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官家 作者:不信天上掉馅饼(完结) >

第384章

官家 作者:不信天上掉馅饼(完结)-第384章

小说: 官家 作者:不信天上掉馅饼(完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刘伟鸿就觉得,唐秋叶做出来的饭菜,哪个大酒店都比不上。

每次回到浩阳综合市场那个家中,刘伟鸿就能完全放松,那种惬意的感觉,简直无与伦比。

刘伟鸿笑道:“县长的消息蛮灵通嘛。”,邸仲和就笑了。

瞧这话说得!

就在一个院子里,组织部搞这么大的动作,郊县长能不知道?还消息灵通呢。这两天,县委大院议论得最多的就是这个事情。

刘部长果然年轻气盛上任第一天,就准备争权了。明眼人谁不明白刘伟鸿这个动作是针对慕新民去的?也要刘伟鸿这样的性格,才会做出这种事来。

邦仲和笑了一下随即双眉微蹙,有点担忧地说道:“刘部长,是不是太急了点?”,刘伟鸿微微一笑,说道:“有人比我还急呢!”,邸仲和顿时双眉一扬,脸上露出了诧异的神情。

刘伟鸿随即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打开来,递到了郊仲和的眼前。邦仲和有点疑惑地接了过去眼神一扫,脸色马上便凝重起来,随手放下了酒杯,专心致志地看着这张纸上的内容。

这是一份名单,手写体。

邸仲和一看就知道是慕新民亲笔所书。慕新民不愧是省委宣传部下来的,一手硬笔书法很是漂亮。但是笔锋有点张牙舞爪,似乎有点管束不住的意思。都说字如其人慕新民有个时候,确实就不大管得住自己的脾气,五十几岁的人了,做事还比较冲动。在写字时,不知不觉便流露出来了。邓仲和以前专门钻研过这个东西发现还真有几分道理,往往就能从一个人的字体中分析出此人的真实性情。故此邦仲和在县里提拔起来的一些亲信干部,对他都比较死忠,说起来,也算是好本事。

当然,现在不是研究慕书记书法的时候。

这份名单上的名字郊仲和全都熟悉,熟得不能再熟,俱皆是林庆县的中层骨干密密麻麻的,怕不有二十来个。而每个人的名字后面前写了一个职务。问题是,这些职务不是他们原本担任的。

邸仲和越看越是惊讶,良久,抬起头来,望了刘伟鸿一眼,说道:“刘部长,慕书记要调整干部了?”,刘伟鸿点了点头,说道:“对,这份名单是他亲手交给我的。”,邦仲和双眉紧紧蹙了起来这可真是大动作,大手笔。一口气调整二十来个中层干部,其中区委书记就占了四个,重要县直局委办的一把手十来个,其余几个副职,也都是比较重要的部门,其实权和影响力,甚至还在一般的局长之上。

邓仲和在当了四年县长,尚是头一回见到这样“大动干戈”,的。

老慕这是想干什么?

他担任县委书记,才半年时间,就如此大规模的异动中层干部,发疯了么?

“我看,老慕这是在借题发挥!”,

稍顷,郊仲和说道,语气很是不悦。

刘伟鸿哈哈一笑,朝邓仲和举起了酒杯,说道:“英雄所见略同。”

邦仲和也笑了,举起酒杯和他轻轻一碰,各自抿了一小口。晚上在家里小酌,两个人都很节制,就是喝个气氛。

“老慕大机关出身,搞这些小手段,倒是很有一手。”,郊仲和说着,瞥了刘伟鸿一眼,轻轻一摇头,说道:“他以前,是识人不明啊。”

这句话的内涵就很丰富了。

慕新民这个时候忽然提出大娓模的调整中层干部,确实是借题发挥,起码是冲着刘伟鸿那个“干部科产评议制度”去的。刘伟鸿一搞这个事。慕新民立马就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刘伟鸿果然走出手不凡,尽管明摆着是要争权,从他县委书记手里将干部管辖的权力分一部分出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但慕新民却不好发作。

因为刘伟鸿是完全依照文件规定来的。以前的组织部长不按文件规定办事,按照“潜规则”,办事,充分尊重县委书记管帽子的权力,与此同时,从县委书记那里分一杯羹。一般来说,县委书记也不会将所有的“好白菜”,都一个人拱了,总得留那么一些出来,给其他县委领导拱一拱。这也是平衡的需要。你县委书记手攥得太紧,指缝里都不漏一点油水出来,叫其他县委领导如何心服?

