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北平无战事同人)北平无战事之故园 >

第4章

(北平无战事同人)北平无战事之故园-第4章

小说: (北平无战事同人)北平无战事之故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参扌韬退徊搅担旧淼拇嬖诒阋丫潜砻髁斯奶龋诤艽蟪潭壬细┰甑谋逼矫裰诖蛄艘患涟参空搿5彼蚕胱沤ǚ嵬镜牧硪恢职凳荆鞒鲜歉龈憔玫牟豢啥嗟玫娜瞬牛绻芙徊嚼#踔寥八邓尤胩【裙岬幕埃杂诮ǚ嵬镜母母锛苹秽次缁⑻硪怼
  明诚在接到方步亭想要和自己会面的电话时,正在北平分行的办公室里悠闲地喝茶。经过两天的账面清算,明诚清楚地知道北平分行账面上不会有任何问题,方步亭和谢培东都是搞经济的老人了,这点窟窿都堵不上就枉为前辈了。他明白上海央行总部把他派过来,一是因为方步亭的请求,二是表现出一种姿态,国防干部局之前派遣的“五人调查小组”已经遣散,但是蒋 经国仍然秉持着强韧的反贪腐的决心和行动,北平方面的情况如此复杂,中统、军统、党通局、扬子公司等各方势力盘综错杂,光靠一个曾可达,国防干部局式微。他的到来,至少在场面上挽回了之前势力争斗中蒋经国所代表的的反腐派的失利。
  明诚挂上电话,想着自己无论如何推拒,方步亭这个人是非见不可的。他看了看窗外,日影西沉,便起身整理好公文包出门。
  方步亭因着谢培东的一番话,对这次会面极为重视,在六国饭店订了个雅间。明诚提着礼盒进入雅间时,方步亭和作陪的谢培东已经在桌边落座了,两人似乎正在闲谈。明诚推门而入的一刹那,谢培东周到地起身迎客,而方步亭一看到明诚的脸,却倒吸了一口凉气,坐在原地动弹不得。
  明诚装着没看出方步亭的异样,笑着向迎客的谢培东致歉:“抱歉啊,谢老,路不熟,早知道我就叫黄包车了。”
  “不晚不晚,”谢培东在经过昨晚和方步亭的面谈之后,对于明诚的身世有了大致的猜测,看着这个年轻人便更有好感,亲自给明诚倒了一杯茶,说道:“来坐,先喝点茶吧,一头的汗。”
  明诚在方步亭的另一侧落座,将手中的包装精致的礼品盒推向了方步亭,闻言笑道:“方行长,久仰大名!听闻您喜欢喝茶,给您带了一套龙泉青瓷的茶具。我不懂这些,您看了别笑话我。”
  方步亭看着明诚那和孟韦一模一样的脸,却挂着自发妻逝后再也没有在孟韦脸上出现过的笑容,一时之间百感交集,开口说话,却发现自己连嗓子都哽咽,只能回道:“好,好,好。”
  明诚看着方步亭的样子,犹疑地看了一眼谢培东。谢培东看到今天方步亭的反应,对于明诚身世的猜测更加笃定,和方家是跑不了关系的了。他又看到方步亭情绪激昂,便笑着起身打圆场,“行长初次见到明先生这样的青年才俊,有点喜不自胜了,哈哈。时候也不早了,我们点菜吧,明先生有什么忌口的吗?”
  明诚了然,顺其自然地接话:“哪里哪里,行长和谢老抬爱了。我都可以,没什么忌口的。”
  谢培东笑着点头:“如此,我就让服务员上菜了。”
  在谢培东和服务员点菜的同时,明诚笑着和方步亭寒暄:“方行长,我在上海的时候就听说您的大名,此次来北平虽为查账,但我个人,是抱着向您学习讨教的想法的。”
  方步亭看着这个面庞和自家幼子一模一样的年轻人,一时之间顾不上他的话,自顾问道:“明先生……是在上海……出生的吗?”
  明诚疑惑地看着方步亭,想起谢培东第一次见到自己时也是问类似的话,但仍然回复:“是的,是上海本地人。”
  方步亭的手细不可察地抖动,紧接着追问:“我冒昧的问一下明先生,你的出生日期是?”
  明诚观察着方步亭和谢培东两人的神情,心里微微有了一个念头,但是他强忍住悸动,将心头悄悄弹起的小希冀掐灭,笑着答道:“您应该听谢老说了,我是孤儿,出生日期是育婴堂记载的收养日期,记录在纸上的是民国5年8月18日,被育婴堂收养的时候我未满周岁,年份应该是不会错的,至于具体时间,就不可知了。”
  方步亭看着眼前这个谈及自己身世云淡风轻的年轻人,默默在心里算了算年份,心里有了大致的判断,应该是不会错的了。
  

