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官家 作者:不信天上掉馅饼(完结) >

第988章

官家 作者:不信天上掉馅饼(完结)-第988章

小说: 官家 作者:不信天上掉馅饼(完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晓燕板着脸,一本正经地说道。

至于女性下属忍耐不住,“色诱”上级领导,是不是要挨处分,郑副处长就管不了那么多啦!

刘伟鸿狠狠瞪了她一眼,随即放下车窗,掏出烟来点上子。

郑晓燕又抿嘴轻轻一笑,打开了天窗,将车窗关了起来。这样外边的风就不会直接吹在刘伟鸿的脸上,风声也要略小一点。

刘伟鸿不去理会她这些动作,自顾自靠在椅子里,一口一口地抽烟,双眉微蹙。

国资力督察局!

这又是一个新单位,特设机构之中的特设机构。

刘伟鸿可以肯定,这是洪副总理为他刘伟鸿特设的一个新单位。顾名思义,督察局将是一个事实上的强力机关。虽然说,国资办本身就有点不伦不类,“妾身未明”并不具备行政执法的资格,下属的督察局就更加没有执法资格了,面字上,督察局将是一个放大了的“调查统计处”但实际上,毫无疑问将拥有处分权,只是在作出正式处分决定时,需要借用国务院其他机构的名义罢了。

就好像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并不能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然而在实际执法过程之中,早就没人去较这个真了。

较真也没用,不会有人理你的。

这也能算得是华夏国官场的特色之一吧。

洪老总这是摆明要请他刘伟鸿出任“金牌打手”啊!

看来,主持久安严打工作和在《人民日报》上“鼓与呼”的后遗症,已经显露出来了。刘伟鸿一旦出任这个国资办督察局常务昏局长,将不知道要得罪多少既得利益者,不知道要得罪多少强权人物。

眼见得刘伟鸿双眉深锁,郑晓燕也收起了调侃,幽幽地说道:“别煎熬了,照我看,直接拒绝吧。这活真的不能干,得罪人太狠了。这可不是在久安。”

郑晓燕这话说得明白。

刘伟鸿在久安严打,几乎将久安市搅得天翻地覆,市委书记,第二书记,市长,常务副市长,政法委书记,一个接一个地倒台,差不多就是“换了乾坤”。但那其实没什么。说破大天去,久安也就是一个刚刚改制不久的地级市,圈子里就那么些人,最多也就是省委昏书记邵令红对他有意见,了不起再牵扯一个省委秘书长费贺炜。至于辛明亮陆默这些人,掀不起大风浪。况且都已经被刘伟鸿彻底打倒,对刘伟鸿基本没有什么威胁。

然而一旦出任国资办督察局常务昏局长,就将要面对全国。上到中央特大型企业,下到县市的小型国企,都在督察局督察的范围之内。洪老总既然让刘伟鸿坐到这个位置上,就绝不是要让他摆着好看的,依照洪老总的性格,必定要杀鸡做猴,必要的时候,甚至还要杀一两只猴子。

这是上位者立威和推行“新政”必用的手段。

问题是,洪老总眼里的鸡,是何等样的人物?猴又是何等样的人物?

在中央最高决策层面,至少也得是实权正厅局级以上干部,才勉强有资格当那只杀给猴看的“鸡”甚至很多副省部级,也不过是“鸡”的身份。至于够得上“猴”的资格1最起码得是实权昏省部级,或者正省部级。

刘伟鸿一个二十七周岁都还没满的年轻副厅级干部,要去杀这些“鸡”这些“猴”寻常人只要想一想,都头皮发麻,胆战心惊。

而且,我国的国情就是这样的,任何一个干部,坐到了实权正厅局级以上,绝对不会是孤立存在的个体。每个这样的干部身边,都有一张大到异乎寻常的关系网。

他们是有“组织”的。

或许,在洪老总的强力支持下,针对具体的个案,刘伟鸿可以拿下那么几个大家伙。甚至拿下副省部级和正省部级的“大猴”都不是不可能的。

但之后呢?

