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官家 作者:不信天上掉馅饼(完结) >

第709章

官家 作者:不信天上掉馅饼(完结)-第709章

小说: 官家 作者:不信天上掉馅饼(完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怎么样,只要有一线希望,也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

同时红旗煤矿组织了一支精干的井下突击队,在青峰矿务局救援大队专业人员的带领下,开始在井下进行掘进作业,争取早日打通回风巷,将被困矿工救出来。

也有人建议直接从回风井下去救人,随即被张副局长否决。

在煤矿安全生产规定中,回风井是不允许作为人员开入井井筒的,回风井根本就不允许大量的电源及电器机械设备的存在,极易引不可测的安全事故。导致生二次人员伤亡,不但营疾不了被困的工人,还有极大的可能危及到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一旦回风巷生事故,所有的救援希望随即破灭。

不能冒这样的险,还是要从其他方向掘进,打通回风井,才是合理的救援途径。

没有人反驳张副局长的意见,张副局长才是矿难救援的权威。生二次伤亡的风险,谁也冒不起。

救援过程依旧是十分紧张而且枯燥的,进展很缓慢。

曹振起等地市领导留下一些指示之后,再次离开现场,返回了市里。红旗煤矿营救指挥部的实际负责人,还是刘伟鸿。

下午时分,地勘大队的负责人走进指挥部帐篷报告,第一次钻孔失败,没有能够打通回风巷。

“再钻!”

刘伟鸿毫不犹豫地下了命令,平静的脸庞上露出坚毅无比的神情。

地勘大队负责人一声不吭地离开了指挥部。

“刘市长,用大率钻机打孔营救被困的矿工,这在全国都没有先例。恐怕在全世界都没有先例……难度是很大啊。”

张副局长望着刘伟鸿,焦虑地说道。

这几天,张副局长都和刘伟鸿呆在一起,教授了刘伟鸿很多有关煤矿安全生产和矿难救援的专业知识。这是一位凭着实干苦干升上来的技术性官员,刘伟鸿对他极为敬重。

张副局长对这位年轻市长也有了全新的认识。五天四夜,刘伟鸿几乎是一刻都没有离开过救援现场。整个救援有条不紊地进行,固然有赖于救援队的指挥,刘伟鸿协调各种人力物力,亦是不可没。

张副局长不知道刘伟鸿的出身来历,却对刘伟鸿极度认真负责的精神深感佩服,两人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关系也变得密切起来。

刘伟鸿苦笑一声,说道:“张局长,我们有选择吗?”

张副局长默然点头。

矿工已经在井下被困了五天四夜,没吃没喝,体力消耗已经到了极限。任何一分钟的耽搁,都有可能造成一条生命的流逝。所以,哪怕钻孔营救的几率再低,也必须尝试。

如同刘伟鸿所言,没有别的选择。

沉默一会,张副局长咧嘴一笑,说道:“刘市长,也不要太担心了。我是无神论者,但是这样的事情,有个时候确实要求老天保佑的。”

刘伟鸿轻轻摇摇头,说道:“我也希望老天开眼。“又是漫长的一夜过去。

第六天早上的太阳刚刚升起来,钻探机那边忽然传来一阵惊天动地的欢呼之声,刘伟鸿和张副局长急忙从指挥部冲出去,向着钻探机方向疾奔而去。

“打通了,打通了……川

钻探机那边的十几个人高声大叫起来。

刘伟鸿跑到近前,急急忙忙地问道:“打通了吗?”

“是的,刘市长,打通了,下面有了回音……只地勘大队的负责人将一片分不清楚颜色的破布递到了刘伟鸿的手里,满脸激动之色,说道:“这是下面的矿工系在钻头上的信!”

刘伟鸿急忙抢了过来。

仔细分辨一下,还是可以隐约猜到,这是一个矿工从背心上撕下来的布片,上面似乎是写了几个字的,但现在自然什么都看不清楚了。

但是不要紧,这块布片在井下被系在钻头上,就已经说明了问题。

下面确实有人活着,而且,刚好现了钻头的位置。

“太神奇了,真是奇迹!奇迹!”