  ☆、第十章

  六国饭店的服务员都是训练有素,流水般上好一桌菜肴,便掩门出去了。亚雅间里安静下来,便只听得杯碗盏碟偶尔碰触的声音。方步亭心里有事,便有些食不下咽。明诚是个鉴貌辨色的高手,便笑着说道:“方行长,如今天气暑热,我一个晚辈还要您和谢老为我接风洗尘,实在是愧不敢当。”
  方步亭犹疑着该怎么张口和明诚谈及他的身世,被他这么当先问候,心里倒是妥帖了很多。他转头看了看谢培东,谢培东心神领会,便直接说道:“内兄,只有我们三人,有什么话你就直说了罢,不管是与不是,都让明诚自己明白,至于真假,他也可以自己去探查。”
  明诚听了谢培东一番话,变了神色。从他来到北平就觉得谢培东对自己的态度奇怪,今天见了方步亭,也是如此,便接口说道:“方行长,尽管直言,我洗耳恭听。”
  方步亭看着正襟危坐的明诚,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我也不知从哪里说起。时间间隔太远,我也只是凭着你的容貌做一些猜测,你可以自行再去查证。”说着,他疲惫地用手帕抹了一把脸,继续陈述:“我的发妻姓林,她有一位双胞胎的姐姐,姐妹俩差不多同时间成婚。”
  谢培东闻言也不禁诧然,这么多年来,他从来没有听到方步亭提及发妻的事,家人也都知道这是深埋在方步亭心底的一道伤口。
  “我和妻子婚后不久便因着我要赴美留学,两人一起去了美国。我们的三个孩子都是在美国出生的。而我那位姨姐,听说是嫁去了上海。”
  明诚双眉紧蹙,面上看着还算镇定,然而桌下的双手交握,双唇紧抿。他想着各种方步亭和谢培东善待自己的理由,从两人之前的问话里也察觉可能和自己的身世有关,但是这么多年来,他自己不是没有去查证过,可是战争年月里,失散的亲子,破碎的家庭不可胜数,因为战事很多文件卷宗又都遗失不可考,他也早就熄了寻亲的念头。可谁料想,他身世的线索却埋在了北平。
  想到这里,明诚不由得抖着唇,说出口的问话也是断断续续:“您……您是怎么判断,我可能是……那位女士的……孩子?”
  方步亭一言不发,默默地从内襟袋里拿出了一个信封,从信封里拿出了两张边角磨损的照片,缓缓递给了明诚。
  明诚接过照片,第一张是两个一模一样的少女的合影,都穿着中式褂裙,梳着一把乌油油的大辫子,不过一个辫子垂在左胸,一个垂在右胸,两人双手交握,齐齐对着镜头笑得动人。他目不转睛地看着照片上的两个少女,大大的杏眼,在女子脸上显得英气的长眉入鬓,和自己一样尖尖的下巴,静默无语。
  明诚端详照片良久,才缓缓将照片翻转,只见照片背面写着一行娟秀的小字“愛贞赴美留念,慕贞字,民国3年3月12日”。
  方步亭叹息着说:“愛贞是内子的闺名。”
  明诚抖着手,又看到了第二张照片,那是第一张照片上的一个少女,已经做妇人装扮,抱着一个圆圆眼睛的孩子坐在椅子上,照片背面是同样字体的一行小字:“爱子百日小念,愛贞惠存。慕贞字。民国5年7月10日。”
  明诚细细看着照片上那位女士的脸,半晌抬头问道:“我相信方行长的话,这两张照片的女士,确实与我有八分相似,可是年代久远,照片也已经模糊不清了,仅凭这两张照片又怎么能认定方行长您的姨姐就是我的母亲呢?”
  方步亭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他的眼里按捺着查获自己身世蛛丝马迹的悸动,说话却仍然条理分明,不禁对他又多了许多好感。他转头看了一眼谢培东,见自己的妹婿也是一脸诧异,便自己解释道:“我妻子和这个姐姐感情深厚,我和妻子去了美国后,也有过几次通信,但是当时的时局纷扰,最后寄到我们手里的也只有这封她孩子的百日照。”
  方步亭慈爱地看着明诚,说话越发轻缓:“我这位姨姐是女中英豪,她当时反对家庭给她安排的包办婚姻,独身一人到上海求学。在读书时结识了一位同班同学,两人冲破藩篱结为连理,在上海安了家。”他摆手制止了明诚的发问,继续说道:“后来,国内府院之争越演越烈,欧洲战事纷纷,我们之间便断了联系。”
  明诚听到这里,反而笃定了,方步亭将他的过往娓娓道来,说明他一定有非常明确的线索证明自己的身世。于是,他按压住心头的惊涛骇浪,稳稳地听方步亭说着过往。
  “我们在民国17年回上海,当时我妻子便四处探访你母亲的下落,然而却查无音讯。从苏州老家得到的消息则是因你母亲悔婚逃离家门,再无联系。之后硝烟四起,我们就再也没有得到你和你父母亲的任何消息。”
  “直到培东在前两天看到你,”方步亭看着明诚的眼睛不禁湿润,“你问我为什么凭着两张照片就能认定你的身份,我不仅是因为照片,还因为你的脸。”
  明诚不由自主地用手摸上自己的脸:“我的……脸?”
  谢培东在一边补充道:“是的,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你的时候失态的原因。你和方行长的次子,长得一模一样。”
  看着明诚忡怔的样子,方步亭说道:“我的次子孟韦肖似其母,你们的模样,便是最好的证据。”
  

