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官家 作者:不信天上掉馅饼(完结) >

第1230章

官家 作者:不信天上掉馅饼(完结)-第1230章

小说: 官家 作者:不信天上掉馅饼(完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耘缓缓说道。

刘伟鸿的眼神一亮,嘴角闪过一抹笑意,点了点头,说道:“嗯,思路不错,再深入谈谈。”

“宁阳和七星建大菜篮子,这个方向肯定是对的,也大有可为。不过,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技术含量都不是非常之高,准入门槛比较低,其他地方都能够模仿。一旦我们搞起来之后,其他地方的同志看到我们赚钱了,肯定会一拥而上的。到时候,竞争压力就大了。蔬菜也好,肉食品也好,都有一个保鲜期,不利储存。一旦在保鲜期内不能销售出去,损失就会很大。所以,我觉得应该预为之所,把食品深加工这一块同时搞起来。一旦出现这种激烈竞争的苗头,我们多一条退路。而且食品深加工,也是朝阳行业,附加价值比鲜菜更高,利润更大,将来也许能够成为另外一条致富道路。”

向耘侃侃而谈,胸有成竹。

刘伟鸿轻轻一拍桌子,赞叹道:“好,很好。向耘啊,看来你在这个事情上下了一番功夫。不错!你这个思路,我完全赞成。无论做什么事,未谋胜先谋败,就能做到进退自如。嗯,把你调过来是正确的。”

第1337章 民主与集中

十一月初,市委小会议室,书记办公会议正在召开。

今天这个书记办公会议,有些特别。主要是人比较多,小会议室内济济一堂,怕不有一二十个人,有男有女,规模不小。

刘伟鸿端坐在主席位置上,脸带微笑,神态比较轻松,双眼环顾四周,说道:“同志们,今天这个会议的议题虽然不太多,但都比较费时间,大家可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与会干部便都发出轻笑之声。

确实,他们还是头一回出席如此规模的书记办公会议。

区委书记刘伟鸿,区长魏凤友,党群副书记杜智慧,纪委书记龙雄自然是要出席的,此外常务副区长蒋永民,区委办主任韩必成以及分管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工作和农业工作的三位副区长,悉数在座。

除了这些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区教委主任董书语,新成立的农副产品供销公司总经理向耘,区委办副主任苑红秋,区卫生局局长,社保局长,财政局长,计委主任,民政局长等部门首长,也都出席了会议。

一看这个架势,就知道今天的书记办公会议,要讨论的议题,和教育,医疗,菜篮子工程有关。

刘伟鸿到任之后,比较喜欢召开书记办公会议来讨论重大问题。

相对来说,书记办公会议气氛较为轻松,人员比较少,能够较快的交换意见,达成一致,形成决议。如果上常委会,那流程就严格得多了,会议拖的时间也比较长。达成一致的难度要大上许多。

当然,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召开书记办公会议。刘伟鸿基本能完全掌控会议进程,不会有太多的意外因素发生。区长魏凤友摆正了位置,龙雄算得是刘伟鸿的盟友,党群副书记杜智慧是个老官场。更不会轻易和刘伟鸿对着干。

刘伟鸿很明白,民主和集中都是相对的。绝对的民主和绝对的集中,都会走向极端,有百害而无一利。现阶段。他到任未久。要想迅速扭转宁阳区的局面,搞出个名堂来,就必须实行一定的“集权管理”。等各项工作逐渐铺开,走上了正规,再一步步放权。

刘伟鸿的放权,是真的放。不是说着好听的。以前主政浩阳之时,他下放权力幅度之大。至今仍为浩阳市的干部们津津乐道。

不过眼下,暂时还不合适放权。

“同志们,今天要讨论的议题,是有关教育改革,医疗改革和农副产品供销的问题。咱们一个一个来,先谈农副产品供销。向耘,你们供销公司正式成立也有一段时间了,架子都搭起来了吧?应该怎么把全区的农副产品供销搞起来,你那里,是不是已经有个基本的方案了,谈谈吧!”

小范围的会议,刘伟鸿的开场白从来都非常简短,一两句话,随即切入正题。

今天要讨论的三个议题,无不是关系到全区民生的根本大事,集中在一起讨论,时间方面,肯定短不了,所以刘伟鸿一开口,就给大家打预防针。而且一般的书记办公会议,都是早上九点十点或者下午两三点召开,今天却是八点半就开始了。可见刘伟鸿是真的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一个上午不够,就讨论一天,一天不够,明天继续。

通常来说,书记办公会议要讨论的议题,相关部门早就准备好了书面材料,经书记审定之后,发放给与会人员作为参考。但农副产品供销这个议题,却没有事先打印资料。倒不是向耘故意怠慢区里的领导,关键是时间太紧了。他从督察局调到宁阳区,还不到半个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公司的组建,还要拿出一份初步的可行性方案来,确实够呛。

昨晚上,向耘都在加夜班,为这份方案做最后的润色,今天一早,直接就带到书记办公会议上来了,根本就来不及给大家发放书面资料。也叫十分无奈。

谁叫他摊上了这么一个上级领导呢?