他们那张关系网还在!

刘伟鸿干掉了这张关系网上的某个或者某几个人,无济于事,不可能撕破这张关系网。等时过境迁,刘伟鸿最终离开国资办,去往其他单位工作的时候,这张关系网的“反噬”就会展开。到那个时候,刘二哥将面对来自无数方向的冷枪暗箭,就算他有三头六臂,那也是防不胜防。

到那时,不要说刘伟鸿的仕途之路,将会艰难无比,只怕未必能够善始善终。

这可是真正严肃的问题。

见刘伟鸿迟迟不吭声,郑晓燕是当真有些急了,说道:“伟鸿,别犯傻啊。这个东西,真的不能冲动!”

交往这许久时日,郑晓燕还是头一回一本正经地称呼刘伟鸿的名字。足见她的内心深处,对刘伟鸿十足关心。

刘伟鸿吐出!口烟雾,苦笑一声,说道:“你以为,什么事情,都能有我刘伟鸿做主的吗?”

郑晓燕急道:“别的事情无所谓,这一回,一定不能软。你要知道,洪昏总理已经六十六岁了。等他退休的时候,你才三十几岁呢!”

郑晓燕这话,事实上已经非常借越了。

刘伟鸿叹了口气,又慢慢靠回椅子里,双目微闭,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东西了。

郑晓燕心里那个憋气啊,禁不住重重捶了一下喇叭,奥迪车突兀地发出一声巨响,刘伟鸿却一点反应都没有,继续闭目养神,连眼皮都不曾牵动一分。

第1024章 国资办督察局常务副局长(中)

大内翠柏苑,艳阳高昭,夏虫嘶鸣,微风轻拂。

大奥迪直驶进院子里。

和上次一样,还是方黎站在台阶上迎候刘伟鸿。

虽然方黎现在已经是国资办副主任,不再是国务院办公厅的工作人员,但这不妨碍他继续在洪副总理办公室任事。这种现象,在中央层面比较普遍。比如隋安东同志办公室的负责人,正式职务就是中组部的副部长。

何况洪老总召见刘所鸿,也是为了国有企业改制的事情,和方黎也能拉得上关系。

“你好,刘书记!”

方黎依旧降阶相迎,大步上前,和刘伟鸿握手。

“方主任好。”

“呵呵,刘书记,请跟我来吧,首长在里面。”说着,方黎看了一下手表,说道:“现在是十点整,十一点四十,首长要出发去参加一个宴会。”

也就是说,洪副总理为接见刘伟鸿,整整安排了一百分钟。对于身兼数职,日理万机的洪副总理来说,这个安排确实是很“大方”的了。

“谢蜊方主任。”

刘伟鸿依旧镇定如恒,没有丝毫慌乱与急躁之意,随在方黎身后,走向洪副总理的办公室。

“首长,刘伟鸿同志来了。”

方黎走进里间办公室进行通报。

“请他进来。”

刘伟鸿走进办公室,洪副总理端坐在办公桌后,并没有起身,脸色很严肃,面前摆放着一摞厚厚的资料,上面搁着一副老花眼镜。

“首长好!”

刘伟鸿疾步来到洪副总理办公桌前,鞠躬为礼,神情恭谨而自然。

洪副总理点点头,对刘伟鸿说道:“刘伟鸿同志,你好,请坐吧。”

“是,谢谢首长。”

刘伟再就在办公桌对面的木制椅子里坐了下来,腰杆挺直,坐姿端正。

方黎亲自为刘伟鸿倒了茶水,才退出去。

洪副总理也挺直了身躯,锐利的双眼,直视刘伟鸿,沉声说道:“刘伟鸿,你说的是正确的。”

尽管刘伟鸿熟知洪副总理的性格,但正式谈话,开口第一句就是如此直截了当,仍然让刘伟鸿略微感到有点意外。

“总理?”

