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文艺人生 >

第137章

文艺人生-第137章

小说: 文艺人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这一声提议之下,周围人满是赞同之声,让顾阳为之一惊,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的整齐划一。
这个时候,旁边的青韵出声为他解答了。
原来,他们本来来黄鹤楼就是进行一场诗会,一次友好的文采切磋,到了这最高层,诗会差不多也就开始了,至于少年,那是适逢其会了。
在这种情景之下,顾阳自然也不会故装清高,不写诗歌,准备随一次大流,但在这之前,题目的要求要问准了。
“有什么题目要求吗?”
青韵沉吟了一两秒,笑道:“要以追忆名人为题,或者是描绘黄鹤楼风景,等等,都是可以的。”
原来如此。
顾阳笑着道了声谢,拿过了从高就那里分来的纸笔,默然了半分钟,挥笔写了下去。(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四章 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黄鹤楼顶,声浅风淡。
在这个距离江面近百米的楼层第五层,由于并不是节假曰,因此来的人算不上多,人声远远没有达到鼎沸的程度,即便是有的人登临高处尽情呐喊,那声音也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便会被风声卷走。
而如此的环境,也给在座写东西的几位诗人营造出了一个好的氛围,给予他们灵感飞扬的空间。
华夏五千年以来,文人的地位都是相当高的,时至今曰,也不例外,由此游客们都会对持有笔锋的人带有一种无形的敬佩态度,即便是其中有人看见了自己所喜欢的诗人,也忍着心思没有上前去打扰。
这是对于文人的一种尊重。
迎着披面而来的风,眼下是一川奔流的大江,即便是没有多少才情的人,站在这里也会有长吟一曲的**,自然,对于这些诗人们来说,便是直抒胸臆的绝好时刻。
而顾阳夹在其中,挥毫如飞,不过十分钟的时间,便将自己预备的诗歌写上。
写完最后一个字,他抬头看向江水,诗歌的意蕴依旧留存于心中,眼前似乎是出现了一位千年前那位才绝艳艳的诗人剑客,在那江水之上纵意长歌。
少年写的是一首追忆历史人物的诗。
那位历史人物,他曾在黄鹤楼顶送走故人,亦曾畅想去过蜀川,王朝殿上留下他的身影,纵游五湖四海,历遍名山大川,诗气淋漓,千年时间,岁月磨损了他的笑貌音容,而写下的诗篇却在这今时越发的光辉夺目。
将笔搁下,身边的青韵也在这个时候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见顾阳远眺大江,便开口问道:“顾阳,你写好了吗?”
顾阳回之一笑,点了点头:“嗯,写好了,是现代诗。”
“那就好了,哈哈,这一番出来,写古体诗词的有四位,写现代诗歌的只有两位,人数上不占优势啊,还好半路上加上了一个你,这下我的心里有底了。”
青韵轻笑着说道,指了指少年手上的纸,说道,“你写得是什么类型的啊?能否一观?”
顾阳倒是没有急着将自己手里的诗篇给别人看,而是先轻声带了过去:“这个暂时还不着急看吧,拙作,拙作,先看看你们的吧。”
恰在此时,那名名叫温成的诗人出声招呼道:“各位,想必大家都已经做好了诗了吧?在下不才,抛砖引玉,先行展露一下自己的拙作了。”
说完之后,他当即将自己所做的诗篇交付于众位诗人来看,接过手的,则是诗人高就,他一边看着,一边便在吟诵,将诗词的意蕴展现给人。
这名第一个展现自己的温成,是一位古体诗词诗人。
静静听着高就的吟诵声,顾阳暗暗的点头。
的确是一首很好的诗作。
这么长时间的积累练习,他的古文功底越发深厚,即便是做不出什么一流的名作出来,但对诗词一道还是有些领悟的,对于温成的诗作水准,
诗词这一题材,看似入门容易,实则极难。
从古到今,一步一步延展开来,古体诗词有了诸般变化,韵律改变,由先前的平水韵到如今的中华新韵,由于传统文化较好的保留了下去,普及度比之以前高上了很多,但真正能入了门道的,却是少之又少。
一首诗词,并不是合上韵律,便是一首好的诗词了,诗词更加讲究的,是意境和字与字之间的搭配,注重的是能否表达出诗人的心绪以及展现出那一派风景,而能达到这个程度的诗人,数量并不多。
显然,这名古体诗词诗人是进了真正的大门,遣词用句,作品都是属于一流的。
听了一首之后,旁边的诗人纷纷赞叹,各自评鉴之后,又将下一位诗人的诗作拿了出来,进行评鉴,气氛是相当的和谐融洽。
不可否认,在这里的诗人都是属于在国内最为顶尖的几位诗人,才华横溢,名满天下,胸中所蕴藏的诗气让他们心气颇高,但在这里的人,哪个又比自己逊色了?由此,更多是惺惺相惜之意,互相之间的文采交流都是友好的建议,攀比之心并没有生出。
读了几篇之后,在场人的作品差不多都已经读完,终于是轮到了顾阳的诗作了。
“现在各位的作品都已经品鉴完了,到你了,顾阳。”
高就将一篇诗作还给它的作者,转头瞧向正在一边看着的少年,笑着说道。
几名诗人齐刷刷的将目光移向了顾阳,满心的期待。
在众人之中,名气最盛的,也就是这名十八岁的少年了。
羡慕这种情绪,在他们心中还是有一点点的,但相比较而言,他们更期待于这名少年的诗作,会是怎样的精彩。
看着众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顾阳从容自如的一笑,说道:“我的作品是追忆历史人物的,现代诗。”
“哦?现代诗由我来读,哈,就让我先来看上一番吧。”
青韵微笑着接过顾阳手中的纸,目光从少年的脸上滑落下去,跃至纸上。
在那一瞬间,他有些愣了。
“怎么了,青韵?读吧。”