  ☆、第十一章

  曾可达终于在北平分行的查账办公室里截到了明诚,两人甫一见面,曾可达便惊了一大跳,这个明诚的模样,分明就是在五人调查小组会议上当众让自己下不来台的方孟韦的样子!曾可达在疑惑中和明诚打了打官腔,无非是希望北平分行能通力配合进行民调会和贪腐案的调查,便匆匆道别。当晚,曾可达在给蒋 经国致电汇报的时候,将调查到的明诚与方家的关系向其如实告知,蒋 经国的反应也是始料未及。
  不过,在蒋 经国急调明诚和方孟韦的相关资料审阅后,在给曾可达的电话指示中,语气也有一丝按压不住的兴奋:“央行总部向总统保举的这个明诚,只说是曾留学法国,在抗战期间是一流的谍报人员,同时也是当时经济委员会的精英人士,抗战胜利后,更是上海经济界的翘楚,也是明氏集团的实际操控者,我原本担心这样的人关系复杂,背景深厚,不好掌控,但他在赴北平之前,将上海明氏集团的资产全权交付给了央行总部,是个识时务的人。”
  曾可达想着明诚那张英气勃勃的脸上不动声色的神态,由衷赞同:“是的,建丰同志,这是一个极沉稳懂时局的人,在北平这段时间里,他没有接触任何方面,连我也吃了两次闭门羹。”
  蒋经国在电话里笑了两声:“他初来乍到,可以理解。可达同志,这个人既然和方家有血亲联系,他和方孟敖两个人,务必要争取到。有了这两个人,对于我们今后在北平工作的开展,有极大助益啊!”
  曾可达挺胸肃立:“是!建丰同志!”
  于是,在曾可达的授意下,央行上海总部派往北平分行协助查询贪腐账目的特派员居然是北平分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