连多年从事救援工作的张副局长也忍不住大声叫喊起来,兴奋不已。

第二次钻孔,不但准确无误地打通了回风巷,而且刚好被困住的工人们现了钻头的位置,这中间,确实是需要极大的运气,说是奇迹一点都不过分,冥冥中似乎真的有天意,在眷顾着这些被困的工人。

刘伟鸿强行按捺住心中的兴奋之情,问道:“侯队长,有没有办、送些食物和水下去?”

侯队长说道:“太大的东西不行,直径要小于十公分,就可以试一试。““好,我们马上准备,送罐装的食物和水,给他们送下去。”

刘伟鸿随即做了决定。

救援指挥部随即有条不紊地开始了各项工作。尽管救援现场有点乱,但刘伟鸿极强的组织能力和掌控能力挥得淋漓尽致,六天五夜,救援工作一直都是井井有条地进行着,人手调配极为顺手。

中午时分,两百多罐罐装食品和水,通过钻孔,顺利输送到了回风井。与食品和水一起送到井下的,还有几个照明用的手电筒和纸笔。随即,地表收到了下面矿工的回信。

信上说,目前回风巷里有三十二名矿工在,多人受伤,其中两人伤势极其严重。另外还有五名矿工,下落不明。急切盼望救援。

见到这封回信,地表再一次出惊天动地的欢呼声。

许多聚集在矿井附近的被困矿工的家属,情不自禁地跪倒在泥泞的黑水之中,痛哭失声。

最少还有兰十二个人活着!

这是一个极其振奋人心的消息。

刘伟鸿的双眉却紧紧蹩了起来。有两名矿工伤势极其严重!这个让刘伟鸿十分揪心。

“张局长,还要多久才能打通回风巷?”

井下的掘进进度,张副局长一直都在掌控的,救援队的两名负责人轮流带着突击队下井,每次上来都要向他汇报进度。

“可能还需要两三天时间……川刘市长,这个急不得,我看还是想办送一些消炎**下去吧。眼下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刘伟鸿默默点头。井下的工人谁也不是医生,而且漆黑一团,仅仅凭手电筒出的微弱光芒,也无判定两名受伤矿工的真实伤势如何。送消炎**下去,也是死马当作活马医的一种无奈手段了。

面对着大自然的“威力”,一贯强势过人的刘市长,心中也涌现出一股深深的无力感。

但不管怎么说,有了这条生命通道,被困在井下的三十二名矿工,获救的希望就大大的增加了。这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抓紧掘进吧!”

张副局长点点头,说道:“这样,我亲自下去!”

刘伟鸿望了他一眼,伸出双手,和张副局长的双手紧紧握在一起。

三天之后,突击队终于打通了回风巷,将被困的三十二名矿工全都救了出来。当第一名获救的矿工被抬出井口的时候,整个矿井周围都沸腾起来,欢呼声,鼓掌声经久不息,照相机镁光灯闪烁不已。

得知消息的曹振起等地市领导,早早就赶了过来,在这里等候了,浩阳日报社的记者们自然也跟随而来,拍下了地委曹书记亲切问候被救矿工的一幕。

至于刘市长,自然要谦让一旁了。

ps:第一更,求推荐票!

矿难以及后续的处理,馅饼想要酝酿一个情节,思路需要理一理,这两天不会太多。等理顺了思路,时节一次爆,要爽就爽个够!请大家理解!