如今刘伟鸿开口点了名,向耘连忙点头说道:“好的,刘书记……”边说边向身边的副手示意,副手立即拿出两幅巨大的地图来:“刘书记,魏区长,各位领导,我先挂两幅地图啊,比照地图来讲解我们的方案,较为形象一些。”

说着,向耘便站起身来,和副手一起,将两幅大地图在对面的墙壁上挂了起来。一幅地图是宁阳行政区域图,另一幅则是大江三角洲“城市集群”的地图。

大家便都仰起了头。

地图挂起来之后,向耘也并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就站在地图边上,拿起了教鞭,清了清嗓子,说道:“刘书记,魏区长,各位领导,我先将大致的内容,向诸位领导汇报一下。时间比较紧,这份方案只是初稿,肯定有许多不全面的地方,请诸位领导批评指正。”

按照管理序列,宁阳农副产品供销公司是区政府的直属单位,魏凤友正经是向耘的顶头上司,所以向耘言辞之间,总是将魏区长与刘书记并列。

这也是刘伟鸿教导过的,场面上的规矩,要谨守,不可胡乱僭越。

官场上就是这样,袖里乾坤你尽可以玩,能玩多高明就玩多高明,别人只能佩服你。但面上的规矩,那可不能随便破坏,许多上了年纪的领导,都特别注重这些环节。所以,任何一位区委书记市委书记上任,总是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前去拜访辖区内的老同志,尤其是担任过本辖区主要领导职务的老同志,更是怠慢不得,他们就讲究这些东西。你要是怠慢了,他们就会时不时给你找点难受。

机关里头,所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多数时候,就是讲的这些老同志。要将你扶上更高的领导岗位,他们没这个能耐,但要恶心你,让你不舒服,甚至坏你的事,却毫不为难。

得到刘伟鸿的首肯,向耘随即开始讲解自己的全盘方案。

刘伟鸿前段时间和魏凤友在办公室商量的,大力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基本框架,自然已经给向耘交了底。向耘的方案,就是在这个框架上扩展开来,加以细化。

大伙都听得很认真,眼神随着向耘的教鞭上下,在地图上移动。

今天准备讨论的三个议题,都是大事。刘伟鸿特意将向耘安排在第一个发言,当然是这个议题最容易达成共识。

在全区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打造大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菜篮子工程,已经在宁阳区政府常务会议正式讨论通过,形成了决议。刘伟鸿已经决定,元旦过后,明年的区委一号文件,就谈这个工作。

无论区委还是区政府,在这个工作之上,大方向是完全一致的,只要向耘的方案不存在明显的漏洞,就不会产生太大的分歧。

先顺利通过一个议题,也算是奠定了今天书记办公会议的基调,在一种比较良好的氛围内继续讨论教育改革和全民医保的工作,产生分歧的可能性就要降低几分。

刘伟鸿很清楚,尽管他现在在宁阳区已经树立起了很高的威望,但涉及到这样的根本大事,肯定还是会遇到一定的阻碍,同志们有不同意见十分正常。刘伟鸿也并不打算在区里搞“一言堂”。那种书记一挥手,大家齐叫好的情形,并不正常。

刘书记也不能保证自己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

一把手听不到任何反对的意见了,出问题是迟早的事。刘伟鸿时刻都警惕着这种情形出现。

向耘虽然年轻,但经过多年历练,能力方面,大为长进,较之当年在林庆县给刘伟鸿做秘书之时,不可同日而语。

他站在地图前,手里没有拿任何资料,就这样侃侃而谈。

全区农副产品供销的方案,几乎都是他亲手搞出来的,深深地印进了他的脑海之中,正是二十六七岁年纪,记忆力极佳,所有数据,都是张嘴就来,没有丝毫迟滞之意。

在全区范围内大力发展菜篮子工程,在此之前,宁阳的干部们谁都没有尝试过,也没有设想过,向耘却是亲自经历,经验之丰富,自然不是宁阳的本土干部可比的。整个方案做得十分详细,举凡地域选择,群众发动,选种育种,技术支持,资金扶持,销售渠道,产品深加工等等,条条是道。

魏凤友等人禁不住频频点头。

难怪刘伟鸿专程将此人从国资办督察局调过来,果然是个有真本事的。尤其那个产品深加工的设想,让魏凤友都眼前一亮,觉得大有道理,比他当初的设想更加完备。

刘伟鸿亲自培养出来的人才,到底不同寻常。

向耘的方案,大约谈了一个小时。随后与会的书记们和其他领导同志,都相继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基本认可农副产品供销公司提出来的整体方案。不过魏凤友对于向耘提出来的,需要四百万左右的启动资金这个问题,略有保留,希望向耘再把方案搞细致一点,尽量节约资金。

“小向,咱们宁阳,可并不富裕啊,你要悠着点花钱。”

魏凤友笑着说道,倒也并不如何严厉。

第1338章 刘书记又霸道了

会议室响起一阵笑声。

纪委书记龙雄笑着说道:“魏区长,你这话可是有点言不由衷啊。前不久你还有八千多万进账,怎么还在哭穷?吓得我连解决办公经费的报告都不敢送过去了。”

大家又再大笑起来,会议室的气氛变得十分轻松。

魏凤友摊开双手,苦笑说道:“龙书记,我就知道,我老魏不能有钱。只要财政这口袋里多出来那么一点,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盯着呢。八千万看上去是很多,但目前只有五千多万到帐,还有三千多万,要等明年了。就这,现在我办公桌上要钱的报告,垒起来有一两尺高,真要是都批了,今年比去年的亏空还要大,这个家难当啊……”

魏凤友这话,半真半假。

前些日子拍卖城市广场周边的商业用地,确实是有一大笔进账,按照合同规定,拍下地皮的开发商,要先交割百分之六十的款项,余款在正式进场的时候交清。

一下子多了五千多万的纯收入,着实大大地刺激了宁阳各级干部的精神,各种各样的要钱报告,雪片般飞来,纷纷涌上魏凤友和常务副区长蒋永民的案头,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有些要钱的理由,简直让魏凤友和蒋永民哭笑不得。

魏凤友对此早有预料,已经吩咐财政局,将卖地的款项单立一个账户,专款管理,不和其他的财政收入搭界。这笔钱,没有他魏凤友的亲笔签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