至于“好白菜”,如何分配,县委书记拱多少,给其他县委领导留多少,那就看各人的能耐以及与县委书记关系的亲疏远近了。县委书记管不了同级干部,又要树立绝对的核心权威,除了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个人的手腕也是很重要的。他手里握着的这些官帽子,就是“交易”的最大筹码。不管你是县长也好,县委副书记也好,要想坐稳位置,树立自己的威信,手里就必须有一定的好处。在官场上,这个好处无疑就是乌纱帽了。县领导手里能够握着几个乌纱帽,下面的干部就听你的。不然,最多只能维持个表面的恭敬。而想要掌控乌纱帽,就必须向县委书记靠拢。在利益的交换与平衡之中,县委书记一把手的威望便树立起来了。

但是这条规则,却不能适用于慕新民与刘伟鸿之间。

这两个人的矛盾,压根就不是可以调和的。刘伟鸿既不会主动向慕新民靠拢去谋求分一杯羹,慕新民那杯子里的羹,就更加不愿意分出来哪怕那么一星半点。然而刘伟鸿身为组织部长,如果没有这一杯羹,那又是绝对不行的。

所以刘伟鸿便采取了主动进攻的态势。县委书记管帽子是没错,但干部考察,得由我们组织部去完成。你县委书记如果想大权独揽,一点好处都不给组织部长,那么好,你要提拔的干部,组织部考察不通过!一个两个,县委书记固然可以强制拍板通过,但也不能总是这么干。

慕新民算得是老于官场了,一见刘伟鸿摆出了咄咄逼人的模样,索性先发制人,径直将干部考察的名单交到了刘伟鸿手里。如此一来,组织部搞的那个“干部考察评议制度”在外人眼里,就变成慕书记属意组织部搞的了。刘伟鸿不过是在坚决贯彻落实慕书记的指示而已。

不管这些要调整的干部是不是能够全部考察通过,在底下的干部们看来,决定权还是在慕书记手里,不是在组织部手里。

我慕新民给你二十个干部名单,你刘伟鸿总也不能否得一干二净吧?二十个人里面,组织部能够否掉两三个,都已经很了不起了。否得太多,那就是刘伟鸿不讲规矩,故意捣蛋,公然不配合县委书记的工作,慕新民便有充足的理由,向上级“抗议”,。

这也是慕新民一口气要调整如此多中层干部的原因。这里面,也许只有几个是慕新民真正想要动的,其余的不过是陪衬而已。但人数如此之多,刘伟再和组织部的机动权反倒变小了。

看你能否掉谁!

如此一来,好人是慕新民做,恶人却是刘伟鸿去当了。

这一手着实比较漂亮,轻轻松松便化解了刘伟鸿的“攻势”反过来将了刘伟鸿一军。所以邦仲和说慕新民以前“识人不明”,被刘伟鸿年轻的外表蒙蔽了,总觉得黄口孺子,不足为虑,可以轻易玩弄于股掌之间。一连碰了几回钉子,慕新民总算是回过神来了,及时调整好了心态,改变了策略。一旦正儿八经将刘伟鸿当作了平等的对手,慕新民的招数自然也就不同。

“老慕是有点小手段,但也只是小手段而已,上不得台面。”,刘伟鸿微微一笑,说道。言辞之间,神情颇为不尼这话说得牛叉!