刘伟鸿带着点征询之意。

洪副总理点了点头,说道:“这几个月,我派了十几个调查组下去,调查各个省市国企改制的情况。问题很严重,你以前跟我谈到的那些情况,基本上在各个地方都有发生,而且很多地方还非常严重。中央下决心推行国有企业改制,是为了让国有企业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市场化的发展,是为了保护有活力的国企,同时整改那些有问题的企业。但是,这个政策到了下面,很多地方都歪曲了。他们官商勾结,唯利是图。不管是健康的还是不健康的企业,都采用同样的方式,一刀切,然后企图借助改制作为幌子,把国家的资产据为私人所有。这些败家子!”

说到这里,洪副总理似乎动了真怒,“败家子”三字,再一次脱口而出。

刘伟鸿不由略略有些骇然,同时心里也涌起一股敬仰之意。

洪老总就是洪老总,他不是没有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是他能够正确地对待这些错误,虚心听取不同的意见,发现问题,及时加以纠正。而且,丝毫也不在他这个小字辈面前隐瞒自己的观点,云山雾罩,故作神秘。

这才是刘伟鸿所认知的,真正的执政党人。

刘伟鸿没有说话。

这个时候,他也不知道该怎样开口,换一个人,也许会顺着洪老总的语气,义愤填膺地对那些败家子申讨一番。这几乎是官场上最通行的作法,谓之与领导保持一致。

但刘伟鸿知道,没必要在洪副总理面前来这一套。这种层面的官场智慧,压根就上不得洪老总的台盘。

“还有,下岗工人的情况,也很不乐观。国务院虽然对国企职工下岗,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哪些人可以下岗,哪些人不能下岗,下岗工人应该享受什么样的待遇,规定得一清二楚。但是很多地方都没有真正的贯彻落实。

前不久,军委那边转过来一个情况,有部分在战争中为国立功,英勇负伤的老战士,也被下岗了,生活比较困难,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洪老总继续说道。

这个情况,刘伟鸿倒是比较清楚。春节时,刘成家在京华市古都商业广场偶遇以前的老战友,一等功臣,残废军人张昭勇在摆地摊,刘伟鸿就建议父亲召集原猛虎营的老弟兄聚年会,了解一下真实情况。刘成家是雷厉风行的性格,觉得儿子说的有道理,随即便展开了行动。他官居东南军区司令员高位,要召集过去的老战友聚个会,自然不是什么为难的事情。结果发现,张昭勇的情形,真的不是个别现象,很多转业回地方的干部战士,都因为优化组合或者企业破产倒闭而下岗。像张昭勇这样的一等功臣,残废军人,是不允许下岗的,结果也被下岗了。地方政府,并未切实执行中央的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各自的思路,擅自在进行所谓的国企改制工作。

随后,刘成家就此事专门写了一个报告,送呈军委领导审阅。现在这个报告,自然被军委领导转到洪副总理这边来了。

地方工作,还是要请国务院出面协调比较妥当。

刘伟鸿点了点头,依旧不曾开自。

“这种情况,不能任其发展下去了。

再这样搞下去,就要和中央的政策背道而驰,很危险了。所以,我请示了王秉中总理,决定在国资办设立一个督察局,专门督察全国各地的国企改制工作。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吗?”

洪老总忽然提问道,目光炯炯地注视着刘伟鸿。

昨天接到方黎的电话之后,刘伟鸿脑海里就一直都在转悠这个问题,十几个小时,可也不是白忙乎的,闻言没有犹豫,随即答道:“总理,我个人认为,设立这个督察局,很有必要。而且,要赋予这个单位足够的权威,才能有效地督察全国各地的国企改制工作。”

不管他自己是不是愿意出任督察局常务副局长职务,他都认为,设立这个机构确实非常必要。正因为国企改制,涉及到太多的既得利益阶层,要想让改制工作真正在中央制定的框架之内有效进行,确实需要一个强力的机构予以监督,引导。或许设立了督察局之后,也依旧不能保证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