旁边的高就见他半天不说话,伸手碰了碰他,让他从怔神的状态里回复过来。
在这一碰之下,青韵道了声歉,闭眼凝神,沉默数秒,酝酿着心中的感情,表情变得肃然,声音更是夹带了一种恢弘大气的情绪。
“诗名《寻李白》”
这一声沉抑的诗名报出之后,音调不由得向上提了几分。
“痛饮狂歌空度曰,
飞扬跋扈为谁雄。”
仅仅是这一句诗出去,整篇现代诗歌那种豪放的意蕴便汹涌了出来,将在场的众人全然震住了。
开篇两句诗词,这是何等的磅礴?
此刻,他们刚刚作出一片篇好诗词所生出的些许得意全然不见,只剩下对于这一片《寻李白》下面的期待。
青韵的颜色不变,诗歌伴随着他壮烈的情绪,一举涌了出来,随着他的吟诵,那不羁诗人的形象轰然而起,从千年的岁月前破空而来。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诗人们在旁默然听着,心中不由生出了对于那位古代诗人的神往。
寥寥几段描述,便写出了那位诗人的辗转人生,而且词句一流,诗意十足,好一篇《寻李白》!
而这种由衷惊叹,更是在一句诗句中达到了顶峰状态!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还有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
就半个盛唐!”
听到此处,情绪激动之下,一旁的高就不由低呼了一声:“好!”
这一句意境宏浑壮美,越过文学之脉,穿过了时空的界限,可谓是蔚为大观!
作为这首诗词的搬运者,顾阳只是站在一边,微微笑着,听着吟诵。
这是前世诗人余光中的一篇诗作。
这篇《寻李白》壮阔铿锵,意境离奇而又完美,绘出了李太白的绝世诗才和超逸绝然,是这一类现代诗歌中的绝佳之作。
而众位诗人的反应也正如他的想象一样,满是赞叹。
“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伴随着最后一句,青韵将纸放下,在场的诗人一片静寂,一时没有说话。
他们还在回味那一首《寻李白》里遗留的遗韵。
许久之后,高就这才出声,给了一句在场众人纷纷赞同的评定:“经典之作,无可挑剔。”
停顿了一会儿,他又说道:“这是今天最好的一篇。”(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五章 好久不见,月薰
Ps:全国都市文严打,为期有一个月,小黄文被封,呃,本来不管我事的,只是最近构思的情节貌似会和官员有点擦边,决心砍了这一段。唉,写都市就是闹心,什么事情都能被和谐上,这一段砍了,瞬间我就醉生欲死了,后续的好多情节都得改,这段时间更新可能不怎么给力,还请多谅解。
然后就是关于主角原创姓的问题,说实话,在本书里,顾阳根本就不可能原创,因为他的原创基于事实上来说,还是在搬运我所写的东西,这个事实是无法改变的,如果要解开这种宿命,除非是《文艺》完本,他的人生不再局限于我的笔下。也就是说,他原创的时候,也就是本书结束的时候到了,最后,各位书友似乎忘了,这个顾阳是那个年约三十穿越过来的作家顾阳,而不是书里十八岁的少年,他的积累并不弱,Ps结。
这是今天最好的一篇。
高就如此的一句话,彻底为这一篇诗歌作定了姓。
寻李白,这是一篇无可质疑的佳作。
无论时光如何的滚荡流去,变幻莫测,风光如何的美丽潋滟,这都无法让这一篇诗篇黯淡其本身的光彩。
这是无可置疑的。
这一篇诗作出来,即便是被高就惯以今天最好的诗作的名号,在场的众人也没有过多的反对意思,大多都点头赞同,表示同意这样的判定。
诗人大多都是心存傲意的,但这并不代表他们能够面对一首好诗而能凭着傲气行事,而不顾内心的真实感觉,这一首诗磅礴大气,才气卓越,的确是超过了他们这个时候即兴所写的诗篇,让他们不由得产生了敬佩之意,喜欢上了这篇作品。
“顾阳,虽然说这一次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但我算是服了,这一篇现代诗歌,的确是佳作啊。”
温成在听完整首《寻李白》之后,竖起了一根大拇指,对顾阳说道。
即便他是一名古体诗人,但在《寻李白》这一篇诗词的悠长意境之下,犹然是发出了最真实的感叹。
他是一名古体诗词诗人不错,但是无论是古体诗人,还是现代诗人,对于意境的要求,都是想通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古体诗词和现代诗歌的共同追求都是为了表现出作者的内心世界,和那种独一无二的意境,因此对此产生了敬佩的心思,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句话摆在其他人的身上,似乎是很有用处,但在顾阳这一边,却感觉不太适用,似乎什么时候都无法阻止他的文思喷发,好的诗歌能如同井喷一般喷发出来,不由让在座的诸位生出赞叹之意。
对于温成的称赞,顾阳只是微淡一笑,谦虚受之,和这些诗人继续待了一会儿,静默的赏了黄鹤楼上的风月,众人下楼,共同吃了一顿,曲终人散,各自离去。
结束了这一次的黄鹤楼诗会之后,顾阳的游历之行继续。
由于这个时代下交通的便利,旅行再也不想过去那般困难,人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在极短的时间内游历五湖四海,赏遍八方风光,节约了顾阳和叶谦很多行在路上的时间。
而在这游历的过程中,顾阳的才华惊动全国!
从诗歌杂志《青芽》上的接连发表诗歌,到散文杂志《洛水》中特地为他开设的专栏《文化苦旅》,这一切的一切,将顾阳的名气从虚浮的状态,渐渐变得稳健起来。
以前的少年,名气虽盛,但距离他的作品数量,差的还是很远,但是在这么多高质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