邦仲和也笑了起来,反问道:“刘部长有何高见?”,刘伟鸿笑道:“县长早就成竹在胸,又何必问我?”邦仲和笑了笑,脸上略略有些矜持之意,拿起那张名单,从头至尾又再仔细看了一遍,轻轻放了下来,低声说道:“真要是这样的话,还有一个人,也是关键。”,

“正是!”刘伟鸿微笑点头。

,又山又又。

第465章 分蛋糕

邓仲和笑过之后,又蹙起眉头,说道:“老徐这个人,稳当得很,怕是有点拿不准主意。”

所谓老徐,指的自然是分管党群的副书垩记徐文浩了。感情上,徐文浩比较偏向于邓仲和,徐文浩刚刚调到林庆县工作的时候,正是康书记的全盛时期,被康书垩记压得死死的,工作上缚手缚脚,不大好开展,邓仲和给过他一些帮助,徐文浩算是承了邓仲和的人情。不过官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慕新民尽管不按官场规则出牌,但来头极大,牌子硬扎,徐文浩肯定有所顾忌。就算向着邓仲和,多半也是暗地里支持,不会在明面上表示出来。

邓仲和说他性格稳当,就是句客气话。

刘伟鸿今晚上特意来找邓仲和喝个小酒,意思已经很明白了,就是要借力打力。慕新民不是给了他二十个人的名单吗?这里面,真正属于慕新民自己想要提拔的干部,数量不会太多。慕新民到任只有半年,又忙着和刘伟鸿斗争,对下面的中层干部了解得肯定不会太透彻……时半会,他去哪里找那么多亲信提拔?这份名单里的大多数人,可能慕新民都不大了解,只是听了别人的推荐罢了。

周云舟不是还在吗?估计这份——名单,就是周云舟和米贤华鼓捣出来的,通过慕新民转一下手面已。

刘伟鸿笑道:“老慕都已经准备好了大餐,咱们不去吃,有点对不住他吧?”

邓仲和笑着点了划头。

刘伟鸿这个形容很是贴切。既然你老幕要“大动干戈”,邓仲和刘伟鸿肯定不会客气……定会趁机分上一杯羹的。

但县委书垩记管干部,县长抓经济,是文件规定的,邸仲和直接插手干部调配,于理不合。刘伟鸿新任组织部长立足未稳直接和慕新民在干部调配问题上唱对手戏,实力稍嫌不足。这个时候,争取党群副书垩记徐文浩的支持,就很有必要了。

“县长,我对县里的干部还不是很熟悉你看看,徐书垩记肯帮忙的可能性有多大?”

邓仲和随即说道:“这名单,应该是周云舟搞出来的老徐怕是还不知道吧?要是知道了,可能会比较生气。”

刘伟鸿便微微颔首心里有了底。

他到林庆工作的时间毕竟不长,对这份名单上干部,多数只是点头之交。他们的能力、操守到底如何,不得而知。至于谁是谁线上的人,谁跟谁关系亲近,更加不清楚。在这个方面,邓仲和就比他明白多了。听邓仲和这个意思,这里面只怕没几个是徐文浩的亲信。

这就具备了争取徐文浩支持的基本前提。

县委书垩记喜欢揽权,新任组织部长也不是省油的灯,徐文浩这个分管副书垩记夹在中间确实比较难做人,一不小心,就会被慕新民和刘伟鸿架空了。

现在慕新民直接撇开了他,找前任组织部长商量干部调配,已经表明了慕新民的态度,刘伟鸿与邓仲和主动向他伸出橄榄枝,徐文浩不能不动心。

刘伟鸿将那份名单收了起来,另外拿出一个复印什,交到邓仲和手里。

邓仲和笑了笑,折叠好了,放进了。袋。

这也是刘伟鸿经过反复考虑之后做出的决定,他以前与徐文浩交集不多,直接去送“橄榄枝”,恐怕徐文浩未必肯接受。由邸仲和去做这个工作,就比较靠谱。估计陆大勇应该明确关照过邓仲和,那么只要邓仲和在林庆县一天,这个盟友就是靠得住的。

邓仲和别无选择!

而且刘伟鸿对邸仲和的印象也不坏。至少邓仲和是依靠自己的努力,扎扎实实升到县长的。其中自然也不免要走些关系托些门路,国内官场常态而已,不足深怪。邓仲和以前在区委书垩记和副县长任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