'117'第666章 特别的遗书

浩阳市委会议室,市委市政府联席会议,正在召开。 每个人的脸色都很凝重。

这个会议,议题只有一个,就是红旗煤矿“七二矿难”的善后事宜。经过九天的营救,红旗煤矿透水事故被困井下的三十七名矿工,救出三十二人,其中两人伤势严重,一名矿工在送医院抢救的途中因为伤势过重而死亡,另外一名正在抢救之中。

剩下的五名矿工,已证实遇难,找到了遗体。在事故发生的时候,他们也及时进行了撤离,但离回风巷太远,没能赶到,躲在另一处狭窄的矿道里,窒息而亡。

红旗煤矿“七二矿难”导致六名矿工遇难,十几名矿工负伤,具体经济损失还在统计之中。

市委书记宋晓卫的面前,摆放着一个矿帽。

这是遇难矿工李清文的安全帽,帽外檐用粉笔写着:骨肉亲情情难如……欠我娘劲元,欠高曙华四元,帽里侧是写给妻子最后的交代:玉莲,教育好儿女,孝敬父母,将来定有好报。一定要火葬!还有别人欠自己的款:押金1650元,邓继生1000元,加班工资500元,周晓文1000元,龚伟民50元。

帽子的矿灯上方“李清文遗书”五个字赫然在目。

李清文就是那五名窒息而亡的矿工之一,而且是五人之中唯一的正式工。

宋晓卫慢慢拿起那顶矿帽,开始宣读李清文的遗书。读了几句,宋晓卫便泣不成声,会议室内一片唏嘘,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

刘伟鸿沉着脸,双手在桌面上紧紧握在一起。他没有流泪,他是第一个看到这份特别遗书的人。当时在场的人,很多都流泪了。

这份遗书的背后,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李清文的家在浩阳市益河区小桥村,李清文读过高中,成绩优异,最大的理想是考大学当诗人。但是他这个梦想未能实现。因为他家庭很贫寒,为了弟弟能够有钱求学,他主动放弃了学业,成为一名小煤窑的挖煤工。

前几年红旗煤矿招工,他考上了,成为红旗煤矿正式的井下工人。有一段时间,他曾被矿里调到地面上工作,不过李清文考虑到下井工作收入多一些,只在地面上工作了三个月,就坚决要求下井工作。

事实上,井下工人的工资,也多不了多少。这么多年来,李清文一直都拿着微薄的工资,尤其是结婚之后,上有年迈的父母要赡养,下有一双年幼的儿女,妻子周玉莲在家务农,一家人生活得非常艰辛。 即使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李清文依旧没有放弃自己成为诗人的梦想,只要一有空就开始诗歌创作。

这是一个活得真实的人,一个活得无比干净的人。

尽管他只是一位普通的矿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的只是坦坦荡荡而来,坦坦荡荡而去,不欠任何人一分钱的债。

念完矿帽上的遗书,会议室里的空气就想是凝固了一样,谁也不说话。只有轻轻擦拭泪水的声音。

“同志们,多好的工人啊……这就是我们的群众,是我们普通群众的生呃……看到这份遗书,我们无法不流泪……”

良久,宋晓卫才哽咽着说道,刚刚擦完的泪水,又流淌了下来。

看上去,一贯沉着冷静,涵养甚好的宋书记,在这一刻也动了真感情。没有人怀疑宋晓卫是真情流露。不管是什么人,内心深处,总有一片柔弱之处,总会有被触动的时候。

但显然,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不仅仅是为了凭吊这位遇难的矿工李清文和其他几名遇难矿工。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需要讨论。

“同志们,灾难已经发生了,逝去的生命无可挽回。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怎样处理红旗煤矿七二矿难的善后事宜。刘市长,请你先谈谈你的看法吧。”

宋晓卫再一次擦干了眼泪,望向刘伟鸿,低沉地说道。

刘伟鸿点点头,神情十分沉重,沉默了一下,才缓缓开了。:“宋书记,各位同志,首先,我在这里向市委做深刻检讨!”

刘伟鸿此言一出,在座诸人眼里都闪过一抹惊异之色。

深刻检讨!

一贯强势无比的刘市长,也会当众检讨么?而且是在这样的会议上,在矿难善后事宜的会议上,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深刻检讨。

这与大家心目中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