  苏氏闻言,做出一副恼羞的样子啐她:“呸,小蹄子,别把我往边上带,今儿我忙着呢,赶明儿得空了瞧我怎么修理你。”
  红枣只是笑,笑完,接过苏氏的单子奉给顾昭。顾昭如今倒是懂了些行情,见者嫁妆单子上无非是,金器一套,银器一套,铜器一套,倒也符合付季如今的身份。
  除去绫罗绸缎毛皮不算,中等人家用器有些讲究,就拿铜器来说,要有铜镜,火盆,面盆,手炉,袖炉,吹炉,水壶,各色罐子,大小祭祀礼器铜器,壁灯,灯盏,手照,床勾,还有尿壶等等日用,一件也是不能少的,那是要用一辈子的。付季是个五品官,便只能用三种。
  顾昭挺满意的,便对苏氏说:“侄媳妇,你看,每次我这里忙乱,总是带累你,你那头上上下下人多口杂,事事处处要用你不说,如今快过年了,还要来我这里忙活。改日我一定重谢!”
  苏氏笑道:“小叔叔说重谢这话就重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您如今能说出这般贴心的话,我就什么都足了,前几日我还跟您木头笨侄儿抱怨呢,下辈子有幸,还能托生成人,那是高低不嫁长子嫡孙了,实在太累了。”
  顾昭轻笑,将手里的本子递给红枣道:“你去下面再去清点下东西,今晚上夜黑了去找细仔调用几个人,悄悄的抬了到人家白家去,要多警醒些,莫被人看了去,也省的付季她媳妇脸上挂不住。叫那群多嘴的把嘴巴关严实了,谁走了风声,吃板子是小,以后我这家里可没他们的位置!”
  红枣应了福了一福便下去了。
  顾昭见红枣走远,这才问苏氏:“才将你说话半句,剩下的抱怨也吐吐吧,我嫂子老了,老哥如今也不管事儿,可是委屈侄媳妇了?”
  苏氏叹息了一下,又看下左右也没有外人便道:“小叔叔,我也不瞒您。这事儿要说长,要拉到几年前了,也不过就是家长里短,以往我也不愿意堵您的耳朵,添您的心事儿,哎!您看,这几年家里都还过得安生,只一人,也不知道怎地了,一直跟老爷子置气,话里话外都想分出去过。”
  顾昭眉毛一挑,便问是谁。
  苏氏道:“能有谁,我家老三茂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